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討論

本節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研究假設,將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一、 研究對象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行為之現況

(一) 背景變項

研究對象在性別分布上,男生有 238 人(72.8%)、女生有 89 人(27.2%),而母群體男生有 1051 人(77.3%)、女生有 308 人

(22.7%),經卡方檢驗發現無顯著差異(χ2 (1)=3.67,P>.05);研究 對象在年級分布上,一年級有 100 人(30.6%)、二年級有 116 人

(35.5%)、三年級有 111 人(33.9%),而母群體一年級有 478 人

(35.1%)、二年級有 437 人(32.2%)、三年級有 444 人(32.7%),

經卡方檢驗發現無顯著差異(χ2 (1)=2.99,P>.05);研究對象在學制 分布上,綜合高中有 86 人(26.3%)、職業類科有 170 人(52.0%)、

實用技能有 71 人(21.7%),而母群體綜合高中有 363 人(26.7%)、

職業類科有 753 人(55.4%)、實用技能有 243 人(17.9%),經卡方 檢驗發現無顯著差異(χ2 (1)=2.85,P>.05)。由上述可知,本研究樣 本從性別、年級、學制與母群體比較是具有代表性的。

研究對象的實際體型約有六成的人為「適中」,而有三成的人為

「過重」及「肥胖」,有一成的人為「過輕」,此結果與 2011 年台灣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相同(食品藥物管理局,2013

b

顯示青少年體型問題為一普遍現象且值得重視。

研究對象受到社會支持的程度稍低,此結果與王旻虹(2010)、 李清珍(2012)、詹慧冠(2008)及羅惠丹(2004)之研究結果相同,

且社會支持程度由高至低為「家人」、「同性同儕」、「異性同儕」、「師 長」,與王旻虹(2010)、李清珍(2012)提到家人多於同儕的結果 相同,但與詹慧冠(2008)、羅惠丹(2004)指出同儕多於家人的結 果不同,研判社會支持可能因青少年家庭功能及自我發展階段成熟 度之不同而有不同,功能健全的家庭能提供青少年足夠之支持且有 助於成長與發展,而家庭關係及青少年發展階段亦影響著同儕關係

(陳金定,2007)。

研究對象受到媒體影響的程度稍低,在身材、體型、瘦身、減 重等內容的觀看頻率及認同度皆為低程度,此結果與李清珍(2012)

之研究結果相同,且與黃囇莉與張錦華(2005)表示民眾對媒體及 廣告中瘦身效果信任度偏低的結果相近;其中,研究對象會注意媒 體中明星之身材且希望自己身材能和明星一樣,此結果與文星蘭與 黃奕清(2004)、李雅惠(2011)之研究結果相同,而連淑錦(2012)

表示媒體收看時間與青少年內化理想身材是有相關的,顯示青少年 對媒體中理想體型的認同及內化問題值得注意。慶幸的是,本研究 對象對於媒體中瘦身減重內容及產品效果是懷疑的。

(二) 體型意識

研究對象之體型意識屬於中等偏正向。其中,研究對象在對體重 關注及體型/體重改變部分皆為中等偏正向,研究對象希望可以再瘦 一點但不會刻意在短期內讓體重快速減輕,此結果與詹慧冠(2008)

之研究結果相近。研究對象不論實際體型,總認為自己是太胖的程度 為中等偏低,此結果與江承曉(2002)之研究結果不同,推測為研究 對象之男女分佈比例不同而結果相異,王宣婷(2008)、歐淑萍(2004)

指出男生認為自己太重的比例偏低。研究對象之體型滿意度則偏負 向,對自己身體不滿意的部位依序為腰腹、下半身、上半身,此結果 與李清珍(2012)、紀櫻珍等人(2010)、許承先等人(2010)、羅惠 丹(2004)之研究結果相近。綜言之,體型意識為多層面概念,多數 研究皆顯示青少年對自己體型感到不滿意,而在認知及因應行為層面 則需要未來研究進一步評估。

(三) 節食行為

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屬於低程度,表示研究對象刻意且嚴格的限 制食物攝取以使體重降低或維持的行為並不嚴重,此結果與詹慧冠

(2008)、羅惠丹(2004)表示為中等程度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因 為本研究的節食行為屬於較不健康的行為,而國內多數研究則包含了 符合健康原則的飲食控制行為,如避免吃甜食、宵夜、肥肉及油炸物

等。本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以省略一餐及限制食量為主,幾乎從不採 取吃減肥食品及催吐等節食行為,此結果與 Evans 等人 (1996)、陳俐 蓉等人(2009)之研究結果相近。

二、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一) 背景變項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1. 性別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性別在體型意識上有顯著差異,男生有較好的體型 意識,此結果與尤嫣嫣(2001)、文星蘭與黃奕清(2004)、紀櫻珍 等人(2010)、許承先等人(2010)、詹慧冠(2008)、歐淑萍(2004)、 羅惠丹(2004)、Bearman 等人 (2006)、Davison 與 McCabe (2006)、

Yahia 等人 (2011) 之研究結果相同,可見不論國內外研究皆為男性 的體型意識較女性為佳。

2. 年級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年級在體型意識上並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李清珍

(2012)、van den Berg 等人 (2010) 之研究結果相同,而從周麗華 等人(2005)的研究得知,涵蓋不同教育階段較能顯現年級在體型 意識上的顯著差異。

3. 學制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學制在體型意識上有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李靜芳與

簡莉盈(2010)、李靜芳等人(2010)之研究結果相同,但哪種學制 的學生有較佳的體型意識則不得而知,不同學制學生未來發展興趣 不同,實用技能班以就業為導向,而綜合高中及職業類科以升學為 導向,課業壓力較大,是否因而影響其體型意識,或受到其他因素 之影響,如家庭背景、學習能力等,則需未來研究進一步探究。

4. 體型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體型在體型意識上有顯著差異,體型過輕者的體型 意識最佳,其次是體型適中者,而體型過重者及肥胖者則最差,可 見隨著 BMI 增加,體型意識愈負面,此結果與文星蘭與黃奕清

(2004)、李麗惠(2011)、紀櫻珍等人(2010)、徐譽桓與陳渝苓

(2008)、詹慧冠(2008)、顏美智與黃德祥(2009)、羅惠丹與姜 逸群(2007)、Huang 與 Chiang (2013) 之研究結果相同。

5. 家庭經濟狀況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是否接受就學及生活補助在體型意識上並無顯著差 異,而黃儀婷(2008)指出,高職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每月零用錢 與體型意識亦無顯著相關,但在 Stice 等人 (2001) 及 Lin 等人 (2012) 研究指出,經濟弱勢家庭中的學童仍需留意其體型意識及心理健康 的發展。

6. 社會支持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與體型意識無顯著相關,此結果與文星蘭 與黃奕清(2004)、羅惠丹(2004)、Bearman 等人 (2006) 之研究 結果不同,黃囇莉與張錦華(2005)提到個人對他人在意程度對體 型意識亦有影響,故可能因研究對象對於周圍的人在意程度不同而 影響結果,未來研究需進一步探究個人對社會支持的在意程度。

7. 媒體影響與體型意識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媒體影響與體型意識呈顯著正相關,表示研究對象 受媒體影響程度愈高時,其體型意識愈負向,此結果與王婉馨與邵 于玲(2012)、徐譽桓與陳渝苓(2008)、許承先等人(2010)、詹 慧冠(2008)、顏美智與黃德祥(2009)、羅惠丹(2004)、Botta (1999)、

Grabe 等人 (2008) 之研究結果相同。研究對象主要受到媒體中明星 身材之內化影響,而潘雲潔(2012)指出,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青 少年對媒體的批判性思考技能,並降低青少年纖瘦意象之內化,進 而培養青少年良好之體型意識。

(二) 背景變項、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1. 性別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性別在節食行為上有顯著差異,女生比男生有較高 程度的節食行為,此結果與李明禹等人(2001)、徐譽桓與陳渝苓

(2008)、張伶妃(2004)、詹慧冠(2008)、Barker 與 Bornstein (2009)、

Koskelainen 等人 (2001)、Liechty 與 Lee (2013) 之研究結果相同,

可見不論國內外研究皆顯示女生較容易出現節食行為。

2. 年級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年級在節食行為上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文星蘭與 黃奕清(2004)、李清珍(2012)之研究結果相同,但與羅惠丹與姜 逸群(2007)之研究結果不同。可能因高中階段年級差距不足以看 出差異,未來研究若能擴大就學階段較能得知年級與節食行為之關 係。

3. 學制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學制在節食行為上無顯著差異,王慧瑩(2008)指 出,高中生的學業滿意度與節食減重行為亦無相關,可見不同學制 學生及其課業壓力與節食行為之間並無相關。

4. 體型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體型在節食行為上有顯著差異,肥胖及過重者比適 中及過輕者有較高程度的節食行為,適中者比過輕者有較高程度的 節食行為,此結果與李清珍(2012)、李蘭等人(1992)、陳俐蓉 等人(2009)、陳惠欣與林薇(2013)、詹慧冠(2008)、Goldfield 等人 (2010)、Ricciardelli 與 McCabe (2001)、Stice (2002) 之研究結 果相同。呼應了范麗娟(2004)提及過重或肥胖者自覺無法達到社

會期望,導致產生負向心理反應,為減緩此負向心理反應而產生節 食行為。

5. 家庭經濟狀況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家庭經濟狀況在節食行為上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與 莊千鳳(2010)之研究結果相似。

6. 社會支持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與節食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即社會支持程 度愈高,愈容易出現節食行為,此結果與羅惠丹(2004)、Cain 等人 (2010)、Stice (2002) 之研究結果相似。推測可能人際間的關心及討 論等支持反而使研究對象產生壓力,更易出現節食行為 (Cain et al., 2010)。

7. 媒體影響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媒體影響與節食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即媒體影響程 度愈高,愈易出現節食行為,此結果與詹慧冠(2008)、羅惠丹

(2004)、Grabe 等人 (2008) 之研究結果相似。研究對象主要受到 媒體中明星身材影響,呼應了 Mills 等人 (2002) 提及暴露於理想身 體圖像而抑制食物攝取。

8. 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的關係

研究對象之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即研究對象認

為自己體型愈胖、對自己體型愈不滿意、對體重愈關注及愈想瘦身 或減重、整體體型意識愈負向,其愈有節食行為傾向。此結果與林 淑惠與黃韞臻(2010)、詹慧冠(2008)、羅惠丹(2004)、Bearman 等人 (2006)、Neumark-Sztainer 等人 (2006)、Stice (2002) 之研究結 果相同,可見不論國內外研究均有一致之結果,故在進行飲食教育

為自己體型愈胖、對自己體型愈不滿意、對體重愈關注及愈想瘦身 或減重、整體體型意識愈負向,其愈有節食行為傾向。此結果與林 淑惠與黃韞臻(2010)、詹慧冠(2008)、羅惠丹(2004)、Bearman 等人 (2006)、Neumark-Sztainer 等人 (2006)、Stice (2002) 之研究結 果相同,可見不論國內外研究均有一致之結果,故在進行飲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