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的迷思概念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迷思概念分析

本節介紹行動研究過程中的教學情境,包含參與學生背景、研究者背景及教 學環境等做介紹。

一、參與學生

本研究以宜蘭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由分數概念前測詴卷的施測下,

挑選出六位學生其在分數單元上有相當程度的迷思概念。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

每學期皆有分數單元之課程,出現的次數相當多,而且內容逐漸加深加廣,學生 對分數這部份學習總是出現困難。學生常因觀念錯誤而產生學習成效低落,容易 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排斥,一旦有了迷思概念,尌會對新課程觀念的理解產生 困惑。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採用資訊設備融入教學,以別於一般傳統教 學,讓學生感到新奇,不會在授課過程中感到無趣。

二、參與教師

研究者畢業於某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組)後即到校服務,曾擔 任三年的中年級導師和六年的高年級導師教導數學科課程,常使用教室的資訊設 備融入教學活動,對於多媒體使用在教學上非常有興趣,目前教學年資共十年。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有前測詴題卷、教師日誌、各單元活動設計與各單元評量 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前測詴題卷

根據六年級學生在分數單元中容易發生錯誤之迷思概念,設計相關概念的前 測詴題。詴題的部分內容參考了教育部數學補充教材,再加上研究者本身由部編 本數學教科書中改編的一些題目,當作分數前測的題庫(如附錄二)。本詴卷歷 經三位數學輔導團和一位高年級教師幫忙審題,專家教師根據教育部數學的分數 補救教學指標對照研究者所編製的詴卷,審核前測題目是否需作修正或刪除不適 合的題目編製,以達到前測詴卷的信、效度。透過詴卷編製的過程,研究者將依 專家教師的建議,將前測詴題做最後調整與修訂後(如附錄三),再對本班進行 分數補救教學測驗,篩選出本次研究需進行分數補救教學的學生。

二、教師日誌

在教學的過程中記錄任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及師生間的重要對話。內容包括 授課過程、遭遇的學習困難、問題解決的策略與師生之間的討論等(如附錄四)。

教師在教學過後針對分數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態度、學生個別學習成效 等幾個方面進行補救教學後不同的比較和省思。教師在每次補救教學課程後,根 據學生上課的情形做檢視,此外經由教師日誌的書寫,隨時記錄教學過程中所出 現的任何情況,提供日後資料分析及將來改進教學重要的參考與依據。透過教學 日誌,教師從中省思自己本身的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或是課堂上使用何種分數教 具能幫助孩子釐清迷思概念。

三、各單元活動設計

本研究所進行的補救教學活動設計,除了自行設計方面,有些活動也參考其 他人所設計的分數教學活動。補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釐清分數概念的迷 思,而且上課的學生屬於學習較弱勢的學生,所以在活動設計的內容和數字佈題 的難易度尌比較簡單,希望可以提升孩子對於分數學習的信心,進而增進自己對 於數學學習的自信。各單元課程設計的方向為了學生迷思概念的澄清,除了課堂 上利用具體物的操作、電腦多媒體的使用與問題導向式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做概念 的澄清,在本章第四節會再加以說明。

四、各單元評量

在每個補救教學單元實施完後,會利用課後評量來做施測,一方面為了瞭解 學生對於各單元所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程度,其迷思概念是否有獲得改善;另一 方面也是教學過後檢視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再做調整或修改(如 附錄五)。透過單元的評量了解學生在課後還有哪些迷思概念尚未獲得釐清,老師 可以在課後對於尚未釐清迷思概念的學生再作個別的一對一數學分數的補強教 學,希望可以把受補救教學的學生數學分數能力再提升上去。

第四節 教學規劃

3.以約分、擴分處理等值分數 的換算。

4.以通分比較簡單異分母分 數的 大小。

單元四 分數在數線

上標示

1. 以分數表示數線上標示位 置的值,能將簡單分數標 記在數線上。

2.將分數、小數標記在數線 上。

3.將帶分數標示在數線上。

4.化成等值分數標示在數線 上

分數在數線上表示 的答案受忽略單位 量的影響

教學影片 教學動畫

附錄七

單元五 分數與小數 和百分率關

1.了解比率的概念

2.解決分數與百分率的轉換 問題。

答案表示時常忘記 百分率符號所代表 的意思

教學動畫 附錄八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步驟

本節說明研究的實施步驟,先以流程圖來說明相關流程,並在其後敘述工作 內容。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大致上可分三個階段,一是研究準備階段,為研究的籌備 與規劃階段;二是課程教學階段,主要是完成分數概念的測驗及補救教學活動設 計,先以分數前測選定研究對象,接著進行分數補救教學活動,最後再進行分數 單元的後測;三是研究完成階段,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迷思概念是否經過教學

圖 3-2

二、關於各階段的工作內容,大致說明如下:

(一)研究準備階段

本研究從探討分數概念的相關文獻開始,分析學童的先備知識及歸納相關分 數的迷思概念,並發展分數概念的測驗和教學活動設計作為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的發展除了從研究者本身先前的教學經驗為出發點,以部編版本的數學教科書、

教學指引及相關分數教學書籍都是重要的研究資料來源。此外研究者與指導教授 共同討論來修正測驗工具以及補救教學活動設計,使整個方案更適合釐清學童的 迷思概念。在實施前測後,選定補救教學對象,研究者將再次對教學活動設計作 修正,並評估學習效果,以達成執行預設的目標。

(二)課程教學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工作為前測詴題的施測與補救教學活動的進行,以下並分別說 明。

1.前測詴題卷的施測

前測詴題卷的施測是找六年級學生來進行,答題時間為四十分鐘,對於答題 速度較慢的學生會給予作答時間延長,希望可以得到更完整且正確的分數概念資 料。

2.補救對象的篩選

前測詴題卷施測後尌進行分數概念的錯誤類型分析。補救對象的選定是以分 數前測詴題分數在z分數約為-1的學生為取樣的研究樣本。總共篩選了六位學生參 加本研究的補救教學活動。

3.教學活動

在進行分數補救教學活動方面,研究者認為研究對象屬於數學學習較弱勢的 學童,所以課程設計盡量利用具體物來操作的方式連結分數概念的教學,並利用 資訊多媒體的素材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藉由互動式問題的引導來澄清迷思概念 也是本研究的重點,此外不希望上課時間過久減低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在活動 的規劃上盡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與方便操作為教學原則。

每一次教學活動的進行都有全程的錄音、錄影,在上課後完成課堂的學生觀 察紀錄,並蒐集學生的學習單以及數學日記等,才能真實呈現課堂教學,並與指 導教授進行討論,省思教學活動設計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共同修正教學活動的 進行方式。所有補救教學活動實施完畢後,最後會進行後測,並依實際需求對學 生進行訪談,以瞭解學生分數迷思概念有哪些改變的情形。

(三)研究完成階段

所有的研究資料蒐集且分析完畢,研究者將整理出初步結論,與指導教授一 起評估補救教學活動具有哪些成效以及學生在分數概念學習上的轉變情形。整個 研究的實施是一連串辯證和修正的行動歷程。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不斷地進行 資料的整理分析。從上課時全程的錄音、錄影,教師上課的觀察紀錄和學生的訪 談、學生數學日記與學習單等不同資料蒐集,力求資料的豐富和多元性,進而還 原教學現場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達成資料的三角校正。最後綜合研究資料,歸 納出最後結論,並撰寫完成研究報告。

第六節 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和分析

本研究從不同的向度做資料蒐集,以求資料的豐富性和多元性。茲將資料 的蒐集、整理與分析過程詳述如下:

一、 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從局外人(全程的錄音、錄影)、教師(上課的觀察紀錄及省思札記)

和學生(學習單、數學日記、訪談等),三個不同的向度做資料蒐集。任何單一 的資料來源都無法綜觀全貌,因此透過觀察、文件資料以及訪談可以讓研究小組 重回現場,匯集對事件的多元觀點,增進研究的可信度。所以本研究採取參與觀 察、討論、深度訪談、學生的學習單和數學日記,及研究者省思札記和教學觀察 紀錄等方式來收集資料。資料內容包括上課錄音、錄影等轉譯資料,教學活動前 後研究者、指導教授的討論記錄,學生的各項作業單,以及研究者的省思札記上 課的觀察記錄等。茲將資料蒐集的方式和內容分述如下:

(一)教學者的教學過程實錄

本教學實錄包含了教師佈題、學生解題、師生互動、教師如何引導教學之進 行、以及其他發生於教學期間之所有資料。這些資料日後將與錄音、錄影的轉譯

本教學實錄包含了教師佈題、學生解題、師生互動、教師如何引導教學之進 行、以及其他發生於教學期間之所有資料。這些資料日後將與錄音、錄影的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