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者是質性研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研究工具,整個研究過程均圍繞著研究 者(陳向明,2007)。因此,研究者在進入研究場域時,與受訪者建立良好關係是 研究成功的關鍵。研究者於研究過程中同時扮演著多種角色,雖然研究者本身是 初次進行正式的學術研究,但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質性研究者。因此,研 究者將自身要扮演的研究者角色與經驗背景敘述如下:

壹、研究者背景

研究者於民國八十九年畢業於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身之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特教系,之後便投身於特教工作環境當中,一路走來,雖只有短短數個年頭,

但在這幾年的歲月當中,歷經了特教班數種型態的班級,計待過之種類有在家教 育巡迴班、不分類資源班、自足式啟智班、啟聰資源班、視障巡迴班等五類,因 有感於特殊兒童之個別差異和能力,以及各種類別班級的特色與服務內容各有其 重要性,又自覺於對所教導之特殊兒童常產生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觸,所以希望 能經由其他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與教學,於是決定報考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 究所,希冀從研究所的各種學習經驗和課程與研究報告的歷練之下豐富各項能力 與敏銳度,並且學會更多特殊教育及早期療育相關觀念與教學技巧。在修習過質 性研究課程後,自身有能力與信心在相關基礎與概念下,盡己所能,對本研究有 所產值與貢獻。

貳、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是質性研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研究工具,整個研究過程均圍繞著研究 者(陳向明,2007)。研究者是初次進行正式的學術研究,但以能成為一個稱職的 質性研究者自許。以下將分述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訪談者:本研究訪談過程皆由研究者本身擔任,在工作上,同為一位特教 班教師,於是在訪談的過程中,將盡量保持和受訪者的地位相等,不受工

作中老師的角色的影響,保持研究者與受訪者的關係。並藉由傾聽、同理、

接納等來收集到深入、豐富的資訊。除了真誠的傾聽受訪者的主觀感受,

並且給予受訪者適當的回應,並充分掌握受訪者表達的意義,以使研究者 在訪談中掌握自己與受訪者的對話脈絡。

二、資料轉錄者:將訪談錄音檔轉錄成逐字稿,在反覆確認錄音檔的內容,確 實地的將錄音檔中研究參與者所呈現的情緒、非口語訊息,及其欲表達的 意涵詳實紀錄,以利研究者做最後之分析及統整。

三、資料分析者:研究者同時擔任資料編碼與分析的角色,研究者透過訪談的 方法蒐集相關資料,並保持對研究現場人、事、物的敏感度,且在研究過 程中不斷的反省與檢視,期使資料更具真實性與客觀性。

四、報告撰寫者:研究結束後,盡己所能的,將訪談資料撰寫成研究報告。

最後,希望在研究過程中,盡量保持中立,不預設立場、不妄下判斷,時時 自我反思與覺察自我,以避免落入自己的偏見中,影響研究結果。

參、訪談大綱

訪談主要在蒐集受訪者的描述性資料,使研究者了解其內在的觀點。本研究 採取「半結構式」(semi-structured)的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設計訪談大綱作為訪談指引的方針(潘淑滿,2003)。半結構式的訪談,能幫助 本研究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焦點集中在欲探究的問題上,使訪談達到有效的資料搜 集目的,因此,除了研究者本身,訪談大綱亦是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工具,為提升 訪談效率效果和避免訪談時偏離主題,研究者特別注意了質性研究中訪談法之相 關注意事項,配合思考本研究之目的和問題,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等,將訪談問題

使用較具體易懂和明白清楚的敘述方式,在指導教授多番指導修正後,編擬成本 研究之訪談大綱。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