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與需要,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調查 表」、「親職化量表」、「孝道信念量表」與「生涯決量表」。將此四種研究工具分 別說明如下:

一、 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

量表內容包括學校名稱、年級、性別、出生序、父母婚姻狀況、父母教育 程度。出生序及父母婚姻狀況參考石芳萌(2007)所分老大、中間子女、老么、

獨生子女四類。父母婚姻狀況略做修改,指受訪者之父母目前婚姻和居住情 形。包括:與父母同住、父母同住但分房、分居、父母一方長期在外,偶而回 家、離婚、父母一方以上過世、其它(請說明)等七類。父母教育程度指個體的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這裡父與母分開,參考賴奕銘(2013)所修改分類為: 碩博 士畢業或肄業、大學或專科畢業或肄業、高中職畢業或肄業、國中畢業或肄 業、國小畢業或肄業、未受教育,及其他(請說明)等六類。

二、 親職化量表

(一) 量表內容與形式:

本研究採用石芳萌(2007)根據 Jurkovic 與 Thirkield(2000)針對高中職學生 所設計的成人孝道責任量表Filial Responsibilty Scale-Adult(FRS-A)修訂的國內 的親職化量表,經研究者經專家效度與內容效度修改後,作為本研究中測量國

64

中生親職化量表工具,修改內容如下: 由於顧慮到某些學生的家庭經驗不同,

在填答說明的部分增加「若您並無與父母同住,主要照顧者為祖父母或重要他 人,題目中的『父母』是指負責養育你的人」在題目中有修改之處為第32 題,

「當我做一些家人沒有參與的事情時我常會有罪惡感。」「事情時」三個字,後 面增加「例如: 外出旅遊、逛街、享用美食」。經過八位國中生做預試結果,將 題意看不懂之處增加註解,第 9 題「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家中的仲裁者。」,後面 加註: 仲裁者指法令解決爭議之人(趙錫如,2005);第 37 題「家人的福祉是我 心中最重視的事。」後面加註:福祉指全福之意(趙錫如,2005)。

本量表共三十七題,分成三個分量表,分別是:功能性照顧: 指個體承擔行 為上的幫忙家務、情感性照顧:指個體承擔家人的情緒支持與照顧的責任與不公 平性:指個體因承擔照顧的責任而感到自我犧牲,不被了解、支持,付出和得到 不對等的感受等。

(二) 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取李克特式六點量表,反應方式為完全不符合、相當不符合、有 點不符合、相當符合、完全符合,由受試者依據自己的真實感受來圈選與真實 情況最符合的答案。

計分方式,除了14、15、16、19、21、31 為反向題計分外,其餘皆採正向 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在該向度的親職化表現程度越高。

題目分類如下:

1.功能性親職化:

指個體協助及擔任家庭中事務性的家事與雜物的責任,其分類有協助手 足、負擔雜務、負擔家事、因家務影響學業及因打工影響學業,題項有第1、

3、6、8、13、16(反向題)、19(反向題)、22、27、29、31(反向題) 2.情感性親職化:

指個體承擔家人的情緒責任,展現出與家人情感同步、超齡成熟、捲入家

65

人衝突及家人一體等狀態。題項有第2、5、9、12、14(反向題)、17、18、

24、26、30、32、34、35、36、37 題。

3.不公平性:

指個體感受到自己因為承擔照顧責任的自我犧牲,而感受到不被了解、缺 乏支持、付出與獲得間不對等。類別有不公平性及失多得少。題項有4、7、

10、11、15(反向題)、20、21(反向題)、23、25、28、33 題

(三) 信效度分析

本量表各分量表間的α內部一致性信度為.69~.86。效度上,該量表分成 11 個因素,分別屬於三個分量表,11 因素分別是:屬於情感性親職化者為感受同 步、捲入衝突、家人一體、超齡成熟;屬於不公平性者為不公平性、失多得 少;屬於功能性親職化者為協助手足、負擔家事、負擔雜務、因家務影響學業 與因打工影響學業。

由於本研究將發給國中生施測,因此,先經過一位專家審查,再經由三位 國中教師分別審查做為內容效度,其修改內容如上述。

三、 孝道信念量表

(一) 量表內容與形式:

本研究採用葉光輝(2009)根據楊國樞、葉光輝、黃囇莉(1989)所編制,以 傳統孝道為基礎的孝道量表修改而成,對象為國中生,分成相互性孝道信念與 權威性孝道性念兩個分量表,前者代表指回報父母的給予生命,以及養育之 情,而侍奉與照顧父母,並於對父母死後的追思與弔念,並且對於父母親密的 情感,體現於對父母需求的了解與情感的投入。後者是壓抑與犧牲自我來順從 父母親、家族的期望,並盡力的榮耀家庭,延續家庭命脈。為李克特六點量 表,從「完全不重要」到「絕對重要」。依據累加原則為總分。

(二) 計分方式

總共16 題,其中,單數題題目屬於相互型孝道信念,將題號上圈出的數字

66

加總即得到個體相互性孝道信念的總分,分數越高,代表個體持有相互性孝 道信念的得分越高。雙數題屬於權威性孝道信念的題目,將題號上題目所圈 選的數字加總,即得到個體權威性孝道信念的總分,分數越高,代表個體持 有權威性孝道信念的得分越高。

(三) 信度分析

本量表在Yeh 與 Bedford(2003)以台灣北部及東部地區大學生及高中生為研 究對象,測得α內部一致性信度相互性孝道信念為.90,權威性孝道信念為.79,

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經由因素分析,本研究中的相互性孝道信念與權威性孝 道信念為兩個高階潛在因素結構。而在康琇喬(2003)以台北與台中地區大學生 為對象,內部一致性信度父親版的相互性孝道信念為.91,權威性孝道信念 為.84,母親版的相互性孝道為.86,權威性孝道為.81,全量表相互性孝道 為.92,權威性孝道為.90。張沛綺(2014)研究中所測得的內部一致性相互性孝道 為.87,權威性孝道為.71。皆為高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四、 生涯決定困難量表

本研究使用之「生涯決定困難量表」以田秀蘭(2001)修訂自 Gati 等人(1996) 之「生涯決定困難量表」(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ities Questionnaire, CDDQ)為參考架構,原測驗施測對相為大學生,經賴奕銘(2013)修訂後作為測量 國中生生涯決定困難之適用版本。

(一) 量表內容與形式:

本量表由田秀蘭(2001)發展自 Gati(1996)生涯決定困難量表,原本 44 題,

增加6 題台灣的文化脈絡下可能會影響大學生的生涯決定的題目。但這六項並 未收斂在50 題因素分析的結果中。根據 Gati(1996)44 題代表 10 種問題的型 態,並分類入三種主要的生涯決定困難的分類中。第一個分類是1. 缺乏準備,

包含三種困難的分類(1)缺乏動機、(2)猶豫不決、(3)失功能信念;第二個分類 是2. 缺乏訊息,包含四個次分類(1)缺乏關於做決定歷程所需要的步驟的知識

67

(2)缺乏關於自己的知識(3)缺乏各式各樣職業的訊息(4)缺乏獲得額外資訊方法 的訊息;第三個分類是3. 不一致的訊息,源自於(1)訊息不可靠(2)內在衝突 (3)外在衝突。三個類群更名為準備度、訊息與衝突。第四個分類為文化及環境 因素佔六題。田秀蘭(2001)研究結果顯示訊息不可靠的問題類型與缺乏訊息分 類中的問題型態交互關聯較為接近,因此將訊息不可靠的問題類型分入缺乏訊 息的分類中。

(二) 計分方式

原初田秀蘭(2001)所編製台灣版本問卷,是要受試者根據所知覺到每一個 困難的項目困難程度由1 至 9 進行評定。由於施測對象為國中生,即參考賴奕 銘(2013)修訂給國中生之量表改為五點量表,而本研究考量計分方式則採用李 克特式六點量尺,由完全不同意、相當不同意、有點不同意、有點同意、相當 同意、完全同意,進行圈選數字1~6 計分。計分方式如下:

共四個分類50 題,每題皆正向計分,其分類分數越高代表程度越高。題目 的分類如下: 第一個類別 1.尚未準備就緒,其次分類(1)缺乏動機 1-3 題,(2) 猶豫不決4-7 題,(3)錯誤觀念 8-10 題,(4)不清楚決定的步驟 11-13 題;第二 個類別2.各方面訊息不足,其次分類(1)對自己認識不足 14-21 題,(2)職業資 料不足22-25 題,(3)不知如何取得資料 26-27 題;第三個類別訊息不一致,其 次分類(1)資料來源不可靠 28-33 題,(2)內在衝突 34-40 題,(3)外在衝突 41-44 題;第四個分類 4.文化及環境因素 45~50 題,其題項 50 題。

(三) 信效度分析

田秀蘭(2001)針對 307 位學生 10 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53~.91。研 究將學生分成五種決定狀態,並將這五種分成兩組,已決定未來的組別(包含:

早畢型及定向型),及未決定組(包含:認同混淆型、焦慮未定型與探索未定向 型),並由於學生對生涯決定困難分數的知覺會就決定的狀態而不同,所以將已 決定組及未決定組分開處理因素分析,檢驗十個量表的因素結構。三群分類系

68

統受到研究結果所支持,已決定未來的組別,第一個因素是資訊(Information),

例如:決定歷程的資訊、關於自我的資訊、關於職業的、關於獲得額外訊息的及 不可靠的訊息。第二個因素是準備度(Readiness)分量表,第三個因素稱衝突 (Confilicts),包括動機、內在衝突、外在衝突。三個因素可以解釋 64.43%變異 量。

對未決定組的學生其因素分析,第一個因素多增加,猶豫不決;第二個因 素是內在衝突與外在衝突;第三個因素是動機及失功能信念的分量表在準備度 的分類中,三個因素解釋63.06%的總變異量。

在中文版生涯決定困難量表中的第四個類群文化與環境因素與其它三個因 素並未有聚歛的關係,因此在結果中並未顯示。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