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包含:篩選工具: 「新版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TSCS:2)-學生版」;教學工具-生命教育課程方案-;

評量工具:選用林利真-碩士論文:國中學障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 研究中自編的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分述如下:

壹、「新版中文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2)-學生版」

係研究者採用標準化量表「新版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2)」

(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2001),是一份合法,以發展完全的自 我概念評量工具。在內容效度分面,自我概念量表的內容代表性以兩 方面資料進行資料考驗,量表題目取自大批患者及常人所做的自我描 述,發展自我概念的兩個向度,再採七名臨床心理師判評各題的歸 屬,發展出自我概念的結構向度。受試者以五種反應類別「完全不符 合」、「大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 符合」來測量個人自我概念的圖像。本研究使用「新版中文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TSCS:2)-學生版」適用於國小四年級至高中(職)三年 級學生,約 11 歲至 18 歲。本量表重側信度係數自 0.55 至 0.83,內 部一致性係數自 0.72 至 0.9,可有效鑑別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整體 自我概念外,另有六個分量表,分別為生理自我概念、道德倫理自我 概念、心理自我概念、家庭自我概念、社會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

貳、生命教育課程方案

一、編制目的:此研究工具目的在於提供實驗各階段的課程材料。

二、編選方式:教育部自九十學年度起十九年一貫課程中,即規定「生

命教育活動」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十大指定單元之一,學校必須進行 相關課程的規劃與教學,不能省略,也不能刻意淡化或稀釋,指定單 元所佔時間,應不少於本學習領域總時數的 10%,同時應符合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

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 的情懷。九十七學年度,教育部更完成了「幼稚園到九年一貫」生命 教育課程與教學指標的制訂,使得生命教育課程的規劃有了明確的依 循方向(吳庶深,2008)。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要以學生為本位,注 意學習者的身心特性,針對學生的需求與認知發展加以設計課程(吳 武雄,1999;黃義良,2000;陳浙雲,2001)。課程在設計上需注意 順序性與統整性,要與生活經驗結合,並使學生自身進行類化與反省 (陳浙雲,2001)。同時教學方式要求活潑、生動和多樣化(吳武雄,

1999;錢永鎮,2000)。教師應該避免教學流於說教,多給予啟發。

以使生命教育課程能夠自然地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因此研究者配 合國中階段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與「幼稚園到九年一貫」生命 教育教學指標,配合自身教學的經驗和其它相關的生命教育課程教 材,編列一適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及其教學目標融合認知、情意、技 能三領域的課程,期望學生能夠在心靈上感受到情意的陶冶外,也能 夠知行合一,將所學確實落實於自己的人格培養及生活之中。

經指導教授審核後,對就讀本校身心障礙資源國中七八年級的學生共 三名,實施為期八週,每個學生每週兩~三次,共十六次教學之課程。

本課程的主實驗課程綱要和附上單元一之教案如下表3-2,表3-3:

表3-2

表3-3

續上頁

究中自編的「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該調查表採李 克特氏(Likert-type)四點量表,由填答者根據真實感受及想法作答。

在計分上,依題目是正向題或負向題,而採用正向計分及負向計分兩 種,在「自我概念量表」共分為五個自我概念:生理自我、情緒自我、

能力自我、家庭自我及社會自我,每個自我各 5 題共 25 題。在「自 我概念量表」所得分數越高,表示其自我概念越高,反之則自我概念 低。該測驗有建立完整信效度。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將於每次教學活動結束 前十分鐘進行,目的是要了解經由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參與者的自我 概念是否提升。

二、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後受試者自我概念提昇之成效與建議問卷 係研究者自編,在進行維持期探究時,研究者分別與受試家長、

認輔特教教師、同儕(一名主要互動者)進行訪談,目的是要進一步 了解與探討其對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對受試者的自我概念提昇之學習 成效的看法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跨受試多探試設計(Multi-probe test across subjects design),多探試設計乃多基線的改良形式,具有不 可逆、不用倒返或撤回介入等特點,旨在以間竭性取代連續性評量,

以減少基線階段評量的次數,進而降低延長的基線所可能帶來的負向 衝擊(杜正治,2006)。其採用的原則為:(1)至少選擇三位受試(S1、

S2、S3);(2)對未進入實驗處理的受試進行間斷探試;(3)實施介 入前,安排至少跨三天的連續探試,觀察受試在實驗教學之前的表現 行為;(4)當第一位受試學生的學習目標達到預定水準時,呈現穩定 趨向時,才介入第二位受試學生的實驗教學。本研究實驗程序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