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優質學校的知覺情形。

二、探究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的組織承諾情形。

三、探討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優質學校知覺與組織承諾間之關係。

四、分析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之優質學校知覺,對其組織承諾之迴歸 預測情形。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一、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優質學校的知覺情形為何?

(一)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優質學校的知覺情形,是否因教師性 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而有差異?

(二)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優質學校的知覺情形,是否因學校之 級別、規模、及優質學校參與程度,而有差異?

二、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的組織承諾情形為何?

(一)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之組織承諾的情形,是否因教師性別、

服務年資、擔任職務,而有差異?

(二)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之組織承諾的現況,是否因學校之級別、

規模、及優質學校參與程度,而有差異?

三、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優質學校知覺與組織承諾間之關係為何?

四、臺北市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對學校之知覺,對教師組織承諾是否有顯著 的預測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之探討更加明確清晰,茲將所涉及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壹、優質學校

優質學校是指一所學校能秉持合於教育理念的學校願景、營造有利於教 學的校園文化,使教師能充分發揮教學效能,以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

達到學校及家長預期的目標,期能為學生提供良好及整全的教育。

本研究所指之臺北市優質學校,係指符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制定之優 質學校經營策略教育指標,其內涵包括校長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 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以及學校文化。並於2006 至2009 年期間曾經參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之「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活 動,而且獲得一項以上獎項之臺北市公立高中以下學校(不含高職、小學及 幼稚園)。

貳、優質學校知覺

優質學校知覺指的是:教師對該校參與優質學校評選的知覺情形,區 分為認知、情感及參與意願三層面,分述如下:

一、 認知:教師對優質學校教育政策、指標項目、獎勵辦法及對相關網站 的了解。

二、 情感:主動關心校內配合推動優質學校教育的相關做法、主動與校內人 員討論有關優質學校教育的相關事項、留意網站消息。

三、 參與意願:認為本校可以朝向優質學校方向發展、教師應參與有關優質 學校經營的活動事宜、推動優質學校教育政策不會增加工作負擔、願意 貢獻心力在學校所推動的優質項目上等。

前述之操作型定義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優質學校知覺量表」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層面的得分,得分愈高,代表愈有該層面的知覺。

參、教師組織承諾

本研究之組織承諾係指敎師認同組織的目標、價值、信念,願意對組織 付出心力與貢獻才智,不輕易考慮離開的態度之形成。具體而言可分三個層 面,分述如下:

一、組織認同:教師對其任教學校的組織目標、價值、信念的認同,對學校 有正面的評價、以及對學校較有向心力。

二、努力意願:願意為組織利益而努力,教師能自動自發的為學校盡心盡力,

願意為服務的學校付出更多心力。

三、留職傾向:強烈意願留在組織中服務的態度;對組織有一種忠誠與情感 的歸屬,因而希望繼續留任該校的態度。

前述之操作型定義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教師組織承諾量表」各 層面的得分,得分愈高,代表組織承諾的各該信念愈高。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臺北市 2006 年至 2009 年度曾參與優質學校評選並獲選之國中 及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在架構與步驟上力求完善,仍有若干限制,如研究對象以臺北 市國中、高中為研究範圍,因此結果無法推論至高職、國小及幼稚園;抽樣 調查雖兼顧學校規模等特性,但各校受訪者之性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等 無法平均抽取,因此,在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上,難免有所限制。

在研究變項方面,僅探討優質學校教師組織承諾情形,以及與教師對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質學校知覺的關係,其他如教師人格特質、家長參與校務等因素並 不涵蓋在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公立高國中優質學校教師組織承諾之現況與相關 影響因素,並以其研究結果做為校長推行教育創新經營策略,增進教師組織 承諾,提升學校效能之參考。本章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歸結推論以形成本 研究之實徵理論基礎。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說明優質學校的理論;第二節 分析教師組織承諾之理論探析;第三節探討優質學校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優質學校之理論探討

壹、優質學校的基本理念

「優質」一詞在中文裡,直到1997 年台灣與大陸同時出版的《漢語大辭 典》中才出現(羅竹風,1997)。而在英文當中,quality 一詞,則有「優質」、

「品質」、「素質」、「高級的」之譯,大陸採用「素質」居多,如「素質」

敎育、學校「素質」,臺灣通常形容詞用「優質」,名詞用「品質」,如「優 質」學校(quality school)、學校「品質」(school quality, quality of school, quality in school)等。因此,優質學校當中的「優質」,所指涉的意涵,乃是教育品 質的概念,因此優質學校由字面上而言,即為「提供高品質教育的學校」。

然「高品質教育」的意義與內涵,各家學者人言言殊,有些學者由整體 的觀點來詮釋「教育品質」,如Harvey 和 Green(1993)針對教育品質提出界 定,認為教育品質同時包含卓越、一致性、適用、價值與轉化等概念。易言 之是一種整體優良特質的表現,係超越標準達到卓越,追求第一次就把事做 對而能零缺點,符應顧客需求及品質保證,也是追求低成本高標準的績效,

更強調使用者的參與和增權益能,以建立產品為基礎的服務品質觀(湯志民,

2002)。Hopkins 和 Harris(1997)指出教育品質乃為相當抽象之概念,很難 加以有效的測量,所包含內容舉凡學校維護良好、卓越教師傑出表現、成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士氣高昂、學生考試成績優異、工作專門化、家長社區的支持、企業界支持、

教育資源豐富、能運用最新科技設備、強勢和果斷領導、關心和照顧學生、

課程均衡發展或者是這些因素的結合。

吳清基(2006)從功能的觀點指出,優質教育係指一種紮根的教育,目的是 要讓學生都能就資質,盡其潛能的發展,把學生的「潛能性」化成為「實在 性」。其積極作為在於:提供學生適性發展及潛能發揮的環境、提供公平正義 的教育機會、創造豐富而多元的教育活動及提倡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張明 輝(無日期)進一步指出,優質學校除了能提供符合學生公平正義的教育機 會及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外,更強調能創造豐富而多元的教育活動及優質的 學習環境。

優質學校的核心理念重點詳述如下:(一)建立卓越化的理念:卓越化理 念是現代化思潮的焦點,而追求卓越品質是精緻教育的目標,也是推動教育 精緻化最重要的革新觀念。(二)強調企管化的理念:就企管化理念的運用來 說,教育是一種有利的投資,而教育經費使用應運用企業化的管理,追求教 育品質的提昇,如果能在投入―產出和成本―效益之角度來考量,則一切教 育實施之效果必可改善。(三)強調現代化的理念:教育措施的採行和教育環 境的安排,應從現代化社會的進步觀念來考慮,不可仍存守舊因循心態,在 教育硬體設備和軟體發展上,皆須有符應現代化教育發展之考量。(四)期許 國際化的理念:國際性學術文化活動之舉辦,有助於國際間教育學術文化的 相互瞭解,也有助於彼此相互的觀摩借鑑。因此,精緻教育的實施必須加強 國際教育學術文化活動的交流,擷取他人之優點作為我國教育發展之觀摩或 借鑑,我國之教育成長才能加速。(五)努力未來化的理念:教育的實施,應 有未來學的理念,一切教育活動之推展,不只在為目前更要為未來兒童發展 的需要設想,也要為國家社會未來的進步做考慮。有了前瞻理念的導向,才 能使教育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吳清基,2006)。

優質教育應有的積極作為包括:(一)提供孩子適性發展、潛能發揮的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境:學校教育應提供學生優質成長環境,強調以精緻教育理念為核心,希望 教育「好還要更好」,以期止於至善。(二)提供公平與正義的教育機會:後 現代教育思潮強調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其公平要義則強調量與質的平等、

關懷個體的「個別差異」,例如,照顧弱勢族群,以正義來實現公平的真諦,

「優質」的教育,不能僅是「量」的均等,更應深入要求「質」的平等,否 則只是齊頭式假象平等。(三)創造豐富而多元的教育活動:「優質教育」的 精義,在於其提供的教育活動多元化,讓學生的資質學習觸角,可因外界環 境的布置或安排,引發生機。(四)提倡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教育是「持續 堅持」、「潛移默化」的過程,教育是不可速成的,而且,在教育工作者的眼 光中,任何學童都是「優質」可教的。(五)培養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國民。(六)

提供一個純淨化的優質環境:1.在軟體方面,教育提供關懷、包容的環境。2.

在硬體方面,校園及設備規劃,應以學生學習做為核心的考量,提供完善而

在硬體方面,校園及設備規劃,應以學生學習做為核心的考量,提供完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