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壹、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一詞在本研究當中,為尊重其人格主體性,亦稱為「研究參與 者」(participants),且因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徑的訪談法,故又稱「訪談對象」

或「受訪者」,合先敘明。林淑馨(2010:37)指出「訪談對象」又稱為關鍵參 與者(key actor),意指具有特殊意識(knowledge)的人,通常是極佳的蒐集資 訊來源。為探討研究問題,本研究找尋的研究對象係以具備大專校院性平事件的 實際調查經驗為基本門檻,業經教育部的受訓過程,並具備有調查處理性平事件 的性別意識。

為切合本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採取立意取樣(purposeful sampling),雖然訪 談的抽樣數量較少,惟訪談對象需具備有深度的(in depth)代表性,始符合立 意取樣之意。因此,本研究訪談之六位訪談對象分成兩類,其中一類選自教育部 篩選的「調查專業人才庫」名單。

此外,為兼顧多方觀點,俾利資料解讀的正確性,各大專校院性平會承辦人 亦納入研究對象之列,依《性平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必須由專人處理性平會 之事務,承辦人係協助調查委員參與性平事件調查程序的角色,並負有處理性平 事件行政事宜及庶務之職責,對於性平事件所有程序的觀察較為全面且廣泛。由 性平事件處理流程的橫向時間軸觀之,承辦人處理性平事件申訴、通知、申復、

通知雙方當事人、送達等程序,對於單一性平事件處理和救濟程序始末的觀察較 為連貫,另外,承辦人得以處理不同類型性平事件,對於大專校院校園內校長對 學生、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職員對學生、工友對學生等不同類型的性平事 件之調查程序,足以觀察同一校園內特定時期內所有性平事件的主觀經驗。不同 的訪談對象來源,亦可以增進本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承上,本研究訪問的各大專校院性平會承辦人資格亦業經考量和篩選,具備

84

深度性(in depth),係以曾經參與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調查知能培訓、全 國性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座談會之大專校院性平會承辦人,始納入本研 究受訪者之列。

因此,基於研究對象的個別性,以及性平事件之調查程序的獨特性和複雜性,

研究者將透過深度訪談,關注研究對象行使同意權之下所陳述之資料,轉化為逐 字稿後,進而加以詮釋其內容,並分析其陳述之意涵。

貳、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徑的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原因如下:

一、 質性研究取徑符合本研究目的

社會科學研究法主要分為有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兩大研究取徑(approach),

係依據研究目的有別。前者旨在蒐集大量數據資料,再佐以統計方法來進行分析 和解釋,此研究方法有助於對事物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和預測,意謂見林即見樹。

後者則著重於蒐集個別事物的描述,佐以充實的文字敘寫,分析並詮釋特定的社 會現象,換句話說,即見樹即見林。

Matthew B. Miles. & A. Michael Huberman(1994,轉引自張芬芳(譯),2005:

2 )指出質性資料是很有魅力的。研究者可以藉它們,對一個可辨識的地方所發 生的事件過程,做出有實據的、豐富的描繪與解釋。

質性研究取徑關注人類經驗的豐富度,試圖在個人的生活經驗,並關注社會 脈絡下所遭遇的事件經驗,探討個人、團體或組織的現象,針對人們的生活、故 事、人際關係、或組織運作、社會運動等進行蒐集(高淑清,2008),該學者提 出採用質性研究取徑的設計適用時機如下:

1. 研究問題的性質是探索性或發現性的問題。

2. 研究問題的焦點在於互動與過程。

3. 研究問題在於關心個別化的經驗與結果。

4. 對描述性資料感興趣或有其深入的需要。

5. 對於可能取重要的互動歴程或變項尚不明確時。

6. 當運用自然取向的策略較符合研究目標時。

85

換言之,質性研究取徑適合用來瞭解描述性資料,以期探索並發現有關變項 不明確的問題,也適於用於研究問題的焦點在於互動與過程,在自然發生、持續 進行的動態情境時,能夠深入瞭解與探究受訪者的自身經驗與觀點,追求事實本 身的真實,關注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

Delema(1996)指出性別研究採用個人訪談法,研究者可以透過個人訪談 的過程和現場觀察受訪者的生活歷史或口述歷史,並獲取受訪者的敘述內容,以 及受訪者對於研究問題的即時回饋,包括個人經驗或意見。

綜合上述,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大專校院性平會調查小組委員暨性平會承辦 人的調查經驗,研究問題的焦點在於透過與訪談過程的互動,性質是探索性的問 題,且關心受訪者個別化的經驗,使其有較大的彈性空間陳述自身經驗及主觀感 受,透過訪談資料的文本蒐集和分析,建構真實,故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徑,

期以達到研究目的。

二、 質性研究取徑的深度訪談法切合本研究需要

訪談法係指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對話,進而從研究對象的回答內容當中,

獲取研究資料(Kvale, 1996)。再者,歐用生(1995)指出研究者若能「不預設 立場的提問」、「避免形式化的問答」、採取「雙向、討論、互動的對話過程」,了 解受訪者對於特定事件或生活經驗的主觀感受,方能蒐集到豐富且真實的研究資 料,以達到採用訪談法的目的。

承上,本研究特定的研究對象為大專校院性平會調查小組委員暨性平會承辦 人,為了獲取研究對象參與性平事件調查程序的主觀感受,以進行研究資料的蒐 集,本研究採取訪談法,以達到瞭解大專校院性平事件調查程序之實施現況的研 究目的。

次而,潘淑滿(2003)主張「如果訪談是一種對話之旅,那麼對話過程必然 是由特定的情境脈絡所建構而成」,質性研究取徑的訪談法,可分為是「結構式 訪談法」(structured interviews)、「無結構訪談法」(unstructured interviews)、「半 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共三大種類。其中,無結構式訪談法 範圍空泛、易於失焦、難以掌握主題脈絡;結構式訪談法係以封閉式的、標準化 的問題進行訪談,過於制式和僵化,可能會降低研究結果的豐富性與多元性;而

86

半結構式訪談法則可以事先擬定訪談大綱,訂出系列性的提問作為訪談的參考,

可保有彼此對話和符合情境的彈性。

承上,本研究旨在獲取大專校院性平會調查小組委員暨性平會承辦人的調查 經驗,為聚焦於性平事件調查程序,並保持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彼此對話的彈 性,因此,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為主,由研究者事先擬定訪談大綱(請 參閱附錄三),訂出系列性的提問。惟為建立研究對象對於研究主題的熟悉感,

於訪談大綱之前,研究者設計若干與性平事件調查程序的結構式提問,佐以作為 引導受訪者進入訪談大綱的前導。

再者,為了完整且全面的獲取質性研究取徑的相關資料有三種管道,分別「深 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s)、「開放式訪談法」(open-ended interviews)、「直 接觀察法」(direct observation),而研究結果的呈現,即是在實地操作與後續分 析時所獲得之發現、瞭解與洞察(Patton,轉引自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4)。

「深度訪談法」有別於所謂一般的「訪談法」在於「深度」(deep)。

綜上所述,為聚焦於大專校院性平會調查小組委員暨性平會承辦人參與性平 事件之調查程序的歴程,本研究主要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並採取半 結構式訪談,讓受訪者有較大的彈性空間陳述自身經驗與研究議題相關的主觀感 受,以達成研究目的。

參、 研究者

對於採用質性研究取徑的研究者而言,研究者(the researcher)本身即為研 究工具(Patton, 2002)。質性研究取徑當中,會話式的訪談方法較為關注研究者 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互為主體性和共同建構研究成果的歴程,而研究者的親身經驗 更是雙向對話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參與詮釋對話的歷程,若能體察雙方的互動關 係係基於開放、尊重、平等以及互相理解,才是真正互為主體的展現(Kvale, 1996)。

緣於研究者曾擔任大專校院性平會的承辦人,對於大專校院性平事件的調查 處理程序具有親身經歷,近距離觀察性平事件來龍去脈,亦曾經協助大專校院性 平會委員、性平會調查小組委員、性平會申復程序小組委員等,能夠敏於覺察研 究對象參與調查程序的主觀想法和真實感受,保持尊重受訪者的態度。

87

Kvale(1996,轉引自高淑清,2008:116-119)提及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 法」具備 12 層面,包括生活世界、尋求意義、質性知識的蒐集、描述的訊息、

特定情境、從容開放天真無邪、聚焦非漫談、曖昧不明性、覺察與改變、敏感度、

重視人際互動、正向經驗。本文於訪談過程當中,研究者將採用上述 12 層面的 內容以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者於本研究當中,依據不同階段的研究步驟,分別擔任訪談者、資料分 析者、報告撰寫者。緣於大專校院性平事件之調查程序是一個連續且動態的過程,

且每一位大專校院性平會調查小組委員處理性平事件的個別性和獨特性,所處之 情境脈絡而有個別差異,故甚難以量化研究歸納普遍性的結論,為此,本研究抉 擇以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的首選,同時,研究者採取會話方式的 深度訪談法,秉持尊重、不預設立場的開放態度,主動與研究對象保持雙向互動、

互相理解的對話空間。

於訪談過程當中,研究者首先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個人背景,並適度的自我揭 露,以表達對於受訪者的信任。再者,多聽少說、避免插嘴,若受訪者回答模糊

於訪談過程當中,研究者首先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個人背景,並適度的自我揭 露,以表達對於受訪者的信任。再者,多聽少說、避免插嘴,若受訪者回答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