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全球人口因工業革命呈現幾何倍數的成長,兩百多年來人口數量從 8 億增 加至 72 億(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 n.d.);加上二次大戰後,眾多低度開 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受惠於西方醫療技術的輸入與改進,死亡率快速下降,出 生率卻未跟著下降,造成人口數量依然以極快的速度累積中,世界正面臨人口 爆炸的危機,並衍伸出許多相關問題等待解決,如糧食危機、環境破壞、人口 分布不均……等,因此許多國家對於人口問題都非常重視(凃肇慶譯,1990)。

臺灣同樣有著人口過多、老化及過度集中等問題。二次戰前是屬於低度開發 國家,苦於流行病的猖獗,死亡率高,戰後醫療技術的提高與普及,死亡率獲得 有效的控制,加上生育率高,人口數量從 1945 年的 600 萬人,到 1980 年成長約 三倍,累積有 1700 萬人,1970 年代政府開始推行家庭計畫以節制生育,人口成 長速度才得以減緩,至 2009 年全臺有 2300 萬人,人口成長屬少生少死的低自然 成長階段。然而臺灣土地面積小,人口密度極高,扣除城市國家外,僅次於孟加 拉,其中不宜居住的山地約占七成,若僅以適合人口居住與活動的平地之密度而 論,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高於孟加拉(蔡宏進,2010)。

再仔細分析臺灣人口分布方式並非平均散居於平原地區,而是集中於都會 區,1950 年代後工商業發達都市就業機會增加,吸引大量鄉村人口移入,雖然 勞動力曾短暫回流到鄉村,人口依然持續向都市集中,鄰近都市的市鎮於人口 都市化期間同時產生郊區化的情形。並且向北部地區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

2010 年時,北部地區的人口比例已高達全臺的 44.64%,高於南部人口比例的 27.49%和中部人口比例的 24.97% ,而北部地區吸引中、南部地區人口向其流動 的力量是有增無減(徐茂炫、陳建亨、黃彥豪,2011)。為了減緩鄉村人口外流

以及人口過度集中的情形,政府開始進行鄉村發展政策,注重生活環境的改 善,同時將工業分散化,工業發展的空間分布趨於分散於鄉村地區(蔡宏進、廖 正宏,1987)。

善化區如圖 1-1-1 所示位於大臺南的中間地帶,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993) 統計地區標準分類中,善化屬於 38 個都市化地區之一,包括當時的善化鎮及安 定鄉,雖然無法與一級都市相比,卻也說明善化區的人口具有一定規模。

圖 1-1-1 臺南市行政區域圖

自二次戰後,善化區以農業發展為主軸,區域內自日治時期即設有糖廠,製 糖原料─甘蔗種植面積一直高居全臺南之冠,從臺糖網頁可知時至今日善化糖廠 仍是僅存少數運作糖廠之一,農業一直很興盛,但工商業發展較為緩慢(張勝彥,

2010),卻能從鄉村邁入都市,免於在人口過度集中都會區的浪潮中被淹沒,顛覆 都市形成與工商業相輔相成的印象,令人好奇在臺灣整體經濟發展期間,善化鄉

村都市化的人口成長方式以及過程,究竟有哪些因素讓人口數量穩定成長,可做 為解決人口過度集中大都會的問題,積極發展鄉村區域的參考。

此外,1995 年由國科會選定於本區西南隅、新市以及安定的交界處設立南部 科學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南科),2003 年南科管理局正式成立,為這純樸的區域注 入一股屬於高科技的活力,帶來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呈現不同以往的風貌,善化 的發展有如大鵬展翅有著更高更遠的飛翔(張勝彥,2010)。如今南科已設立逾十 年,產值屢創新高,為臺灣科技產業創造非常高的經濟收益,產業及人才聚集帶 動鄰近地區的民生經濟。因南科的存在讓人對於鄰近區域有了不同以往的印象,

政府經濟政策拉近了城鄉間的差距,脫掉以往純樸小鎮的外衣改披上高科技新市 鎮的外套,這股力量究竟為善化區帶來多少改變?善化區自古即是西拉雅族四大 番社之一─目加溜灣社的所在地,歷經荷治、清領、日治及二次戰後,具有非常 長的開發歷史,在這傳統與現代元素交互融合的當下,令人想一窺如今呈現的風 情。人口研究即可做為最基本一探究竟的方式,因人口資料具可收集性與可分析 性,人口的變數關係著該社會經濟性、政治性與文化性等方面的變數(蔡宏進、廖 正宏,1987)。本研究回歸起點從人口研究出發,冀望藉由縱貫研究善化區長久以 來的人口變化,將寫入善化歷史不過十幾年的南科新力軍放置於時間的脈絡裡,

探究南科為善化帶來的人口動盪是漣漪抑或是巨浪。

最後,區域人口研究是近幾年流行趨勢之一,從二、三十年前以大範圍為 主,到近十年已有為數多篇論文為鄉鎮市區的人口研究,但地區的選取以中部 居多,南部、北部及東部寥寥可數,南部只有一篇是關於高雄市岡山區的人口 研究。而每個大區域或是其底下囊括的小尺度區域擁有各自鄉土文化,人口空 間分布有雷同之處也有逕庭之處,本研究的選取區域─臺南市善化區,恰好位 於區域人口研究鮮少的南部區域,並以小尺度之鄉鎮市區來做人口特性之研 究。若能將臺灣四大區域的鄉鎮市區人口研究建立起來,相互對照分析,或許 能見微知著地歸納出屬於臺灣本地的人口通則,進一步地演繹未來的臺灣區域

人口發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於了解臺南市善化區的人口成長與分布情形,以整個善化區及分 成更小尺度的內部空間─里別來探討,人口成長先從整個善化區來分析,再到 各個里別的人口成長概況,善化區的人口分布變遷則以里別的空間尺度來探 討。

先總觀整個善化區的人口成長歷程,抽絲剝繭探究影響人口成長因素的出 生率、死亡率以及遷移率,人口組合變化也在研究行列中。針對內部空間的切 入點則從各個里別的人口成長開始,分析內部人口成長的空間差異,最後再找 出內部空間的人口分布比例變遷與人口集散程度。具體的研究目的條列如下:

(一) 了解善化區各空間之人口成長趨勢 (二) 分析影響善化區人口成長歷程的因素

(三) 探究善化區之人口成長過程中人口成長的轉型與人口結構的變化 (四) 歸納善化區內部空間之人口分布特徵

(五) 瞭解善化區人口疏密程度的變化

希望憑藉研究善化區的人口成長與分布情形,將過去與現在的人口發展概況 提供給政府機關,做為本區未來建設規劃的參考。另一方面,善化區的人口呈現 成長的情勢,探究此區地理背景與影響因素,找出維持人口穩健成長的方式,解 決現今許多鄉村因人口老化或人口外流而資源缺少,發展停滯等相關問題,進一 步活化改造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