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研究對象吸菸行為之預測變項探討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研究對象 菸品訊息接觸、菸害知識及拒菸態度是否能夠有效預測吸菸行為,故 以複羅吉斯迴歸分析(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進行探討,

茲將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為瞭解迴歸模式各預測變項間是否有共線性(Collinearity)關 係,故診斷其變異數膨脹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

及容忍度(Tolerance;TOL)。根據吳明隆(2008)表示,當 VIF 值 大於 10 及 TOL 值小於.1 時,則自變項間即有可能發生線性重合。在 研究中,如表 4-5-1 所示,各變項之 VIF 為 1.028~1.863;TOL 為 .537

~ .972,因此各變項間並無多元共線性關係。

如表 4-5-2 所示,將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年級、學制、學業

成績、父母婚姻狀況、家庭社經地位)控制後,研究對象「拒絕菸品 訊息之態度」、「菸害知識」、「拒菸態度」三者能有效預測吸菸行為

(B=-.052,Waldχ2=18.96,

P

<.001;B=.114,Waldχ2=6.41,

P

<.05;B=-.067,Waldχ2=40.27,

P

<.001)。其中又以「菸害知識」

對吸菸的影響最大。綜上所述,在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研究對象 菸害知識程度愈高者,愈傾向吸菸行為;而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拒 菸態度愈正向者,則愈傾向不吸菸行為。 

表 4-5-1 複羅吉斯迴歸分析中各預測變項之共線性分析

自變項 容忍度

(Tolerance)

變異數膨脹因數

(VIF)

社會人口學變項

性別 .92 1.09

年級 .97 1.03

學制 .91 1.10

學業成績 .95 1.05

父母婚姻狀況 .97 1.03

家庭社經地位 .92 1.08

菸品訊息接觸

接觸菸品訊息之頻率 .93 1.07

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 .54 1.84

菸害知識 .93 1.08

拒菸態度 .54 1.86

註:n=840

表 4-5-2 研究對象預測變項與吸菸行為之複羅吉斯迴歸分析

變項 B Waldχ2 Nagelkerke R2 χ2

社會人口學變項 .456 228.78**

性別 1.241 13.73

年級 -.432 5.64

學制 .917 9.67

學業成績 .419 6.01

父母婚姻狀況 -.002 .00 家庭社經地位 -.002 .02

菸品訊息接觸

接觸菸品訊息之頻率 .012 .79 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 -.052 18.96***

菸害知識 .114 6.41

拒菸態度 -.067 40.27***

註:1.n=840 2.

P

<.05, ***

P

<.001

第六節 討論

本節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將研究結果分五部份進行討論:

一、 菸品訊息接觸、菸害知識、拒菸態度及吸菸行為分佈現況 菸品訊息接觸方面,本研究中發現研究對象接觸菸品訊息之頻率 以電影(平均數2.83)、電視戲劇(平均數2.77)及便利商店(平均 數2.58)為最高,結果與溫宜芳(2004)菸品廣告媒介資訊來源上最 高的三項依序為便利商店、報紙及電視節目中演員吸菸的研究結果相 近。另外,張玉青(2005)研究指出,青少年菸品廣告出現的分佈中,

以雜誌、菸盒及便利商店最常見。這與本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因2009 年菸害防制新法中規定於雜誌、菸盒及報紙禁止刊登菸品廣告有關。

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方面,研究對象對於菸品廣告所釋放的訊息 態度偏正向(各題平均得分介於3.00~4.52分之間),亦即不同意廣告 業者對菸品所包裝的效果,此項結論與張玉青(2005)調查顯示請少 年對於菸品廣告態度平均值為4.0以上之研究結果相近。但與羅鈺婷

(2004)研究中指出菸品廣告中呈現吸菸可以更有魅力或叛逆,所包 裝出來的效果,使青少年將吸菸行為合理化解釋,進而忽略吸菸所帶 來的負面效果的結果有所差異。另外,研究對象中僅近四成同意菸品 廣告刻意忽略「吸菸有害健康」的事實,此與溫宜芳(2004)指出學 生七成一(71.1%)同意菸品廣告刻意忽略告知吸菸的危險性的研究低,

此差異可能因研究對象不同、學校風氣及接收後的認知不同有關。

本研究發現菸害知識方面,研究對象菸害知識平均答對率為 68.06%,這項結果與李景美(1998)指出高中(職)生中菸害知識平 均答對率為77.53%、邱柔蒲(2007)指出高職學生菸害知識總平均答 對率為81%的結果略低,尤其「菸中的尼古丁是致癌物質」及「吸菸 會上癮,最主要是因為菸品中的焦油成分」答對率僅8.1%及42.4%,

顯示出高中職學生仍須加強菸害導致健康相關疾病方面的知識。

拒菸態度方面,研究對象拒菸態度趨於正向,此項結果與黃璉華

(1996)、李景美(1998)、姚博文(2005)邱柔蒲(2007)等人指出 國、高中(職)學生拒菸態度偏正向結果相符。

吸菸行為方面,研究對象整體吸菸率為 12.1%,此項結果與周思 源等人(2005)針對國、高中(職)全體吸菸率為 11.4%,以及蔡宛 珊(2008)指出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為 11.7%較為接近;而較劉美媛(2005)

發現高職學生整體吸菸率為 20.6%及李碧霞(2004)指出高中職學生 吸菸率為 24.4%則略低。而吸菸者第一次吸菸之平均年齡介於 14-15 歲,此結果與李景美(1998)指出高中(職)學生第一次吸菸年齡為 13.9 歲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3)指出有吸菸經驗的青少 年第一次吸菸之平均年齡介於 12-14 歲相符;但是與李蘭、潘怜燕 (2000)的研究也發現,吸菸者第一次吸菸之平均年齡為 18.5 歲的結 果則較低。

二、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菸品訊息接觸、菸害知識、拒菸態度及吸菸行 為間之關係

在菸品訊息接觸方面,研究中發現,男生接觸菸品訊息的頻率較 女生高,在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部份,女生、高職、一年級、學業成 績居班級前面三分之一的學生,其態度較為正向,此結果與溫宜芳

(2004)研究中發現性別、年級、學業表現對於菸害廣告接觸程度無 顯著影響有所差異,此差異推測是否與研究對象不同、求學風氣不同 所造成。

菸害知識部份,本研究發現高中學生對菸害知識的程度較高職生 佳。此項結果與徐于敏(2004)指出就讀普通高中較傾向擁有正確判 斷菸害健康風險認知或知識的能力相符。

拒菸態度部份,研究發現女生、一年級、學業成績居班級前三分 之一的學生拒菸態度較正向。此項結果與賴香如等人(2004)研究發 現學業成績為前三分之一者,對反菸的態度比學業成績為後三分之一 者正向結果相符;另外,與陳淑貞等人(2004)發現一年級學生平均 拒菸態度正向程度低於二、三年級平均拒菸態度正向程度有差異,有 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區域、特性不同所導致。

吸菸行為方面,研究發現男生、高職及學業成績居後三分之一學 生吸菸行為的比率較高,此項結果與馬藹屏(2000)、廖信榮(2007)

指出男生吸菸行為顯著高於女生;以及姚博文(2005)研究發現青少

年低學業成績,發生吸菸行為比率較高;另外,也與周碧瑟(1997)、 楊雪華等(2002)、蔡宛珊(2008)指出高職生吸菸比率較高中生高 的結果相符。

三、 研究對象菸品訊息接觸、菸害知識、拒菸態度與吸菸行為彼此間 之關係。

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接觸菸品訊息的頻率愈高,其拒菸態度愈負 向,此與CDC(1994)研究發現暴露於菸品廣告的頻率愈高,會讓青 少年愈認同吸菸是普遍、可被認同的行為,而降低對吸菸的危險感知 的論點雷同;同時也符合溫宜芳(2004)指出青少年對於電影、廣播 等的接觸越多,其拒菸態度的影響越大的研究論點。

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接觸菸品訊息的頻率愈高,其菸害的知識 愈好,此項結果與溫宜芳(2004)研究指出學生對於吸菸可能造成的 健康威脅感知低,顯見學生不甚重吸菸對於健康的傷害,甚至對吸菸 仍存有錯誤認知的論點不符;可探究是否因為研究中菸害知識題目與 其他研究題目不盡相同;抑或研究對象不同所造成研究結果不同。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愈正向,其拒菸態 度也愈正向。此項結果與陳怡如(2001)、溫宜芳(2004)研究中提 到,青少年接受菸品訊息愈多,對菸品及吸菸行為本身之態度也會愈 負向之結果雷同。

研究發現,菸品訊息接觸頻率愈高、接觸態度愈負向,愈會傾向

吸菸。此項結果與溫宜芳(2004)指出菸品廣告或大眾媒介的暴露都 可能促發青少年吸菸,以及李蘭、陳富莉(2004)指出菸品廣告暴露 量與青少年吸食該品牌菸品呈現高相關相符;同時也符合陳怡如

(2001)針對台北縣高職學生調查結果指出對菸品產生的態度,是成 為吸菸行為的潛在因素,而個人接觸菸品廣告的注意程度、印象程度 及認同集群,均會與高職學生之吸菸行為有顯著相關。

在菸害知識與拒菸態度間的關係,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菸害知識 愈正確,其拒菸態度也愈正向,此研究結果與黃璉華等人(1996)、

邱柔蒲(2008)指出對於菸害知識愈瞭解的學生,其拒菸態度會愈正 向結論雷同。

研究中也發現,研究對象拒菸態度愈正向愈傾向不吸菸。此結果 與 Meyhew et al.(2000)、黃璉華等人(1996)、溫宜芳(2004)、張 玉青(2005)、姚博文(2005)、邱柔蒲(2008)指出拒菸態度愈強愈 不容易吸菸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四、 探討在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之後,研究對象之菸品訊息接觸、菸 害知識、拒菸態度對其吸菸行為之預測力

在研究中發現,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後,研究對象的拒絕菸品訊 息之態度、菸害知識、拒菸態度三者最能有效預測吸菸行為,亦即研 究對象拒絕菸品訊息之態度愈負向、拒菸態度愈負向,愈傾向吸菸,

此項結果與Alexander等人(1989)指出菸品廣告對學生的拒菸態度

和行為,兼具素質和強化效果的論點相符;另外,也與陳怡如(2001)

指出高職學生對廣告訊息的贊同態度與吸菸行為有顯著相關的論點 雷同。除此之外,本研究在預測吸菸行為的變項中發現,研究對象菸 害 知 識 愈 好 , 愈 傾 向 吸 菸 , 此 結 果 與 Sun, Anderson, Shah &

Julliard(1998)、黃淑貞(1982)、邱柔蒲(2008)研究指出,高中 職學生中大多數人都知道吸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但仍有不少青少年 存有僥倖的心理,不認為疾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而不能阻止學生 繼續吸菸的論點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