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預測變項之探討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預測變項之探討

項目 知識題總得分(p) 態度題總得分(p) 行為題總得分(p)

知識題總得分 1 0.144*(0.019) 0.024(0.621)

態度題總得分 1 0.394***(0.000)

行為題總得分 1

註:*p<0.05,***p<0.001

第五節 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預測變項之探討

探討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度是 否能有效預測口腔衛生行為,故以複迴歸進行分析。社會人口學變項變 項中,「年級」、「學業成績」、「擔任幹部」、「家中是否有人提醒」、「教師 刷牙是否影響」、「同學刷牙是否影響」、「半年內是否看牙醫」、「看牙醫 後是否心生警惕」及「社經地位」為類別變項,則轉換為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後才能進行複迴歸分析。

一、 虛擬變項轉換方式

轉換編碼方式分數如表,「年級」設「一年級」為參照組,建立二個虛 擬變項「二年級」為 1,否為 0,「三年級」為 1,否為 0;「學業成績」設「

前三分之一」為參照組,建立二個虛擬變項「中間三分之一」為 1,否為 0,

「後三分之一」為 1,否為 0;「有擔任幹部」設「沒有擔任幹部」為參照組,

虛擬「有擔任幹部」為 1;「家中是否有人提醒刷牙」設「沒有人提醒刷牙」

為參照組,虛擬「有人提醒刷牙」為 1;「教師刷牙是否影響刷牙意願」設「

教師刷牙不會影響刷牙意願」為參照組,虛擬「教師刷牙會影響刷牙意願」

為 1;「同學刷牙是否影響刷牙意願」設「同學刷牙不會影響刷牙意願」為 參照組,虛擬「同學刷牙會影響刷牙意願」為 1;「半年內是否看牙醫」設「

沒有看牙醫」為參照組,虛擬「有看牙醫」為 1;「看牙醫後是否心生警惕」

設「沒有心生警惕」為參照組,虛擬「有心生警惕」為 1;「社經地位」設「低 社經地位」為參照組,建立二個虛擬變項「中社經地位」為 1,否為 0,「

高社經地位」為 1,否為 0。

二、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之共線性診斷

類別變項虛擬後,家庭社經指數、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度為 等距變項,則直接帶入進行複迴歸分析。進行複迴歸分析時,則需考慮 各預測變項間是否有多元共線性(muliticollinearly)的情形存在。共線性指 標包含迴歸係數的容忍度(tolerance)、變異數膨脹因素。而根據Kleinbaum,

Kupper & Muller等人(1988)所提出之共線性建議之原則,容忍度

(Tolerance)小於0.1與膨脹係數(Variance inflation fator,VIF)大於10 的情 況下則表示有多元共線性之關係。將全部預測變項放入迴歸模式中,由 表預測變項共線性診斷可知,所有預測變項的容忍度(Tolerance)介於 0.385~0.971>0.1、變異數膨脹因素(VIF) 介於1.030~2.600<10,表示各預 測變項間均無共線性問題。因此本模式不具有共線性關係,得以進行多 元迴歸分析。

三、 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度對口腔衛生行為複 迴歸分析

由表得知,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 度等變項可以有效預測「口腔衛生行為」(R2=0.237,F(14/404)=8.978,

**p<0.01),可解釋研究對象對口腔衛生行為之總變異量的 23.7%。以迴 歸模式中研究對象對口腔衛生行為具有預測力的變項以「三年級」

(β=-0.103,t=-2.221,p<0.05)、「半年內是否看牙醫」(β=0.182,t=3.985,

p<0.001)、「看牙醫後是否心生警惕」(β=0.096,t=2.074,p<0.05)、「口腔 衛生態度」(β=0.324,t=7.030,p<0.001)為主要預測變項,其中,「口腔衛 生態度」最具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三年級、半年內是否看牙醫、看牙 醫後是否心生警惕、口腔衛生態度越正向,則採取的口腔衛生行為越佳。

表 4-5-1 虛擬變項轉換表

變項 虛擬變項 1 虛擬變項 2 虛擬變項 3 代表意義

年級 - 0 0 一年級為參照組

- 二年級 0 1 為二年級,0 是非二年

- 0 三年級 1 為三年級,0 為非三年

學業成績 - 0 0 前三分之一為參照組

- 中間三分之

0 1 為中間三分之一,0 為 非中間三分之一

- 0 後三分之一 1 為後三分之一,0 為非

後三分之一

擔任幹部 擔任幹部 1 為擔任幹部,沒有擔任

幹部為參照組

表 4-5-1 虛擬變項轉換表(續 1)

表 4-5-3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度對口腔衛生行為

註:*p<0.05,**p<0.01,***p<0.001

第六節 討論

本節依照研究結果,分成以下三點進行探討:一、研究對象社會人 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現況;二、研究對象背景因素 對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三、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態 度與行為間之相關;四、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口腔衛生知識與態度對口

腔衛生行為的預測力。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與行為的現況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的現況

研究結果發現,高中青少年的家庭部分,大多數與父母親共同居住,

較少是父母親分居的狀況,而父母親分居中以與母親同住稍多。父母親 的教育程度部分,絕大多數均為專科或大學,其次則是在高中職稍多,

非父母親照顧者則是多為專科或大學教育程度;父母親的職業部分,以 專業人員稍多,其次父親的職業等級(高級專業人員)要比母親的職業 等級(半技術性及非技術性工人)高,非父母親照顧者則是以專業人員 為多;而家中主要照顧者社經地位主要集中在中社經與高社經。家中提 醒口腔清潔的人,絕大多數是父母親共同提醒,若非共同提醒者則是以 母親單獨提醒居多;提醒口腔清潔的時間,以睡前與起床後為主,而自 身口腔衛生習慣也多在此時段。

青少年自身口腔清潔部分,主要以貝氏刷牙法及橫擦法為主,潔牙 工具則是以牙刷作為主要的潔牙工具,其次則是牙線(牙線棒)與牙籤,

這與先前研究結果相似(陳弘森等人,2007;胡益進等人,2007;范群 忠,2010)。在黃淑真(2007)針對台灣中部地區兒童及青少年所作的研 究、葉瀞云(2009)對台北市某國中預防齲齒行為以及陳憲佐(2010)對台北 市某國中學生預防齲齒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發現,每天刷牙次數

以兩次最多,主要在早上起床與晚上睡覺前刷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符,

都是以早晚潔牙為普遍的預防齲齒行為。高中青少年的學校部分,一些 研究(王財印,1992;李彥儀,1990;吳宗立,1994;黃淑苓,1999;

劉佑星,1996)認為學生無論在生活上或學習上均受到導師的潛移默化,

導師和學生的互動關係深深地影響學生的課程學習和人格發展(林淑惠、

黃韞臻,2008),故導師的影響力不言可喻,而與青少年在校相處時間最 長的同儕亦具有一定影響力,但這些可做為模範的影響力中大多以青少 年本身所觀察到的行為為主,加上高中學生自主性較強,升學壓力較重,

導師較注重其他學術層面議題,故導師平常較少會在午餐後提醒青少年 刷牙,自身也較少有刷牙習慣;青少年的同儕亦是相同狀況。

高中青少年看牙醫經驗部分,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均有看牙醫經驗,

大多數人會因看牙醫的經驗而開始刷牙;而有半數的青少年過去半年內 主要因口腔檢查、洗牙或是牙齒不舒服時而去看過牙醫,顯示青少年大 都有定期檢查的觀念與習慣;而不看牙醫的原因大多因為自己覺得沒有 毛病或是懶得去看;但大多數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會因為看牙醫後心生警 惕而飯後刷牙。

(二) 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的現況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知識部分,若考慮亂答題可能的結果,除了第1、

6、11、12、13題答對比例偏低外,其餘題目皆明顯高於隨機選答的結果。

由研究結果可知,知道牙菌斑對牙齒的影響(23.1%)、氟化物對牙齒的作 用(20%)、牙齒構造(39.3%)、恆牙構造(36%)、嚴重齲齒易引起的疾病 (24.8%)的人明顯偏低,這顯示青少年對於口腔衛生專有名詞的知識可能 需要加強。青少年對於口腔構造生理功能的相關了解,答對者僅比半數 稍多(52.4%),而最容易產生蛀牙的食物與更換牙刷的時間也稍低(77.4

%與75%),這也顯示青少年該部分的知識仍有進步的空間。其餘像是 對於口腔檢查的時間、牙菌斑的構成與選擇牙刷的方法等知識則是較 好。

(三) 研究對象口腔衛生態度的現況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態度,較多的青少年對於每餐飯後均刷牙抱持 非正向的態度,尤其是在學校午餐後刷牙(平均值=3.68),這與先前 結果類似(胡益進等人,2007;范群忠,2010)。但大多數青少年認為 只要能正確使用牙刷就可以達到清潔牙齒的效果,這與社會人口學變項 中潔牙工具的使用中有97.4%的人選擇牙刷相互呼應,由此可見,有超 過三分之ㄧ(38.1%)的高中階段青少年已經認為潔牙工具有牙刷就已足 夠。

而對於飯後立刻刷牙的態度、除了起床後及睡前進食後也刷牙的態 度、隱密性影響刷牙的態度、吃甜食態度與牙齒矯正的態度則是抱持中 立意見的態度。可能因為青少年認為每餐飯後刷牙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也因為是男校,故較不重視隱密性;但仍較抗拒不了甜食的誘惑;而牙 齒矯正需要花費較多的金錢,故主導權不在學生身上。至於維護口腔健 康的責任感、潔牙工具不只使用牙刷的態度、換牙刷時機的態度、使用 牙線態度、刷牙仔細程度態度、定期檢查牙齒態度、睡前與起床均刷牙 的態度、正確使用牙線態度、治療牙齒的態度則是抱持著較正向的態度,

這與先前結果類似(范群忠,2010)。

(四) 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的現況

研究對象的口腔衛生行為,刷牙時間主要為起床後與睡前,而使用 牙線的時間則是主要在晚餐後或晚上睡覺前,這可能是青少年較注重起 床後與睡前的刷牙習慣,而通常晚餐後到晚上睡覺前的休息時間較其他 進食後的休息時間長,因此青少年以此時間來使用牙線,這也均與先前 研究得到的結果相同(胡益進等人,2007;范群忠,2010)。

青少年的潔牙行為,在本研究中發現自發性使用漱口水的習慣、吃 完甜食後馬上刷牙的習慣、使用牙線習慣與午餐後的刷牙習慣等正向行 為最差,而其他的正向行為除了不把甜食當正餐與會挑選含氟牙膏來使

青少年的潔牙行為,在本研究中發現自發性使用漱口水的習慣、吃 完甜食後馬上刷牙的習慣、使用牙線習慣與午餐後的刷牙習慣等正向行 為最差,而其他的正向行為除了不把甜食當正餐與會挑選含氟牙膏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