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共六部分:學習成就測驗之前後測、圖像表徵式數學 教材、數學焦慮量表、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教學意見調查表及半結構訪談大 綱。茲說明如下:

一、學習成就測驗之前後測

本研究使用康軒版數學第七冊第七單元整數四則計算為實驗單元,並進行學 習成就測驗之前後測之編製(如附錄一)。本研究根據 Bloom 等人於 1956 年提出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A taxonomy for educational objectives)進行試題分 析,此分類法在國內外的教育界廣為應用,且經常運用在測驗編製及教育概論方 面。其教育目標分別為知識(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應用

(Application)、分析(Analyze)、綜合(Synthesis)、評鑑(Evaluation)等六類 (Bloom,1956)。本研究以理解、應用進行試題分析,根據第二章之文獻探討、

課程綱要與課本、習作、教學指引之內容,編製測驗初稿題目,以下為學習成就 測驗之編製流程。

(一)擬定題目

根據康軒版第七冊第七單元之教材內容,編制學習成就測驗之前後測試題。

(二)試題內容效度

試題依據 Bloom 所提出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進行分析,分別是知識、理 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六類(Bloom,1956)。本研究以理解、應用進行 試題內容分析。

(三)專家效度評鑑

為了讓測驗編製完成後,內容有可信度,在進行預試前,商請教導過四年級 之五位資深合格數學教師審核測驗題目並修正,進行專家內容效度的審核,且針 對專家學者所提之意見,加以歸納統整,進行施測題目的修正。

(四)進行預試

前後測編製完成且進行專家效度評鑑後,接著進行預試,並將結果進行難度 及鑑別度分析,最後決定正式施測試題。

1. 難度

即試題的困難度,指受試者在一份試卷中,對於某一題答對的人數百分 比(周東山,1997)。

P 值介於 0~1 之間,以接近 0.5 左右為最佳。P 值愈大,表示愈容易;反 之則表示愈困難。

2. 鑑別度

鑑別度主要目的在瞭解各個試題的功能是否與整個測驗的功能相符 合,並能夠正確地把高能力學生和低能力學生辨別出(周東山,1997)。

D=PH-PL

D 值介於+1.00~-1.00 之間;且 D 值愈大,表示鑑別力愈高。若 D 值為 0,則無鑑別作用;若為負,則鑑別力為反向作用。美國學者Ebel 與 Frisbie

(1979)曾提出鑑別度評鑑標準,如表 3-1所示。

表 3-1

鑑別度評鑑標準

鑑別度 試題評鑑

0.40 以上 非常優良

0.30~0.39 優良,可能需要稍做修改 0.20~0.29 尚可,但需要修改

0.19 以下 劣,需要淘汰或加以修改

資料來源:Ebel, R. L. & Frisbie, D. A. (1979).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ment

(3rd ed.). 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 N.J..

N 100%

P

R

(五)編製正式試題

預試測驗回收之後,剔除無效樣本,再做試題之難度、鑑別度分析,剔除題 目難度.20 以下和.80 以上,鑑別度.30 以下之題目,保留合適之六十題編為正 式測驗題目。

(六)信度分析

為了確認測驗的內部一致性,將正式成就測驗試題進行 Cronbach α信度係 數分析其一致性,以確認本測驗試題所得的測驗結果之一致性。α值(信度係數) 在 0.5 至 0.75 間,是可接受的;高於 0.7 時,為高信度,表示具有高度一致性 (Nunnaly,1978)。也就是說,α值愈大,則表示試題間的一致性愈高。在測驗 信度方面,本研究根據正式試題進行信度分析,求得 Cronbach α 係數,1 前為 0.792,1 後為 0.754,2 前為 0.820,2 後為 0.765,3 前為 0.823,3 後為 0.790,

顯示本測驗工具內容具有相當的一致性,以及有一定程度的信度。

(七)給分標準

由於測驗目的在了解學生是否能理解文字題並算出答案,所以在給分標準 上,如表 3-2 所示。

表 3-2

文字題給分標準

總分 學生解答情形 0 分 *空白未作答。

*將問題中的數字抄下運算,但不膫解問題的意義。

*答案錯誤且沒有運算過程。

2 分 *未完成算式,只以圖示表示,且未寫出答案。

4 分 *使用適當策略,能完成運算過程中的一個步驟。

*有正確答案,但沒有運算過程。

6 分 *使用適當的策略,但因看錯數值而造成筆誤,計算結果錯誤。

*使用適當的策略,但忘記算出答案。

8 分 *能使用適當的策略,但在結果運算時計算錯誤。

10 分 *能使用適當的策略且能算出正確答案。

二、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謝宗憲(2008)指出在教育目的上,電腦動畫可以應用在表達教學上一些無 法清楚表達的事物,或者是幫助學生處理抽象的概念。根據雙碼理論,使用圖像 表徵式教材,提供與文字參照連結的圖像,可以降低學童的認知負荷,讓學童易 於理解,並進而在心中構思解題策略;使用學童喜愛的漫畫圖像及動畫呈現,讓 數學教材變得生動活潑且悅趣化,可以讓學童在無壓力的狀態下學習,降低其數 學焦慮,解決其因閱讀障礙造成的文字理解困境,並在動畫中,輔以張春興(2005)

提出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1.發覺問題存在。2.瞭解問題性質。3.蒐集相關訊息。

4.問題解決行動。5.事後檢討評價。讓學童學習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步驟,培養 問題解決能力,進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未來面對數學文字題,可以問題解決能 力模式完成題目。

而研究者自行設計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以康軒版數學第七冊第七單元整數 四則計算為實驗單元,將課本內的數學文字題均以flash動畫呈現。研究者設計 教材時依據上述構想,融合雙碼理論及問題解決能力步驟,在教學時依步驟播 放。Hasler et al(2007)指出教材應依教材內容切割成有意義、有邏輯性的分段,

而教材應自動停止於段落之間,讓學習者自行決定何時要繼續學習。Toh,

Munassar & Yahaya(2010)亦指出教材呈現的速度較慢、或由學習者控制的播 放模式,教材加上視覺文字可以增加學習成效。基於前述文獻,研究者在設計教 材時,放慢動畫的速度,並依概念分段,在教學同時,可以與學童共同討論並思 考教材呈現之資訊後,再進行下一步驟。如果不了解題意,可以按回到上一步或 再播一次。以下為數學教材系統畫面,圖3-4、圖3-5、圖3-6、圖3-7、圖3-8、

圖3-9、圖3-10以及圖3-11。而圖3-12、圖3-13、圖3-14及圖3-15為上課情形。

圖3-4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5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6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7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8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9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10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11 圖像表徵式數學教材

圖 3-12 上課情形

圖 3-13 上課情形

圖 3-14 上課情形

圖 3-15 上課情形

三、數學焦慮量表

本研究所採用之數學焦慮量表為邵國志老師所改編之數學焦慮量表(邵國 志,2007),經邵國志老師授權同意後使用(如附錄二),以做為本研究數學焦慮 量表之測試。邵國志老師的數學焦慮量表改編自吳明隆(1996)所修定編製之數 學焦慮量表,此量表為吳明隆根據魏麗敏(1988)、Suinn (1972)、Richardson 和 Suinn(1972)及 Fennema 和 Sherman(1976)等人所編製或所修訂相關之數學焦 慮量表編製而成。內容包括三個層面,分別是(一)平時焦慮(二)課堂焦慮(三)

考試焦慮。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

非常同意五個量級,其中第 5、10、12、15 題為反向題,其餘為正向題。評分方 式為正向題目依序給予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反向題目則採取反向計 分的方式依序給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分數越高代表數學焦慮也就越 高,量表各層面的題數及題號的分配如表 3-3 數學焦慮問卷題次表(邵國志,

2007)。

表 3-3

數學焦慮問卷題次表

分量表 正式問卷題號 正向題數 反向題數 總題數 平時焦慮 1、2、3、4、5、6、7、8、9 8 1 9 課堂焦慮 10、11、12、13、14、15 3 3 6 考試焦慮 16、17、18、19、20、21、22、23 8 0 8

總 計 19 4 23

資料來源:邵國志 (2007)。屏東地區國小五年級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成就與數 學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此量表三個面向之 Cronbach’s 係數達 0.6 以上,且總量表之信度達 0.9798,顯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信度。在數學焦慮量表中,經因素分析(在 不限定因素層面下)抽取特徵值大於 1 以上之因素,其特徵值分別為 7.681、

7.101、6.608,每題之因素負荷量均在標準(.30)以上。其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26.485%、24.486%、22.786%,累積的解釋變異量為 73.757%。經效度考驗結果,

此份數學焦慮量表的效度頗佳(邵國志,2007)。

四、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採曾玉芷於 2006 年編製的量表,經 曾玉芷老師授權同意後使用(如附錄三),以做為本研究數學焦慮量表之測試。

曾玉芷老師的量表是修訂自羅芝芸(1998)所編的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而 羅芝芸是根據 D’Zurilla 和 Nezu 於 1987 年提出的問題解決理論以及國內學者之 理論想法編製而成。此量表是用來測量個體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

本測驗共包含四個項目,共二十五題,如表 3-4。分別為逐步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預想後果的能力和察覺問題存在的能力四個項目,適用對 象包含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而本研究將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童。

表 3-4

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項目摘要表

項目 題號

逐步解決問題的能力 7、8、9、11、14、15、

設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12、13、16、19、21、25 預想後果的能力 1、2、3、4、5、6、

察覺問題存在的能力 10、17、18、20、22、23、24

資料來源:曾玉芷(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採內部一致性 Cronbachα 來考驗其信度,分量表的 α值由.6921 至.8433,總量表α值則是.9364。α值表示量表內部的一致性,依 據邱皓政(2002)的觀點,其項目與總分的相關值達 0.3 以上者可被接受,α值 達 0.7 以上即可接受。因此,此量表的信度是符合施測標準的。在建構效度方面,

題目維持在原來所設定之因素層面中,顯示在因素結構上頗佳,具有良好之建構 效度。

五、教意見調查表

本問卷由研究者自編(如附錄四),用來調查學習者對使用圖像表徵式動畫

教材學習數學教學之後,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具體協助與態度感受,此調查表共 分三大部分:教學意見調查、自我評量與開放式問題,用來了解學生的在實驗中

教材學習數學教學之後,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具體協助與態度感受,此調查表共 分三大部分:教學意見調查、自我評量與開放式問題,用來了解學生的在實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