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正式訪談結束後,即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研究者首先將訪談的逐字稿進行 編碼與檢核,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徑之主題分析法「整體-部分-整體」的概 念,分析資料的內容。

壹、 訪談逐字稿的整理與檢核

本研究訪談研究對象的過程,經告知並徵得研究對象的書面同意之後,訪談 過程均全程錄音。訪談後即進行錄音逐字稿的謄寫,反覆聽取錄音內容,經由電 腦文書輔助處理,逐字逐句謄寫為訪談逐字稿。

研究者蒐集到的原始資料,分別就六位受訪者編碼代號,具備教育部「調查 專業人才庫」資格者排前面,擔任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承辦人排後面,

並依照受訪者回覆訪談邀請函的時間先後,依序編碼,第一位受訪者代號為 A,

第六位受訪者代號為 F,上述代碼並分別組合各受訪者訪談時間,組成訪談逐字 稿的編號,詳見下表 6:

表格 6

訪談資料編碼表

編碼代號 說明 備註

A.B.C.D.E.F 分別表示受訪者代號,第一位受訪者代號為 A,第 六位受訪者代號為 F

20130222 訪談 A 標示 2013 年 2 月 22 日訪談代號 A 受訪者的逐字稿 之資料

完成訪談逐字稿之後,研究者採用「參與者檢核」(member checking),以 增進質性研究的效度(Maxwell, 1996)。研究者將各研究對象的逐字稿連同效度 檢核表寄回研究對象,請求其檢視內容,確認其訪談內容謄寫的逐字稿內容是否 正確,進並做修正與補充,以確定逐字稿的正確性,作為爾後的分析資料的基礎。

貳、 採用「整體-部分-整體」主題分析法

研究者依據訪談資料整理與回收受訪者填寫後的效度檢核表的回饋意見,接 續進行資料的文本編碼。資料蒐集完成之後,將進行主題分析,主題分析的過程 中,會將資料分離、分組、重新分組、重新連結,鞏固其意義與解釋後才加以展 現(Grbich,2007,轉引自司徒懿譯,2009)。Maxwell(1996)指出編碼是質性 研究的主要分類方法,藉由訪談資料之重新分類、系統化比較,逐步重組概念。

94

本研究採取高淑清(2008:163-171)質性研究取徑之主題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整體-部分-整體」的概念,整體閱讀文本、發現事件與視框並暫時 性個別譯碼、再次整體閱讀文本、分析經驗結構與意義再建構,最後確認共同主 題與反思,以下依序闡釋這五個步驟的內容。

一、 文本的整體閱讀與反思

高淑清(2008)指出質性研究的資料通常以「文本」(text)呈現,包括所有 的敘說資料及書寫形式。研究者首先放下自己的知識背景和先前經驗的理解,嘗 試進入受訪者的主觀世界當中,對於所有受訪者的訪談逐字稿進行整體的閱讀,

並寫下個人對於文本最初的理解與初步的省思,以切合主題分析法「整體-部分

-整體」當中,第一個的「整體」概念,形成研究者對於主體經驗的第一次理解。

二、 進行暫時性個別譯碼

分析資料的過程當中,研究者透過標示具有意義的語詞、句子或段落,尋找 其可能包含的意義,不僅在於掌握資料之特質與特點,亦在不同概念與事物間建 立聯繫(Berg, 2006)。高淑清(2008)認為在文本整體閱讀後,接下來必須仔細 發現「事件」(incident)與「視框」(framing)並進行暫時性個別譯碼。

承上,接下來研究者必須在文本當中找到事件和視框,透過直觀式地標示具 有意義的語詞、句子或段落,尋找意義,並透過理性進行事件與視框意義的暫時 性個別編碼,經逐步檢視,決定個別的意義單元,俾利後續的歸納,此時的理解 已形成下一個層次的先前理解,此部分為了切合主題分析法「整體-部分-整體」

當中,第一個的「部分」概念。

三、 再次閱讀整體文本

研究者再次閱讀整體文本,以切合主題分析法「整體-部分-整體」當中第 二個的「整體」概念,以求再次回歸進入受訪者的主觀世界,此時,研究者對於 意義的理解已經不同於第一次的理解,而產生新的理解。據此,研究者再次紀錄 對於整體文本的再理解及再省思。

四、 分析經驗結構與意義再建構

高淑清(2008)由於研究者再次閱讀整體文本,而形成的新的理解,該理解 推動成為新一波的詮釋循環的「整體」,促使分析步驟再次進入「部分」,此時研

95

究者經歷重新建構意義單元的過程,並從本研究問題的角度檢視訪談資料,增删 修改或合併原有的意義單元,而形成子題及次子題。本研究由於文本資料有限,

故本階段僅透過分析過程以形成子題。

五、 確認共同主題與反思

高淑清(2008)主張採取主題分析法的最終目的在於找到「共同主題」

(common themes),因此研究者必須秉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在「部分-整體」之 間不斷地來回檢視,以覺察每次閱讀產生的新理解,最後,透過研究者的分析轉 化,形為聚焦於重點的經驗集合,並透過子題和主題的命名過程而形成共同主題 的組合。

參、 資料的檢核

高淑清(2008)指出質性研究著重一連串的歷程品質把關,力求嚴謹,以增 進質性研究成結果的可信度。據此,本研究採用「研究參與者檢核」及「三角檢 定」,期以達成歸納本研究成果信實度的檢核目的。

一、 研究參與者檢核

於正式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將初步謄寫好的逐字稿連同「訪談效度檢核表」

(請參閱附錄四)寄回研究對象,請求其檢視逐字稿,並請研究對象於「訪談效 度檢核表」確認逐字稿的正確性、評量逐字稿內容是否符合其原意的百分比例,

並請其修正與補充並提供意見。待回收上述研究參與者檢核後的訪談逐字稿,且 經確認內容無誤之後,研究者才接續資料編碼與分析工作。

二、 三角檢定(triangulation)

高淑清(2008:70-77)指出「三角檢定」(triangulation)亦稱為「多元檢證 法」,係指為了建構事實,研究者需要引用多方的資料來源,足以作為提升質性 研究結果可信度的策略,可展現在蒐集資料來源、訪談對象、蒐集資料方式、分 析策略等面向。

本研究採取的「三角檢定」方式主要在於資料來源的多樣性及不同的訪談對 象,以期了解事實更為周全。除了研究者自身分析資料之外,亦請研究對象檢核,

允許其修正與補充,以符合受訪者原意,此外,若研究對象發現不願意公開的敏 感資料,研究者會予以尊重,請求其註記相關範圍,允許其修改或删除。再者,

本研究訪談對象包含教育部「調查專業人才庫」及大專校院性平會承辦人,透過 不同研究對象的觀點,有助於正確地解讀資料,以增進本研究成果的信效度。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