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包含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方案與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茲將個別敘述 如下。

壹、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方案 一、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內容

本研究採用前實驗設計之單組前、後測設計,以研究者自編之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作 為實驗處理,並透過「音樂基本要素測驗」之測驗結果,分析幼兒在實驗處理前、後其 音樂欣賞之學習成效表現。其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設計係由研究者依據文獻整理之結果,

並參酌李玲玉教授之著作《嬰幼兒之音樂欣賞》,以提升幼兒對音樂要素概念之理解及 其欣賞教學成效為目標設計。其中於音樂欣賞要素選用方面,係參酌教育部於民國七十 六年頒佈之幼稚園課程標準,另配合幼兒音樂能力發展及相關研究之文獻整理,從中選 取節奏及旋律作為教學活動內容設計之重點。再者於創造思考策略選用方面,則係參酌 黃麗卿著作《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以及研究者蒐集並分析國內外之相關研究,從中選 取解凍、腦力激盪以及自由聯想,並採用自編之設計方式,將上述三種創造思考策略融 入音樂欣賞教學,期能使幼兒於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於創意思考策略之引導之下,透 過動態及靜態活動之交叉進行,著實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及創意思維,進而理解音樂要 素之概念,培養其音樂欣賞之興趣,進而提升其音樂欣賞教學之成效。

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設計共計為兩個單元,第一單元「動物管理員」為三節課,第二 單元「動物也瘋狂」為五節課,每節課三十分鐘,共計八節課,兩百四十分鐘。每週進 度為兩節課,茲將各單元之設計概念說明如下。

第一單元主題為「動物管理員」,透過「動物管理員日記」故事情境,引導學生認 識動物管理員的工作情形,並由此配合李玲玉老師創作曲集之音樂來認識節奏(長與 短)、速度(快與慢)與旋律(高與低)。透過肢體動作、行走速度等不同活動帶領,

並融入創造思考策略,由學生依據音樂思考不同的表現方式,如此動、靜態交錯進行方 式,強化學生對此之瞭解與熟悉度。本單元共有三節課,第一節之主題為「動物逃亡」,

透過音樂快慢的變化,運用自由聯想之創思策略,引導學生與不同動物的行走速度產生 聯想,並以肢體動作方式將之表現出來,最後轉化為個人表現,透過不同的肢體動作呈 現出音樂的快慢。第二節之主題為「辛苦餵食」,以餵食不同動物的方式,體察音樂長 短的變化,並於教學上運用腦力激盪作為創思策略,於有限之時間內運用師生共同討 論、小組討論,結果修正及重組之方式,將音樂的長短以不同的肢體動作呈現出來。第 三節之主題為「空中救援」,透過直昇機於空中上下飛行進行動物救援,感受音樂高低 的變化,並於教學上運用腦力激盪之創思策略,於有限時間內師生彼此激盪新的想法,

並以不同的肢體動作呈現出音樂的高低。

第二元主題為「動物也瘋狂」,不同於第一單元,此單元主要是從動物角度出發,

思考來呈現動物園生活所帶給動物們的心情,並配合聖桑「動物狂歡節」之音樂,透過 肢體動作、行走速度等不同活動帶領,並融入創造思考策略,由學生依據音樂思考不同 的表現方式。此單元共有五節課,第一節課之主題為「驢子」,以驢子來回快速奔跑的 心情辨別音樂旋律的高低變化,並透過自由聯想之方式,以肢體動作呈現出音樂的高 低,最終轉為個人表現,運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出旋律高低的變化。第二節課之主題 為「袋鼠」,以袋鼠跑跳的速度體察音樂速度的快慢變化,再以腦力激盪的創思策略,

師生透過討論、修正及重組之方式,以不同的肢體動作方式呈現音樂速度的變化。第三 節課之主題為「烏龜」,主要是體察旋律時值的長短變化,並以自由聯想的方式,透過 動作聯想呈現時值的長短,甚而轉化為個人表現,運用個人對音樂之見解將之用不同的 肢體動作表現。第四節課之主題為「公雞與母雞」,以步伐長短體察音樂的快慢,並以 腦力激盪之方式,共同討論、修正及組合出新的想法來呈現音樂的快慢。第五節課之主 題為「小鳥」,以自由聯想之方式引導學生體會音樂主旋律高低之變化,並以肢體動作 方式呈現之,最終轉化為個人表現,藉由個人對音樂之瞭解,以不同的動作將之呈現。

其詳細之教學方案內容詳見附錄一所示。

二、效度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之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係指研究者根據文獻蒐集、整理之結果所設計 之活動,並採取內容效度之方式,建構教學方案之雙向細目表,用以檢核教學活動內容 是否涵蓋各教學類別及項目,包含節奏類別的速度快慢(R1)和時值長短(R2),以及旋律 類別當中的音域高低(M1)及旋律音高高低(M2),另則檢視教學活動設計運用創造思考策 略之分佈情形,其分析結果如表 3-3-1 所示。

表 3-3-1 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方案內容效度之雙向細目表

教學內容 創造思考策略

解凍 自由聯想 腦力激盪

情境轉換 角色轉換 角色聯想 動作聯想 小組討論 資料修正 資料組合

R1 V V V V

R2 V V V V V

R1 V V V V V

R2 V V V

R1 V V V V V

三 M1

V V V

四 M2

V V V

八 M2

V V V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經由分析結果可知,在解凍之創造思考策略實施上,包含有情境轉換及角色轉換兩 種具體作法,研究者以小故事轉換情境或以變身魔法作師生角色之轉換,藉此消除學生 對音樂課之恐懼及不安,並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該項作法皆實施於節奏及旋律教學,

並作為每堂課之教學暖身活動。而在自由聯想之創造思考策略實施上,則有角色聯想及 動作聯想兩種,其中角色聯想係由故事中的角色來與音樂產生連結,進而掌握音樂的特 徵,此項作法僅實施於節奏教學中的第一堂課「速度」項目教學。而動作聯想則是由學 生將對音樂特徵之掌握,由團體引導逐步轉化為個人表現,並運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呈現 出來,此項作法皆實施於節奏及旋律教學,包含第一堂課「速度」項目教學、第三堂課 的「音域」項目教學、第四堂課和第八堂課的「旋律高低」項目教學及第六堂課的「時 值」項目教學。而在腦力激盪方面則包含有三種作法,分別為小組討論、資料修正及資

料組合,研究者引導學生於有限時間內進行小組討論,藉此激盪學生對音樂特徵之各種 表現想法,並將其討論之結果呈現於白板上進行修正及調整,最終運用其討論之結果進 行組合,以不同的動作或方式呈現音樂之特徵,腦力激盪主要實施於節奏教學,包含第 二堂的「時值」項目教學以及第五堂和第七堂的「速度」項目教學。

貳、音樂基本要素測驗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是作為研究前、後測的資料收集工具,其測驗內容係由研究者參 考美國音樂教育學者 Gordon 設計之初級音樂聽想評量(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簡稱 PMMA)之聽力測驗形式及其受試者於此測驗之作答方式進行設計。其 測驗內容包含節奏及旋律兩項分測驗。於測驗內容設計方面,節奏分測驗包含有樂句速 度及時值長短異同之判別;旋律分測驗則包含音域及旋律音高異同之判別。再者於測驗 題目設計原則方面,於節奏分測驗上可分成兩部分說明,首先在樂句速度方面,若速度 差異趨近則難度愈難,反之則愈簡單。其次是節奏時值方面,若節奏時值差異趨近則愈 難,反之則愈簡單。再來是不同所在拍點,於 1、4 拍不同較容易,於 2、3 拍不同則較 難。而在旋律分測驗上可分成兩部分說明,首先在音域方面,若音域範圍差異趨近則愈 難,反之則愈容易。其次是旋律音高方面,若旋律音的數量越多則愈難,反之則愈簡單。

二者是旋律音高之線條走向變化及改變之數量,若兩段旋律音線條走向變化相同且旋律 音改變之數量少則愈難,反之則愈容易。茲將上述整理如表 3-3-2 所示,詳細之測驗內 容及答案卷詳見附錄二及附錄三。

表 3-3-2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內容分析

分測驗名稱 測驗內容 測驗難易度分析

節奏分測驗 速度向度(節奏一) 此向度測驗以兩段音樂之間的速度差異作為劃分之標準,若速度 差異趨近則難度愈難,反之則愈簡單。其中速度一樣、速度快於 或慢於四十單位因速度差異較大,故為較容易之題目;速度快於 或慢於二十單位則因速度差異較近,故為較困難之題目。

時值向度(節奏二) 此向度測驗以兩段節奏之間的拍數節奏改變多寡作為劃分之標 準,若拍數改變愈少則難度愈難,反之則愈簡單。其次則為時值 改變之不同所在拍點,於一、四拍不同較容易,於二、三拍不同 則較困難。

(續次頁)

表 3-3-2(續)

分測驗名稱 測驗內容 測驗難易度分析

旋律分測驗 音域向度(旋律一) 此向度測驗以兩段音樂之間的音域度數差異作為劃分之標準,若 音域範圍差異趨近則愈難,反之則愈容易。其中音域一樣、音域 高於或低於十五度因音域範圍相差差異較遠,故為較容易之題 目;音域高於或低於八度則因音域範圍相差差異較近,故為較困 難之題目。

音高向度(旋律二) 此向度測驗可由兩方面進行說明,首先是旋律音高數量多寡,若

音高向度(旋律二) 此向度測驗可由兩方面進行說明,首先是旋律音高數量多寡,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