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研究進行的順利與否往往取決於事前之規劃和設計,本節將就研究的 架構與研究的進行過程,分述如下: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共分三部分對國小教師自願退休的相關問題加以探討,分別說 明於下:

一、影響國小教師自願退休的因素

目前國小教師自願退休的平均年齡一直下降至現在約五十三歲左 右,這些教師都是教學經驗、行政管理歷練豐富可以提攜後輩的教育界棟 樑,五十多歲正是人生最菁華的時期,能對社會及國家的培養有所回饋、

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做最大發揮之時,為何這麼多國小教師在正值壯年之際 選擇離開職場?到底影響國小教師自願退休的因素為何?本研究從個人 和環境等兩個面向分析,從最小範圍的個人因素推展至最大範圍環境因 素,希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綜合探討自願退休教師的退休想法。

二、退休後的生涯規劃

許多國小教師選擇在五十多歲就急流勇退自願退休,但是根據 2013 年 6 月內政部最新估計臺灣平均壽命為 79.5 歲,其中男性為 76.2 歲,女 性則為 83.0 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而教師平均退休年齡卻 只有 53 歲左右,也就是說,教師在退休後尚有二十、三十年的日子要過,

每位教師對自己漫長的後半生要如何過必定有相當多元的想法,有的人習 慣做好規劃與準備,讓自己順順利利的退休、快快樂樂的過日子;有的人 卻不想或來不及做規劃。因此本研究將分成無退休生涯規劃及有退休生涯 規劃兩個部分進行探討,探究國小教師退休前沒有做好退休規劃的原因是 什麼?做好退休生涯規劃的教師們又做了哪些退休生涯做規劃呢?希望 可以深入瞭解國小自願退休教師在退休前對退休後生涯的規劃與準備。

三、退休後生活適應

退休生活適應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無退休生涯規劃的退休教師 是如何進行退休的生活適應,對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第二部分是做好退 休生涯規劃的教師雖然在退休前做足了規劃,然而再完美的計劃如果沒有 實際執行的行動加以實踐,那不啻是空話,因此其退休生涯規劃執行情形 如何?為適應真實退休生活的差異情形,退休教師依據實際生活情形的調 整轉變狀況為何?以上是本研究希望能進行探討與瞭解的。

最後,研究者依上述繪成研究架構圖如下:

48

貮、研究流程

決定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後便可以開始研究之進行,研究進行的流程 分述如下:

一、蒐集與閱讀相關文獻資料

研究者因年齡已屆中年,根據許多研究顯示,退休者應在退休前數年 即開始做準備,以利在退休時能順利進入退休生活。因此,研究者對國小 教師自願退休的議題感到非常有興趣,也希望能藉深入探討來瞭解退休教 師是如何做退休準備,於是從各個圖書館及書店找尋探討退休相關理論、

生涯規劃相關理論、生活適應相關理論之書籍並上網至臺灣博碩士論文加 值系統搜尋相關之研究開始蒐集相關的文獻加以研讀,再從相關內容及研 究結果一探與退休教師有關之資料,以瞭解目前國小教師自願退休的情 形。

二、擬訂研究主題

經由前述文獻之蒐集、研讀、探討與分析後,發現研究國中小自願退 休教師相關問題的研究非常多元,有的從退休制度探討,有的從退休後生 活休閒、社會參與…不同方層面研究,但以量化的研究占大多數,只有少 部份研究採質性研究的研究者針對自願退休教師的生涯規劃和生活適應 進行全面的探討,因此,研究者初步擬訂研究主題,決定以從國小教師決 定自願退休的影響因素到退休前所預定的生涯規劃,進一步探討退休後的 真實適應狀況與生涯規劃的轉變發現退休後生活問題,故將研究主題訂定 為自願退休國小教師退休生涯規劃與生活適應歷程之研究。

三、選取訪談對象

本研究主要在研究自願退休國小教師影響退休的因素、退休前的生涯 規劃及退休後的生活適應相關問題,為避免退休太久,當初影響退休的因 素已和近年的現況有較大的變異或記憶模糊而影響研究結果,因此是以已

50

四、訂定訪談內容及編製訪談大綱

研究除了蒐集相關文獻以瞭解與本研究相關的現況,從研究對象蒐集 與本研究相關的實際資料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訂定訪談的方向與內容會 關係到整個研究的進行,惟有正確的訪談方向才能得到研究最需要的資 料,所以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與研究,再依據本研究主題與研究架構訂定 訪談內容方向,為使訪談能依半結構的訪談的方式進行,所以針對訪談預 訂方向編製訪談大綱做為訪談之方向及依據,蒐集研究所需的資料以利研 究之進行。

五、前導性研究(pilot study)

經前導性研究的進行,可以瞭解預期之研究方向是否有修正之必要,

同修也可對訪談大綱進行修正,以確保研究對象能提供更豐富的內容以利 研究者資料之蒐集及分析。此外,進行前導性研究除了可以讓研究者實際 操作一次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同時也可磨練訪談技巧以增進研究者本 身進行研究之能力,關於本研究之前導性研究的進行與收獲另列於本章第 三節。

六、修正訪談大綱

經過前導性研究後,研究者對資料試做分析會發現在訂定訪談大綱時 未注意到的細節,或未訪談到卻又是本研究很需要的資料,研究者應將之 新增入訪談大綱之中,有些受訪者無法理解的語句或題意不明也必須加以 修改,以利日後正式訪談時,受訪者在受訪時可以更順暢。研究也可得到 更完整的資料以對研究提供更深入的資訊。

七、訪談與資料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與詮釋─閱讀文獻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應是交互進行,如此才能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 發現研究尚欠缺哪些方面的資料,及時再做資料的蒐集,以補足研究資料 的不足。因此在進入正式研究後,研究者採用半結構性的訪談方式,依訪 談大綱進行資料的蒐集,再將訪談內容謄寫成逐字稿,經過研究者的整理

與分析後,參考文獻內容進行資料檢視,針對訪談大綱做修正後再度進行 訪談,採迴遞式不斷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詮釋交互重複進行的做法以 確保受訪者能提供豐富而完整的資料,達到資料的飽和,最後所需的資料 蒐集完成後,研究者將對所有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詮釋。

八、撰寫研究報告

整個研究最終也是最關鍵的工作就是研究報告的撰寫,研究是否具可 信度,從研究報告中可充分看出來,因此,研究者資料蒐集的工作完成後,

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和詮釋,做成結論,最後將所做的研究過程、內 容記錄下來,連同資料分析所得的結論撰寫成研究報告,並依結論對正在 計劃自願退休之國小教師提出建議。

九、提出報告

研究的目的在於供其他相關研究或與對研究主題有興趣和需求的人 做為參考,因此,撰寫成完整研究報告後必須提交審查,確保研究的品質。

茲依據上述內容繪製成研究流程圖如下:

52

資料整理

圖 3-2 研究流程圖 蒐集與閱讀相關文獻

擬訂研究主題

選取訪談對象

訂定訪談內容 編製訪談大綱

訪談與資料蒐集

閱讀文獻

資料分析與詮釋

撰寫研究報告

提出報告 前導性研究

修正訪談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