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之台東縣利卡夢小學校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將畢 業旅行方案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依照研究者所在學校之教學情境、學生特質,結 合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教學、省思、修正,用來發展學生之問題解決能力,提供研究 者在此相關領域之研究參考。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意義明確、便於研究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的 重要名詞詮釋如下:

壹、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ability)

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能自主的、主動地謀求解決,能有規劃、有條理、有方法、

有步驟地處理問題,能適切地、合理地、有效地解決問題,為問題解決的能力(黃茂 在、陳文典,2004)。本研究所指問題解決能力,是根據畢業旅行設計課程及符合兒 童生活經驗設計出來的問題,讓學生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評估,結合自己原有的經驗,

並運用老師提供的方法與策略,提出不一樣的想法或解決方式,再將最後決定的方式 予以執行,且於執行的過程中不斷體驗與反思,最終形成自己的問題解決歷程。

貳、戶外教學(Outdoor education)

Donald, William, 和 Elizabeth,認為戶外教學的精髓在於學習的「探勘」或「探索」

方式,技巧性的提問激勵學童的好奇心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才能培育出自我 學習者,亦即「完全學習者」(周儒、呂建政譯,2001,頁 21)。本研究所指戶外教學,

是在校外的戶外教學,透過老師事前計畫性的教導,讓學生習得包含安排行程、訂 車票、控管金錢等技能,並實際進行安排行程、訂車票等活動,讓學生不只是去一 趟老師安排好的戶外教學,而是更進一步的完成一趟加入了自己和同學們的想法、

7

共同討論出來的行程,自行訂購車票,於行前即嚴格掌控自己的金錢,並於每天活 動後,記錄自己的花費,讓學生以自身的體驗,來強化學習的效果。

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Integrated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綜合活動學習的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範圍包含各項能夠 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 動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 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教育部,2008)。四大主題軸之目標為:1.促進自 我發展;2.落實生活經營;3.實踐社會參與;4. 保護自我與環境。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利用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並進行省思與修正。為避 免流於研究者本身之主觀意識,採用三角檢核法與資料分析過程來分析資料,讓 研究結果呈現較具信度與效度﹔然而,卻仍難以避免研究者本身之主觀意識影 響。

二、本研究在教學現場中進行,研究對象就是班上學生,因此較不具備代表性﹔不同 的教學場域與不同的研究對象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情境與研究結果。所以本研 究無法作為其他教學場域或問題之推論,僅能提供以後之研究者進行研究上的參 考。

8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以下分為三部分來探討相關理論與文獻:第一節為

問題解決能力;第二節為戶外教學,第三節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藉由整理國內外相 關文獻,建立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問題解決能力探討 壹、問題解決能力的定義

問題解決能力常被認為是一種運用既有的知識、經驗、技能,來處理問題,使情 況能變遷到預期達到狀態的歷程(Guilford﹐ 1977;黃茂在、陳文典,2004;李天佑,

2013)。Mayer﹙1983﹚則認為問題解決是從已知敘述到目標敘述的移動過程,而問 題解決的思考是朝向某種目標的系列運作。

而邵瑞珍、皮連生(1989)、張志豪(2000)、呂素雯(2002)、陳龍安(2006)

等人則認為「問題解決」通常是指個體面臨問題情境,必須將個體先前有的知識和經 驗重新整理與思考,找出適用於當前問題的要素,並加以實施之。一旦問題被解決,

個體在知識、能力與經驗上必會有所得。因此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個體認知的結構 必有所增長。

另外, Kahney﹙1986﹚、李吟詠(1993)認為問題解決是利用個體已知或學過 的知識技能去滿足情境的需要,以獲致解答的過程。而 Hayes﹙1989﹚認為是發現一 個適當的方法去跨越一個落差。Sternberg﹙1999﹚則認為問題解決的目的即在於解除 阻塞在通往「解答」的路徑上的障礙。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王文科(1989)認為問題解決的定義有二:廣義的指有 機體獲得對問題情境的適當反應的過程;狹義的指有目的指向的活動或思維的一種形 式,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當前問題情境的組成成分必須重新改組、轉換或聯合才 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張春興(1995)則認為是想辦法找出一條有效途徑來跨越這個障

10

礙,所產生的思考心路歷程。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問題解決」是當一個人遇到有別以往、不曾經歷的問題 時,在決定解決辦法及實際解決問題時的一個心理歷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會產 生許多心理活動或認知表徵,學習者會依據問題的性質來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

最後完成解決問題的目標。

貳、問題解決歷程

將問題解決可以被看做一個歷程,不僅是簡單應用以前學過的規則解決問題,同 時也是產生新學習的過程﹙Gagne﹐1977﹚。大部分學者們都認為問題解決能力有一 套解決歷程,但對於問題解決的歷程卻有些許差異,以下將分段分析之。

Dewey﹙1910﹚認為:1.遭遇疑難﹔2.界定問題﹔3.提出假設﹔4.驗證假設﹔5.選擇 最佳假設。而 Mayer﹙1992﹚認為:感受問題、確定問題性質、提出可能解決策略、

評鑑解題策略或觀念的可行性、將解題策略或觀念付諸實現。另外,張春興(2005)

則認為是:1.發覺問題的存在﹔2.瞭解問題的性質﹔3.蒐集相關訊息﹔4.問題索解行 動﹔5.檢討與評價。黃晃盟(2005)認為:發現問題、確認問題性質、提出解決方法 或疑惑、提出解決方案或釐清想法、檢討或修正。

Stern berg﹙1977﹚認為是:計畫、.組織、適應、策略、評估、重述要點(黃茂 在、陳文典,2004)。王美芬、熊召弟(1995)則認為是:1.辨認問題﹔2.將問題轉 化成實驗探究形式﹔3.設計與規劃實驗的方法﹔4.實際執行實驗﹔5.詮釋數據與訊息 並下結論﹔6.評鑑與檢討。另外,洪榮昭(1998)認為: 發現問題、問題原因分析、

根據問題做可能的對策、驗證對策、綜合整理、提出新概念新問題。包景濂(2001)

認為:呈現問題、計畫解決方式、資料蒐集整理、執行計畫、檢驗。最後,黃茂在、

陳文典(2004)認為:1.發現問題﹔2.確定問題﹔3.形成策略﹔4.執行實現﹔5.整合成 果﹔6.推廣應用。

另外,李天佑(2013)則將問題解決歷程分為七個步驟,分別為: 1.發現問題﹔

11 Sternberg

1977

(引自黃茂在、陳

12 李天佑(2013)

1.發現問題 2.釐清問題

3.蒐集資訊、產生對策 4 設計最佳策略、分配工作 5.組裝執行

6.測試 7.反省檢討

資料來源:修改自李天佑(2013)。實作為導向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以機關 王活動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資料庫。

從上述研究中發現,雖然問題解決歷程被分為四到七個步驟,但其實只是因為名 詞之定義,及對於步驟之分類精細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因此,研究者嘗試於表 2-2 為這些步驟進行整理,並統整為五個步驟:

表 2-2

問題解決歷程之統整表

統整之五階段 六階段 七階段

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

確定問題的性質

確定問題 釐清問題

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形成策略 蒐集資訊、產生對策

付諸實行 執行實現 設計最佳策略、分配工作

檢討解決方法 整合成果 組裝執行

推廣應用 測試

反省檢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考量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問題解決之歷程不宜太過複雜,在研

13

究者教學經驗中發現,學生於解決生活情境問題時,常經歷這樣的歷程:遇到問題、

確定問題的性質、提出解決方法、選擇解決方法、付諸實行、檢討與改正,因此參酌 Dewey﹙1910﹚的問題解決歷程:遭遇疑難、界定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選擇 最佳假設。及張春興(2005)的問題解決歷程:發覺問題的存在、瞭解問題的性質、

蒐集相關訊息、問題索解行動、檢討與評價。並考量學生在畢業旅行課程中所可能遇 到的問題與情境,發展而成本研究之問題解決模式:

1. 發現問題:在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的存在。

2. 確定問題的性質:藉由生活經驗及先備知識,界定問題的性質。

3. 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蒐集、整理相關資訊,並整理出可以使用之解決方 法。

4. 付諸實行:從可以使用之解決方法中,選擇一最適宜之方法與步驟來解決 問題。

5. 檢討解決方法:於解決問題後,反思此解決方法的優缺點,並作為下次解 決相關問題的參考依據。

參、問題解決能力相關意涵

詹秀美、吳武典(1991)認為問題解決能力包含了:解釋推論、猜測原因、逆

向猜測原因、決定解決方法、預防問題等能力。黃茂在、陳文典(2004)則認為問題 解決能力就是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能自主地、主動地謀求解決,能有規劃、有條理、

有方法、有步驟的處理問題,能適切地、有效地、合理地解決問題。而在九年一貫課 程課綱裡,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配合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要求以一、求真求善 的精神,具批判及創意的思考,發現問題;二、多元思考,找出可行方案,合理有效 的解決問題(教育部,2008)。並為「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設立了問題解決能 力檢核指標;表 2-3 是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8)為問題解決能力所設立之檢核

14

15

黃晃盟(2005)進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生命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發現在問 題解決的過程中,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有不同面向的轉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將認

黃晃盟(2005)進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生命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發現在問 題解決的過程中,不同學習成就的學生有不同面向的轉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將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