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節分為研究場域、研究對象及研究參與者與訪談大綱四部分,研究場域將介紹 被研究的學校及環境,研究對象將介紹研究者所選擇的班級學生概況,再介紹研究參 與者,最後是訪談大綱。

壹、研究場域

利卡夢小學校(化名)是一座位於台東縣卑南鄉之原住民地區學校,創立於明治 三十八年(西元1905 年),迄今已有一百一十年之歷史,是一所六班之小型學校。由 於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較低,對於學生的課業關心度也較低,因此多數學生在缺乏豐 富文化刺激的影響下,學習動機及學業表現都明顯較為低落;再加上近年來少子化趨 勢及社區人口大量外移兩因素影響,學生人數急遽下降,目前全校學生數已少於五十 人,造成學生彼此之間的競爭力也跟著不足。

貳、班級學生概況

表3-1 為依據學生家庭背景、學業表現所整理之表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 者所任教之利卡夢小學校六年級學生,有男生3 人、女生 3 人,共 6 人。在這個班級 中,全班都是原住民學童,其中有四名卑南族學生、二名排灣族學生,三名學童為單 親家庭,班上除了S4 因缺乏學習動機而導致學習成績低落外,其餘五人成績表現均 屬中上,班級氣氛融洽;除了S1、S2 有較多出門旅行經驗,其餘四人均少有旅行機 會,所以對於這群學生而言,能一起出門旅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研究者希 望藉由設計畢業旅行課程,並融入問題解決模式,期望這群學生除了拓展視野,也希 望能為他們的小學生涯多培養一些「帶著走的能力」。

38

表3-1

學生背景分析表

學生 性別 原住民族籍

單親/

雙親

經常出遊 學業表現

S1 女 排灣 雙親 ○ 優

S2 女 卑南 雙親 ○ 中

S3 女 卑南 雙親 ╳ 中

S4 男 卑南 單親 ╳ 較差

S5 男 排灣 單親 ╳ 優

S6 男 卑南 單親 ╳ 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參、研究參與者

一、諮詢學者

研究者指導教授為本研究之諮詢學者。研究者從研究之方向、文獻探討、研究工 具與教學方案設計等,都與指導教授不間斷地進行討論,藉由廣泛地由不一樣的觀點、

角度與面相來進行教學反思,避免僅來自於研究者本身的狹隘觀點,也替研究者在教 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多元的因應措施。

二、研究者本身及角色

(一)研究者本身

研究者大學畢業於台東師範學院88 級,女性,民國八十八年分發至關山鎮關山 國小,八十九年調至利卡夢小學校,八十九年及九十年擔任教務組長,八十九年至一 零三年均擔任低年級導師,一百零三年轉換跑道開始擔任高年級導師,對於教育充滿 熱忱,期望學生能在自己的指導下,皆能習得一些能力。

39

研究者目前擔任六年級導師,任教科目中亦有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對於戶外教學 之熱愛,源自於家人都熱愛旅行,每一年暑假都會安排全家人到國外進行自由行,透 過一年一度的旅行,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在問題解決能力上確實有所提升、面對語言、

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國人也都能用簡單的英語溝通,因此,深信帶著班上的學生一起來 趟難得的畢業旅行,一定能為這群少有機會出門的孩子們留下些能力、留下些難以忘 懷的記憶。

(二)研究者角色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扮演了多重的角色,研究者既是教學活動設計者,也是教學 者,同時更是教學的觀察者,也是資料的蒐集者與分析者,分別敘述如下:

1. 課程設計者

研究者為提升學生之問題解決能力,大量閱讀相關文獻,依照文獻歸納出一套適 合的問題解決模式,再依據此模式設計出一套適合高年級學生進行之畢業旅行方案,

因此,研究者就是此方案之設計者。

2. 教學者

研究者設計方案後,親自進入教學現場依照課程設計來進行教學,並依實際狀況 適時調整課程內容以解決在教學現場中所遇到的問題,及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

研究者就是課程的教學者。

3. 觀察者

觀察是進行質性研究時,蒐集資料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於實際 進行課程時,也必須同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反應,並迅速記下相關紀錄,因此,

研究者也是觀察者。

4. 資料的蒐集者與分析者

研究者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透過與學生互動、反應、團體訪談、學習單與課堂 省思札記等做為資料蒐集的來源,並藉以作進一步的分析,以作為教學反思與修正的

40

參考。

三、批判諍友

史坦豪斯﹙L﹒Stenhouse﹚,認為批判諍友是指在行動研究中,能夠對研究者提 出批判性建議的研究夥伴。在進行行動研究時,研究者必須相當清楚研究方向及待解 決問題,同時透過批判諍友的觀察與幫助,提供不同的想法與教學建議,藉以找出教 學中的盲點,使本研究成果更具價值。A 君(化名)是本校代理老師,研究者在進行 教學時,他都在教學現場,因此透過A 君老師的觀察,可以提供研究者在教學過程 中遇到盲點時的教學建議,並與研究者進行討論。

伍、 訪談大綱

本研究透過教學活動方案實施前後之無結構及半結構問題訪談,來瞭解學生在

本行動研究方案中之實施成效,及在本教學設計實施前後,對於問題解決能力的發 展情形。研究者事先擬定訪談大綱,請研究參與者共同審查修正後利用下課或午休 時間針對學生進行半結構式的訪問,以蒐集本研究所需之資料。

表3-2 為本研究所採用之訪談大綱,參考李天佑(2013)將訪談大綱分為編號、

訪談題目、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解決能力檢核指標內容,再加上研究者所採用之問題 解決模式、問題意涵,擬定訪談大綱。

表3-2 訪談大綱

(續下頁)

號 訪談題目 意涵 問題解決模式 檢核能力

指標 1-1 在製作 PPT 的過程中,你遇到

了什麼問題?

了解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

遇到的問題。 發現問題 6-2-3-2

41

42

4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