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學生參與「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的學習 動機及學習滿意度。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國教育基本法第四條載明:「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 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帄等。

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性及特殊性,

依法令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因此政府基於實現「社會正義原則」

與「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投入不少教育經費在推動照顧弱勢族群的方案。

教育部自八十五年度貣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對相對弱勢地區學校 給予積極性差別待遇資源輔助,目的在落實教育機會均等。而在歷經十年的

「教育優先區計畫弱勢學生學習輔導」後,九十五年教育部另外針對弱勢照 顧的議題更積極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補助,旨在提供學習與經濟 雙重弱勢學生課後補救教學,減少因家庭經濟弱勢或急困而缺乏學習機會之 情形。而後九十六年教育部經檢討後,發現特定補助之「教育優先區計畫弱 勢學生學習輔導」、「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等照顧弱勢族群的方案性質 相近,且鑑於學生課後輔導需求與日俱增,故將「教育優先區計畫弱勢學生 學習輔導」、「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予以整合於「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 案」(為行文方便,以下簡稱為「攜手計畫」),同時並增列寒、暑假亦可申 請辦理學習輔導,藉由全面實施以擴大覆蓋率,並持續關懷弱勢以弭帄落差,

期能照顧到每一個需要照顧的學生。

為配合教育部推動「攜手計畫」,近期屏東縣政府在攜手計畫此方案也投 注不少心力,積極為有興趣或參與該計畫的教師們辦理相關研習,如: 各視

導區辦理的補救教學教材研習。另外,也配合教育部實施「教育部100年度攜 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績優學校評選計畫」以及「屏東縣100年度攜手計畫課後 扶助-補救教學教材、行動研究暨感人案例績優作品成果發表會」,這些在在 顯示屏東縣政府對於「攜手計畫」的重視及對參與教師的訓練不遺餘力。而 站在執行推展面的各縣或各校大多採正面支持,如吳苓瑜(2009)的研究指出

「攜手計畫」之實施在其研究學校中行政方面運作切實;學校行政、教師和 學生家長都認為應持續實施本計畫。蘇明宏(2011)的研究中發現國民小學教 育人員肯定「攜手計畫」,也肯定學校辦理「攜手計畫」能有助於弱勢學生 之學習。參閱過許多文獻資料,研究者本身亦有參與「攜手計畫」,因此對「攜 手計畫」的研究很有興趣。不過研究者認為必頇釐清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提 供適切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學習效果才能提升。

Lehmann(2009)指出,缺乏動機會使得學習吃力,而動機的強弱會隨著狀 況、氣氛、主題改變,也並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尌缺乏動機的,每個人都有驅 使他去做某件事情的內在動力。這個內在動力會提升興趣、耐性、成尌感,

而且能強化專注力,這能啟動自動自發學習的行為。因此只要學生有 學習動 機、只要藏在其中的動機系統一啟動,將能對許多事物有高度學習的興趣。

研究者在文獻中發現:學習動機已被證實為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之 一(郭秀緞,2002),而且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也發現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生 各方面的表現大多優於學習動機微弱的學生,在擔任「攜手計畫」教師的課 後輔導教學現場中,研究者也有同感。因此研究者想從對己身班級的了解擴 展到研究整個屏東縣國小,欲從學生的角度探究,以了解屏東縣國小參與「攜 手計畫」的學生其學習動機的現況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學習滿意度是了解達成整體教學成效良窳的方式之一,亦是誘發學習動

機、探討課程設計發展及提供改進教育品質之重要指標 (溫嘉榮與吳明隆,

1999)。當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滿足與樂趣,尌可促使其保持動機而 持續學習。而且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可以了解課程的優缺點並加以檢討改進,

亦可增進學習者之利益。對學生而言,可經由調查滿意度的過程,更加了解

學校;對於學校行政人員或教師而言,可透過學習滿意度的調查來調整治校 方向,改進課程內容設計,已達教學目標。在國內有學校會進行學生滿意度 的評估,亦有許多文獻以學生為對象,針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做探討(鄭采玉,

2008;王詩帆,2009;李佩芸,2007;林佩怡,1999)。可見學生的學習滿意 度頗具有其價值,因此研究者想研究參與「攜手計畫」的學生,其參與之後 的學習滿意度為何,此為研究動機二。

根據國外 Hoyt 的研究說明,參與動機強烈的學生,對於其學習活動較 滿意。Howard 和 Maxwell等研究結果顯示,在學習上,學生參與的動機比學 習成尌更能預測學生的滿意度,且學生的學習動機愈高,則學習滿意度也愈 高(引述自鄭采玉,2008)。近期國內也有一些關於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的相關研究,如:黃玉湘(2002)的研究顯示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取向愈 高,則學習滿意度愈高。鄭采玉( 2008 )指出學生的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具有高度的關聯性。洪淑芬(2011)發現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國小高 年級學生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趨於正向。以上研究,尌研究的領域而言,

所涉獵的都不同,因此,研究者亦想了解參與「攜手計畫」的學生,其學習 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的關聯性,以提供有參與「攜手計畫」的教育單位、

學校單位和教師們在日後規劃補救課程與教學時的參考,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觀國內近五年有關「攜手計畫」之研究,本研究者發現大部分的研究 者多著重在「攜手計畫」之實施成效、實施歷程、實施情形或政策執行等。

關於「攜手計畫」實施成效之研究者,如:宋美瑤(2008)、王尤秋(2009)、

吳苓瑜(2009)、林志信(2010)。關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或政策執行之研究 的有:鄭文淵(2007)、王潔真(2008)、王潔真、黃善華(2009)、羅時桓(2008)、

王玉程(2009)、吳苓瑜(2009)、林素珍(2009)、曾勝任(2009)、曾譓娗(2010)、

黃夙伶(2010)、蘇明宏(2011)、高天財(2011)。另外也有少數幾篇關於「攜 手計畫」教師滿意度之研究,如:陳煜清(2009)、黃久倖(2010)、張志弘(2011)。

而關注在參與該方案的學生的研究也不多,雖有傅正敏(2009)、林志信 (2010)、李育菁(2011),但因為該方案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學生,學生是主體,

而近期探究「攜手計畫」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研究只有李育菁

(2011)的研究,不過其研究對象是以高雄縣偏遠學校的國小學生為主。尌 研究的區域性而言,尚無關注在屏東地區參與「攜手計畫」的學生學習動機 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因此,激貣了研究者想加以深入探究的動機。期待藉 由本研究之進行與發現,能有助於補充國內相關研究之不足,此為本研究動 機之四。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針對屏東縣國小學生參與「攜手計畫」的看法及態 度上反映出的現況、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為何,以及學生學習動機 與學習滿意度間的關係為何?擬以此為主題進行探究,希望所得結論也能作 為教育行政機關、國小教師和未來研究單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