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研究反思

一開始會想要做這個題目是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看看社會系學士畢業的自 己,和現在念輔導與諮商的自己可以有什麼樣的對話,因此產生了想要一探學校 輔導教師和學校心理師與學校社工師的合作。在研究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困難,

在學校的課堂中看見了輔導工作大致的輪廓,但對細部卻不甚了解,甚至分布清 楚兼任輔導教師與專任輔導教師的差別。透過與文獻回顧與輔導教師的前導性訪 談,漸漸看見輔導工作的樣貌。

與輔導教師的訪談,讓我看見輔導工作不是件簡單的工作,輔導工作處理的 不僅是學生的問題,在國中階段的學生還需要考量許多家庭背景和社經地位等因 素,而在我選擇的新北市北區,這個區域家庭的社經背景與社會因素相對台北市 來說是比較複雜的,中輟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的問題與社會因素有許多的連結,

輔導教師的無力感可以從訪談過程中聽到,但也可以看見輔導教師的不屈不撓的 毅力,期待著專任專業輔導人員的加入,可以幫助學校輔導工作更加健全。

從訪談輔導教師的過程中也感受到輔導教師們對於自己專業上並不是非常 有自信,因為授課和行政的關係壓縮了輔導教師專業上的學習,因此有專任專業 輔導人員對輔導教師來說,是強而有力幫助,像是一場及時雨。但是僅期待專任 專業輔導人員協助是不足以應付日益增多的學生問題,且輔導教師在學校輔導工 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許多輔導教師也反映輔導教師應該是主責的角色,專任 專業輔導人員是則是展站在協助的角度提供服務,因此輔導教師對於專業能力的 自信以及實力是需要建立的,才能夠在輔導工作中站穩腳步,了解如何與專任專 業輔導人員合作,對學生有更完善的幫助。

訪談中也看見輔導教師對於制度的無奈,現行的制度輔導教師只能樂觀的期 待政府配置人力,但是許多時候實際人力的供給和學校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輔導 教師也只能把握現有的繼續在輔導工作中努力,期待在政策越來越完備時,可以 有更好的規劃。制度的規畫不可能一開始就盡善盡美,因此會希望透過受訪輔導

1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教師們的聲音,讓制度可以更加完善,而不是只是停留在美好的期待,沒有真正 有所改變。

透過研究的歷程,以輔導教師的角度,讓我更深刻地看見跨專業合作的樣貌,

但是跨專業合作不只有輔導教師在執行,而是輔導教師與其他專業一起進行的過 程。從先前文獻中也看見在以往的合作經驗中,學校心理師與學校社工師都有各 自對於跨專業合作的看法,有的專任專業輔導人員認為輔導教師太過依賴專業人 員、有些專業人員間會出現競爭,這部分和本研究受訪輔導教師的經驗有些差距,

本研究的參與者較少提到類似的經驗。在此政策執行第三年,若有機會將輔導教 師、學校心理師及學校社工師放在同一個平台上,讓他們有機會對話,也許能看 見更完整的跨專業合作樣貌,不僅只是看見跨專業合作對學校輔導工作的幫助,

也能看見在合作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問題與狀況,對於如何建立良好的跨專業 合作能更有方向。

跨專業合作是一個持續的歷程,對於即將投入國中輔導工作的自己來說,這 個研究幫助我更了解未來工作的場域,但也讓我看見目前困境與限制,在未來如 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充實自己,並增加與其他專業合作的能力是必須學習的課題,

期許自己可以在學校輔導工作中站穩腳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

1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惠生、戴嘉南(2008)。彰化縣專業諮商人員介入國小校園輔導工作實驗方案 評估研究。諮商輔導學報,18,89-121。

王仁宏(2003)。從教訓輔三合一談學校輔導體系的建立。學生輔導,85,95-104。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以仁、吳芝儀、林明傑、黃財尉、陳慧女(譯)(2004)。學校輔導與諮商(原 作者:J. J. Schmidt)。嘉義縣:濤石文化事業。

王麗斐、田秀蘭、林幸台、林美珠、王文秀(2005)。台灣小學輔導工作的發展 與專業內涵之實施現況。香港中文大學基礎教育學報,14,87-95.

王麗斐、杜淑芬(2009)。臺北市國小輔導人員與諮商心理師之有效跨專業合作 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1,295-320。

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2008)。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索性 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3),413-434。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 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2),1-8。

王麗斐、趙曉美(2005)。小學輔導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出路。教育研究月刊,134,

41-53。

刑志彬(2009)。心理專業人員協助學校輔導工作之參與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刑志彬、許育光(2014)。學校心理師服務實務與模式建構出探:困境因應與專 業發展期待分析。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9,117-149。

吳武典(1997)。輔導原理。臺北市:心理。

吳武典(主編)(1980)。學校輔導工作。臺北市:心理。

1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作者:M. Q. Patton)。臺 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90)

吳英璋、徐堅璽(2003)。校園中輔導專業人員之角色功能-淺談國中輔導教師、

心理師與社工師在教改潮流下之合作基礎。學生輔導,85,3-17。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2000)。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復文。

李蕙如(2007)。國民小學輔導工作團隊建立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麗日、李麗年、翁慧圓(譯)(2006)。學校社會工作-有效的服務技巧與干預 方式。(原作者:D. R. Dupper)。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2)

杜淑芬、王淑玲(2014)。 學校輔導教師與外部諮商心理師的團隊合作。諮商與 輔導,337,4-7。

沈慶盈(2004)台北縣學校社會工作方案之成效及其影響因素初探。學校與家庭 社會工作學刊,1,67-107。

周容瑜(2010)。跨專業合作-社工與諮商。取自http://ppt.cc/dTHMM

林佩君(2006)。學校社會工作師和教師專業合作歷程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建平(1982)。國中導師在輔導工作中的角色行為。輔導月刊,18,27-30。

林美華(2010)。新北市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探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郁倫、陳婉真、林耀盛、王鍾和(2014)。心理師校園駐區服務的困境、需求 與挑戰--由臺北市國中輔導人員之觀點。輔導與諮商學報,36(1),37-64。

林家興(2002)。中學輔導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教育心理 學報,33(2),23-39。

林家興、洪雅琴(2002)。學校人員對國中輔導工作及專業輔導人員試辦方案之 評估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2),103-120。

1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林萬億(2012)。學校社會工作實務。高雄市:巨流。

林萬億(2014)。學校輔導團隊的建置與跨專業團隊合作。取自http://ppt.cc/BfcsF 林萬億、黃韻如(2010)。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師、輔導教師與心

理師的合作。臺北市:五南。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高雄市:巨流。

胡宜中(2005)。學校社會工作員參與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實施型態與成效分析。

教育心理學報,39(2),149-171。

胡宜中(2012)。學校社會工作員參與學生輔導工作之實務策略。教育心理學報,

43(4)

,833-854。

孫敏芝(1996)。國小教室生活面貌探討:質化研究經驗之旅。載於質的教育研 究:方法與實例。臺北市:漢文書局。

徐宗國(譯)(2005)。質性研究概論。高雄市:巨流。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十八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張麗鳳(2006)。我國中小學輔導工作的回顧與前瞻。現代教育論壇,15,17-35。

張麗鳳(2008)。輔導教師專業組織發展與學校輔導工作。輔導季刊,44(3),

45-51。

教育部(2012)。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工作資源參考手冊。取自 http://ppt.cc/DLRt 教育部(2013)。教育部補助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輔導人力成效評估~

打造「輔導黃金三角」,守護孩子幸福未來。取自http://ppt.cc/m29wN 莊靜(2014)。學校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之跨專業合作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莊靜(2014)探討學校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專業合作可能性。諮商與輔導,340,

65-60。

許育光(2013)。國小輔導教師實務內涵初探:從困境與期待分析進行對話。中 華輔導學報,38,57-89。

1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許瑛玿(2009)。參加「發展社會工作師與諮商心理師在實務上之分工與合作」

專題座談之我見。輔導季刊,45(3),38-4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秀樺(2013)。國小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督導需求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市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金燕(2002)諮商人與法律人的對話:當諮商師碰上檢察官、法官與律師時。

輔導季刊,38(4),1-5。

陳富娟、陳志賢、溫雅惠(2012)。心理師與社工師跨專業合作經驗之研究。現 代桃花源學刊,1,33-52。

陳意文(2000)。社會工作的個案管理者與諮商輔導者合作經驗之初探~以輔導 受虐兒童的案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錦如(2007)。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角色功能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市 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淑華、姜兆眉(2011)。諮商心理與社會工作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的跨專業合作經驗-從社工觀點反思諮商心理專業。中華輔導學報,30,

24-53。

黃之盈(2012)。諮商心理師進入校園的準備。諮商與輔導,322,16-20。

黃靖容、左雪君、黃俊凱、陳怡束、徐莉婷(2004年12月)。學校社工在重大意 外事故中扮演的角色功能。「台北縣國民中學設置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成 果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縣三重高中。

黃靖容、左雪君、黃俊凱、陳怡束、徐莉婷(2004年12月)。學校社工在重大意 外事故中扮演的角色功能。「台北縣國民中學設置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成 果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縣三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