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 碩士論文. 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 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in Music Appreciation for Pre-schoolers. 研 究 生:邱. 惠. 指導教授:吳 舜 文. 萱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6 月.

(2)

(3)

(4) 誌謝 回首論文寫作時光,就如小宇宙般,把人生的酸甜苦辣滋味都給嘗過一遍,方能體 會到豐收的美好。然而,這篇論文的完成,最大的功勞還是所有陪我走過的師長及朋友 們,因為有您們的陪伴與關愛,我才能順利完成,在此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首先,是我最敬愛的指導教授-吳舜文博士,對我來說,吳老師就如燈塔一般,在 論文寫作的路途上指引我方向,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之下,使得我擁有更多的勇氣和能 量前進,最終而能完成論文。而從老師的指導和溝通當中,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身為音樂 教育者的專業和敬佩,自己是何其有幸,能與老師相遇、學習,真的是此生一大福氣。 接著,我也要感謝歐遠帆老師、莊惠君老師以及陳淑瑜老師,感謝您們在口試時給予我 諸多的建議和鼓勵,使我從中獲益良多。還有吳俐儀老師,感謝您的大力協助和鼓勵, 因為有您的提供和支持,我的論文方能執行、完成。另外,也要謝謝李靜雯老師和簡淑 娥老師,從您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對於特殊教育的教學和幼兒互動,我很榮幸能有機 會跟視障幼兒相處,而老師們的熱心指導和建議,更是我決定寫這篇論文的最大動力。 再者,也要感謝潘秀蓁老師、吳沛璇老師以及陳美君老師,感謝您們於研究過程中的大 力協助和指導,你們的鼓勵和關心是我寫論文時最大的支持點,因為有您們,我方能順 利完成研究測驗的編製和修改。 我也要謝謝我的論文好伙伴-昕儒和喬惠,我很開心能跟您們成為論文奮鬥的好伙 伴,為了畢業這個目標,我們一起泡在 skype 上相互討論,這些回憶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還有姿均學姐,謝謝您總是提供無限次的諮詢、鼓勵和建議,每當我在論文方面遇到任 何困難和煩惱時,學姐總是能給我許多意見和協助,學姐的話總是能把我這腦袋給敲 醒,讓我找到答案和方向。還有研究所最棒的生命共同體-依嫻、家秀、琦琦、悌妏、 昀珊、哲伶、穎謙,研究所生涯能有您們的陪伴,真的是我最大的福氣,我總是能從您 們身上學到很多新的招數,對我來說,大家都是最棒的學習伙伴和朋友。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謝您們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在寫論文之餘,還 能接收到一波又一波的溫暖,在我感到無助、痛苦之時,爸媽的聲音和擁抱,是我最大 的安慰,謝謝您們!還有我的阿嬤,謝謝您總是在我回家之時,給我燉補許多美味的佳 餚,讓我總是能夠「補足」體力後再回到學校繼續奮鬥。最後,僅將這篇論文獻給我的 父母、家人還有所有幫助我的貴人們。 邱惠萱 謹誌 中華民國 一百 年 六 月.

(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策略於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成效,並且分析不同性別 以及不同課外音樂學習經驗之研究對象,在其學習成效之差異情形。研究者採用前實驗 研究設計之「單組前測與後測設計」,以苗栗縣某國小附設幼稚園之四十三位幼兒作為 研究對象,運用創造思考策略進行八節課之音樂欣賞教學,透過自編《音樂基本要素測 驗》蒐集學生在教學實施前後於節奏及旋律要素之能力表現資料,以推論統計及 t 檢定 進行分析後之具體結論如下: 壹、幼兒在速度向度、時值向度及節奏整體測驗表現進步且達顯著,顯示創造思考 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具有成效。 貳、幼兒在音域向度有進步,在音高向度及旋律整體測驗表現略微退步,然皆未達 顯著,顯示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未具成效。 參、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進步但未達顯著,顯示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 音樂欣賞學習未具成效。 肆、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不同性別幼兒於音樂欣賞學習成效僅於速度向度、時值 向度、節奏要素及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具有差異。 伍、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不同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幼兒於音樂欣賞學習成效僅於音 高及旋律要素具有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針對相關教育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音樂教學 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創造思考策略、音樂欣賞學習成效、幼兒音樂學習、音樂基本要素測驗.

(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hat integrated the strategies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to investig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the extra-curricular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pre-experimental design of one group pretest-posttest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samples, forty-three preschoolers came from one elementary school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in Maioli City. The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including eight sessions, lasted for four weeks. The “Test of Basic Music Elements”, conducted by researcher, was adopted to collect the data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and t-test were used for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making progress significantly to speed dimension, time dimension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rhythm, it showed effectiveness on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on music appreciation for preschoolers. 2.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in making progress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range dimension, pitch dimension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slightly backward in melody, it showed ineffectiveness on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on music appreciation for preschoolers. 3.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in making progress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he test of basic music elements, it showed ineffectiveness on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on music appreciation for preschoolers. 4. There was showed that applying the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i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speed dimension, time dimensi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rhythm,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he test of basic music elements. 5. There was showed that applying the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is significant extra-curricular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difference in pitch dimension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n melody. Accord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also made suggestions for the music educato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for preschoolers, Test of Basic Music Elements..

(7) 目次 表次 ······································································································· iii 圖次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創造思考策略與音樂教學 ··························································· 9. 第二節. 幼兒音樂欣賞教學 ···································································23. 第三節. 相關研究之分析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9. 第四節. 資料處理 ···············································································6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6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71. 第一節. 創造思考策略運用對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之成效 ····························7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幼兒於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差異 ····························· 101. i.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 107. 第二節. 建議 ··················································································· 111. 參考文獻 ····························································································· 115 附錄 ···································································································· 121 附錄一. 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方案 ··························································· 121. 附錄二.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之各向度測驗題目 ········································· 137. 附錄三.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答案卷(A3 尺寸) ········································ 144. 附錄四.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之專家效度彙整表 ········································· 150. 附錄五.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音域與速度向度題目刪減信度分析 ···················· 161. 附錄六.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音高與時值向度題目刪減信度分析 ···················· 163. 附錄七.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前測之標準分數 ············································ 165. 附錄八.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後測之標準分數 ············································ 167. ii.

(9) 表次 表 2-1-1 音樂教學運用創造思考策略相關研究之教學方案設計之分析結果 ············20 表 2-1-2 其他教學運用創造思考策略相關研究之教學方案設計分析結果 ···············21 表 2-2-1 音樂能力發展之里程碑表 ·······························································30 表 2-2-2 幼兒行為發展特徵及音樂體驗 ·························································31 表 2-2-2 幼兒行為發展特徵及音樂體驗(續) ················································32 表 2-2-3 幼兒節奏能力發展 ········································································33 表 2-2-4 幼兒曲調能力發展 ········································································34 表 2-2-5 幼兒律動能力發展 ········································································35 表 2-3-1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音樂教學相關研究 ·······································43 表 2-3-1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音樂教學相關研究(續) ······························44 表 2-3-2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國語領域教學之相關研究 ······························46 表 2-3-2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國語領域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47 表 2-3-2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國語領域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48 表 2-3-3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其他領域教學之相關研究 ······························48 表 2-3-3 國內外創造思考策略融入其他領域教學之相關研究(續) ·····················49 表 2-3-4 國內外幼兒音樂欣賞學習相關研究 ···················································50 表 2-3-4 國內外幼兒音樂欣賞學習相關研究(續) ··········································51 表 2-3-5 國內外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相關研究 ···················································53 表 3-1-1 研究設計 ····················································································56 表 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57 表 3-3-1 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方案內容效度之雙向細目表 ····································61 表 3-3-2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內容分析 ····························································62 表 3-3-3 專家效度之專家背景 ·····································································64 表 3-3-4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之音域和速度向度信度分析結果 ······························65 iii.

(10) 表 3-3-5 調整後之音樂基本要素測驗音域向度和速度向度信度分析 ·····················65 表 3-3-6 音樂基本要素測驗之音高和時值向度信度分析結果 ······························66 表 3-3-7 調整後之音樂基本要素測驗音高向度和時值向度信度分析 ·····················66 表 4-1-1 全體幼兒在節奏分測驗之速度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35)····················72 表 4-1-2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速度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8) ··················73 表 4-1-3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速度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73 表 4-1-4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速度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73 表 4-1-5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速度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74 表 4-1-6 全體幼兒在節奏分測驗之時值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35)····················75 表 4-1-7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時值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8) ··················75 表 4-1-8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時值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75 表 4-1-9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時值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76 表 4-1-10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時值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76 表 4-1-11 全體幼兒在旋律分測驗之音域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35) ··················77 表 4-1-12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音域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8)·················77 表 4-1-13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音域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78 表 4-1-14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音域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78 表 4-1-15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音域向度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79 表 4-1-16 全體幼兒在旋律分測驗之音高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35) ··················79 表 4-1-17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音高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8)····················80 表 4-1-18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音高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9)····················80 表 4-1-19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音高判斷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9)·······················81 表 4-1-20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音高向度表現 t 檢定摘要表(n=9)····················81 表 4-1-21 全體幼兒在節奏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35) ······························82 表 4-1-22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節奏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8)··············82 表 4-1-23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節奏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3 iv.

(11) 表 4-1-24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節奏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3 表 4-1-25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節奏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4 表 4-1-26 全體幼兒在旋律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35) ······························85 表 4-1-27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旋律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8)··············85 表 4-1-28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旋律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6 表 4-1-29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旋律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6 表 4-1-30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旋律分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6 表 4-1-31 全體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35) ·····················87 表 4-1-32 前測表現較低組之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8) ·····88 表 4-1-33 前測表現普通組之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88 表 4-1-34 前測表現高組之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89 表 4-1-35 前測表現較高組之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9) ·····89 表 4-2-1 不同性別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前、後測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35) ··· 101 表 4-2-2 不同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幼兒在前、後測表現之 t 檢定摘要表(n=35)········· 102. 圖次 圖 2-1-1 Webster 音樂創造思考模式 ·····························································1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55 圖 3-5-1 研究實施程序 ··············································································69. v.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策略於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成效。以下分別就研究之 動機與背景、目的、問題、名詞解釋、研究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聲響是生活的一分子,也是生活當中隱藏的「驚喜」,人類將各式各樣的聲響作有 系統的組織、編排,不同的聲響彼此交錯、碰撞的結果,變成了最簡單的「音樂」。音 樂的出現,豐富了人類單調的生活空間,創作者透過不同類型的音樂,向大眾傳達內心 最真誠的自我,如此一來,音樂成為人類情緒表達的最佳代言,透過「音樂欣賞」之活 動,呈現其背後重要的意涵,進而拉近自己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再者,透過音樂欣賞之 活動及學習,不僅可提升其欣賞能力,更可由此提升其生活水平,使個體具備藝術涵養。 學理上,胡寶林與周結文(1986)認為音樂欣賞即為聽覺與心理反應之活動,個體若以 某種專注之心情主動聆聽音樂,則能透過聽覺傳遞之訊息,將之與感官結合,呈現出其 對音樂之感受及想法。再者,音樂欣賞也可解釋成一種心靈上的迴響,或是參與作品表 現之詮釋,它被視為是對樂曲創作動機、創作背景、風格、曲式架構與內容的瞭解,由 此增進個體對音樂之理解,進而培養欣賞音樂之興趣(姚世澤,2003)。音樂欣賞課程 逐漸受到學校的關注,在教學上應為音樂欣賞課程給予一個明確的目標,姚世澤(2003) 提到,音樂欣賞課程目的即是希冀藉由適當教材及多元的教學方式,化被動為主動,由 此充實學生的音樂常識,涵養其審美能力的認知,再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與參加音樂作 品的種種表現,培養學生之潛能與審美素養,以達到「音樂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之理想境界。 近年來,國內對於學生之音樂欣賞能力愈趨關注,亦將此列入音樂課程規劃之教學 重點。依據幼稚園課程標準(教育部,1987),在音樂學習領域部分即包含音樂欣賞教 學,希冀透過唱遊、韻律、欣賞以及節奏樂器之課程設計及規劃,滿足幼兒之身心發展 1.

(13) 及學習需求。而該階段之欣賞課程具體規劃內容主要有三,分別為聆聽各種聲音、樂曲 欣賞以及聲音之辨別。其中於樂曲欣賞部分強調以培養幼兒對音樂之感受及興趣,對於 音樂內容及唱奏技巧則較不強調為欣賞教學之重點,張渝役(1998)對此持不同立場, 認為在幼兒階段之樂曲欣賞若僅止於單純聆聽音樂,非但不能引起學生之興趣,學生更 無法從中真正感受音樂的奧妙及趣味。再者於幼兒身心發展方面,從出生開始幼兒便能 以肢體之方式回應音樂,隨年齡增長,幼兒能透聽覺或肢體感官接觸等方式,於不同學 習發展階段習得與音樂相關之元素或內容。直到幼稚園時期,幼兒各方面能力漸趨成 熟,並開始學會用音樂表達自己,藉由聲音做即興或演奏,並從中獲得成就感(黃秋玉 譯,2004)。不僅如此,幼兒在節奏能力方面非但能區辨音樂的快慢、長短,亦能掌握 節奏之韻律,並透過肢體拍打或樂器呈現,於進入小學之前已具備簡單的讀譜能力(陳 文婉,1986)。而在曲調能力方面,黃麗卿(1998)指出幼兒在此階段已具備區辨、分 類高低音以及畫出旋律線條之能力。綜合前述可知,此階段之幼兒身心發展相當快速, 亦需從環境當中接受充分的訊息與刺激,進而透過不同的刺激及訓練,培養其身心協調 及音樂之感受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若能適時運用豐富多元的樂曲作為教學素材引 導幼兒聆賞,並從中進行音樂基本概念之學習及認知,不僅可拓展幼兒接觸音樂之視 野,亦能培養其音樂感受能力,進而強化其音樂能力之展現。 國內在近幾年來對於幼兒音樂教學愈趨關注,亦從不同的教學方法或策略實施上獲 得正面之成效。王郁菁(2009)運用「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進行教學,結果發現幼兒 在實作、學習態度兩層面中學習成效最為顯著,其次為音樂描述層面,而創作層面表現 雖屬優異,但平均分數較其他層面略低,有較多學生未達優異程度,此可能與幼兒較多 以模仿方式學習,在創作部分較不易有立即表現之故。而曾筱芸(2007)則是透過行動 研究之方式,以動覺、視覺及情境營造之策略進行教學。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在力度、音 色、節奏、旋律及曲式五個項目的音樂能力有正向的轉變及進展。劉秀枝(2003)以單 元主題之方式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由此探究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之反應及可行性。其結果 發現單元主題之音樂欣賞教學能激發幼兒的想像及創造能力,另外,幼兒的音樂學習先 備經驗,也會直接影響其對音樂欣賞教學之反應。再者,於教學中,可透過音樂故事或 2.

(14) 戲劇扮演來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甚或將教學部分延伸到戶外,進而提高幼兒參與學習 的意願。整合前述可知,不同的教學策略引導對於幼兒音樂欣賞有其正面之影響,進而 激發其想像及創造能力之表現,致使提升其學習興趣或意願,然多數研究多以一般的教 學策略來探究幼兒音樂教學之成效影響,而其教學活動設計雖包含創造活動,但其活動 並非為教學之主要策略,而是做為教學的手段之一,希冀藉由活動的帶領來提升幼兒的 學習興趣或學習成效。相較之下,則較少研究係以創造思考策略作為教學主要策略,透 過討論、分析、重組、修正等歷程,探究幼兒在種種創造思考過程引領之下於音樂欣賞 教學之成效,為此引發研究者之興趣,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人類幾乎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學習所有的事物,而創造可視為人類利用過去的知識及 技能,以符合新情境需求或解決問題的機制。因此,透過創造思考之歷程,則可增進個 體問題解決之能力,或者從中取得新的概念及想法。 Wallas(1926)認為創造思考歷程 分成四階段,分別是準備期、潛伏期、啟蒙期以及證明期,透過問題蒐集、思考以及實 際驗證的方式,逐一深入瞭解問題之核心,並由此驗證其可行性(引自黃麗卿,1998)。 而王萬清(2007)則認為,創造思考歷程可分成動機階段、構思階段以及實踐階段。個 體先因對事物或問題感到不滿,進而產生改進的期望,逐步確認改進的目標並開始構 思,隨後則依其可行性優先排列。最後將其構想形成計畫或方案,依此準備相關資源, 並依據行動結果進行評鑑與修正。換言之,創造的過程即是一系列問題之發現與解決, 因此,培養發現問題之能力,與培育創造性是有關係的(范儉民,1990)。而創造思考 策略的產生則是以幫助個體激發創意思維為主,在創造思考的歷程當中,創造思考策略 如同引導者,個體在透過不同策略的引導和執行之下,能逐一分析並瞭解問題之核心, 並由此產生更多的想法,最終能獲得新的概念或是新的作品。 幼兒音樂能力發展與創造有著密切的關係。幼兒在讀、寫音樂之前便有創造行為, 最典型的範例則是牙牙學語的歌曲。藉由自發性的歌唱融入熟悉歌曲的片段,並針對歌 曲當中較難唱的地方加以改編,最後形成自發性之歌曲(劉秀枝,2003)。對此,教師 於教學過程中,可適時提供一些創意性策略來提升孩童之創意思維展現,諸如教師可於 課程中融入創造性思考;提供示範性的創造性思考;認定、鼓勵與重視創造性思考問題 3.

(15) 的解決;幫助孩子們重視他們的創造性思考;提出問題要求有創意的解決方式;鼓勵孩 子們具有批判性思考;詢問開放性問題等方法皆可作為教學參考(賴碧慧、吳亮慧、劉 冠麟譯,2004)。另國內外學者亦提供不少創意思考策略用以激發其創意思維之展現, 諸如解凍、腦力激盪、自由聯想等。再者,遊戲化的引導亦有助於引導及啟發幼兒創意 思維之展現,於此,王萬清(2007)提出四種能激發孩子創意思考之策略,分別是角色 扮演、接龍、觀察以及想像活動。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透過情境引導,以趣味性、活 潑多元的角色扮演方式,帶領幼兒快速掌握學習重點,亦於引導過程中逐步讓幼兒透過 感官的覺察,理解彼此之關連性。最後以遊戲化的方式,帶領幼兒進行另一層面之思考 與操作,並從中體會其給予之快樂與成就感。整合前述可知,透過多元化的創造思考策 略融入於教學,不僅能激發幼兒之創意思維及表現,更能提升其教學之趣味性,幼兒也 能從實際教學中習得相關知識及技能。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嘗試在教學中融入創造思考策略,由此觀察其對學生學習成效 或學習態度之影響。首先,在音樂教學方面,賴亞德(2008)將創造思考策略運用在國 小三年級音樂欣賞課程,結果發現能提升學生在音樂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之 表現。陳祐加(1996)運用創造思考策略於國小四年級曲調創作學習課程,結果能提升 學生對音樂課之學習參與感、創作興趣以及減低對音樂之排斥感。黃麗卿(1996)在幼 兒音樂教學中融入創造性音樂遊戲,結果發現幼兒在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進力、 問題解決能力、挑戰性及想像力的表現,明顯地優於傳統性音樂教學中幼兒之表現,但 好奇心及冒險性能力則無顯著差異。而在其他領域教學方面,對於創造思考策略融入教 學之研究較為豐碩,且其研究成果皆顯示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學生之學習成效或學習 態度有正向或顯著之改變或影響。綜觀前述可知,有關創造思考策略融入音樂教學之相 關研究較少,且於研究對象選取方面多以國小以上學生為主,對於學齡前階段或幼兒之 相關研究則較少著墨,為此激發研究者之研究興趣,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綜合前述, 研究者希冀能以實驗研究之方式,探究創造思考策略實施在幼兒音樂欣賞教學,對其學 習成效之影響,同時亦將研究成果提供於教學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壹、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策略於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成 效,研究者選取苗栗縣某國小附設幼稚園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其具體目的有 二: 一、分析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之成效。 二、探討創造策略之運用對不同背景變項幼兒於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差異。 貳、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對幼兒在速度向度、時值向度以及節 奏整體測驗表現為何? 二、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對幼兒在音域向度、音高向度以及旋 律整體測驗表現為何? 三、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對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整體之表 現為何? 四、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不同性別幼兒於音樂欣賞學習成效是否具有差異? 五、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不同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幼兒於音樂欣賞學習成效是否具 有差異? 參、研究假設 本研究採行實驗研究設計,依據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提出假設加以驗證: 一、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對幼兒在速度向度、時值向度以及節 奏整體之測驗表現有顯著進步。 二、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對幼兒在音域向度、音高向度以及旋 律整體之測驗表現有顯著進步。. 5.

(17) 三、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對幼兒在音樂基本要素測驗之測驗表 現有顯著進步。 四、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不同性別幼兒在音樂欣賞學習成效具有差異。 五、創造思考策略之運用對不同課外音樂學習經驗幼兒在音樂欣賞學習成效具有差 異。. 6.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創造思考策略(cre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所謂的創造思考是屬一種高層次的思考,當個體面對問題解決之情境時會將其帶 入,並經由思考之歷程達到問題解決之目的(Boradman, 1989)。陳龍安(2004)認為, 創造思考是一種新的想法,而創造思考教學則是一種提出新問題,新點子、新想法、創 造新事物的教學。其特點在於推陳出新,而非墨守成規。鼓勵學生有新的想法、有不同 的意見。是故在創造思考教學中所運用之策略,係以創造思考原理或原則為主體,並以 激發個體創造思維作為目的所採行之方法,此則為創造思考策略。與其他教學策略不 同,創造思考策略著重以創造思考為主軸,於創造思考歷程當中,透過不同策略的引導 和執行來習得新的想法或概念。而本研究所指之創造思考策略,係依據幼兒學習特質, 選取解凍、自由聯想以及腦力激盪三項創造思考策略,設計為期四週,每週二節各三十 分鐘之音樂欣賞教學方案,其中「解凍」之具體作法包含情境轉換及角色轉換,「自由 聯想」之具體作法包含有角色聯想及動作聯想,「腦力激盪」之具體作法則包含小組討 論、資料修正及資料組合。 貳、音樂欣賞學習成效(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所謂的音樂欣賞即是學習理解音樂之感受,透過學習的歷程去理解並欣賞音樂,最 後提升個體的欣賞能力(范儉民,1990)。再者,音樂欣賞亦屬於音樂作品的審美活動, 透過樂曲背景、架構與內容之分析,增進音樂知識,培養音樂欣賞之興趣(姚世澤, 2003)。本研究所指之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係指幼兒在聆聽音樂時,對音樂要素中的節奏 及旋律之理解情形,其中,節奏包含速度及時值,旋律包含音域以及旋律,藉由「音樂 基本要素測驗」的得分高低反映其在此二項要素的音樂欣賞學習成效。 參、音樂基本要素測驗(Test of Basic Music Elements) 所謂音樂基本要素測驗即指音樂才能或音樂性向測驗,其測驗內容主要是以音樂要 素進行編寫。以 Seashore 的音樂才能測驗來說,其測驗內容包含音高、強弱、節奏、時 間、音色及音調記憶;Wing 的音樂才能標準測驗則包含和絃分析、音高改變、記憶、 7.

(19) 節奏重音、和聲、強度、樂句等(鍾淑慧,2004)。本研究所指之音樂基本要素測驗, 係為研究者依據幼兒學習特質及音樂欣賞教學要素所編寫之音感測驗,用以蒐集本研究 樣本在前、後測之能力表現資料。測驗內容包含速度向度十七題及時值向度十四題之節 奏分測驗,以及音域向度十三題及音高向度十六題之旋律分測驗,題型設計採以閉鎖式 是非題之要素聽辨,計分方式為各向度及各分測驗之得分總和。. 8.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策略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的實施成效,全章分為三節:第 一節為創造思考策略與音樂教學;第二節為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第三節為相關研究之分 析。. 第一節 創造思考策略與音樂教學 本節將從創造思考相關理論談起,說明創造力定義、創造思考歷程及音樂創造力與 創造思考歷程,其次則針對國內外常用之創意思考策略進行探討,說明各個創意思考策 略之定義及作法,再來則是說明在音樂教學運用創意思考策略之原則與作法,最後則是 分析有關音樂及其他領域教學運用創造思考策略之相關研究。 壹、創造思考之相關理論 一、創造力意義 創造力之定義相當龐雜,受到不同學者所持之立場及詮釋,使得創造力擁有豐富的 內涵。簡單而言,創造力即是能夠創造個人獨特見解或創造出新事物的能力(黃志成、 王淑芬,1995)。李錫津認為,創造力是由創造性人物,以原有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發 揮其好奇、想像、冒險、挑戰的人格特質,再者則係運用其習得的創造技術,透過靈活 有效的創造性歷程,表現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能力,獲得新穎、獨特、稀奇、 與眾不同、利人利己的觀念、行為與產品的總和(引自林小玉,2003)。陳龍安(2004) 認為,創造力是個體在支持性環境之下,結合敏覺、流暢、變通與精進的特性,透過思 考之歷程,對事物產生分歧性觀點,並從中賦予新穎之意義,而使結果受自己與他人滿 意。. 9.

(21) 黃麗卿(1998)認為,創造力則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個體從外界獲得之訊息,經 由思考、探求的心理歷程後所產生的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產品之能力。 而 Mary(1998)則說明,創造力是一種思考和行動的想法,它同時是個體獨特思考後 的價值呈現,可能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歷程,也可能是生產一些新產品的過程。 1961 年,Rhode 提出創造力之探究焦點可由以下四個面向進行,分別為創造者 (person)、創造歷程(process)、創造成品(product)以及創造環境(place),創造 者說明創造力是一種人格傾向;創造歷程則是著重在分析個人自意念萌生之前,至創意 性概念形成之整個思考運作歷程;創造成品則是以作品、結果或成果來判斷個人之創造 力,而非以過程來判斷之;最後則是創造環境,探究個人與環境之交互作用,環境如何 影響個人創造力之表現(引自林佩瑜,2006)。 歸納整理上述學者之觀點,研究者認為所謂的創造力,即是個體在環境下遭遇問題 或受環境引導,因而以自身經驗作為出發點,針對問題及環境進行思考及改變,最後得 出新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具備獨特、新穎之特質,不容易被他人所模仿。 二、創造思考之歷程 對於創造歷程之論述,經由文獻整理後,可歸納出兩個主要探討面向,分別是創造 歷程階段論以及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其敘述如下: (一)創造歷程階段論 Wallas 對創造過程給予傳統的定義有四個階段,分別是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以 及驗證期。其中,準備期(preparation)主要是蒐集有關的問題,結合舊經驗並發展新 經驗。而醞釀期(incubation)則是將問題暫時擱置,但潛意識仍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次是豁朗期(illumination),此時突然頓悟,瞭解到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最後的驗 證期(verification)則是將領悟的觀念加以實施,以驗證其可行性(引自黃麗卿,1998; 王萬清,2007)。 Guilford(1967)認為心智運作的歷程包含認知、記憶、擴散思考、聚斂思考以及 評鑑等能力。當訊息透過個體、環境輸入時,會先經過個體本身過濾,再由記憶提供經 驗、資料等,同時藉由評鑑之方式評估資料的可行性,而後便進行擴散思考,構思新的 10.

(22) 想法,再透過評鑑集聚斂思考,選擇最適合解決之方式,最後得出結論(引自張春興, 2004)。 王萬清(2007)認為,創造思考的歷程可分成動機階段、構思階段以及實踐階段。 動機階段主要是對事物或問題感到不滿,因而產生改進的期望,而構思階段則是確認改 進的目標,並大量思考、改進與目標相關的構想,並依據可行性優先排列。最後則是實 踐階段,將構想形成計畫或方案,並依此準備相關資源,最後付諸行動,依據行動結果 進行評鑑與修正,並於修正後發表。 (二)創造性問題解決之歷程 Osborn(1957)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包含六個步驟,分別是準備(蒐集資料)、 分析(剖析資料)、構想(產生大量觀念,聚集各種備用方法)、醞釀(將問題擱置, 等待新的啟發)、綜合(將分析之資料予以整合)以及評價(判斷獲知的觀念,並評估 其價值與功用)。Feldhusen 則依據自身提出適用於兒童教育上的問題解決模式,分別 是:(1)學生以小團體、腦力激盪法提出問題。(2)評鑑並討論提出的問題,從中選 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3)對問題的解答進行腦力激盪。(4)以上述階段所獲得的觀 念,創造出一整合性的解決方案。(5)由此發展出一套解決的執行方案,並擬定計畫 (引自王萬清,2007)。 范儉民(1990)則認為創造的過程即是一系列問題之發現與解決,因此,培養發現 問題之能力,與培育創造性是有關係的。王萬清(2007)依據各學者提出之問題解決共 通點,綜合整理出問題解決之創造思考過程,分別是遭遇難題與發現疑惑、在難題中探 討事實與現象、探討事實造成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構想、選擇可用的解決方案以及 尋求支持與接受六項步驟。 綜合上述,可知創造力思考的歷程是一連續性的思考與整合,而依據不同的出發 點,其思考歷程之方向與想法亦有所調整。然而檢視多數學者提出之模式與程序,並無 太大的差異,多半係由出發點開始,透過思考、推測以及評鑑,最後得出最符合之結果。. 11.

(23) 三、音樂創造力與創造思考歷程 說到音樂創造力,Elliott(1995)認為有創造性一詞,是用來形容作曲(composing)、 即興(improvising)以及改編(arranging)具有原創性及重要性。Ernst(1968)則認為 創造力存在於各種不同形式,它可能成為一種尋求問題的獨特方式,對於音樂創造行為 在孩童成為作曲者時便可進行觀察,從中覺察出創造力的複雜程度。而在 MMCP 計畫 裡,則認為音樂創造力是一種人類對音樂或聲響使用聽覺模仿、聽覺洞察力以及聽覺判 斷之活動形式,這種形式並不適用於記譜技巧的鑽研或想像力聚焦在其他聽覺表現的活 動上(Brophy, 2000)。由前述可知,談到音樂創造力,往往會聯想到作曲、即興等音 樂創作,駱正榮(1992)將音樂創造力分成狹義與廣義的定義,狹義的定義則是指學生 利用既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來創作樂曲,而廣義的定義則是指凡是透過音樂性的素材, 而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愫(思想、感情、觀察力等)表現於音樂者,如音樂的基礎(節奏、 曲調、和聲)皆是。楊兆禎(1971)則認為,表現個體的思想、感情、觀察力、能力與 態度等的行為皆可視為「創造的表現」。因此,無論是透過音樂素材進行創作,或是由 此體現出個人的內在情感、思想或能力等皆可屬於音樂創造力的一環。 而在音樂創造思考的歷程方面,Vaughan(1973)認為音樂創造過程可分成四個階 段,分別是第一階段獲得(acquisition),主要為進行知識的蒐集及儲存;第二階段結 合(combinational),個體運用新的方式集結習得知識,並從中產生新的音樂想法;第 三階段為發展(developmental),個體以洞察力及直覺,在想法與新的聲響當中產生新 的連結;最後則是協同作用(synergistic),個體會說明及認同他的社會需求需要接受 這個新的音樂作品具創造性(Brophy, 2000) 。另外,著名的音樂教育學者 Webster(1989) 則是提出音樂創造思考模式,認為個體從確立作品目的開始,包含有作曲、表演、即興 或分析等表現方式,再透過思考能力促成的要素及條件,由擴散思考開始,歷經準備、 醞釀、豁朗及驗證期的過程,逐步推展至聚斂性思考,最後得出創作作品。在創造思考 過程當中,個體一旦確立作品的目的後,便開始尋求可用的思考技巧或能力技巧,這些 技巧包含有音樂才能(像是調性或節奏意象、對音樂整體或音樂語法的敏銳度、音樂廣 泛性、變通性及原創性)、概念上的理解、技巧(將實際之音樂知識運用到音樂任務的 12.

(24) 能力)以及對美學的敏銳度。然而,個體接受刺激的情況、潛意識的想像、環境支持與 個人特質這些非音樂的想法也會影響到創造者的音樂思考歷程,而這些也與聚斂性思考 及擴散性思考有著很大的關連,其音樂創造思考模式如圖 2-1-1 所示。 作品目的. 作曲. 表演. 分析. 思考過程. 擴散性思考 有利條件 偏好 有利技巧. 廣泛性 變通性 原創性 美學感知. 準備期 醞釀期 豁朗期 驗證期. 動機 潛意識成像 環境 個人. 音調想像 節奏想像 綜合. 概念性理解. 圖 2-1-1 Webster 音樂創造思考模式 聚斂性思考. 資料來源:Webster, P. (1989).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the assessment question. In C. P. Doane & J. W. Richmond (eds.), Proceedings of the suncoast music education forum on creativity.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創造作品. 技巧. 作曲. 表演. 13. 分析.

(25) 貳、常用之創造思考策略 人都會思考,透過審慎的思考可從中獲得理解及啟發。然而,思考過後的執行層面, 往往有一定的困難度,對於幼兒來說亦是如此,為此,賴碧慧等人(2004)提出五種方 式協助孩子建立其創造思考動機,分別為:提供豐富的時間給創意表達的機會;提供寬 廣的室內與戶外空間給孩子們去表達他們的創意;提供包含開放性玩具、道具、材料與 創造性廢棄回收資源引導孩子進行創作;提供一個心理安全的環境來設立創意表達階 段,並接受孩子的創造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多種角色。由前述延伸至教學層面,幼 兒在實際施行創意表現之中,從構思到作品的完成通常需花較長的時間,因此教師於教 學期間可透過上述之策略之誘導,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及音樂素材,並提供適宜的活動 空間使幼兒能盡其發揮對音樂的創意,當然,亦需建立幼兒對環境的安全感,並於教學 上扮演教學者及引導者之角色,適度給予幼兒引導。再者,於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 提供一些創意性思維來提升孩童對創造思維的重視程度,因此賴碧慧等人認為在課程中 加入創造性思考;提供示範性的創造性思考;認定、鼓勵與重視創造性思考問題的解決; 幫助孩子們重視他們的創造性思考;提出問題要求有創意的解決方式;鼓勵孩子們具有 批判性思考;詢問開放性問題,均可作為教學之策略。 除此之外,國內外學者亦提供不少策略用以激發個體之創意思維,諸如解凍或暖 身、腦力激盪、自由聯想、六 W 檢討法、屬性列舉法等,創意思考策略繁多,彼此之 間亦有相似或共通處,研究者整合學者之文獻,簡略解析目前較常用之創意思考策略: 一、解凍或暖身 此種策略主要是減緩個體對創作所造成之緊張及恐懼,並透過簡單的暖身活動及談 話,建立安全及自由探索的環境及氣氛。是故主導者的專注聆聽、微笑回應,對於初次 進行創作的個體而言,皆可使其心情放鬆,進而逐步熟悉其創作之素材、方法及環境等, 最終在保持心情放鬆之狀態下,展現出豐富的創意。. 14.

(26) 二、腦力激盪 所謂的腦力激盪,是指眾人在單一具體之問題上,自由的相互提出意見,最終從中 選擇並實踐之,其過程包含說明原則、分組、定義問題、提供觀念、整理及評估資料、 選擇最佳構想並實現(王萬清,2007)。腦力激盪有四個基本原則,分別為延緩延斷; 容許異想天開的意見;觀念及意見愈多愈好;尋求觀念的組合及改進(陳祐加,1998)。 在活動過程當中,主導者提出一個創意性問題,並引導個體進行集體思考,透過分組相 互討論之方式,鼓勵且盡量說出各種與眾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再者,透過不同的意見表 達與聆聽,相互激發創意思考,最後從中選擇並呈現之。 三、屬性列舉法 不同於腦力激盪,屬性列舉法主要訴求是能增進個體對問題本質作更深入的瞭解, 並由此加以改變或產生新的想法。若將此搭配腦力激盪,不僅可產生大量新觀念,亦有 助於改進舊物(陳祐加,1996)。在進入創作思維活動之前,主導者可先由個體觀察創 作素材之特徵及屬性,並即刻提出其創作素材之特性及操作方法,而後便從個體對其素 材之熟悉度進行創意發揮。 四、形態分析法 主要係以結構分析作為基底,再組合技術,用以產生更多的新觀念,在進行創造性 律動時,很適合運用此項策略(黃麗卿,1998),主導者於活動過程中可針對創作之問 題,引導個體思考問題的各個面向,隨後從其思考之結果當中進行排列組合完成新的想 法或組合。 五、六 W 檢討法 此屬開放性問答技術之一種方式,主要係由主導者以為什麼(why) 、做什麼(what) 、 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等六個角度作為關鍵字 進行思考,並以此作為發問之題目,協助問題解決者發現事實。就消極面來說,透過六 W 檢討法可指出問題缺點所在,而在積極面部分則可擴大問題解決之效用。在教學上, 教師透過六個角度的提問,引導幼兒逐步建立創意思考,從中發現解決之方式。. 1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fact, while we will be naturally thinking of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the following also holds for a lattice of arbitrary dimension on which sites have been numbered; however,

However, Humanistic Buddhism’s progress in modern times has occurred in the means of reforms, thu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e can borrow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tical

New: Overall correct % for each dimension in Maths and presented in a bar

Nurturing Pupils’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Upper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is a resource package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 To achieve small expected risk, that is goo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 both the empirical risk and the ratio between VC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data points have to be small..

運用 Zuvio IRS 與台日比較文化觀點於日本文化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 Applying Zuvio IRS an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NN, two phenomena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training period performance is truly relevant to test period performan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