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副食品添加及飲食營養對兒童至八歲生長發展之出生世代研究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副食品添加及飲食營養對兒童至八歲生長發展之出生世代研究分析"

Copied!
2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College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副食品添加及飲食營養對兒童至八歲生長發展 之出生世代研究分析 A birth cohort study of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nutrition on growth development until 8 years old. 余思汶 Szu-Wen Yu. 指導教授:盧立卿. 博士. Advisor: Li-Ching Lyu, Ph.D.. 中華民國 109 年 7 月 July 2020.

(2) 謝辭 三年的研究所生涯終於到了尾聲,中間經歷了興趣磨合、人際溝通、 自我調適的考驗,有幸最後都雨過天晴。有許多要感謝的人,首先, 非常感謝指導教授盧立卿老師,在學術與論文上提供眾多指導與建議, 讓研究方向與內容更加明確及充實,亦會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給予 適當地鼓勵。接著,感謝爸爸媽媽的支持,在最後一年趕論文的時間, 回新竹以及相處的時光明顯減少,我每週最期待的是週五晚上打給爸 媽,彼此分享近期生活與趣事,感受家人之間滿滿的愛。再來,感謝 男友祥育的陪伴與包容,許多難關都是你陪我一起渡過的,也讓彼此 未來的家庭藍圖更加鮮明。亦要感謝高中好友秉毅與研究所好友灼華, 陪我上了一堂堂課、吃了一頓頓飯,一同經歷研究所的酸甜苦辣。感 謝同研究室的家佳、桂婷與政宏,大學部學妹沐恩與家琳,讓我的生 活更加多采多姿。最後,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余思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發系研究所 民國 109 年 7 月. I.

(3) 摘要 副食品又稱為「離乳食品」,是指在斷奶前的這段過渡期間,除了 母奶或配方奶粉的主食之外,另外添加的食品。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 以純母乳哺育至 6 個月後為目標,再開始添加副食品。而台灣兒科醫 學會以及歐洲國家皆建議 4-6 個月可以開始給予副食品,並認為及時添 加副食品可解決或降低易缺乏營養素的狀況發生。國內針對副食品營 養攝取狀況與兒童成長發展之研究資料相當欠缺,為了提供國內學術 研究更深入的發展,應該有更多台灣本土化的資料來奠定基礎。 本研究為出生世代研究,探討台灣兒童自 4 個月起添加副食品至 8 歲生長發展情形。三世代研究對象 (n=495) 分別招募自臺北市立聯合 醫院婦幼院區與臺大醫院、臺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市義 大醫院的婦產科門診。嬰兒每月、兒童每年定期利用電話訪談、郵寄 及電子郵件等方式收集 24 小時飲食回憶及體位等資料,持續追蹤至 8 歲。並以性別、副食品添加時機作為飲食及體位變化之主要假說,而 出生體重、哺餵方式為次要假說。本研究之資料利用統計軟體 SPSS 23.0 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分析兒童 0-8 歲體重、身高、BMI 及生長速度 (體 重/身高增加量),皆落於國內外生長曲線正常範圍之間。於嬰兒 1 歲時, 配方奶哺餵之嬰兒在體重及身高顯著高於母乳哺餵者 (p<0.05)。0-8 歲 不同年齡層的平均體重在性別上並無顯著差異。出生體重最低的組別 其母親孕前體重及 BMI 顯著低於其餘四組 (p<0.05)。雙親之身高皆與 兒童 0-8 歲生長速度達顯著正相關 (體重增加量:r 父身高= 0.183,r 母身高= 0.201,p<0.05;身高增加量:r 父身高= 0.241,r 母身高= 0.227,p<0.05)。8 歲兒童 1/4 有過重及肥胖的問題 (過重 19.2%,肥胖 7.9%)。. II.

(4) 在整日營養素部分,不論男女生之平均熱量攝取量皆略低於建議量。 6 個月的蛋白質男女生攝取量低於建議量,但 12 個月及 6 歲的男女生 攝取量高於建議量。碳水化合物在 6 個月、12 個月及 6 歲的攝取量皆 高於建議量。探討長期營養素攝取狀況,兒童 6 個月至 6 歲顯示熱量、 蛋白質百分比、動物性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與其百分比、菸鹼 酸、維生素 B12、葉酸、鉀、鈣、磷之攝取量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上升 (p for trend<0.05);而脂質百分比、維生素 A 與維生素 E 之攝取量隨著 年齡增加而顯著下降 (p for trend<0.05)。整日蛋白質百分比與 1 歲及 8 歲體重呈顯著負相關 (r1 歲= -0.500,r8 歲= -0.496)。若探討生長速度,可 得知整日每公斤體重熱量及碳水化合物與 0-8 歲身高增加量呈現顯著 負相關 (r 每公斤體重熱量= -0.138,r 每公斤體重碳水化合物= -0.126)。 於副食品方面,可知 1 歲嬰兒由副食品攝取之熱量尚未超過總熱量 的一半 (47%),其餘熱量 (53%) 由母乳、配方奶或極少量的乳品類供 應,可見 1 歲時仍是以奶類為熱量攝取之主要來源。4-12 個月副食品 營養素攝取狀況,總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維生素 A、維生素 B1、 鉀及鎂之攝取量隨著月齡上升而顯著增加 (p for trend:總蛋白質= 0.040、植物性蛋白質= 0.002、維生素 A= 0.019、維生素 B1= 0.041、鉀 = 0.017、鎂= 0.001)。4-12 個月副食品攝取百分比在熱量與三大營養素、 維生素 B1、菸鹼酸、葉酸、鈉、磷、鐵、鋅隨著月齡增加而升高。副 食品之全榖雜糧類及其中的精製米類、未精製麥類、根莖雜糧類,蔬 菜類及其中的深色蔬菜類,以及水果類皆與 1 歲及 2 歲的體重達顯著 正相關 (全榖雜糧類:r1 歲= 0.237,r2 歲= 0.347;蔬菜類:r1 歲= 0.213, r2 歲= 0.273;水果類:r1 歲= 0.206,r2 歲= 0.236)。4-12 個月副食品之熱量 (r= 0.813)、總蛋白質 (r= 0.739)、植物性蛋白質 (r= 0.902)、碳水化合 物 (r= 0.916)、鈉 (r= 0.716) 及鎂 (r= 0.770) 攝取量與副食品全榖雜糧 類攝取量呈顯著正相關。維生素 A (r= 0.711)、維生素 K (r= 0.849)、維 III.

(5) 生素 B1 (r= 0.750)、葉酸 (r= 0.706) 及鉀 (r= 0.708) 與蔬菜類呈顯著正 相關性;維生素 C (r= 0.702) 與水果類呈顯著正相關;脂質 (r= 0.774) 攝取與豆魚蛋肉類呈顯著正相關;動物性蛋白質 (r= 0.686)、脂質 (r= 0.863)及維生素 B12 (r=0.804) 與油脂類呈顯著正相關;維生素 B1 (r= 0.759)、維生素 B2 (r= 0.871)、菸鹼酸 (r= 0.867)、維生素 B6 (r= 0.963)、 鈣 (r= 0.927)、磷 (r= 0.697)及鐵 (r= 0.804) 與餅乾零食類呈顯著正相 關。 而兒童 6 歲熱量、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與 6 歲及 8 歲的體 重、身高分別呈顯著正相關 (r6 歲體重= 0.235~0.303,r6 歲身高= 0.234~0.254, r8 歲體重= 0.193~0.223,r8 歲身高= 0.184~0.218);相反地,每公斤體重之熱量、 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與 6 歲及 8 歲體重、身高分別呈顯著負相 關 (r6 歲體重= -0.294~-0.437,r6 歲身高= -0.196~-0.312,r8 歲體重= -0.242~-0.391, r8 歲身高= -0.249~-0.337)。 綜合以上,家庭遺傳或許會影響體位與生長速度之因素,但經由充 足的副食品攝取,同時配合豐富的兒童營養素攝取,有助於嬰兒及兒 童之生長發展,並降低往後生活中疾病的風險。 關鍵字:世代研究、嬰兒與兒童、副食品、營養素攝取、體位、生長 速度. IV.

(6) Abstract Complementary foods (CFs) are also known as "weaning food", which refers to foods add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before weaning besides the main food of breast or formula milk.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commends that the infants should be breastfeed exclusively until 6 months before adding complementary foods. In addition, the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TPA) and European Union (EU) have recommend that complementary foods could be added to the infants within 4-6 months. Adding complementary foods in time can improve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trient deficiency. Domestic cohort studies of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nutrition on growth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from Taiwan are quite insufficient. This study is a birth cohort study that explores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nutrition on growth development until 8 years old. The subjects (n=495) of the three cohor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of Taipei City Hospital,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E-Da Hospital. The data of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diet (by 24-hour dietary recall) was collected through telephone interviews and mailing per month of infants and per year of children, and it was tracked until 8 years old. The first hypotheses were the timing by adding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The secondary hypotheses were different birth weight and feeding methods. In this study, software SPSS 23.0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0 to 8 years of children.. V.

(7)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body weight, height, BMI and growth velocity (weight/height gain) from 0-8 years old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growth curves. At the age of 1 year old, the body weight and height of infants who were fed form formul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ed from breast milk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weight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For the lowest group of birth weight, their mothers’ weight and BMI before pregnanc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four remaining groups (p<0.05). The height of both parent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rowth velocity of children from 0-8 years old (weight gain: r mother height=0.201,. p<0.05; height gain: r. father. height=0.183,. r. father height=0.241,. r. mother height=. 0.227, p<0.05). One quarter of 8-year-old children wer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19.2% overweight, 7.9% obesity). The daily calorie intake for boys and girl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value of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The daily protein intake for male and female infants at 6 months was lower than DRIs, but the daily protein intake for children at 12 months and 6 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DRIs. The daily carbohydrate intake at 6 months, 12 months and 6 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DRI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intakes of calorie, carbohydrate, animal protein, fat, niacin, vitamin B12, folic acid, potassium, calcium, phosphorus, and the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ge from 6 months to 6 years old (p for trend<0.05). However, the intakes of vitamin A and vitamin E, and the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fa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age (p for trend<0.05). The daily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protein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ody weight at 1 and 8 years old (r1 VI.

(8) year old. = -0.500, r8 years old = -0.496). For growth velocity, the daily calorie. and carbohydrate per kilogram of body weight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height from 0-8 years old (r. calorie kcal/kg=. -0.138, r carbohydrate g/kg = -0.126). The calorie intake of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t 1 year old was not higher half of the total calorie (47%), and the remaining calorie (53%) was supplied by breast milk, formula milk, and a little intake of dairy. At 1 year old, milk was the main source of calorie. For the nutrient intakes of complementary foods at 4-12 months, the total protein, plant protein, vitamin A, vitamin B1,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intak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ge (p for trend for total protein = 0.040, plant protein= 0.002, vitamin A= 0.019, vitamin B1= 0.041, potassium= 0.017, magnesium= 0.001). The percentage of vitamin B1, niacin, folic acid, sodium, phosphorus, iron, zinc, and the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calorie, protein fat and carbohydrate of complementary foods were increased with age. For food groups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whole grain group (including refined rice, unrefined wheat, and rhizomes), the vegetable group (including dark vegetable) and the fruit group all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ody weight at 1 and 2 years old (the whole grain group: r1 year old= 0.237, r2 years old= 0.347; the vegetable group: r1 year old=. 0.213, r2 years old= 0.273; the fruit group: r1. year old=. 0.206, r2 years old=. 0.236). The intakes of calorie (r= 0.813), protein (r= 0.739), plant protein (r= 0.902), carbohydrate (r= 0.916), sodium (r= 0.716), magnesium (r= 0.770) of complementary food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whole gran group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intakes of vitamin A (r= 0.711), vitamin K (r= 0.849), vitamin B1 (r= 0.750), folic acid (r= VII.

(9) 0.706) and potassium (r= 0.708) of complementary food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vegetable group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complementary food intake of vitamin C (r= 0.702)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fruit group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complementary food intake of fat (r= 0.774)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eans, fish, eggs and meat group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intakes of animal protein (r= 0.686), fat (r= 0.863) and vitamin B12 (r= 0.804) of complementary food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oil group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intakes of vitamin B1 (r= 0.759), Vitamin B2 (r= 0.871), niacin (r= 0.867), vitamin B6 (r= 0.963), calcium (r= 0.927), phosphorus (r= 0.697) and iron (r= 0.804) of complementary foods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iscuit and snacks group of complementary foods. The intakes of calorie, protein, and plant protein of children at 6 years old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weight and height of 6 and 8 years old (r6-year-old weight= 0.235~0.303, r6-year-old height= 0.234~0.254, r8-year-old weight= 0.193 ~0.223, r8-year-old height= 0.184~0.218). On the contrary, the intakes of calorie, protein, fat, carbohydrate per kilogram of body weight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weight and height of 6 and 8 years old (r6-year-old -0.196~-0.312, r8-year-old. weight=. weight=. -0.294~-0.437, r6-year-old. -0.242 ~ -0.391, r8-year-old. -0.337).. VIII. height=. height=. -0.249 ~.

(10)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family inheritance may be the affect factors of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growth velocity. However, adequate intake of complementary foods and abundant nutrient intakes for children will help the growth development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diseases in later life. Keywords: cohort study, infants and children, complementary food, nutrient intake,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growth velocity. IX.

(11)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世代研究 ....................................... 7 第二節 嬰兒副食品添加與體位之相關研究 ........................................... 15 第三節 不同營養素對兒童生長發展之影響 ...........................................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研究設計與實施程序 ...............................................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 37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家庭基本資料分析 ...................................................................... 53 第二節 嬰兒與兒童生長狀況 .................................................................. 66 第三節 嬰兒與兒童營養素攝取情形 ....................................................... 87 第四節 嬰兒副食品添加狀況 .................................................................. 106 第五節 飲食營養攝取與成長發育探討 ................................................... 143 第六節 嬰兒及兒童發展、健康與生活狀況探討 ................................... 162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嬰兒與兒童體位探討 .................................................................. 171 第二節 嬰兒與兒童整日營養素攝取探討 ............................................... 176 第三節 嬰兒副食品攝取與體位相關探討 ............................................... 180 第四節 嬰兒與兒童發展、健康與生活狀況探討 ................................... 184 X.

(12) 第六章 結論.................................................................................................. 186 第七章 研究限制與建議 .............................................................................. 189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 192 二、英文文獻 ............................................................................................ 196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 .................................................................................. 201 附錄二 嬰兒 24 小時飲食回憶及健康狀況問卷 ..................................... 204 附錄三 兒童六歲及家庭問卷 (訪員手冊) ............................................ 207 附錄四 嬰兒飲食與非飲食(健康狀況)變項編碼 ..................................... 216 圖目錄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3 圖 3-1.2 研究實施流程圖 ............................................................................. 36 圖 4-2.1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體重曲線圖 .......................................... 69 圖 4-2.2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身高曲線圖 .......................................... 69 圖 4-2.3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 BMI 曲線圖 ........................................ 69 圖 4-2.4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體重曲線圖 .................................. 73 圖 4-2.5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身高曲線圖 .................................. 73 圖 4-2.6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 BMI 曲線圖................................. 73 圖 4-2.7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體重 z 分數曲線圖 .............................. 77 圖 4-2.8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身高 z 分數曲線圖 .............................. 77 圖 4-2.9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 BMI z 分數曲線圖 .............................. 77 圖 4-2.10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體重 z 分數曲線圖 ..................... 80 圖 4-2.11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身高 z 分數分布圖 ..................... 80 圖 4-2.12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 BMI z 分數分布圖 .................... 80 圖 4-2.13 全體兒童出生至 8 歲體重曲線圖 (鄰近平均值插補) .............. 86 XI.

(13) 圖 4-2.14 全體兒童出生至 8 歲身高曲線圖 (鄰近平均值插補) .............. 86 圖 4-2.15 全體兒童出生至 8 歲 BMI 曲線圖 (鄰近平均值插補) ............ 86 圖 4-3.1 嬰兒 4-12 個月三大營養素攝取百分比曲線圖 ............................. 92 圖 4-4.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熱量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2 圖 4-4.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蛋白質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2 圖 4-4.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脂質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2 圖 4-4.4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碳水化合物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2 圖 4-4.5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膳食纖維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3 圖 4-4.6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C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3 圖 4-4.7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B1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113 圖 4-4.8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B2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113 圖 4-4.9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菸鹼酸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4 圖 4-4.10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B6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114 圖 4-4.1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B12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114 圖 4-4.1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葉酸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4 圖 4-4.1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A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5 圖 4-4.14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D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5 圖 4-4.15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E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5 圖 4-4.16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維生素 K 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5 圖 4-4.17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鈉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6 圖 4-4.18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鉀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6 圖 4-4.19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鈣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6 圖 4-4.20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鎂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6 圖 4-4.2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磷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7 圖 4-4.2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鐵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7 圖 4-4.2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鋅攝取占整日百分比 ............................... 117 圖 4-4.24 嬰兒 4-12 個月母乳與嬰兒奶粉攝取情形 ................................... 141 圖 4-5.1 嬰兒 3-12 個月每公斤體重熱量與三大營養素攝取曲線圖 ......... 143 XII.

(14) 圖 5-2.1 本研究男生熱量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8 圖 5-2.2 本研究女生熱量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8 圖 5-2.3 本研究兒童蛋白質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8 圖 5-2.4 本研究兒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8 圖 5-2.5 本研究兒童纖維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8 圖 5-2.6 本研究兒童維生素 C 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9 圖 5-2.7 本研究兒童葉酸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9 圖 5-2.8 本研究兒童鈣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9 圖 5-2.9 本研究兒童鐵攝取量與建議量比較 .............................................. 179 表目錄 表 2-1.1 國內外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相關出生世代研究 ............... 11 表 2-1.2 影響兒童生長發展之因素 ............................................................. 14 表 2-2.1 國內外嬰幼兒與兒童體位之年齡層與百分位分佈 ...................... 20 表 2-2.2 副食品添加與體位研究 ................................................................. 23 表 2-3.1 國內外嬰幼兒與兒童之熱量與營養素建議 .................................. 26 表 2-3.2 熱量與營養素對兒童生長發展之相關研究 .................................. 30 表 3-2.1 原訂高、低出生體重新生兒之之招募標準 .................................. 38 表 3-2.2 修訂後相對高、低出生體重新生兒之招募標準 .......................... 38 表 3-2.3 三世代體位與飲食資料之人數分佈 .............................................. 40 表 3.3.1 嬰兒 1-12 個月母乳哺育情形 ....................................................... 47 表 3-3.2 嬰兒飲食評分 ................................................................................. 48 表 3-3.3 個人社經地位分類 ......................................................................... 49 表 3-3.4 家庭社經地位分類 ......................................................................... 49 表 4-1.1 民 91、93 和 98 世代嬰兒家庭基本資料分布 .............................. 55 表 4-1.2 三世代嬰兒家庭基本資料 ............................................................. 58 表 4-1.3 嬰兒不同性別家庭基本資料 ......................................................... 60 表 4-1.4 嬰兒不同性別父母親職業類別 ..................................................... 61 XIII.

(15) 表 4-1.5 不同出生體重嬰兒家庭基本資料.................................................. 63 表 4-1.6 家庭基本資料與兒童生長速度之相關性分析 .............................. 64 表 4-1.7 不同性別之兒童家庭基本資料與生長速度之相關性分析 ........... 65 表 4-2.1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體位分布 .............................................. 68 表 4-2.2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體位分布 ...................................... 72 表 4-2.3 不同性別兒童出生至 8 歲體位 z 分數分布 .................................. 76 表 4-2.4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出生至 8 歲體位 z 分數分布 .......................... 79 表 4-2.5 不同性別兒童 0-8 歲體重增加差異 (公斤) ................................ 82 表 4-2.6 不同性別兒童 0-8 歲身高增加差異 (公分) ................................ 82 表 4-2.7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體重增加差異.................................................. 84 表 4-2.8 不同哺餵方式兒童身高增加差異.................................................. 84 表 4-2.9 全體兒童出生至 8 歲體位 (鄰近平均值插補).............................. 85 表 4-3.1 嬰兒 4-12 個月整日營養素攝取狀況 ............................................ 88 表 4-3.2 嬰兒 4-12 個月三大營養素百分比攝取狀況 ................................. 92 表 4-3.3 嬰兒 6 個月、12 個月與兒童 6 歲整日營養素攝取狀況 .............. 94 表 4-3.4 不同性別嬰兒 6 個月營養素攝取差異 .......................................... 96 表 4-3.5 不同性別嬰兒 12 個月營養素攝取差異 ........................................ 97 表 4-3.6 不同性別兒童 6 歲營養素攝取差異 .............................................. 98 表 4-3.7 不同出生體重嬰兒 6 個月營養素攝取差異 .................................. 100 表 4-3.8 不同出生體重嬰兒 12 個月營養素攝取差異 ................................ 102 表 4-3.9 不同出生體重兒童 6 歲營養素攝取差異 ...................................... 104 表 4-4.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營養素攝取狀況 ......................................... 107 表 4-4.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攝取狀況 ..................................... 119 表 4-4.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熱量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5 表 4-4.4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蛋白質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5 表 4-4.5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動物性蛋白質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6 表 4-4.6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植物性蛋白質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6 表 4-4.7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脂質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7 XIV.

(16) 表 4-4.8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碳水化合物供應百分比排序...... 127 表 4-4.9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膳食纖維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8 表 4-4.10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A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8 表 4-4.1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D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9 表 4-4.1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E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29 表 4-4.1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K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0 表 4-4.14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C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0 表 4-4.15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 B1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1 表 4-4.16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B2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1 表 4-4.17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菸鹼酸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2 表 4-4.18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B6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2 表 4-4.19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維生素 B12 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3 表 4-4.20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葉酸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3 表 4-4.2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鈉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4 表 4-4.2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鉀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4 表 4-4.2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鈣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5 表 4-4.24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鎂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5 表 4-4.25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磷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6 表 4-4.26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鐵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6 表 4-4.27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鋅供應百分比排序 ................... 137 表 4-4.28 嬰兒母乳與副食品攝取情形 ........................................................ 139 表 4-4.29 嬰兒 4-12 個月母乳與嬰兒奶粉攝取狀況 ................................... 140 表 4-4.30 副食品添加月齡與性別、出生體重及主要哺餵方式之相關性 . 142 表 4-5.1 嬰兒 3-12 個月每公斤體重熱量與三大營養素攝取狀況 ............. 143 表 4-5.2 不同副食品添加月齡嬰兒之體位比較 .......................................... 145 表 4-5.3 不同副食品添加月齡嬰兒之 z 分數比較 ...................................... 145 表 4-5.4 嬰兒 4-12 個月整日營養素攝取量與體重之相關性 ..................... 147 表 4-5.5 嬰兒 4-12 個月整日營養素攝取量與身高之相關性 ..................... 148 XV.

(17) 表 4-5.6 嬰兒 4-12 個月整日營養素攝取量與生長速度之相關性 ............. 149 表 4-5.7 兒童 6 歲營養素與 6 歲及 8 歲體位之相關性 .............................. 151 表 4-5.8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營養素攝取量與體重之相關性 ................. 153 表 4-5.9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營養素攝取量與身高之相關性 ................ 154 表 4-5.10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營養素攝取量與生長速度之相關性 ...... 155 表 4-5.11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攝取量與體重之相關性........... 157 表 4-5.12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攝取量與身高之相關性 .......... 158 表 4-5.13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攝取量與生長速度之相關性 ... 159 表 4-5.14 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營養素攝取與食物類別之相關性 ........... 161 表 4-6.1 嬰兒 1-12 個月發展累計人數與百分比......................................... 163 表 4-6.2 副食品添加時機與嬰兒發展比較.................................................. 165 表 4-6.3 副食品添加月齡與發展之相關性.................................................. 165 表 4-6.4 嬰兒 7-12 個月生病情況 ................................................................ 166 表 4-6.5 副食品添加月齡與嬰兒 7-12 個月生病次數比較 ......................... 168 表 4-6.6 副食品添加月齡與嬰兒 7-12 個月生病次數之相關性 ................. 168 表 4-6.7 副食品添加月齡與嬰兒及兒童生活狀況比較 .............................. 170 表 4-6.8 副食品添加月齡與嬰兒及兒童生活狀況之相關性 ...................... 170. XVI.

(1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根據生命歷程與流行病學之觀點,成 人時期的健康和疾病,與嬰兒或兒童成長階段的環境暴露及健康狀況 有密切相關,早期生命健康 (healthy start) 已經成為國際間關注之健康 政策議題。而飲食營養尤為關鍵,在嬰兒時期,我國建議純母乳哺餵 至少 6 個月,但由於奶類無法滿足所有嬰兒快速成長所需的營養素, 故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建議於 6 個月開始 添加副食品,而台灣兒科醫學會以及歐洲國家皆建議 4-6 個月可 以開始給予副食品,以避免營養素缺乏。因此了解嬰兒在此階段副食 品營養攝取狀況是相當重要的。隨著幼兒期開始接觸一般固體食物, 對營養的需求逐漸上升,且伴隨進入幼兒園學習,飲食型態也趨向多 元化,此時期雖然不如嬰兒期般成長快速,卻是生長發育與智力發展 的重要關鍵。而學齡期是建立個人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機,此時會 接收許多家庭與校園之間不同的飲食訊息,對飲食喜好的選擇易受到 家人與同儕的影響。 國內僅有少數研究調查兒童飲食營養與體位變化之相關性,且針對 副食品營養攝取狀況與兒童成長發展之研究資料相當欠缺,為了提供 國內學術研究更深入的發展,應該有更多台灣本土化的資料來奠定基 礎。而副食品階段亦會同時搭配母乳或配方奶哺餵,由於國內外對母 乳哺餵相當重視,因此參考本研究室於民國 100 年發表之「台灣母乳 哺餵嬰兒一至十二個月秤重試驗及營養素攝取量之研究」作為本土母 乳量化之資料來源;而配方奶係參考各廠牌罐狀瓶身之營養成分標示 進行分析。. 1.

(19) 而不同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兒童不同學習成 長階段。鑒於本土資料不足,本研究室於民國 91 年、93 年與 98 年分 別招募不同地區 (北、中、南) 之孕產婦與其不同出生體重之嬰兒,以 前驅性問卷的方式收集孕產婦資料及嬰兒 1 歲之前每個月的飲食營養 與生長發展的狀況,且每年持續追蹤。本研究接續江忻蓉 (民 101) 之 研究,探討嬰兒不同哺餵方式對日後體型發展的影響,亦延續薛宇慧 (民 104) 與陳韻伶 (民 107) 的研究,進而探討嬰兒副食品添加與兒童 至 8 歲飲食營養及生長發展之變化。. 2.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兒童從出生至 6 歲的生長發展與飲食營養相關性研究分別如下:江 忻蓉 (民 101) 探討三世代 (民 91、民 93、民 98 世代北區) 嬰兒 1-12 個月之哺餵方式及飲食攝取與體型發展;薛宇慧 (民 104) 探討兩世代 (民 91、民 93 世代) 兒童至 8 歲之飲食變遷與生長發展;陳韻伶 (民 107) 探討兩世代 (民 91、民 98 世代) 幼童 2-6 歲飲食變化與生長速度。 本研究將彙整三世代 (民 91、民 93、民 98 世代),將出生至 8 歲資料 一同分析,特別著重於嬰兒 1 歲以前飲食與體位、兒童 2 歲體位與 6 歲之飲食與體位,以及兒童 8 歲之體位變化,並探討副食品添加與兒 童生長發展之相關性。 一、研究目的 1. 瞭解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之飲食營養攝取狀況 2. 瞭解兒童 6 歲飲食營養攝取狀況 3. 瞭解兒童出生至 8 歲,飲食營養攝取與成長發育狀況 二、研究問題 1. 瞭解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之飲食營養攝取狀況 1.1 探討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添加時機 1.2 探討嬰兒 4-12 個月整日營養素攝取是否符合 DRIs 1.3 探討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營養素攝取狀況與百分比 1.4 探討嬰兒 4-12 個月副食品食物類別攝取狀況 2. 瞭解兒童 6 歲飲食營養攝取狀況 2.1 探討兒童 6 歲整日營養素攝取狀況 2.2 探討兒童 6 歲整日營養素是否符合 DRIs 2.3 探討兒童 6 歲營養攝取狀況與生長及健康的關係. 3.

(21) 3. 瞭解兒童出生至 8 歲,飲食營養攝取與成長發育狀況 3.1 分析兒童於 6 個月至 6 歲期間營養素攝取之變化 3.2 分析兒童於 0-8 歲期間生長速度之變化 3.3 探討嬰兒副食品添加時機影響生長發展與健康之狀況 3.4 探討兒童於 0-8 歲期間影響生長發育的可能因素. 4.

(2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含義如下: 一、兒童發展分期 (stages of child development) 人的發展階段無一定年齡劃分,各國皆有不同的建議及標準,根據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UNCRC) 第 1 條指出,兒童係指未滿 18 歲之人。本研究參 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針對生命期各階段制定之營養手冊上的年 齡,將發展分期定義為:(1) 嬰兒 (infants):0-1 歲、(2) 兒童 (children): 2-8 歲。 二、副食品 (complementary foods/ baby foods) 副食品又稱為「離乳食品」,用於嬰兒由母乳或配方奶餵養過渡到 一般固體食物的這段斷奶 (weaning) 期間。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之外, 額外添加的所有液體 (liquid food)、半固體 (semi-solid food) 及質感較 軟 (可以用牙齦磨碎) 的固體食物 (solid food)。同時可持續以母乳餵養 至 2 歲,中國營養學會於 2015 年底發布之《7-24 月齡嬰兒餵養指南》 亦提到若不能夠以母乳餵養或母乳不足時,可使用配方奶作為母乳的 補充;而台灣兒科醫學會與歐洲國家建議可於 4 個月大時開始給予副 食品。衛福部國健署嬰兒期營養手冊指出寶寶到了 1 歲後,可以多樣 化及均衡且為固體型態的食物為主要營養來源,為寶寶提供各種所需 的營養素。. 5.

(23) 三、體位測量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研究中的體位測量是指兒童出生至滿 8 歲之間身高 (height) 和體 重 (weight) 及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之測量數值。 四、生長速度 (growth velocity) 本研究之生長速度是指兒童隨著年齡上升,每一年生長發展的變化 (year-over-year change),可用生長曲線之百分位數或各種常見的各種公 式,例如 z 分數的變化、體型增加量等來表示。 五、生長曲線 (growth curve) 生長曲線用以表示個體生長的歷程。在不同階段,每個人的生長速 度皆不同。生長曲線以時間單位 (以月分或年歲計) 為橫軸,以個體在 某時間單位內之體位 (例如身高、體重、頭圍) 所增加的量或百分比為 縱軸表示。嬰兒的生長曲線指標落在第 3-97 百分位之間都屬正常範 圍。 六、z 分數 (z-score) 現今國際間評估嬰兒與兒童生長發展的狀況,WHO 建議正常體位 測量值應落在±2 之間。計算方式如下: z 分數 =. (嬰兒或兒童體位測量參考值 − 參考群體平均值) 參考群體之標準差. 6.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協助研究之進行,此章節統整與比較與本研究相關之各國文獻 資料,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世代 研究」 ,第二節為 「嬰兒副食品添加與體位之相關研究」 ,第三節為「不 同營養素對兒童生長發展之影響」。 第一節 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世代研究 人生中早期階段的營養與健康狀況對未來的影響甚廣,經由兒童飲 食營養與生長發展的世代研究有助於預測未來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發生風險。本研究是以世代研究的方法蒐集飲食、健康與體 位等相關資料,並統整本研究室先前的資料一同進行分析,故第一節 將回顧國內外進行之兒童相關世代研究,藉此協助未來研究的進展。 一、世代研究之來源與定義 前瞻性世代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是指先找尋一群健康的 人,依據他們的暴露 (exposure) 狀況 (抽菸、喝酒等) 進行分組並加 以觀察,長期持續追蹤到足夠的病例 (肝癌、肺癌等) 發生之後,再進 行統計、分析與闡述 (陳建仁,民 88)。其優點為因果時序性較清楚, 並可獲得發生率;缺點為研究期間較長,所需樣本數較大且個案易流 失。而出生世代研究 (birth cohort study) 是一種觀察性研究,在受試者 出生時或是更早之前就開始,且之後持續不只一次地研究此同樣的個 體。再者,人口規模不盡相同,從代表全國的大型研究到以地區為基 礎的小型研究皆包含於其中 (Wadsworth, 2005)。. 7.

(25) 二、國內外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相關出生世代研究 臺灣出生世代研究(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 TBCS)是由行政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前身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國立臺灣大 學進行的一項全國性長期追蹤研究。主旨為以流行病學的觀點,收集 與成人健康相關之生命早期健康與環境因素等實證資料,並結合相關 專業領域之社會與人力資源,作為未來創造有易於兒童健康、照顧與 成長環境設計的依據。具體目標為建立台灣兒童生長發育與發展的常 模、收集及分析可能預測成人健康的早期生物指標、探討社會環境對 兒童健康與發展的影響、評估非本國出生配偶之子女的生長發育與健 康。此研究於西元 2005 年自全國 85 個鄉鎮共 24665 名嬰兒抽樣進行 長期追蹤訪查,已於個案 6 個月、18 個月及 3 歲、5 歲半及 8 歲時, 由特約訪員至個案家中訪問個案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調查工具包含四 份問卷,分別為嬰兒 (兒童) 健康照護需求調查問卷、嬰兒 (兒童) 發 展量表、父母親自評健康量表、學校環境及學童適應評估問卷。初步 分析結果顯示,男生 (52.5%) 多於女生 (47.5%),單胞胎佔 97.4%,出 生時體重未達 2500 公克的低出生體重兒為 6.9%,而母親分娩時懷孕週 數不滿 37 週的早產兒為 8.4%。有 17.9%的母親從未哺乳,約五分之 一的母親在寶寶六個月大時還在哺乳;而六成左右曾經哺乳,但已停 止。至 18 個月大時,仍有哺餵母乳者僅剩 7.7%。在副食品部份,有 10.4%的寶寶在 6 個月大時仍未攝取任何副食品。而 6 個月大寶寶各類 副食品攝取比率由高至低依序為:米製品、蔬果汁、蔬菜泥、稀飯和 麥製品。學齡前兒童身高與體重持續成長,若依體位分布,約有 6 成 7 學齡前兒童屬於正常體位,而過重的百分比隨年齡增加有減少的趨勢, 但肥胖的百分比在嬰兒期進入學齡前期就有增加的現象。整體而言, 男童過重及肥胖的比例較女童來得高,男童約每 3 位就有 1 位是過重 或肥胖,女童則約每 4 位就會有 1 位是過重或肥胖。 8.

(26) 亞洲地區有關從出生至兒童期的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的相關發表, 包括一項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出生世代研究,對象為 173 位足月出生的嬰 兒 (男生 93 位、女生 80 位)。收集出生至 7 歲之飲食歷史 (dietary history)、24 小時飲食回憶 (24-hour dietary recall)、飲食頻率問卷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 及體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比較。體位結果 顯示,平均出生體重男嬰為 3.3 公斤,女嬰為 3.1 公斤,平均出生身長 男嬰為 50.0 公分、女嬰為 49.1 公分,均達顯著差異;直到 7 歲男童平 均體重為 22.4 公斤、女童為 21.1 公斤,平均身高男童為 120.3 公分、 女童為 119.8 公分,均無顯著不同。在哺餵方式的部分,此世代的嬰兒 大多為配方奶哺餵,出生時母乳哺餵率僅 30%,2 個月大時降至 8%, 6 個月後只剩 2%。另外在副食品部分,嬰兒平均於 4-6 個月大時額外 添加固體食物 (以米食為主)。熱量攝取方面,每日每公斤體重於 1 歲 時男嬰為 98 大卡、女嬰為 100 大卡,直至 7 歲降至男童為 82 大卡、 女童為 73 大卡。1-7 歲醣類、蛋白質、脂質攝取百分比分別介於 50-55%、 18-20%、25-30%之間。在食物種類方面,與成人相比,此世代的香港 兒童攝取較多的肉類、乳製品及零食點心,而蔬菜、水果、根莖類澱 粉及堅果種子等則相對攝取較少 (Leung, Chan, Lui, Lee, & Davies, 2000)。 英國一篇探討兒童在飲食、生長與肥胖發展的研究是採用名為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ALSPAC) 之 14062 位 出生至 15 歲青少年長期世代追蹤研究的資料,以 24 小時飲食回憶和 食物頻 率問 卷收 集飲食 營養 相關 資料 ,並利 用生 物電 阻抗分 析 法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 BIA) 與雙 能 量 X 光吸 收 儀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評估人體測量資料,以及測量 血液樣本、血壓,紀錄運動狀況後一同進行分析。在熱量與三大營養 9.

(27) 素攝取結果顯示,隨著年齡上升,熱量攝取增加;蛋白質百分比在 1.5 歲時最高 (15.3%),之後逐漸開始下降,5 歲後相對穩定 (13.3-13.7%); 碳水化合物百分比的增加主要為游離糖攝取上升 (游離糖在 1.5-15 歲 上升了 5.6%),而膳食纖維的百分比無明顯差異;脂質攝取百分比在各 年齡層相似 (35.5-37.4%)。食物種類的部分,直至 7 歲,高纖的食物 (例 如全麥麵包、早餐穀片等) 攝取百分比降低,相對白麵包攝取上升。且 在研究期間,超過 10%兒童未攝取蔬菜與水果,全脂牛奶逐漸被低脂 牛奶取代。而大部分的兒童在各個年齡階段皆會攝取到鹹味點心 (例如 薯片)、餅乾和巧克力;且在 1.5 歲之後,糖的攝取量倍增。在評估兒 童生長與體位發展,需將體重、身高和 BMI 標準化為生長參考曲線, 體重的 z 分數於剛出生、1-7 歲、9 歲、11-15 歲分別為 0.12、0.22、0.37、 0.54;BMI 的 z 分數於 1-5 歲、7 歲、9-15 歲分別為 0.20、0.13、0.34。 BMI 的數據顯示 7 歲出現 BMI 最低值,於 7-9 歲時再開始逐漸增加至 青少年階段,此種變化的現象稱為體重反彈 (adiposity rebound)。隨著 年紀上升,高熱量飲食攝取會導致肥胖,而此研究中在兒童中期 (7-11 歲) 的肥胖發生率 (5%) 是不同生長階段中最高的 (Emmett & Jones, 2015)。 國內外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相關出生世代研究整理於表 2-1.1。. 10.

(28) 表 2-1.1 國內外兒童飲食營養與生長發展之相關出生世代研究 國家.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臺灣出生 世代研究. 2005 年全國 85  個鄉鎮共 24665 . 至 18 個月大時,仍有哺餵母乳者僅剩 7.7% 副食品部份,10.4%在 6 個月大時仍未攝取任何副食品. (Taiwan. 名嬰兒,目前進  行至 15 歲 . 而 6 個月大各類副食品攝取比率由高至低依序為:米製品、蔬果汁、蔬菜泥、稀飯和麥製品 6 成 7 學齡前兒童屬於正常體位,而過重的百分比隨年齡增加有減少的趨勢,但肥胖的百分 比在嬰兒其進入學齡前期就有增加的現象. 173 位足月出生  的嬰兒追蹤至 7  歲 . 出生時母乳哺餵率僅 30%,2 個月大時降至 8%,6 個月後只剩 2% 副食品部分,嬰兒平均於 4-6 個月大時額外添加固體食物 (以米食為主) 食物種類方面,與成人相比,攝取較多的肉類、乳製品及零食點心,而蔬菜、水果、根莖類 澱粉及堅果種子等則相對攝取較少. Birth Cohort Study, TBCS) 香港 (Leung, Chan, Lui, Lee, & Davies, 2000). . 男女嬰出生體重與身長均達顯著差異,7 歲時男女童身高與體重均無顯著不同. (Emmett &. 14062 位嬰兒追  蹤至 15 歲青少 . 直至 7 歲,高纖的食物 (例如全麥麵包、早餐穀片等) 攝取百分比降低,相對白麵包攝取上升 超過 10%兒童未攝取蔬菜與水果,全脂牛奶逐漸被低脂牛奶取代. Jones, 2015). 年.  . 大部分的兒童在各個年齡階段皆會攝取到鹹味點心 (例如薯片)、餅乾和巧克力,且在 1.5 歲 之後,糖的攝取量倍增 BMI 的數據顯示 7 歲出現 BMI 最低值,於 7-9 歲時再開始逐漸增加至青少年階段,此種變化. . 的現象稱為體重反彈 (adiposity rebound) 隨著年紀上升,高熱量飲食攝取會導致肥胖. 英國. 11.

(29) 三、影響兒童生長發展之因素 影響兒童生長發展的因素有許多,像是遺傳、荷爾蒙、性別、成長 環境、飲食營養、身體活動與健康、兒童學習適應力、父母親社經地 位等 (Pem, 2015)。中國一項世代研究擷取另一項出生世代研究的資料 (Tao et al., 2012),追蹤 3797 名母親與其子代 3-6 歲之發展狀況。在基 本資料的部分,母親包括孕婦人口學特徵、孕產史和嬰兒分娩狀況; 兒童含括人口學特徵、母乳餵養狀況、疾病史、身體測量等。在體位 診斷標準,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成年人體重判定》 ,24.0 kg/cm2 ≦ BMI < 28.0 kg/cm2 為過重;BMI ≧ 28.0 kg/cm2 為肥胖;孕期增重參考 2009 美國醫學研究院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的推薦值 (Johnson et al., 2013),孕婦 BMI 過低、正常、 過重、肥胖,建議增重範圍分別為 12.5-18.0、11.5-16.0、7.0-11.5、5.0-9.0 公斤,並依據孕前 BMI 和相應的孕期增重推薦範圍,將孕期增重分為 三類,分別為增重不足、增重適宜和增重過度;學齡前 3-6 歲兒童超重 和肥胖參照 2007 年 WHO 推薦兒童生長標準作為依據,即相對應性別 及月齡,兒童過重定義為 BMI ≧第 85 百分位,肥胖為 BMI ≧第 95 百分位。結果顯示母親孕前低體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別占 22.6%、 70.3%、6.2%和 0.9%;孕期增重不足、適宜和過度者分別占 12.4%、25.9%、 61.7%;學齡前兒童超重率為 11.5%,肥胖率為 10.8%。控制分娩週數、 兒童性別、月齡、出生體重、6 個月母乳餵養和目前家庭月收入等因素 後,母親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增重過度是學齡前兒童超重與肥胖的危 險因子。孕婦應調整孕前 BMI,並根據孕前 BMI 控制孕期體重,以在 生命早期預防學齡前兒童過重與肥胖的發生 (邵婷等人,2016)。. 12.

(30) 澳洲一篇橫斷性研究提到家庭飲食環境 (family food environment, FFE) 可能會促進 5-6 歲兒童肥胖。該研究抽樣 560 個家庭,預測因子 包括父母對 5-8 歲孩子之飲食、食物供應、餵養方式、父母飲食和食物 製備以及電視觀看時間的看法。調查工具為 56 項的食物頻率問卷 (8 種攝取頻率),飲食分析包括熱量攝取、蔬菜、甜與鹹味零食和高熱量 飲料 (非乳製品) 攝取。調整了所有其他預測因子和孕產婦教育的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表明,FFE 可能與促進 5-6 歲兒童肥胖的飲食結果有 關,例如,電視觀看時間增加與熱量攝取、甜食和高熱量飲料攝取增 加以及蔬菜攝取減少有關。此外,父母對孩子飲食是否充足的信心增 加與甜、鹹味零食的攝取增加以及蔬菜的攝取減少有關 (Campbell, Crawford, &Ball, 2006)。 Carson 等人的研究探討活動行為 (movement behavior) 與健康指標 之間的相關性。研究對象為 2007-2013 年加拿大國民健康測量調查 (Canadian Health Measures Survey, CHMS) 中的 4169 名 6-17 歲兒童 和青少年。收集其活動相關行為資料,包含睡眠時間、靜態活動時間 與輕度、中度至劇烈的運動。並測量其健康相關指標,分別為體位 z 分數、腰圍、血壓、行為優劣、有氧體適能、血液生化數值 (三酸甘油 酯、高密度脂蛋白、C 反應蛋白與胰島素)。結果顯示靜態活動與輕度 運動的時間與肥胖成正相關:相反地,中度至劇烈運動與睡眠時間與 肥胖成負相關。輕度運動及不良行為程度與收縮壓成正相關,與睡眠 時間呈負相關。中度至劇烈的運動也與心臟代謝風險指標呈負相關 (Carson, Trembaly, Chaput, & Chastin, 2016)。 影響兒童生長發展之因素整理於表 2-1.2。. 13.

(31) 表 2-1.2 影響兒童生長發展之因素 國家.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中國 (邵婷等人. 追蹤 3797 名母 親與其子代 3-6. . 結果顯示母親孕前低體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別占 22.6%、70.3%、6.2%和 0.9%;孕期 增重不足、適宜和過度者分別占 12.4%、25.9%、61.7%. ,2016). 歲之發展狀況.  . 學齡前兒童超重率為 11.5%,肥胖率為 10.8% 母親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增重過度是學齡前兒童超重與肥胖的危險因子. 澳洲. 抽樣 560 個家庭 . (Campbell, Crawford, &Ball, 2006) 加拿大 (Carson, Trembaly, Chaput, &.  4169 名 6-17 歲 兒童和青少年.   . 家庭飲食環境可能與促進 5-6 歲兒童肥胖的飲食結果有關,例如,電視觀看時間增加與熱量 攝取、甜食和高熱量飲料攝取增加以及蔬菜攝取減少有關 父母對孩子飲食是否充足的信心增加與甜、鹹味零食的攝取增加以及蔬菜的攝取減少有關 靜態活動與輕度運動的時間與肥胖成正相關:相反地,中度至劇烈運動與睡眠時間與肥胖成 負相關 輕度運動及不良行為程度與收縮壓成正相關,與睡眠時間呈負相關 中度至劇烈的運動也與心臟代謝風險指標呈負相關. Chastin, 2016). 14.

(32) 第二節. 嬰兒副食品添加與體位之相關研究. 嬰兒時期最理想的食物來源是母乳 (breast milk),若有需要可以嬰 兒配方奶粉 (infant formula) 做輔助。同時此時期也是建立日後飲食行 為的關鍵期,因此在添加副食品時,應特別注意種類與方式,以協助 寶寶養成良好習慣,亦應定時測量嬰兒身長與體重,注意其生長情形。 一、嬰兒副食品添加方法與現況 副食品階段是從純母乳或配方奶哺餵到可食用一般固體食物的過 渡時期,是嬰兒發展重要的里程碑,從早期開始階段性地延伸到建立 飲食習慣,而這些習慣將隨著嬰兒進入幼兒期、兒童期及往後的階段。 WHO 建議於 6 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而台灣兒科醫學會以及歐洲國家 皆建議 4-6 個月可以開始給予,同時搭配母乳哺餵,若太早添加因腸胃 道尚未發育成熟,容易有腹瀉、脹氣、腸絞痛、排便不順等問題;若 太晚添加會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再者,副食品可建立寶寶的咀嚼能 力,並培養長期健康的飲食習慣、建立口味偏好及行為模式,亦可預 防肥胖等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增加對疾病的敏感性。由於營養不足和 營養過剩可能出現在同一國家的兒童中,因此副食品指南提供的建議 必需滿足所有孩童的需求,並幫助他們成長及發育至健康的成年人 (Netting & Makrides, 201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 2018 年出版嬰兒期營養參考手冊針對嬰 兒 1 歲以前副食品每日建議攝取種類與份量及開始添加的月份為:全 穀雜糧類於嬰兒 5 個月時開始給予嬰兒米精、嬰兒麥精或稀飯 4 湯匙, 於 8 個月給予 2-3 份,10 個月給予 3-4 份,例如麵條、薄土司、饅頭、 乾飯等;蔬菜類於 5 個月時開始給予菜泥 1-2 湯匙,於 10 個月時給予 剁碎蔬菜 2-4 湯匙;水果類於 5 個月時開始給予果泥或鮮榨果汁 1-2 湯 匙,於 10 個月給予軟的水果 (剁碎) 或鮮榨果汁 2-4 湯匙;豆魚蛋肉 15.

(33) 類可於 7-9 個月開始嘗試給予蛋黃 0.5-1 份,10-12 個月開始嘗試給予 高品質蛋白質食物,例如無糖豆漿、豆腐、魚泥、肉泥、肝泥等。此 外,副食品之添加原則,應以新鮮、天然食品為主,並注意製作時的 衛生與安全。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副食品,宜循序漸進從少量開始再 增加份量,應優先給予較不易致過敏的食物,建議由穀物開始添加 (如 較稀的粥、米精、麥精等)。且應給寶寶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及蜂蜜 水。而副食品質地應由泥狀、半固體食物進而轉換成固體食物,1 歲以 後以多樣且均衡的固體食物為主。 國 內 江 忻 蓉 ( 民 101) 參 考 他 人 整 理 之 資 料 , 針 對 日 本 厚 生 省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Japan)、英國國家衛生部 (Department of Health)、加拿大政府及新加坡對於嬰兒之副食品飲食指南與建議, 各國有些許差異,但皆鼓勵完全哺餵母乳至 6 個月;副食品皆建議於 4-6 個月開始添加以滿足嬰兒成長需求,並建議給予富含鐵的食物; 以及避免在 6 個月前給予嬰兒果汁,也避免 1 歲前給予牛奶。 逐漸脫離副食品階段的判斷方式,可觀察嬰兒能順利使用牙齦咬斷 如同香蕉硬度般的食物,慢慢咀嚼後嚥下,且每餐主食都能吃下大約 兒童碗一碗的份量,同時蔬菜類和豆魚蛋肉類的食物也能順利進食, 如此可以準備進入下一個飲食階段,開始嘗試一般家庭的食物。每位 嬰兒結束副食品階段的時間點不盡相同,通常約落在 1 歲至 1 歲半之 間。為了避免造成不易消化與吞嚥困難,需留意烹煮的方式,不要馬 上給予太堅硬或含過多調味料的食物 (葉庭吉、李婉萍、鍾碧芳,民 107)。. 16.

(34) 二、評估嬰兒體位之方式 嬰兒在出生第一年的成長是生命期不同階段中最快速的,此時期建 立了認知、身體活動與社交情感上的發展,同時奠定餵食技巧與往後 的飲食模式。嬰兒在 4-6 個月時,體重會是出生時的 2 倍;滿 1 歲時, 體重會是出生時的 3 倍,此時身長相較於出生時增加 55%。而頭圍反 應出腦部的發展,1 歲時的腦部重量會是剛出生時的兩倍。在評估出生 體重的部分,足月嬰兒之母親妊娠期為 37-42 週,出生體重通常介於 2500-3800 g 之間。若妊娠期小於 37 週則定義為早產,出生體重低於 2500 g 為低出生體重 (low-birthweight, LBW),出生體重小於 1500 g 屬 於極低出生體重 (very low-birthweight, VLBW)。國際間常用生長曲線 百分位、身體質量指數 (BMI) 及 z 分數等方式做為評估生長發展與飲 食營養狀況之體位標準。嬰兒健康體位評估方法包含母親妊娠期、出 生體重、身長與頭圍,若後三者的數值皆小於同樣妊娠週數嬰兒之生 長曲線的第 10 百分位,定義為胎兒小於妊娠週數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相反地,若大於生長曲線的第 90 百分位,則定義為大於妊 娠週數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而相當於妊娠週數 (averag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 之體位則介於第 10 與第 89 百分位之間(Brown, 2017)。 寶寶的成長不是靠父母間言語比較而來,善用「生長曲線」掌握其 生長狀況才是最重要的。生長曲線經由觀察大量孩童隨時間 (月齡、年 齡) 的生長狀況建構而成,將身高 (身長)、體重和頭圍與同年齡同性 別的嬰孩進行比較,並依照百分位數大小由低至高排列繪製而成,可 當作嬰兒生長狀況的參考指標,亦可作為臨床個體成長的評斷標準, 以及適用於公衛領域中做為群體兒童成長的篩檢指標。生長曲線是連 續性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無法經由單一落點得知寶寶整體的生長 狀況,且男女寶寶使用的版本有所不同 (陳姿媛、盧立卿,民 101)。 17.

(35) WHO 於 2006 年發布適用於全球 0-5 歲的兒童生長標準曲線圖。其 係以跨國合作的調查方式,收集來自不同國家、人種及文化,計 8440 位 0-5 歲健康嬰兒的生長及相關資料。而上述接受調查的 0-5 歲嬰兒, 其餵食方式是以母乳哺育並適時的添加副食品、有良好的衛生照護、 母親不吸菸及處於良好健康相關因素的環境之下成長的。因此,可避 免將餵食母乳的嬰兒誤判為體重不夠的情形。 台灣之 0-7 歲生長曲線圖,是採用上述 WHO 於 2006 年公布適用 全球 0-5 歲兒童生長曲線標準圖。而 5-7 歲的生長曲線圖,主要是以中 國醫藥大學兒科學教授陳偉德醫師與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張美惠醫師 於 2010 年發表之研究成果,依據 WHO 之 0-5 歲生長曲線,銜接台灣 7-18 歲依體適能訂定而成之體位標準曲線,並參考 WHO BMI rebound 之趨勢,繪製出 5–7 歲適用的生長曲線。前面提到的 7-18 歲之體位標 準曲線,係依據 1997 年台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檢測資料 (800/1600 公尺跑走、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四項測驗成績皆優 於第 25 百分位之個案) ( Chen & Chang, 2010)。最新版的 0-7 歲兒童生 長曲線百分位圖,可於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 2014 年後出版之兒童 健康手冊中獲得。 「z 分數 (z-score)」是另一種評估嬰兒與兒童生長速度是否適當的 參考標準。其計算方式為個體測量值與參考群體的平均值相減,除以 參考群體之標準差,所得的值即為該個體落在群體平均數之上或之下 幾 個 標 準 差 。 WHO 的 全 球 兒 童 成 長 與 營 養 不 良 資 料 庫 (Global Database on Child Growth and Malnutrition) 中採用 z 分數,針對年齡對 應適當身高或體重 (height-for-age, HAZ; weight-for age, WAZ),以及身 高對應適當體重 (weight-for-height, WHZ) 進行數據的轉換與解釋,優 點為 z 分數為線性分布,故同年齡層的兒童有固定身高或體重變化的. 18.

(36) 間格差距;若為不同的群體,經過標準化後亦可進行比較。WHO 假設 全球兒童生長為常態分佈,將 z 分數<-2 及>+2 視為截止點 (cut-off point), z 分數<-2 表示中度至嚴重營養不良,z 分數<-3 表示嚴重營養 不良;而 weight-for-height 之 z 分數>+2 表示過重 (WHO, 1997)。 國內外嬰兒與兒童體位之年齡層與百分位分佈整理於表 2-2.1。. 19.

(37) 表 2-2.1 國內外嬰兒與兒童體位之年齡層與百分位分佈 國家. 年齡層. 生長曲線百分位. z 分數. 身體質量指數(BMI). WHO1 美國 2. 0-19 歲 0-3 歲. 3、15、50、85、97 一般民眾:3、5、10、25、50、75、90、95、97. 有 有. 無 無. 2-20 歲. 臨床標準:3、10、25、50、75、90、97 公共衛生:5、10、25、50、75、90、95. 有. 有 (以百分位數表示). 0.4、2、9、25、50、75、91、98、99.6. 無. 3、10、25、50、75、90、97 5、10、25、50、75、95. 無 有. 有 (以百分位數表示) 無 有. 3、15、50、85、97. 無. 有. 英國 3. 0-4 歲. 日本 4 中國 5. 2-18 歲 0-6 歲 0-18 歲. 台灣 6. 0-7 歲. 無. 1. WHO:兒童生長標準 (The 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於 2006 年制定 美國疾病管制局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美國生長曲線-方法與發展 (CDC Growth Cha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於 2000 年修定 2. 3. 英國營養科學諮詢委員會 (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 on Nutrition, SACN),UK-WHO 生長曲線 (UK-WHO Growth Charts: Early Years),於 2013 年修訂 4 日本厚生勞動省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乳幼兒身體發育調查報告書,於 2010 年修訂 5. 中國衛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7 歲以下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研究與中國學生筆直與健康調查研 究,於 2009 年制定 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於 2014 年公布於兒童健康手冊. 20.

(38) 三、副食品添加現況與體位相關研究 在嬰兒副食品添加現況的部分,2005-2008 年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 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 7-12 個月的嬰兒能按照建議於 4-6 個月開始攝取 米 (麥) 糊或果 (菜) 汁者各佔五成左右。超過八成的嬰兒其副食品添 加是由母親決定的,且超過七成五的嬰兒是以奶瓶給予米 (麥) 糊。照 顧者遇到問題的比例隨著嬰兒月齡上升而增加,最常遭遇的問題為「嬰 兒不吃」 。雖然主要照顧者餵養嬰兒的知識有提升,但部分觀念仍需加 強。而近十年來台灣地區有副食品延遲添加的狀況,應注意是否會影 響一歲以上兒童食物的正常攝取 (林佳蓉、曾明淑、高美丁、潘文涵, 民 107)。 加拿大一項研究,於 2003 年追蹤 2633 位 3 個月大的嬰兒直至 12 個月,利用四天的飲食紀錄記載副食品之添加情況,並計算其由副食 品所攝取之熱量與營養素,並與飲食參考攝取量做比較。結果顯示,3 個月時有 83%的嬰兒已開始添加副食品,且最常被添加的食物為嬰兒 穀物類;此外,25%的寶寶已添加蔬菜與水果,12%已接觸母乳與配方 奶之外的乳品類。魚類、肉類、奶類、甜點、飲料與麵包等於 8-9 個月 添加的比例上升,肉類在 12 個月最常見。整體而言,蔬菜與水果是嬰 兒 3-12 個月中最常被添加於副食品中的食物 (Friel, Hanning, Isaak, Prowse, & Miller, 2010)。 而 聯 合 國 兒 童 基 金 會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UNICEF) 2010-2016 年於全球 101 個國家收集 121 次 調查孩童餵養狀況之相關數據,資料庫之七種副食品食物類別分別為 穀物類 (包含塊根、塊莖)、堅果種子與豆類、乳製品、肉類、蛋、維 生素 A 豐富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的蔬果。副食品相關結果顯示,在 4-5 的月大的嬰兒將近 1/3 接觸過副食品,6-8 個月的嬰兒有 35.5%尚未 21.

(39) 接觸過副食品,而 10-11 個月大在調查前一天有 17%未攝取副食品。 6-23 個月的孩童僅有 28.2%達到最低飲食多樣性 (minimum dietary diversity , MDD) (四種食物類別) 的標準。而在本篇提到的國家中,富 裕國家 其孩 童的 飲食多 樣性 (dietary diversity) 為貧窮 國家的 二 倍 (White, Bégin, Kumapley, Murray, & Krasevec, 2017)。 一篇多國家的研究提到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時間與兒童過重與肥胖 的關聯性。研究對象取自始於 2006 年的 IDEFICS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induced health effects In Children and infants) 調查,來自 8 個歐洲國家 (比利時、塞浦路斯、愛沙尼亞、德 國、匈牙利、義大利、西班牙和瑞典) 共 10808 位 2-9 歲的兒童。汲取 其母乳、配方奶、副食品等飲食相關資料與兒童體位數據。結果顯示, 在以純母乳哺餵的兒童中,晚期 (≥7 個月) 添加副食品與兒童過重或 肥胖比例上升有關;相反地,早期 (<4 個月) 添加副食品,兒童過重 或肥胖的比例較低。此篇亦提到預防兒童肥胖最好的做法是按照 WHO 之建議,以純母乳哺餵至 6 個月以上,並於 6 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 (Papoutsou et al., 2018)。 另一篇美國前瞻性的世代研究,探討 847 名分別以母乳或配方奶哺 餵至少 4 個月的嬰兒,並在<4 個月、4-5 個月、≥6 個月時開始添加副 食品,與其 3 歲時體位的相關性。調整了 0-4 個月年齡對應體重的 z 分數與其他母嬰相關因子,結果顯示,在前 4 個月中,有 67%的寶寶 以純母乳哺餵,32%以配方奶哺餵。而 3 歲的兒童有 75 位 (9%) 是肥 胖,其中,以配方奶哺餵或是在 4 個月大以前斷奶的嬰兒,和≥6 個月 開始添加的嬰兒相比,在 4 個月之前添加副食品會增加 6 倍其 3 歲時 肥胖的機率;而以母乳哺餵之嬰兒,副食品開始添加的時間與 3 歲時 的肥胖無關 (Huh et al., 2011)。副食品添加於體位研究整理於表 2-2.2。. 22.

(40) 表 2-2.2 副食品添加與體位研究 國家.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臺灣 2005-2008 年國 (林佳蓉、曾明 民營養健康狀.  . 7-12 個月的嬰兒能按照建議於 4-6 個月開始攝取米 (麥) 糊或果 (菜) 汁者各佔五成左右 超過八成的嬰兒其副食品添加是由母親決定的,且超過七成五的嬰兒是以奶瓶給予米 (麥) 糊. 淑、高美丁、 況變遷調查 潘文涵,民.  . 照顧者遇到問題的比例隨著嬰兒月齡上升而增加,最常遭遇的問題為「嬰兒不吃」 而近十年來台灣地區有副食品延遲添加的狀況,應注意是否會影響一歲以上兒童食物的正常 攝取.    . 3 個月時有 83%的嬰兒已開始添加副食品,且最常被添加的食物為嬰兒穀物類 25%的寶寶已添加蔬菜與水果,12%已接觸母乳與配方奶之外的乳品類 魚類、肉類、奶類、甜點、飲料與麵包等於 8-9 個月添加的比例上升,肉類在 12 個月最常見 整體而言,蔬菜與水果是嬰兒 3-12 個月中最常被添加於副食品中的食物. 聯合國兒童基 全球 101 個國家 . 在 4-5 的月大的嬰兒將近 1/3 接觸過副食品,6-8 個月的嬰兒有 35.5%尚未接觸過副食品,而. (White et al., 2017). 收集 121 次調查 孩童餵養狀況  之相關數據. 10-11 個月大在調查前一天有 17%未攝取副食品 6-23 個月的孩童僅有 28.2%達到最低飲食多樣性 (minimum dietary diversity , MDD) (四種食物 類別) 的標準. 8 個歐洲國家. 共 10808 位 2-9. . 純母乳哺餵的兒童中,晚期 (≥7 個月) 添加副食品與兒童過重或肥胖比例上升有關;相反地,. (Papoutsou et al., 2018). 歲的兒童. 早期 (<4 個月) 添加副食品,兒童過重或肥胖的比例較低. 美國. 847 名分別以母 . 在前 4 個月中,有 67%的寶寶以純母乳哺餵,32%以配方奶哺餵. (Huh et al., 2011). 乳或配方奶哺  餵至少 4 個月的. 而 3 歲的兒童有 75 位 (9%) 是肥胖,其中,以配方奶哺餵或是在 4 個月大以前斷奶的嬰兒, 和≥6 個月開始添加的嬰兒相比,在 4 個月之前添加副食品在其 3 歲時會增加 6 倍肥胖的機率. 107) 加拿大 (Friel, Hanning, Isaak, Prowse,. 於 2003 年追蹤 2633 位 3 個月 大的嬰兒直至 12 個月. & Miller, 2010) 金會. 嬰兒. . 而以母乳哺餵之嬰兒,副食品開始添加的時間與 3 歲時的肥胖無關 23.

(41) 第三節. 不同營養素對兒童生長發展之影響. 一、熱量與營養素的需求與建議 嬰兒期每公斤體重所需要的熱量在不同生命期階段中是最多的,影 響熱量需求之因素包含體重、生長速度、睡眠狀況、溫度與氣候、身 體活動、對食物的代謝反應、健康狀況等。在巨量營養素的部分,出 生至 6 個月的嬰兒經由母乳哺餵或給予適當地嬰兒配方奶可滿足蛋白 質需求。影響蛋白質需求的因素包含年齡、生長狀況、疾病及飲食中 其他營養素是否充足等。脂質在嬰兒期與兒童期尤其重要,可提供必 需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協助調控神 經與腦部功能發展。脂肪之熱量約占母乳總熱量的一半,亦占配方奶 總熱量的 40-50%,在嬰兒開始接觸副食品後會逐漸下降,因為大部分 副食品的脂肪含量是較低的。而碳水化合物可做為身體代謝的能量來 源,亦可協助脂肪轉化為熱量,進而節省體內蛋白質的消耗,其中乳 糖是母乳及嬰兒配方奶中重要的醣類來源,可協助中樞神經發育、促 進鈣與鎂的吸收、幫助乳酸桿菌的增生以維護寶寶腸道健康等(Brown, 2017)。 在微量營養素的部分,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組成紅血球進行氧氣輸送 的主要物質,又可協助嬰兒和兒童的認知及運動能力發展。胎兒可自 母體獲得鐵質並儲存於體內,加上嬰兒能夠從母乳中攝取到足夠的鐵 質,可供應 4-6 個月的鐵質需求。寶寶 6 個月後,若僅以母乳餵養又不 添 加 鐵 質 較 多 的 副 食 品 , 則 容 易 發 生 缺 鐵 性 貧 血 (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建議可給予鐵強化的嬰兒配方奶粉及富含鐵質的副食品。 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也建議純母乳哺 餵的寶寶從 4 個月大開始嬰補充鐵質 (Brown, 2017)。鈣質對骨骼及牙 齒的生長至關重要,亦協助神經發展、肌肉收縮、心臟搏動、腸胃道 24.

(42) 蠕動及內分泌功能等。嬰兒從母乳或配方奶中可獲得足夠的鈣質,在 接觸副食品後亦可攝取高鈣的食物;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出版之幼 兒期營養參考手冊亦指出當孩童不再以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為主要食 物後,建議每天還是要喝 2 杯乳品類 (如牛奶、原味或低糖優酪乳、乳 酪等) 以獲得足夠鈣質。 為了增進國人健康及預防營養素缺乏,各國針對不同年齡層皆制定 熱量及營養素的建議建議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或百分 比,表 2-3.1 特別整理國內外嬰兒與兒童之熱量與營養素建議,表格內 的數字為建議攝取量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 或足夠 攝取量 (Adequate Intake, AI)。熱量及部分營養素的建議會考慮性別、 活動量、哺餵方式等。. 25.

(43) 表 2-3.1 國內外嬰兒與兒童之熱量與營養素建議 熱量 (kcal) 蛋白質 (g) 國家 年齡 男 女 男 女 0-6 個月 100/公斤 2.3/公斤 7-12 個月 90/公斤 2.1/公斤 台灣 1 1-3 歲 1250 20 4-6 歲 1675 1525 30 7-9 歲 1950 1775 40 0-6 個月 1.52/公斤 570 520 7-12 個月 1.20/公斤 743 676 美國 2 1-3 歲 1.05/公斤 1046 992 4-8 歲 0.95/公斤 1742 1642 0-3 個月 577 526 12.5 4-6 個月 614 574 12.7 7-9 個月 718 654 13.7 3 英國 10-12 個月 718 654 14.9 1-3 歲 980 908 14.5 4-6 歲 1482 1378 19.7 7-10 歲 1817 1703 28.3 0-5 個月 550 500 10 (AI) 6-8 個月 650 600 15 (AI) 9-11 個月 700 650 25 (AI) 4 日本 1-2 歲 950 900 20 3-5 歲 1300 1250 25 6-7 歲 1550 1450 35 30 8-9 歲 1850 1700 40. 脂質 (g) 男 女 31 30 -. 碳水化合物 (g) 男 女 60 (AI) 95 (AI) 130 130 130 60 95 130 130. <35%. 50% (free sugars <5%). 50% (AI) 40% (AI) 40% (AI) 20–30% (AI) 20–30% (AI) 20–30% (AI) 20–30% (AI). 50–65% (AI) 50–65% (AI) 50–65% (AI) 50–65% (AI). 26. 鈣 (mg) 男 女 300 400 500 600 800 200 260 700 1000 525 525 525 525 350 450 550 200 (AI) 250 (AI) 250 (AI) 450 400 600 550 600 550 650 750. 鐵 (mg) 男 女 7 10 10 10 10 0.27 (AI) 11 7 10 1.7 4.3 7.8 7.8 6.9 6.1 8.7 0.5 (AI) 5 4.5 5 4.5 4.5 5.5 5.0 6.5 8 8.5.

(44) 表 2-3.1 國內外嬰兒與兒童之熱量與營養素建議 (續) 熱量 (kcal) 蛋白質 (g) 國家 年齡 男 女 男 女 90/公斤 09 (AI) 80/公斤 0.520 1900 800 25 21100 1000 25 5 31250 1200 30 中國 41300 1250 30 51400 1300 30 61600 1450 35 71700 1550 40 81850 1700 40 0-6 個月. 530. 483. 脂質 (g) 男 女 48% (AI) 40% (AI). 碳水化合物 (g) 男 女 60% (AI) 85% (AI). 35% (AI) 50–65% 20–30%. 16. -. -. 鈣 (mg) 男 女 200 (AI) 250 (AI) 600 600 600 800 800 800 1000 1000 300 (母乳) 400 (配方奶). 鐵 (mg) 男 女 0.3 10 9 9 9 10 10 10 13 13 7. 7-12 個月 675 615 17.5 400 7 1歲 880 810 19 7 (1–3 歲) 新加坡 6 2歲 1080 1000 22 7 500 3-4 歲 (4–6 歲) 1235 1130 25 7 600 5-6 歲 1495 1370 30 7 7-8 歲 1670 1560 39 700 7 1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第八版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民 108。熱量由生活活動強度的「稍低、適度」平均而得 2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Tables and Applicati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9 3 Nutrition Requirements. 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 BNF, 2016 4 日本人的食事攝取基準之概要,日本厚生勞動省,2015 5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9。熱量由身體活動而得,分為低 (I)、正常 (II)、 高 (III) 三個程度,表上所示以正常 (II) 為主 6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for Normal Healthy Persons, Ministry of Health in Singapore, 2004。數值為 0–6 個月平均、7–12 個 月平均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the purposes of heading 12.09, beet seeds, grass and other herbage seeds, seeds of ornamental flowers, vegetable seeds, seeds of forest trees, seeds of fruit trees, seeds of

Write the following problem on the board: “What is the area of the largest rectangle that can be inscribed in a circle of radius 4?” Have one half of the class try to solve this

If he divided them equally into several groups, each group has the same number of pieces of blue paper and green paper respectively and no paper is

Alla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apter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amp;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 The study group (including RS Department, Guidance Team and SENCO Team) at school analyzed the results and came up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students might be able to en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