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環境是充滿比賽的競技場,不論面對自己的生命或家庭、學校、

職場,我們不斷面對輸贏挑戰,有人在壓力下能激發潛能、超越自我;

卻有些人患得患失,因而陷入碰壁瓶頸。研究者研究旨趣,在於從事 兩岸賽局事務的公務角色,例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推 動兩岸經濟政策與交流;背負國家發展壓力與創見溝通平台; 海 峽 兩 岸 經 濟 合 作 架 構 協 議 (ECFA)的簽訂與否,關係著國家總體經濟能否 開大門走大路,兩岸關係問題是家務事或是國際戰事?公務員如何調 適期角色壓力,再者維繫關係發展歷程的持續動力是個體內在利或外 部刺激,若是其相關因子又為何?。該歸因於全球公民意識,集體民意 呼籲政府維護國家主權與增強國家競爭力;或企業要求經濟開放將中 共犯台放一邊,迫使經濟改革、政策鬆綁開放企業登陸。從諸多事務 交叉影響,公務人力在兩股勢力拉扯間,擘開國家 60 年的封閉政策,

創造組織外部環境關係擴張契機,我國外交戰略藉由 ECFA 積極佈局全 球。組織內部環境牽涉到個體能承受「壓力鍋」的涵量多寡,進而影 響服務效能前進或後退關鍵要素。

洞察兩岸談判協商民間代表,實質上由我國文官扮演,兼負實際 政策規劃、制定、開創與推動任務(黃一峰,2010)。就任務而言,兩 岸發展議題的責任分工,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督導,各部會則協調民 間團體「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的執行。陸委會職掌統籌(全盤 性)大陸政策的研究、規劃、審議、協調與部份執行;行政院各部會 則各就其主管業務有關(個別性)大陸政策的研究、規劃與執行;兩 岸政商人士的推波助瀾,策動會談機制,創全球經濟新風華。

進一步說,「行政人」角色扮演的學習,一般社會學家認為社會情 境中個體行為的改變,主要來自與別人接觸互動後的影響(李鴻章,

8

2006)。任何人要達到社會期待就必須扮演好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而 文官培訓內部(internal) 學習系統的建構在科層制度之層級節制;

於外部(external)受立院監督,科層運作核心在「權力」。

面對兩岸政治生態環境,從「三不通」到全面性開放的突破性發 展,文官的儀式主義無法穩守組織行政權力掌控權;必須有回應

(respond)外部環境需求的能力。本研究動機旨在公務人力的角色壓 力,面對行政科層制度轉換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合體的制度變 革,過程中個體的角色扮演轉換與內在自我服務效能關係,其次、兩 者關係疏離與關係程度,是否影響升遷或轉調的決定;其三、對組織 領導的充分授權或命令統御風格,是否關係著兩岸經濟發展的虛實。

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清朝詩人鄭板橋「提竹石畫」詠竹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 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讚揚竹子不畏逆境、

蒸蒸日上的秉性。面對兩岸事務社會集體期待公務員,應不畏外在險 境的壓力,自我內在激發創意方案,扮演「領頭羊」由下往上朝組織 目標推進。潛知識「倫理」與硬規則「課責」串聯新公共服務事務,

更重視服務時間與行動的速度節奏;關鍵在公務員集體意志能否朝正 向思考,而個體面對集體壓力,是否具備內在觀照自我,從壓力中「明 心見性」提升自我效能。直言之,新世紀顛覆為民服務的趨勢,舊官 僚制度的公務特考,面對國家利益複雜的兩岸賽局,如何突破個體壓 力恐懼以擊退疑懼之龍。

公共行政人員與制度處於一種「行動-結構」往返互動的關係,公 共行政所扮演的究竟是工具論的角色(an instrumental perspective view),充其量只是作為政治部門(總統和立法機關)的僕人,還是在 憲政秩序中有其獨特的地位(a constitutional view),具有憲法上的 責任,從而受憲法保障不受政治人物的恣意影響(Cook, B. J. 1992)。因 此,課責與倫理為控制公務人力服務品質的要件。

當我們感受壓力的焦慮,要如何才能擺脫束縛,才不亂了方寸?

或面臨重大關頭,要如何體認所扮演角色,是否能彈性運用組織理論 與管理方法,面對多重角色的衝突的調適如私領域之性別、家庭、婚 姻等場域。公領域之官僚制度為政府體制中之主要結構,公務人員受課 責(accountability)與行政裁量1(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之規範牽 制,於執行須依法行政、分層負責的步驟,雖建立了文官體系的永業化、

中立化與有效執行命令的重要任務。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公務人員的保

1 行政裁量:行政機關與行政人員在相關法令規章所賦予的權限範圍內,於處理各種行政事務時,

可以本諸自由心證的原則,做出某種行政決定。

10

守作為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政府的需求,除工作上須聽令於兩個完全不同 的系統陸委會與海基會(民間單位),所以行政人員難免有跨邊界角色 的扮演與角色衝突的問題。

綜合上述,全球總體經濟改變政治生態環境,行政與政治制度消 極被迫轉型,國會與利益團體平衡單一組織監督行政的問題;依孫本 初(1997)觀察分析,我國政府行政機關目前存在以下缺失:機關組 織缺乏彈性,無法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從行政立場仰角析論陸委會 所屬單位公務人員,是如何突破角色壓力的桎梧,朝向積極態度為國 家決策執行集體共識,期間蘊涵默會之知,導出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組織環境與角色壓力心理與行為彼此之關係。

二、探討面對組織期待,角色衝突、工作/家庭衝突影響主要因素。

三、探討壓力的正向增強物「激勵」,激勵強度與工作時間,彼此間關 聯性。

四、知識力學歷、職位與性別是否影響壓力的承載量與辨識力的相關 性。

五、組織變革目標發展路徑,對組織或個體外在、內在自我效能相關 性。

六、綜合研究結果,對公務人力發展提出若干建議。

20 世紀新趨勢為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2時代,新典範的政府職 能,則明顯轉移至較具公民性色彩的政府;2004 年我國「政府再造」

運動引學術精英治國,在總體經濟策略運用新公共管理,公權力以外 包制度以採購方式釋出,除樽節成本更順勢將利益團體轉換為代為執 行公權力的工具,為共體時艱之協力夥伴;如陸委會委託海基會代理

2 新公共行政運動源起 1960 年末期美國社會面臨學生、社會運動及經濟衰退、毒品氾濫失業率居

高不下等各種問題。1968 在 Waldo 瓦爾多邀集資助下,多位學者於紐約的雪城大學明諾布魯克 會議中心檢討傳統公共行政面臨困境,於 1971 年出版"邁向新公共行政"。

11

關係。

在制度面、兩岸關係重要突破,賴幸媛主委主張兩岸官員透過制 度化協商管道直接商談;關鍵在如何建構行政執行正當性。看似經由 政府再造運動,為公務課責(accountability)與過度擴張為裁量權

(discretion)壓力解套。依據行政院 2010 年頒佈「整合服務效能躍 升方案」,計畫目標如下:

一、加強檔案應用對外服務,供民眾查詢及申辦檔案業務資訊,提升 服務效能。

二、推動「財經法規鬆綁」,建立跨部會財經法制檢討機制,落實「法 規影響評估」及「社會成本效益」精神,以營造優質經商環境,

促進經濟發展及國際接軌。

三、建立服務評價機制,即時回應民眾民意信件,協助民眾了解政府 施政,以提振民眾對政府政策之認同。

四、實施公文電子化精進,配合政府組織再造,於「國家發展委員會」

成立時達成線上簽核。

計畫目標第二項推動「財經法規鬆綁」,建立跨部會財經法制檢討 機制,落實「法規影響評估」及「社會成本效益」精神,以營造優質 經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及國際接軌。我國政府再造期待減縮繁文縟 節(red tape)控制時間成本,內控機制與流程檢討,擴展到中央 與地方、跨機關間之整合,並使「真誠、效率、同理心」成為每 一位政府同仁在執行公務、服務民眾的價值準繩,以強化政府績 效管理、重拾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並大幅提振國家競爭力。

1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組織

1873年哲學家史賓賽指出組織是一有機體,稱其為已然組合的系 統或社會。學者張潤書將組織分別以靜態、動態、生態和心態等四個 層面探討,靜態意義從結構觀點組織由不同部分集合而成,組織目的 與人員權責做適當的分配;動態意義從組織內人員互動關係看組織是 一群人為完成工作做一致性的行動;從心理層面意義看,組織內部成 員對權責的認識、情感交流及思想溝通形成一種集體意識。

組織需具備如大腦的功能,要能有思考與即時能控制行動的能 力,面對組織外部與內部環境變化與自我需求,能適時協調肢體回應 環境與做必要性操控。

二、 壓力管理

壓力也可視為一種偵測器,用以測試一個人的能力,戴國良(2004) 從企業觀點出發論述壓力管理,分兩方面一為針對壓力源造成本身問 題加以分析處理;二為針對情緒、行為及生理三方面反應加以紓解。

孫本初(2008)將壓力管理的定義為對組織而言是可載舟亦可覆 舟,壓力管理分兩個層面一為個人而言是善用時間管理技巧,其二為 組織應就工作重新設計發展保健計畫,在維護組織績效之餘兼顧組織 員工身心健康。

三、 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NPS)

2003 年 Janet v. Denhardt &Robert B. Denhardt有感於2001年美國 911事件中,警消與醫療人員的英勇表現,分別從公共服務的靈魂、公

2003 年 Janet v. Denhardt &Robert B. Denhardt有感於2001年美國 911事件中,警消與醫療人員的英勇表現,分別從公共服務的靈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