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一) 民 91 世代

由本研究室成員羅巧珍與陳姮菲 (民 93) 於民國 91 年 10 月至 11 月之間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招募孕婦及其未出生之胎兒作為 研究對象。招募條件包含:已確定懷孕週數在 20 週以內的非雙 (多) 胞 胎孕婦、年齡在 20 歲以上、為中華民國國民或在臺灣地區已居住 10 年以上,並打算在台灣生產、身體無任何的重大疾病,但接受輕微的 甲狀腺機能異常、糖尿病、高血壓。共計 151 位孕婦參加。

爾後持續追蹤母親及其子女的家庭與飲食生活狀況。由研究室成員 蘇秋帆 (民 94) 每個月追蹤嬰兒至 1 歲,由林家慧 (民 95)、黃亮瓅 (民 96)、紀伊真 (民 97)、李芳靚 (民 99)、楊蕓菁 (民 101) 與其他研究室 成員每年追蹤至 8 歲後,留下 46 位受試者。流失原因為失去聯絡、配 合度低、流產、拒絕、疲態、郵寄問卷未回收等。

(二) 民 93 世代

由本研究室成員林筱菁 (民 96)、廖靜郁於民國 94 年 2 月至民國 95 年 7 月之間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與臺大醫院招募受試者。

此世代預計招募出生體重第 10 百分位以下之低出生體重 (low birth weight)與出生體重第 90 百分位以上之高出生體重 (high birth weight) 的健康嬰兒共計150 位,原招募標準參考謝燦堂等人 (Hsieh et al., 1991) 發表之台灣嬰兒出生體重與懷孕週數分析結果改寫而成 (如表 3-2.1)。

但因條件限制嚴峻、招募速度遲緩,故參考謝武勳等人 (Hsieh et al., 2006) 發表之 1998-2002 年以懷孕週數評估台灣全國性單胞胎嬰兒出 生體重百分位結果,將標準放寬至出生體重第 25 百分位以下之相對低

38

39

(三) 民 98 世代

民國 98 年起於分別台灣北、中、南三區進行聯合招募,本研究室 成員陳葵蓉與陳姿媛 (民 100) 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中山醫 學大學許惠琛 (民 101) 協助於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義守大 學營養系學生 (民 101) 協助於高雄市義大醫院,招募符合條件的孕婦 與其未出生的胎兒作為研究對象。招募條件包含:已確定懷孕週數在 20 週以內的非雙 (多) 胞胎孕婦、年齡在 20 歲以上、為中華民國國民 或在臺灣地區已居住 10 年以上,並打算在台灣生產、身體無任何的重 大疾病,但接受輕微的甲狀腺機能異常、糖尿病、高血壓。北區招募 151 位,中、南區各招募 150 位,共計 451 位孕婦參加。

爾後持續由研究室成員薛宇慧與陳彥妤 (民 104)、朱卉安 (民 105)、

呂雅婷與李適安與盧玉萍 (民 106)、劉志怡與陳韻伶 (民 107)、游家佳 與徐桂婷 (民 108)、余思汶與鄭政宏及本系大三訪員周家琳與施沐恩 追蹤至 8 歲。研究追蹤過程中,由於受試者聯絡不上、拒絕、配合度 低等因素無法持續參與研究,但有積極重新取得聯繫,故追蹤至 8 歲 期間北、中、南三區共計留下 46/4/43 位受試者 (結算至民 108.12.10 為止)。

此三世代之差異在於民91 及 98 世代之嬰兒出生體重分佈呈現常態 性,且相較於民 91 世代,民 98 世代橫跨北、中、南三區,能比較台 灣不同地區飲食攝取狀況。而民 93 世代主要招募相對低出生體重與相 對高出生體重之嬰兒,可增加出生體重之變異性。民 93 世代於嬰兒 1 個月時無收集飲食與非飲食資料,且追蹤期間受限於研究室人力與資 金不足,民 91 與民 93 世代 7、8 歲僅調查兒童及其母親之身高與體重。

三世代體位與飲食資料之人數分佈如表 3-2.3 所示,灰底色為本研究所 使用到之資料。

40

表3-2.3 三世代體位與飲食資料之人數分佈

民91 民93 民98 北區 民98 中區 民98 南區 三世代總人數

體位 飲食 體位 飲食 體位 飲食 體位 飲食 體位 飲食 體位 飲食

招募 151

150 151 150 150 752

出生 132 114 97 100 593

1 個月 106 53 - - 78 79 31 60 30 38 245 230

2 個月 77 123 124 125 69 57 41 48 30 36 341 389

3 個月 99 126 116 123 47 66 41 49 22 29 325 393

4 個月 54 115 117 115 66 63 37 48 16 22 290 363

5 個月 101 118 110 109 46 58 37 43 17 29 311 357

6 個月 118 114 119 114 57 50 43 46 19 29 356 353

7 個月 54 118 112 112 55 53 24 31 17 21 262 335

8 個月 27 115 115 115 52 61 19 28 6 22 219 341

9 個月 38 121 104 108 38 77 23 34 8 20 211 360

10 個月 69 112 102 103 28 72 15 19 7 13 221 319

11 個月 29 115 97 100 19 59 14 22 5 14 164 310

12 個月 121 117 104 109 45 66 31 43 8 20 309 355

2 歲 109 109 90 91 61 52 12 13 15 22 287 287

3 歲 104 101 82 82 25 18 31 30 23 21 265 252

4 歲 83 84 81 66 22 17 40 36 29 28 255 231

5 歲 70 68 62 62 37 38 56 55 36 28 261 251

6 歲 56 57 64 66 46 44 60 57 40 37 266 261

7 歲 46 - 53 - 41 42 44 44 57 57 241 143

8 歲 45 - 58 - 44 46 4 4 43 43 194 93

41

二、研究工具

與本研究相關之三世代所使用之研究工具皆使用研究室自行研發 之結構性問卷,均由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回答,包含嬰兒 24 小時飲食回 憶及健康狀況 (出生 1-12 個月大期間,每個月填寫)、兒童 2 歲及家庭 問卷、兒童 6 歲及家庭問卷、兒童 8 歲及家庭問卷。每種問卷內容皆 包含飲食與非飲食兩大部分,詳細說明如下:

(一) 嬰兒 24 小時飲食回憶及健康狀況 1. 非飲食部分

此為每個月使用之問卷,請主要照顧者提供過去一個月嬰兒的照顧 及健康情形、體位與行為發展。在照顧的部分,詢問主要照顧者是誰、

嬰兒的哭鬧情形與好不好帶、睡眠情形;在健康的部分,詢問生病與 排便狀況及是否接受疫苗注射;在體位部分,詢問嬰兒之體重、身長 與頭圍;在行為發展部分,詢問脖子能否不經大人扶持而挺直、是否 會翻身、是否長了乳牙、是否會爬行、是否不需支持即能穩定坐立、

是否能扶著東西站立、是否不需扶持而平穩站立、是否能沿著支撐物 行走、是否能自行行走以及是否能說有一定意思的話。

2. 飲食部分

有兩小部分,分別為奶類哺餵方式與副食品添加情形及 24 小時飲 食回憶紀錄。於前者,每個月詢問嬰兒當月的哺餵方式 (分為三種方式:

母乳哺餵、混合哺餵、配方奶哺餵,其中混合補餵為同一時期皆攝取 母乳與配方奶) 以及當月新添加之副食品種類;於後者,請主要照顧者 提供嬰兒一日的飲食紀錄,包含回憶日期、嬰兒攝取的食物種類及份 量、烹調方式、包裝食物之品牌與口味等。

42

若為母乳攝取,可分為寶寶直接吸吮的親餵與母親擠出餵食的瓶餵,

需分別記錄吸吮時間或餵食容量 (毫升) 與一日哺餵次數;若為配方奶 攝取,需記錄品牌、口味,及沖泡前奶粉克數或奶粉匙數與加水量,

且需記錄一日中喝奶次數。若嬰兒瓶餵未喝完,需記錄剩餘毫升數以 得知實際攝取量。而副食品攝取,需記錄食物種類、質地、大小、加 水量、湯匙數或碗等食用份量與次數。

(二) 兒童及家庭問卷 1. 飲食部分

(1) 24 小時飲食回憶紀錄:兒童平日與假日各一日以及母親一日典型 (平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包含日期、餐次、用餐時間、食物來源、食 物名稱、份量、烹調法、補充劑、飲水量等。若就讀幼稚園或國小,

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詢問兒童後未得到飲食資料,需請老師留意後告知 並記錄,再回覆訪員。

(2) 食物頻率問卷:兒童四歲之後的問卷新增此項,包含乳製品、零食、

油炸類食物、含糖飲料之攝取頻率,請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回憶兒童近 一個月的攝取頻率,選項分別為次/天、次/週、次/月。

(3) 兒童及家庭飲食狀況:兒童二歲及三歲詢問母乳和配方奶的攝取狀 況,四歲之後新增幼稚園/國小飲食與家中飲食之差異、是否因幼稚園/

國小飲食而影響食物選擇等。家庭飲食型態詢問三餐來源、主要製備 者、家庭用餐狀況、兒童與父母之飲食喜好等

(4) 膳食補充劑攝取狀況:詢問兒童是否使用綜合維生素、中藥、鈣片、

魚肝油、乳酸菌等,及廠牌、劑量、攝取頻率 (次/天、次/週、次/月)。

43

2. 非飲食部分

(1) 生長發展:詢問兒童之身高與體重,可當下測量或採用近期的測量 值。

(2) 生活狀況:包含兒童每天的活動量、睡眠時間、看電視及使用 3C 產品 (手機、平板、電腦) 的時間、幼稚園就讀年齡、上課時間等。

(3) 健康狀況:詢問兒童過去一年生病的狀況、排便情形、口腔檢查及 是否蛀牙。

(4) 家庭背景資料:包含兒童兄弟姊妹之年齡與體位、父母體位、夫妻 婚姻與工作狀況、過去一年是否搬家或改變居住地、生活環境是否會 接觸到二手菸等。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