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對象的選取

抽樣強調的不只是挑選訪談的對象或是被觀察的狀況,還要對預期可 能找到這些人或狀況的場域進行選擇。紮根理論的抽樣多半不對現有的或 設定的族群進行形式化的挑選,而是隨著蒐集與分析資料等持續進展而逐 漸成形。理論性抽樣是累積性的,因為經過資料收集和分析,及二者的文 互作用之後,有關概念與其間的關係的資料也會累積,所以理論性抽樣比 較強調資料中尚缺乏什麼內容,並以此決定抽樣的選擇,因此抽樣與分析 必須交叉進行,以符合抽樣應以概念發展中的理論相關性為基礎的理論原

58

則(徐宗國,1997;張可婷,2010)。

在一開始抽樣時,研究者會隨研究的情形做調整,在研究的相關範疇 之內多方蒐集,此時通常比較沒有原則,但必須在對於各範疇進行有系統 的資料蒐集之一致性和發掘新範疇之間求取平衡,除此之外,研究者也要 注意到資料中的歧異性、過程及稠密度。如果針對同一範疇的抽樣太過稠 密,會使研究侷限在此一範疇之中;如果太注重歧異性,一直游走在異質 性極大的環境做觀察或對背景差異極大的受訪者做訪談,會使新的概念和 範疇不斷浮現,以致研究者很難將概念聚集成範疇(徐宗國,1997;齊力 等,2005)。

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化的訪談從研究對象獲取與研究相關資料的蒐 集,除了研究對象必須能確實而真心的將其內心的想法和感覺表達出來能 使研究順利而真實的呈現之外,選取研究對象時選取具代表性,退休適應 過程特別成功或失敗的研究對象,將使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結論更具代表 性;而選取具最大變異(maximal variation),退休過程或適應過程與眾不 同的研究對象,會使研究能同時兼顧展現研究的變異與分化。因此本研究 以臺中市已自願退休之國小教師為範圍,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研究對 象,研究者依上述原則經自行尋找或同事、好友之推薦等方式選定受訪對 象,其選定標準如下:

一、在國小服務已達「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規定可申請自願退休,並經 臺中市政府核淮退休之教師。

二、由於本研究以影響退休的因素及退休前之生涯規劃為主題,因近年來 退休制度在政府考量財政困難的前題下,與公務員的退休制度共同被 提出檢討,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的八五制已於 2012 年率先實施,五五 優退專案也已於 2012 年停止辦理,考量制度不斷修訂,同時避免因 退休時間過久,以致對研究資料提供產生記憶模糊或混淆的情形,是 以選擇自願退休五年內之國小教師做為訪談對象。

三、有意願參與研究、分享退休相關經驗並簽署訪談同意書之受訪者。

四、表達能力較良好,可以完整表達內心想法之受訪者。

五、退休適應歷程有特別經驗的受訪者。

基於上述條件,研究者經由認識的在職教師介紹所認識符合本研究條 件之退休教師,但由於部分欲訪談的退休教師剛好依其退休規劃出國,或 是因個人因素不接受訪談的邀約,故研究者另採取了滾雪球取樣的方式再 找到其他研究對象,男性六位、女性六位,共十二位,經取得受訪對象之 同意後,一一進行訪談。茲將本研究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及受訪時間、地點 列出如表 3-1:

表 3-1 研究對象資料表

代號 性別 退休前職務 年齡 退休時間 訪談方式及次數 A 男 教師兼組長 54 四年 面訪 1 次 B 男 教師兼主任 53 二年 面訪 1 次 C 女 教師兼主任 56 三年 面訪 1 次

D 女 教師兼主任 54 二年 面訪 1 次,電訪 1 次 E 女 教師 57 二年 面訪 1 次,電訪 1 次 F 女 教師兼主任 53 三年 面訪 1 次

G 女 教師 55 三年 面訪 1 次,電訪 1 次 H 女 教師 54 二年 面訪 1 次,電訪 1 次 I 男 教師 56 一年 面訪 1 次,電訪 1 次 J 男 教師兼組長 52 二年 面訪 1 次

K 男 教師 55 五年 面訪 1 次

L 男 教師兼主任 50 半年 面訪 1 次,E-mail 1 次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