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壹、個案學校

S 高中位於中部都會區市郊,一條階梯坡道貫穿校園。行政大樓緊鄰出入口,

也是階梯坡道的起點。拾級而上,左邊散落著幾棟大樓。不由得注意到地面上刻 字 - 不是慣見的中西哲言雋語,而是一條條數理公式與符號。走到半路,一座 立體數理模型兀自盤據在階梯平台中間,正對著理科教學大樓,理科大樓中間走 廊隔開教室和實驗室,實驗室周邊的玻璃櫃陳列著科展錦旗、獎狀等,佈告欄貼 著科展、大學營隊招生海報。

其他學科則共處另一棟大樓,階梯坡道的盡頭高處聳立著圖書館,一棟獨立的建 築。研究者在露天的階梯坡道走了一兩個月,才發現有地下通道連結幾棟教學大 樓,老師們通常穿梭其間避開烈日風雨,地下通道標示不很清楚,又過了一陣子,

才稍稍熟悉常走的一條地下通道。一日結束觀察,在校門前,不經意瞥見行政大 樓斜對面,小小一塊漆著「科學與人文並重」的木板,遠遠的藏在樹叢中。

S 高中設立至今不滿 20 年,全校教師不足百人,屬於一所中型高中。S 高 中創校時以數理教育作為學校主要發展方向,創校之後在國內外科展競賽成績斐 然,尤其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學科尤為突出,不僅是國內各級 官方與民間科展競賽的常勝軍,並數度在美國 Intel 科學獎名列前茅,S 高中數 理教育的優異表現吸引了教育界稱羨的目光與社會媒體的頌揚。

自 2006 年起,S 高中通過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高瞻計畫的審核,獲得高瞻 計畫第一期四年的經費補助。在校長與行政邀集教師共同組成的高瞻計畫一期課 程發展專業學習社群的努力下,以培養學生獨立研究能力為目的設立一門「研究 方法與專題研究」(或簡稱「研方與專題」)課程,高一、高二學生在選修課程 時間每週固定上課三個小時。除了繼續在各項科展競賽取得好成績外,S 高中教 師更以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原來只有少數菁英學生才享有的訓練與教學資源為 傲。在台灣以訓練學生通過升學考試為主要使命的高中階段,S 高中「研方與專 題」課程創造出兼具優質與均質的數理教育成效,為學校打響了「數理高中」的 聲譽,也為教育實務人員與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值得探究的典範。

在論文指導教授引薦下,研究者得以從 2012 年 3 月份開始,進入當時已經 邁入高瞻計畫第二期的 S 高中現場,展開教師社群的研究歷程。田野工作從每周 進入計畫召集人的課堂觀課開始,逐漸熟悉教師與課程,隨後開始參加每月舉行 的高瞻計畫行政會議、教師專業發展以及課程設計發表與討論,漸漸與教師們有 較多的互動,私下和見面頻率高的幾位老師有了高瞻計畫之外的對話。第二學期 起加上進入高瞻計畫各科創新課程的課堂觀課,並持續參與高瞻計畫會議與教師 專業成長工作坊,對話對象從數理、到社會、到人文科老師,田野工作總共歷時 約 15 個月。

貳、數理高中

從1960年代起,台灣經濟政策由農林業與輕工業轉型,遂選擇以電子與半導 體科技為國家經濟長期發展的策略性產業,以基礎扎實的國民教育與技職教育為 基礎,在國民勤勉的習性以及脫貧的驅力帶動下,藉設立加工出口區的賦稅誘因,

吸引外資來台灣設廠,逐漸培養電子產業熟練的管理人才與技術勞動力,進而形 成上下游產業鏈,促進1970年代科學工業園區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聚落形成,斯時 低廉工資與成本控管能力造就了代工製造勃然興起,帶動國家經濟快速成長與國 民所得大幅增加,至1980年代台灣與新加坡、香港、南韓並稱開發中國家四條小 龍的經濟發展奇蹟,科技產業遂成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命脈。

為培養人才在快速變遷的科技產業競爭中突圍,我國的人力資本規劃從研究 所、大學一路延伸到高中階段,台灣與亞洲主要競爭對手日本與南韓,從1990 年代都開始規劃深耕科技人才的數理高中,S高中的醞釀與規劃歷時甚久。數理 高中的建校目標,在公立高中獨樹一格,而最後政策急轉彎,學校沒有冠上數理 高中之名,經費與資源與一般公立高中相仿,入學與畢業生升學的路徑無異於一 般公立高中,慕名加入的老師霎時落入理想與現實的兩難。

數理高中為目標,吸引胸懷數理與科學教育理想的教師加入,期望能夠突破 一般高中重知識傳遞與應考能力,輕忽操作與探究能力的窠臼,早期來這邊的老 師都有這個理想,都有這個夢想…所以從這個地方跟他們談,比較談得出來

(itw_120815_B),如何發揮數理教學的理念,培育未來具備創造力的科技人才,

是創校加入的教師之間常有的共同話題。

老師中擁有碩士學位約佔七成,還有多位正在進修或已經取得博士學位,老 師的研究能力強,初期老師為了突顯數理高中的特色,提供學生研究方法與數理 專題課程,也願意花時間指導學生做實驗參與科展競賽,以展現學校教師與學生 在數理教育的秀異能力。在教師自動自發的耕耘下,S 高中頻頻在教育當局以及 Intel、旺宏等知名廠商所舉辦的科展獲得佳績,加上媒體的報導,S 高中如願地 在升學導向的一般高中之間脫穎而出,爭取到數理教學傑出,學生表現優異的名 聲與地位。

參、發展隱憂

雖然科展競賽表現優異,S高中入學排名卻卡在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之間,

部份老師開始議論學校應該以科展為重還是以升學為重?幾年下來,學校隱約形 成一種數理掛帥的菁英導向。競爭延伸到學科間與教師間,各學科與個別教師為 了爭取具有潛力的學生,絞盡腦汁設計各種新鮮好玩的選修課程以吸引學生。爭 搶菁英、篩選參展作品,一個年級幾百位學生頂多百分之三、百分之五的學生得 以代表S高中出去比賽,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卻被忽略了!參賽學生得以大量使用 實驗設備與資源,並且獲得指導老師大量的關注與指導。學校內部教學資源過度 集中於少數參加科展學生,逐漸引起家長與教師之間,對多數學生得到的資源與 關注不均與不義的不安與憂慮。

一個班如果二十幾個人給你,你不可能都帶到啦!我們當然也看到很多一些現 象,就是搶學生啊,然後把一些他沒辦法用的學生就是放牛吃草啊這種問題…國 英數這些老師,他們大部分都會當導師,那他們很清楚會很直接去接觸到學生家 長的聲音,家長會擔心,你得獎都是少數的學生,並不是所有的學生。

(itw_120824_E)

此外,在數理掛帥的取向下,隱然形成重數理輕人文的氛圍,人文社會科的 老師們認為教學時數受到壓縮,而S高中校舍仿照大學校園系所獨立建築的設計,

各領域分居不相鄰的大樓,各學科各據不同的樓層,不同學科教師之間溝通機會 不多,互相也不瞭解,人文社會學科教師漸漸衍生被排斥之感。

一、決定發展校本課程以解決教育規範性價值的困境

2005年新任校長上任後,立即遭遇科展得獎背後學生受教資源不均的兩難 問題,經過行政團隊研商後,決定繼續建立數理高中的特色,但基於全體學生 接受教育的公平與正義,設法將教育資源擴及全體學生。利用每周3個小時的

選修課時時間,開設全體學生參與的「研究方法與專題」的校本課程,以兼顧 程進來的(itw_120815_C)

以研方專題來講,全國沒有所謂的上課標準跟上課的內容,沒有,那他們現在

二、參加國科會高瞻計畫取得校本課程的經濟資源

由於S高中實際的員額,編制、上課時間與一般公立高中一樣,學校經費與教學 專業資源有限,想要發展校本課程需要額外的經費,如果說沒有高瞻計畫的話,

我們其實沒有其他資源,包括教授資源、設備資源。(itw_120815_B)

高瞻計畫緣起於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受到OECD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 畫(PISA)所注重的未來國民素養,以及日本自2002年起發展數理高中的影 響(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353),自2006年起在高中與高 職推動教師開發新課程以促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與學習成效,迄今已經推 動兩個期程,包括第一期以新興科技課程發展研究與實驗計畫為目標,第二期 則以推廣第一期所開發的新興科技課程5。高瞻計畫是一項競爭型計畫,有意 願參與的高中或高職必須撰寫計畫書,說明課程目標、內容,所需經費與依時 程的具體產出,由國科會審核計畫是否通過以及核准的計畫經費金額。

三、啟動課程開發教師團隊

S 高中校本課程在通過高瞻計畫取得經費與來自大學教授的專業指導兩 項資源後得以啟動,除資源外,校本課程的發展需要教師大量智識、技術與時 間的投入,因此啟動了教師團隊的構成與發展。

我們講要形成社群要有物理環境,高瞻等於是說提供了這個物理環境,然後你 會加進來然後要去達成一個任務,大家就開始有這樣一個環境去建構 。

(itw_110708_F)

基於課程統整的理想,校長推動跨學科教師組成高瞻計畫的教師團隊。人 少工作多 共同時間難覓 S高中不同學科之間溝通機會本來就少,人文社會教 師又覺得不受學校重視。S高中前所未有的跨學科教師團隊首先面臨欠缺對話

基於課程統整的理想,校長推動跨學科教師組成高瞻計畫的教師團隊。人 少工作多 共同時間難覓 S高中不同學科之間溝通機會本來就少,人文社會教 師又覺得不受學校重視。S高中前所未有的跨學科教師團隊首先面臨欠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