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一、資料處理

修正並統整先前研究室成員江忻蓉 (民 101)、薛宇慧 (民 104)、陳 韻伶 (民 107) 之彙整檔,並將民 98 世代北區 6 歲、中區及南區 1-12 個月及三區 8 歲之問卷之資料進行編碼,利用 Excel 軟體進行整理後,

再選擇欲分析的變項,將資料匯入統計軟體 SPSS 23.0 版進行統計分 析。

(一) 飲食資料

本研究之嬰兒與兒童之 24 小時飲食回憶皆使用「師大食品營養素 資 料 庫 2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Food and Nutrition Management System 2, NUFOOD.2)」處理。利用譯碼簿 (coding book) 與份數資料庫 (serving database) 將食物名稱轉換成食物代碼、食物份 量轉換成克數,完成一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之譯碼流程平均需要約 5-15 分鐘,視飲食種類多寡而定。份數資料庫內之資料,為實際購買食物 原料及菜餚,進行常見食物計量法之秤重 (例如家用碗、塑膠湯匙等),

有助於飲食問卷譯碼之份數的定量。

母乳資料的處理,係參考本研究室成員先前利用秤重實驗法收集 15 名嬰兒之攝取情形,整理分析而得之嬰兒 1-12 個月母乳哺育情形進 行資料輸入 (如表 3-3.1)。配方奶是取得每次沖泡的奶粉匙數或克數及 廠牌,及每日攝取次數,進而得到量化的資料。混合哺餵之處理,為 了取得母乳部分之量化值,若為親餵,需請母親評估寶寶每次的母乳 攝取量是否與配方奶攝取量相似;若為瓶餵,則可依照瓶身刻度得知 餵食量。副食品資料的處理,若為市售產品,需依照實際沖泡方法或

45

是罐身之建議沖泡方法 (奶粉匙數或克數與加水量) 計算攝取量;若以 天然食材製作,可使用譯碼簿與份數資料庫進行定量。

而嬰兒母乳與副食品攝取情形如表3-3.2 所示,在母乳攝取的部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衛生組織皆鼓勵純母乳哺育到出生 6 個月,

給嬰兒添加副食品,同時持續哺育母乳至 2 歲或以上。我國衛生福利 部國民健康署印製之母乳哺育手冊建議頭 2 個月內寶寶吸吮的次數一 天 8-12 次以上,且在頭 3 個月內不要定時餵食寶寶或限制寶寶的進食 次數。副食品添加時機與添加情形,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印製之兒童健康手冊,皆建議 4-6 個月間即需添加副食品,

因早於 4 個月添加可能會增加過敏情形,晚於 6 個月添加會造成營養 素攝取不足,以及對於手眼協調、舌頭、嘴部肌肉發展不良。嬰兒期 營養參考手冊表示臺灣嬰兒於 4 個月後鐵缺乏狀況之比例明顯上升,

對於 6 個月後才開始給予副食品,其已經達到嚴重缺乏的程度。此外,

針對全榖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有不同月份的添加建 議。而一般供成人飲用的牛奶或奶粉,其蛋白質含量較高,且多為酪 蛋白 (casein) ,對寶寶而言除了不易消化外,腎臟負擔也大,故並 不適合用來哺餵 1 歲以前的寶寶。

46

譯 碼 完 成 後 輸 入 師 大 飲 食 運 算 系 統 (Normal University Diet Calculation System, NUCAL) 進行營養素之運算。輸入內容依序為受訪 者基本資料 (研究編碼、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個人飲食紀錄 (紀 錄日期、餐次、食物來源、食物代碼與克數),其中餐次區分為八項,

分別為早餐、早點、午餐、午點、晚餐、晚點、茶水飲料與其他,但 由於嬰兒時期較無明確的餐次分別,故將母乳哺餵之餐次輸入為早餐、

混合哺餵輸入為早點、配方奶哺餵輸入為午餐、副食品輸入為午點,

非沖泡奶粉或製作副食品的飲用水輸入為茶水飲料。所有飲食資料輸 入完成後,將系統運算出的熱量及營養素匯出至 Excel 中儲存,兒童之 兩日 24 小時飲食回憶取平均值進行統計分析。

47

表3.3.1 嬰兒 1-12 個月母乳哺育情形1

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 4 個月 5 個月 6 個月 7 個月 8 個月 9 個月 10 個月 11 個月 12 個月

次數/天 9.6 9.3 8.4 8.0 7.6 7.9 5.9 4.9 4.2 4.4 4.0 3.9

攝取量(g)/次數 52.4 72.9 77.0 86.8 97.1 112.3 84.0 89.8 85.9 86.3 86.2 91.3 攝取量(g)/天 506.2 646.6 594.0 651.7 692.4 787.9 491.4 426.6 348.0 374.8 334.1 336.5 利用線性迴歸

方程式之整數 化估算值(g)2

530 580 620 670 720 760 600 570 420 370 340 320

1整理自本研究室發表之「評估台灣嬰兒六個月前母乳攝取量及營養狀態之研究」與「台灣母乳哺餵嬰兒一至十二個月秤重試驗及營養素

攝取量之研究」

2線性迴歸方程式:1-6 個月為 y=486.2+45.8x,7-12 個月為 y=625.1-25.8x (y 為母乳攝取量,x 為月齡)

48

表3-3.2 嬰兒母乳與副食品攝取情形

項目分類 細項 方式

母乳攝取情形

1. 母乳哺餵持續至 6 個月

是=1 否=0 2. 母乳哺餵持續至 2 歲或以上

3. 曾以母乳哺餵嬰兒

副食品添加時機 與添加情形

1. 滿 4-6 個月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2. 滿 4-6 個月是否開始給予含鐵豐富之食物,例 如嬰兒專用強化鐵的米麥精、深綠色蔬菜或富含維 生素C (促進鐵吸收)之水果 (汁) 等

3. 7-9 個月時開始嘗試添加蛋白質食物及給予蛋黃 4. 10-12 個月時開始嘗試給予高品質蛋白質食物,

如豆腐、魚泥、肉泥等

5. 1 歲後才飲用全脂牛奶或其他乳製品

49

(二) 非飲食資料 1. 體位測量資料

嬰兒的體位 (體重、身長、頭圍) 每個月記錄一次直至滿一歲,之 後每年持續追蹤兒童之體位 (身高、體重),以了解出生至 8 歲的生長 發育狀況,使用生長曲線、BMI、z 分數、體型增加量 (身高與體重增 加量),用來觀察嬰兒與兒童之成長速度。整理過程中若出現不合理之 數值,會經紙本資料確認後做修正;若紙本確認後仍不合理,則將此 數據視作遺漏值處理。

2. 家庭社經背景

計算方式如下所示:兒童父母個人的職業類別乘以 2,再加上受教 育的年限,所得之數值代表父母之個人社經地位。依照本研究室團隊 自行研發之分類法 (陳姮霏,民 93),將數值高低分成不同社經地位分 數,並將父母的分數相加即為家庭社經地位分數 (如表 3-3.3、3-3.4)。

個人社經地位數值=職業類別×2 + 受教育年限

(職業類別:0–學生、1–無工作者、2–家管、3–農漁畜牧業、4–藍領階級、5–服務 業、6–資本服務業、7–白領階級、8–軍公教員警、9–資本白領階級)

表3-3.3 個人社經地位分類

個人社經地位數值 ≤19 20-29 ≥30

個人社經地位分類 低社經地位 中社經地位 高社經地位

個人社經地位分數 1 2 3

表3-3.4 家庭社經地位分類

家庭社經地位分數 ≤3 4 5 6

家庭社經地位分類 低社經地位 中社經地位 中高社經地位 高社經地位

50

二、統計分析

將匯出的飲食資料與非飲食資料彙整成 Excel 檔後,利用統計軟體 SPSS 23 版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如下所列:

1. 次數分配與百分比 (distribution and percentage)

用於描述及分析類別變項,如性別、副食品添加情形、父母職業、

父母教育程度等。

2. 平均數與標準差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用於描述及分析連續變項,如身高、體重、熱量及各項營養素、副 食品添加時機等。

3. 獨立 t 檢定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將兩組連續變項進行比較,如不同性別的兒童在身高、體重上是否 具有差異。

4.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將兩組以上連續變項進行比較,如嬰兒不同月份開始添加副食品在 1 歲體位上 (身長、體重) 之差異。

5. 列聯表─卡方檢定 (chi-square test)

將多組類別變項進行比較,如分析兒童之父母親職業類別是否具有 差異。

6. 廣義估計公式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

可應用於追蹤性的資料,觀察同一對象在多個時間點的紀錄,進行 重複性資料的比較分析,如各月份或年齡之營養素攝取量是否隨著年 齡增加而有顯著差異。

51

7. 雙變數相關 (bivariate correlations)

分 析 兩 變 項 之 間 的 相 關 程 度 , 皮 爾 森 積 差 相 關 (Pearson’s correlation) 適用於連續變項、常態型分布之資料;斯皮爾曼等及相關 (Spearman correlation) 適用於有次序、非常態分布的資料,如熱量與營 養素攝取與兒童生長速度之相關性、副食品添加時機與兒童生長發展 和健康狀況之相關性。

8. 淨相關 (partial correlation)

計算兩變項之相關性,排除其他干擾變項後此兩變項的純淨相關,

如控制兒童性別後,分析兒童 6 歲熱量及營養素攝取與 8 歲生長狀況 (身高、體重、BMI) 之相關性。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