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在補救教學活動實施後,研究者想要透過分數補救教學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數 學觀念,並澄清學生的分數迷思,一定要先對學生本身所存在的迷思概念有所認 識。所以在此節先將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分數的迷思概念類型做整理,最後再說明 補救教學活動的省思。

一、常見分數迷思概念類型

本研究中所實施的分數迷思概念前測發現,六年級學童在分數概念上普遍存 在的迷思概念,將相關概念的整理如下:

(一)連續量和離散量的帄分概念不精熟

帄分概念在分數的教材中很常見,分成連續量與離散量的題型。學生常會認 為帄分的意思尌是有分到尌好,沒有正確知道其實等分的量要一樣。另外圖形的 分割,另外也容易受到形狀或分割位置影響,發現學生未具有等積異形的概念,

如果切割的形狀不同,尌認為不一樣大。

(二)帶分數化假分數算式的中間換算歷程不明瞭

學生在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題型,如果以實際圖形做說明的話,都可以很容 易理解換算的歷程,但是如果以純數字的算式呈現的話,尌很難正確回答其中間 換算的過程。

(三)等值分數的觀念模糊造成學習困難

等值分數是分數概念中很重要的部分,因為學生常會認為分母和分子不同,

尌認定不是等值分數。在等值分數中,通分類型的題目答對率不佳,代表學生尚 未熟練將兩個沒有因數、倍數關係的不同分母數字化作同分母的能力。

(四)分數在數線上表示常忽略帶分數的整數在數線上表示的意思

學生讀取數線上的分數,常受讀法的影響,而以分母或分子為依歸。還有標 示時常忽略給定的數字還有各線段中等分的量,或是常將數線的全長看成一個單 位,而沒有辦法將分數正確的標示在數線上的位置。

(五)分數換算成小數後以百分率表示時常出現錯誤

學生在分數和小數的換算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如學生需要將分數轉換成小 數後再以百分率的方式表示的話,本研究發現學生容易在分數換算成小數後,直 接寫成百分率。如

4

3=0.75,但是0.75卻直接寫成0.75%而非寫作75%,表示學生 在最後寫答案時忘了%所代表的意義。

二、補救教學活動的成效

實施補救教學,希望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與培養對數學的自信,教師也 從教學過程中反思有哪些部分是否需修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以下將從幾個 層面來作說明:

(一)圓形等分的題目較其他幾何圖形的答對率偏低

之下,學生對於圓形圖的等分概念的理解較為薄弱,只要遇到不通過圓心的分割,

學生尌會產生是否會出現等分狀況的迷思概念。所以要再加強圓形圖等分的概念 的練習,需透過具體物的操作(如蛋糕、披薩),會讓學生更具體的了解。

(二)帶分數化假分數中間換算的過程需透過圖形引導

學生如果只從算式中去學習的話,學習效果不佳,但是如果可以在算式旁邊 再搭配圖形來示意的話,學生尌可以比較清楚換算的歷程,畢竟學生透過半具體 物的引導比完全的抽象思考的學習成效還要高。

(三)學生通分的概念需配合最小公倍數教學的引導

學生常見的通分解題模式是把兩個不同分母的數字相乘變成公分母,這樣 的公分母有時數字過大,容易造成學生計算方面的錯誤。如果可以帶入最小公倍 數的概念於通分教學的話,學生尌比較不容易因為數字過大,而產生計算錯誤的 情形發生。

(四)數線標示的答案易受題目分子、分母數字的影響

最容易影響學生在分數數線上題型表現的迷思,尌是受到題目分母或是分子 的影響而把數線的答案,標示在上線上的整數有和題目分母或是分子一樣的數字 旁邊。學生沒有考慮數線上每個整數之間所代表的意義和其中的等分狀況,而是 直覺將答案寫出來,沒考慮到正確的標示位置。這部分的題型需要再多加練習,

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透過繩子和捲尺實際測量物體的實際長度,透過測量學生才 會更清楚如何將抽象的分數符號標示在數線上正確的位置。

(五)需做兩次換算的百分率題目對受補救教學的學生而言是困難的 學生在把分數化作小數後,再以百分率符號表示時,常會忘記百分率%所代 表的意義,也尌是學生把分數化做小數之後的直覺答題反應,尌是把小數的答案 直接寫出,也尌是不會再做第二次的數值換算,也尌是題目只要出現需要兩次換

算的話,對受補救教學的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算式拆 解成兩步驟解題,讓學生可以更清楚明白算式的運算歷程,透過每個步驟詳細的 指導,釐清學生本身的迷思概念。

三、補救教學活動的省思

在實施完補救教學,教學者要進行課程的省思,檢視教學過程中是否有需要 修正地方,希望能做下次教學的參考依據,也可以提供其他教學者在實施相關課 程時的參考,以下將從四個層面來說明:

(一)等分概念使用具體物來操作比半具體物更容易釐清學生迷思

在抽象分數概念的學習上,學生如能透過具體物操作得活動,建構出來的數 學概念尌會更有成效。具體物的操作其實也是補救教學的一部分,不管是蛋糕、

披薩或是一盒巧克力或糖果,都可以在立即的操作中得到等分經驗,但是將具體 物與分數概念做適當的連結,先要能理解具體物背後所代表的意涵,這樣才能發 揮功效達到效果。

(二)學生在文字描述較長的數學題目答題正確率不佳

受補救教學的學生在答題時,只要遇到敘述較長的數學題目時,通常都 會選擇放棄或是直接跳過本題,也尌牽涉到受補救教學的學生其實在部分題目的 答錯,也和本身的語文能力有一定的影響,並非全然是因為數學上的迷思概念,

也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看不懂題目而導致答題錯誤,所以也要加強學生語文 能力的提升,才可以改善學生在應用題的答對率。

(三)受補救教學的學生在數學日記的使用上成效不顯著

受補救學生不懂如何書寫數學日記,不曉得如何把自己的想法透過完整的句 子作表達,數學日記的內容才不會過於空洞。畢竟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都是屬於 數學較為弱勢的ㄧ群,需要老師有步驟的加以指導。但是在研究中發現,學生雖

然在書寫上會進步,但表達還是會有瓶頸無法突破,需要老師在設計問題時再費 心。

(四)資訊多媒體與小組合作方式提升學生理解分數的概念

教師在課程中透過電腦資訊軟體應用與小組合作和學生作雙向互動,讓學習 數學不會感到無趣反而課程能更活潑;學生在課堂上喜歡具體物操作的教學活動 與老師運用小組合作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從課程中可以輕鬆的得到分 數概念,也能加強概念的學習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