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的方法與過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所採用之方法為「三角檢核法」﹙triangulation﹚(夏林清譯,2011,頁 147)。

5-6

44

如圖3-4,為了減少研究者的主觀意識與偏見,係綜合訪談、觀察組合而成,所以本 研究之資料是由三個觀點收集而成:

圖 3-4 「三角檢核法」

資料來源: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頁 147)。臺北市

:遠流。

˙老師的觀點(用訪談、教學省思札記)

˙學生的觀點(用訪談、觀察、學習單)

˙第三者的觀點(用訪談)

透過觀察、訪談、以及文件紀錄,可以匯集對於一個方案的多元觀點(吳芝儀、

李奉儒譯,1995)。在本研究中,除了實施教學,也同時透過觀察、訪談、文件紀錄 等方式蒐集資料,其中包括研究者的教學省思札記、現場觀察紀錄、團體訪談紀錄、

學習單、錄音、錄影等方式,將這些資料加以蒐集並進行分析。由於本研究採取教學 行動研究,並將所得資料進行質化分析,因此資料之蒐集相當重要。在本研究中蒐集 資料的方法有觀察記錄、訪談、文件紀錄等,分別說明如下:

壹、觀察記錄

於研究者教學現場進行錄影,將研究者在教學現場所發現到的學生行為及反應加

45

以錄影、錄音、記錄下來,並針對個別學生之特殊反應加以註記,於課後再觀看錄影 帶、聽錄音帶針對較完整之情境進行紀錄。

貳、訪談

王文科(2012)在教育研究法書中提到:對於幼兒、國小學童等對象,使用訪 問方法,遠比採用問卷方法來的易行,且較易獲得所需的資料。因此在本研究中,從 了從現場觀察得到資料外,訪談紀錄也是一個重要的資料來源;本研究採用的訪問類 型有二種,分別為:一、無結構性訪談:只以一些問題引導訪談的方向,具有彈性,

答案具開放性;二、半結構性訪談:先擬定一些結構性問題,再根據對方回答進行深 入探討,答案具開放性,藉以獲得更完整的資料。

訪談對象包括學生、批判諍友以及專業人員(包括指導教授、研究所同學等), 可以分為:

一、正式訪談

主要是針對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對於教學狀況出現疑問時,可於課 後直接與批判諍友進行討論,並從中反思教學流程。

二、非正式訪談

主要是指與學生之間的對談,利用下課或午休時間針對學生在教學活動時提 出的意見進行訪談;於畢業旅行期間,每晚均會和學生進行對談,蒐集他們的每日心 得;若對於他們的學習單內容有疑問,也會進行訪談,這些訪談結果均會記錄於教學 札記中,以利於日後作資料分析。

參、文件記錄

教師有管道取得各種現有材料供研究資料之用,這些材料可提供和研究問題有關 之過去事件的佐證,以書面資料最為常見,例如:學生的書寫作業(家庭作業和學校 資料)、教師的文件資料(工作單、課程設計、桌上日誌、學生進步的紀錄等)(夏林 清譯,1997,頁 104)。為了對研究者本身的教學、學生的反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 了解,研究者所蒐集的資料包括以下二部分:

46

一、學習單

為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由研究者針對課程規劃之內容設計學習單,並利用課程 活動內或課程結束後請學生書寫,以幫助學生檢視自己的學習成長,並留下學習記錄,

作為研究者分析學生學習成效之參考。學習單內容請參閱附錄二。

二、教學省思札記

為每次教學活動的省思與紀錄,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教學主題、活動經過、,

學生反應、師生互動以及其他特殊事件、省思等等。以這些作為資料分析之文本,以 及進行教學修正之依據,;遇到問題時則隨時與資深教師討論,尋求因應對策並記錄 心得感想,教學省思札記請參閱附錄三。

表3-3 為本研究所採用之資料蒐集階段表,分為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後三個階 段。

表3- 3

資料蒐集階段表

研究時間 資料蒐集

研究前

學生學習基本資料、訪談紀錄、問題解決模式融入畢業旅 行方案設計

研究中 學習單、教學省思札記、上課觀察記錄、訪談紀錄 研究後 訪談紀錄、學習單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