•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第三節為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茲敘述如下。

壹、研究動機

《國民教育法》第一條「國民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

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即開宗明義道出 國民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力最佳及形成個人生活習慣、價 值觀的黃金時期,所以提供健全且完善的國民小學基礎教育更是教育工作者的責 任。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才可能讓教師發揮教學專長,讓學生有效學習,為達 此目的,則有賴於學校行政充分發揮其功能。吳清山(2004)認為學校行政的目 的在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其本質具有教育性和服務性,並需要採用有 系統、有組織的方法,處理包含學校教務、訓導、總務、輔導、人事、會計和研 究發展等各項業務。因此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行政工作的規 劃、執行、激勵領導與考核,均是其責無旁貸的主要職責(黃善慈,2005)。

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務,係為我國教育制度中的一種體制,其實施的主要原 因在於教師具有專業知能且對學校教學業務、訓導及行政事務應熟悉。因此,教 師兼任行政職務所產生的行政與教學之效率效能,直接關係到學校之效能(陳群 龍,2003)。學校教育要能有效發展,行政人員的素質和合作,是很重要的因素 之一,學校行政扮演著支援者、協助者和服務者的角色,使教與學的工作能夠順 利進行,進而強化其品質和發揮其功能(吳清山,2002)。

兼任行政教師除了需經常周旋於上級行政單位、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之

間,對國民小學內一切組織、設施、工作上的所有問題,尚得作出最適當的處理

(紀翠玲,2002);說明兼任行政教師需具備的專業能力較專任教師更多元。如 今學校經營面臨激烈競爭,內部有教師要求學校行政人員表現更好的行政效率,

積極支援教學;外在環境有家長團體積極參與學校運作,要求學校決策過程民主 化與公開化以及確保學生學習品質;社會大眾要求學校有高效率的行政作為、良 好辦學績效。若要符應內外環境對學校教育、學校行政的期待,有賴於學校行政 人員在行政工作上展現出應有的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

近年來有關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發現專業知能不足 是重要的壓力來源之一(伍廷芬,2010;林克泓,2008;莊淑灣,2005;蔡玉董,

2006;魏素玲,2011)。林淑儀(2008)的研究發現教師職前養成之專業知能與 實際歷練,具備足夠能力且有教育熱忱從事教學工作,唯行政專業能力略為薄 弱。當教師進入教育現場,接受委派而需兼任行政職務,極有可能因為其專業知 識、技能與倫理的認知不足,而在缺乏正確的知識與方法的情況下執行行政工 作,導致因嘗試錯誤而浪費寶貴時間,造成學校運作效能的低落;甚或更嚴重的 違背教育法令或倫理,傷害無辜的學生,造成學校及相關人員有形與無形的損 失。因此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的情形為 何,即為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動機。

林明地(1999)認為學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既廣泛亦不明確,欲達成目標的 方式十分多樣化,教育成效的評定也不容易完全客觀,學校所面對高度的不確定 性與模糊性(例如任務本身的不確定,以及與家長、社區相關成員關係的不確定 性),還有加在基礎教育上的工作(環保教育、性教育、資訊教育、生命教育、

英語教育、反霸凌…)越來越多,使得學校組織原本已經夠複雜的任務更形複雜。

陳寶山(2005)提出學校行政工作實務性、應用性很強,本質上有其平凡、平實、

平淡的特質,在實際運作上又有許多的缺失與困境,困擾學校行政人員,使其不 是疲於奔命,就是無能為力,造成行政難為的痛苦經驗。在現今民主化與強調開 放平權的社會中,兼任行政教師已經無法單憑傳統上的行政職位或職權來獲得學

生、教師、家長、社會大眾的信賴與尊重。侯世昌(2002)歸納各項學校效能層 面中的目標與計畫、校園規劃設施、校長領導、行政運作,都與兼任行政教師的 表現有關。可見兼任行政教師是否達成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的實踐,對學校運 作會造成舉足輕重的影響。

《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正如同兼任行政教師在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的實踐,有些教師有志於學校行政 工作或勇於接受挑戰,也很快能抓到訣竅,做起來得心應手;有些教師兼任行政 可能是迫不得已或在行政工作上不得要領,以致於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好。無 論基於何種理由,必要且重要的學校行政工作仍然有賴兼任行政教師去完成,也 被期待要以有效率的方式成功的達成目標。是以,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動機,即 為了解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實踐的情形。

Allport(1961)提出角色構成的四個層次:「角色知覺」、「角色期望」、「角 色接受」與「角色實踐」(引自鄭昭玲,2006)。由此可知,行為者本身的認知與 實際的表現是不同層次的。陳奎憙(1998)提出個人應對自己的地位角色認知清 楚,才能表現出合宜有度的行為。教師需要對其自我角色有所覺知,尤其是能省 思個人的信念,才有動力去實踐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學專業活動中,不斷 增益自己的權能感與投入度(甄曉蘭,2004)。雖然自我觀念往往會影響角色知 覺,進而決定角色踐行,但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之間並非一致或無差異(陳浙雲,

2004)。上述觀點說明了兼任行政教師需具備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才有 實踐的可能;然而兼任行政教師即使有充分的認知,也不代表他們在實際從事學 校行政工作時能具體實踐之,心理認知與行為實踐之間,仍存在著難以避免的差 距。而這種差距可能是因為兼任行政教師個人因素或是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研究 者參考楊永全(1986) 提出的影響因素分類中個人因素的基本特徵(包括年齡、

性別、學歷、執照、職位等),以及學校規模大小作為背景變項的參考。因此兼 任行政教師背景(如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行政職務、服務處室、行政工作年 資、學校規模等)的不同,是否會對其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以及專業知識、

技能與倫理實踐造成差異,亦為研究者關注的事項,這是本研究第三個研究動機。

王陽明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說明了認知與實踐的關係。Piaget 認知學習論有五個基本觀點:基模、適應平 衡、同化、調適(張春興,1996)。由此可知認知是主動的、富含意義的,個體 既有基模無法處理環境中的新事件時,失衡狀況會使個體調整既有基模,以容納 新知識;但若個體基模過於僵化,造成習慣以某些特定向度來看待事情,對環境 訊息的接收將產生偏差。因此隨著兼任行政教師的認知歷程不同,對於其實踐的 程度也會產生差異。

Bandura 認為人類的行為,為個人與特殊的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歷程,故提 出交互決定論(張新仁主編,2003)。由此來探討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 與倫理認知和實踐,學校存在於社會之中,行政人員屬於學校系統的一部份,所 以其認知與實踐存在一種「期待」中,即隨時隨地體察與策劃行政事務的工作方 式和程序,形成內部動力,並對實踐進行反思,以符應學生、教師、家長、社會 的需求,同時提升自身能力。

「知識」的獲得導致「態度」的改變,「態度」改變,才會有「個人行為改 變」,許多個人行為的改變便形成「團體行為改變」(吳美美,1997)。因此重視 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和實踐的動態型塑過程,將可使兼任行 政教師從「不知所為而為」往「知所為而為」努力。本研究第四個研究動機為探 究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和實踐之間的相關情形。

因為學校行政工作對內是維持學校組織運作、發揮服務教學的支援系統,對 外則是推動教育的動力;教育目標的達成需要行政單位發揮良好的效能,所以兼 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表現將成為教育革新的關鍵環節。教育的進步 主要倚賴教師的品質與能力,兼任行政教師更是需要有此體認,對自身行政專業 知識、技能與倫理有明確的認知並具體實踐。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敘述如下:

一、 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的現況。

二、 瞭解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實踐的現況。

三、 比較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和實踐的差 異情形。

四、 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在專業知識、技能與倫 理上認知和實踐的差異。

五、 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倫理認知和實踐之相 關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