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班級經營的研究課題之所以備受大眾重視,在於有效與成功的班級經營,往往 是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得以展現的保證。而絕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 信,若有教師教學遭遇失敗,其原因通常是「班級經營」的環節出現問題。因此,

教師在教學職涯中,必然會面對到-最迫切、也是最根本的挑戰,即是班級經營的 問題。

本研究乃以國中導師為研究對象,針對其班級經營信念與經營策略作一調查、

分析,試圖進一步探討兩者間的關係。

壹 、研究動機

隨著美國「學校本位」(school-based)與英國「學校自主管理」(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s)等思維變革的影響,國內教育界也蔚起一波波改革的浪潮,值得關注的 是-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價值觀念的革新與教育政策的改革等因素,校園風氣也 從封閉趨於開放,這對於從事「班級經營」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勢必得有所因應。

「導師」一般而言,較其他科任教師肩負著更多責任與班級經營工作。早期導師被 視為教室內的國王,主控著學習活動,家長則鮮少參與班務;但現今對導師角色的 期望與要求則呈現多樣性,家長漸漸踏入校園並積極參與校務、班務。因此,在這 波面臨改革開放的風氣下,身為班級導師應該積極找出因應之道,重新詮釋自身角 色來教育下一代。

「班級經營」乃兼具科學化與藝術化雙重屬性,班級經營之巧妙,存乎導師一

「心」。而「信心」來自於「信念」,不少學者也提出個體信念與行為決定的直接關 聯性,兩者之間互有影響力。高強華(1992)指出若能探討教師之教育信念等因素,

有助於教師發現在教學上的自我,提升對教育專業的認識,益於教學效率和專業行 為的表現。此外,黃淑苓(1999)提到影響教師行為的信念常常是潛藏且未被意識 到的,因而研究教師信念,可以讓教師有機會省察自己的內隱信念,甚至改變其內 隱信念。是故,研究導師班級經營的信念對於理解其選用的經營策略、帶班風格方 面將有極大的幫助。

孟子曰:「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

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由此可知,個體的信念會建立起個體信心,

且進一步引導個體採取行動,影響自身的價值判斷。換言之,導師個人班級經營的 信念會建立其獨特的班級經營模式,進而決定運用的經營策略,型塑出獨具個人風 格的班級氛圍;然而,每位導師為一獨立之個體,具有自我的價值判斷,其所持有 的班級經營信念不可概括而論,且有其研究之價值與必要。因此,研究者欲調查現 今擔任國中導師職務工作者,其所抱持或應具備的班級經營信念為何?此為研究動 機之一。

臺北市貴為首善之都,具有資訊發達、人才濟濟、文化多元等特色,儼然成為 全臺的政治、經濟、教育與文化等中心,為一具備諸多利於發展教育條件的地區,

應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資料庫。葉興華(2009)在<都會區特性下國小班級經營的困 境與因應策略>一文中提到都會區中的學校、學生,會展現出許多不同於一般學 校、學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師在面臨班級經營時,勢必會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考 驗。另一方面,伊慶春(2002)也指出-個人所處之都市經驗和其教育程度之高低 往往影響著個人態度和行為。據此,臺北市亦為人文薈萃之都會區,住民結構以中 產階級為主,都會經驗與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國民中小學的導師在從事班級經營工 作時,亦會面臨前述所提之困境,其經營模式或策略,頗值得深入探討。

張鐸嚴、林月琴與劉緬懷(2002)也指出教師是處理班級經營問題的第一線人 物,幾乎可謂「成也教師,敗也教師」。Doyle在1986年曾經提出「班級」應是一個 生活世界,具有歷史變遷之特性,因此導師可以是一個創造或改變班級歷史的重要 他人;而其關鍵取決於導師能否靈活運用班級經營的策略(引自林吟霞、林欣怡,

2009)。然而,現階段針對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導師的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實徵研究 卻較不多見,爰此,希望藉由此次研究能對其班級經營策略運用現況有所了解。因 此研究者欲調查現今擔任國中導師職務工作者,其選擇或運用的班級經營策略為 何?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Marzno、Pickering與Pollock在2004年的研究指出-有效的班級經營包括規則與 常規、介入管教、師生關係與心向四個要素,而師生關係則顯示出教師與學生之間 的緊密聯繫性(引自高博銓,2009)。Erikson曾提出處於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們,其 人格發展正處於自我統合(self-identity)和角色混淆(role-confusion)兩極間的過 渡時期,需要導師或重要他人的引導與協助(引自張春興,1996)。吳清山(1990)

指出導師負責班級經營,主宰班級教學,其重要性可從四點來看:(一)責任更為 重大;(二)色形益形重要;(三)國家依賴日深;(四)地位無法取代。然而,在 國中的叛逆時期,學生未必都認同或喜歡導師;但不可否認的,學生的言行舉止卻 深受導師影響,更有研究指出導師對學生接納或排斥的態度,往往也會影響學生的 自我概念與人格成長。由此可見,導師與學生兩者間的互動關係可謂是錯綜複雜。

研究者本身擔任導師工作已有六年,因此深感導師角色的重要性,回想起當時 初任導師時,由於缺乏班級經營相關實務經驗,常疲於奔命、忙於滅火,產生極大 挫折感。Neil 曾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知如何教的老師(引自金樹人,

1994),面對適逢人生的「狂飆期」之國中學生,每當出現師生衝突、管教問題時,

往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心力來教育學生,才能順利輔導之,過程中,時常出現挫 折感和無力感,深怕處理不當,恐把零星小火釀成燎原大火,形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故此,研究者對於擔任班級導師之工作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常會懷疑自己是 否已經具備擔任導師工作的資格?

此外,我國的人口結構正處於少子女化,甚至在2008年的生育率為全球倒數第 一,此巨大危機的降臨,帶來許多衝擊。例如:隸屬教育單位的前線-學校,其招 生越來越艱辛,此外,也因家庭結構的弱化,倫理觀念的重組,不少學生出現新新 人類獨有的行為特質,這諸多轉變對現今的導師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工作考驗。因 此,在面臨存在著許多挑戰和限制的教育現場,身為一名班級導師該抱持怎樣的經 營信念去決定決策、評估策略的適當性?又該採取哪些經營策略和方法去預防,甚

至解決班級裡大大小小的問題?因此,研究者欲進一步瞭解現今擔任國中導師職務 工作者,其班級經營信念與經營策略之關係,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貳、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信念的現況。

二、瞭解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策略的現況。

三、探討臺北市立國民中學不同背景導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的差異程 度。

四、瞭解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之關係。

五、根據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與師資培育機 構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