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背景變項與體型意識、節食行為之關係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對象背景變項與體型意識、節食行為之關係

(二) 抽樣方法

本研究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年級為分層,以班為單位進行 抽樣,以每班 30 人估計,需抽出 12 班,說明如下:

1. 依據母群體各年級學生人數比例約 1:1:1,故每年級抽出 4 個班。

2. 再依各學制班級數之比例,綜合高中:職業類科:實用技 能約為 1:2:1,故綜合高中各年級抽 1 班,共 3 個班;職 業類科各年級抽 2 班,共 6 個班;實用技能各年級抽 1 班,

共 3 個班。

3. 分別將各學制及各年級予以編碼,再以亂數表隨機抽出施 測班級,抽中班級的全體學生皆為樣本。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依據研究目的、研究架構並參考 相關文獻,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擬訂問卷初稿,經由專家效度考驗完成 預試問卷,再經預試及信度考驗後完成正式問卷。

一、 問卷初稿設計

問卷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包括背景變項、體型意識量表及節食行為 量表,分述如下:

(一) 背景變項

體重計算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計算公 式為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本研

5. 家庭經濟狀況:由受試者自行勾選,「是」「否」接受學費 減免、餐費或早午餐補助等任一項就學及生活補助。

6. 社會支持量表:測量個人自覺受到家人、同儕(同性、異 性)、師長對其體型及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包含關心、討 論及鼓勵等支持的頻率。本量表是參考羅惠丹(2004)、詹 慧冠(2008)、施秀如(2008)等研究編製而成。採用李克 特氏 (Likert-type Scale) 五分量表計分法,從「從不」(1 分)到「總是」(5 分)計分。研究對象所測得之分數愈高,

表示其受到社會支持程度愈高;得分愈低,則反之。

7. 媒體影響量表:測量個人受到媒體中有關身材、體型、瘦 身與減重等內容影響的程度,包括觀看、注意相關內容之 頻率及認同度。本量表是參考羅惠丹(2004)、詹慧冠

(2008)、李清珍(2012)等研究編製而成。採用李克特氏 (Likert-type Scale) 五分量表計分法,從「從不」(1 分)到

「總是」(5 分)計分。研究對象所測得之分數愈高,表示 其受到媒體影響程度愈大;得分愈低,則反之。

(二) 體型意識量表

本研究以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 (MBSRQ) 之三個附 加量表(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對體重過重之關注、體重自我評量)

為藍本,再參考張育甄(2003)、羅惠丹(2004)、李靜芳與簡 莉盈(2010)等研究所發展之量表編製而成。問卷內容包括:「體 型認知」、「體型滿意度」、「對體重關注」、「體型/體重改變」

等四部分。採用李克特氏(Likert-type Scale)五分量表計分法,從

「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計分,其中「體 型滿意度」採反向計分。研究對象所測得之分數愈高,表示其體 型意識愈負向;得分愈低,則反之。

(三) 節食行為量表

本研究以認知行為節食量表 (CBDS) 為藍本,再參考羅惠丹

(2004)、劉采葳(2007)、詹慧冠(2008)等研究所發展之量表 編製而成。問卷內容包含不吃正餐、省略一餐、禁食、單一食品 取代正餐、限制食量及熱量等不健康行為。採用李克特氏

(Likert-type Scale) 五分量表計分法,從「從不」(1 分)到「總 是」(5 分)計分。研究對象所測得之分數愈高,表示其節食行為 傾向愈高;得分愈低,則反之。

二、 專家效度考驗

問卷初稿與指導教授討論完成後,函請衛生教育、營養、飲食行為 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八位(見附錄一),就問卷題目之正確性及適當性 原則提供意見,彙整專家意見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訂成預試問卷。

三、 信度考驗

問卷預試於同一所學校排除正式樣本之班級後,於各年級抽出一 班,共計三個班級全體學生為預試樣本。預試問卷回收後,根據 Nunnally (1978) 建議 Cronbach’s α係數大於 0.6 之標準,進行內部一致性考驗。

預試問卷之信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訂成正式問卷,本研究問卷內部 一致性之信度分析,如表 3-3 所示。

表 3-3 問卷內部一致性之信度分析

量表名稱 Cronbach’s α 預試(n=88)

Cronbach’s α 正式施測(n=327)

社會支持 .907 .911

媒體影響 .793 .878

體型意識 .821 .868

節食行為 .944 .937

第四節 研究步驟

一、 行政聯繫

由於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職學校之學生,故研究者先查詢施測班級 之課表,以不影響學生正課為原則,選取軍訓課或班會課施測。先與任 課教師聯繫,說明研究目的、施測方式及時間並徵詢其同意後,再安排 施測日期及時間。

二、 預試

預試對象為同一所學校排除正式樣本之班級後,於各年級抽出一 班,共計三個班級全體學生。

三、 正式施測

由研究者依照與任課教師選定之時間親自至教室進行,為使施測更 順利,自我介紹後說明研究目的及問卷填答注意事項,由受試者自行填 答,並提醒學生交卷前檢查確認無漏答情形,施測時間約 20 分鐘,當 天缺席者不列入施測對象。

四、 問卷回收與整理

實際施測後立即回收問卷,逐一審查,扣除無效問卷,將有效問卷 327 份進行譯碼,並將資料輸入電腦進行分析。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經回收後,篩選出有效問卷,使用 SPSS22.0 for windows 統計 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的譯碼、建檔、除錯及統計分析(見表 3-4)。

一、 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布、百分率、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研 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與各個變項的分布情形。

二、 推論性統計

(一)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 分析背景變項與 體型意識、節食行為的關係。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 則進行事後比較。當組間變異數同質時,採薛費氏事後比 較;當組間變異數不同質時,採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

(二) 以斯皮爾曼等級相關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 分析背 景變項、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的相關性。

(三) 以複迴歸分析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考驗背景變 項、體型意識對節食行為的預測力。

表 3-4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與統計方法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包括第一節研究對象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 行為之現況;第二節研究對象背景變項與體型意識、節食行為之關係;

第三節研究對象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對其節食行為之預測力及第四節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