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對演化論與創造論之評價量表

根據Sinatra et al, (2003)探究大學生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演化論的

「理解和支持程度」使用 Likert 七點量表,本研究亦採用 Likert 七點量表。每一 項題目的設計是針對某一特定論點(請參閱文獻探討)提供演化論以及創造論的 立場與觀點。問卷中是以「甲、乙理論」分別表徵演化論以及創造論的論點,以 避免受試者以理論之名稱,而不以理論之論點內容做為評價基礎。受試者閱讀 後,首先針對此一特定論點勾選對此論點的「理解程度」,再勾選「接受甲理論 或乙理論的傾向」,如下表針對「演化是事實或是理論」論點為例。

(一)、「演化」是「事實」或只是「理論」?

甲理論的主張:雖然我們不能親眼看到物種演化,也沒有直接證據,但間 接證據能證明「演化」是「事實」。例如化石紀錄與其他證據證實:生 物會在長時間中演化。

乙理論的主張:「演化」只是「理論」,因為所有的證據只做到「觀察」的 步驟,而沒有生物實驗證明,所有論點只是在推理的程度,因此它只 是「理論」而非「事實」。

您對上述不同論點之內容的理解程度為何?

完全不理解 半理解 完全理解 1□ 2 □ 3 □ 4 □ 5□ 6 □ 7□

您比較接受哪一個論點?

甲理論 中立 乙理論 1□ 2 □ 3 □ 4 □ 5□ 6 □ 7□

本研究預計以文獻探討所列演化論與創造論的各項論點作為發展問卷的依 據,倫尼(John Rennie, 2002)在他所寫的「駁斥創造論的 15 個瞎說」(15 Answers to Creationist Nonsense)一文中提出 15 個駁斥創造論的論點,本問卷即以這 15 個論點作為發展的核心,再參考相關論點的文獻,量表初稿共設計16 道題(如 附件一)。

問卷的問題主要是呈現競爭理論對同一特定議題的不同觀點,在設計上將遵 守下列幾項原則:

(1)二種論點的資訊量必須平衡、相當(等價),一方面是字數接近,另一 方面是論述的命題(proposition)數量一致。本研究將以 Kintsch(1979)研究閱 讀理解之分析方法,檢驗並避免問卷題目之命題的量有所差異。「命題」包括一 個「述詞(predicate)」及一個或數個「論詞(argument)」,述詞相當於命題中的動詞、

形容詞、副詞或連接詞,論詞相當於命題中的主詞。

(2)問卷題目儘量聚焦於單一的、特定化的議題,避免一個題目包含了二 個以上的議題,例如「化石缺環」與「痕跡器官」屬於二個議題,不能在同一題 目中呈現。

(3)題目呈現的是一種具體的「說明」或「論證」,因此避免使用過於模糊 以及具有價值意涵的語詞,例如「全能的」上帝、物種不會「盲目」演化、「神 秘的」現象等等,都應該避免。

(4)儘量避免過於窄化之生物學專有名詞,以免填答者無法了解二種理論 之「說明」的意義,而以直覺的猜測勾選。因此問卷初稿設計之後,先進行小樣 本的個別晤談,訪談非生物背景之中學教師,檢視題目內容之用語的恰當性後再 修訂。

初稿在開發期間,由於這是新開發的工具,為了確認工具的效度,在進行各 項問題之命題分析時,邀請專家審查(包括學科專家以及資深中學生物教師共五 位),採用的是專家效度,經過幾次修訂,第一次修訂版將原先的16 道題刪減成 14 題(如附件二),專家認為初稿第一版有些題目主題無法顯現兩種理論的差異,

內容所敘述的文字也過多,且有些題目在甲、乙理論的論述字數上是不對等的,

因此作了大幅的更動。例如:原先的第四題,題目是「科學家是否懷疑『演化論』」?

更改為「科學界對『演化論』的看法」;並且將內容精簡,使讀者更容易抓住論 點的要旨,作出清楚的判斷,由於專家審查謹慎,經過多次的文句修改以及題目 的修訂,由於過程繁複不再贅述。問卷初稿修訂完畢後,即進行預試,為方便取 樣,以研究者目前就讀研究所的同校前後期同學當作預試對象,他們都是小學科 學教師(預試樣本為25 人),預試所得資料經過信度(Cronbach’s α)分析,各 題的「理解程度」的α值(信度係數)為0.70,「支持程度」的α值(信度係數)

為 0.92,顯示工具的內部一至性頗為良好。這些資料和題目再經過比對後,刪除 論點相近的兩題題目中的一題,最後發展出 13 題的量表(如附件三)。

(二)、個別晤談

個別晤談採用半結構性晤談,訪談之進行擬採用一般性訪談導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一次一位教師,訪談大綱由研究者事先編好,研究者 向受訪者提問,亦即受訪者將會回答相同的問題,但根據每個受訪者的經驗反 應,其問題出現的順序及提問的字句,在主要論題不變的前提之下,將視需要而 做適度的調整變動,並提出其他與主題有關的問題,以利研究者能獲得一些共通 的資訊而分析之,預計每位受訪者接受訪問的時間約 20 分鐘。以下是晤談大綱:

1.首先針對問卷內容,挑選受訪者在問卷調查中作答偏向極端的題目,再一 次訪談確認其觀點(避免讓受訪者看到原來作答結果),如果有變動或不一

致,詢問其原因與想法為何?

2.您有沒有宗教信仰?

3.您認為演化論(創造論)有哪些觀點是比較合理?或不太合理?

4.您認為有沒有必要在國中(高中)教學生創造論?理由為何?

4-1 有必要:理由為何?您認為應該在幾年級教比較適合?您認為在教學 時會不會遭遇到什麼困難?

4-2 不必要:理由為何?您認為應該在何時教比較適合?

5.您認為有沒有必要在國中(高中)教學生演化論?理由為何?

5-1 有必要:理由為何?您認為應該在幾年級教比較適合?那您認為在教 學時會不會遭遇到什麼困難?

5-2 不必要:理由為何?您認為應該在何時教比較適合?

5-3 持中立立場的:如果都重要,應如何安排教學?同時呈現嗎?呈現哪 些論點?

為了避免研究者個人偏見所造成的偏差,同時保持現場最自然的情境,以免 喪失部分重要的資料,因此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全程均以錄音的方式,將訪談 過程記錄下來。另外,為幫助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中決定是否提出新的問題,同時 有助於事後資料之分析,故在訪談中亦進行現場札記。在進行之前,先徵求受訪 者的同意才開始錄音;在訪談結束後,隨即記錄並回顧訪談中的心得與研究者之 反思,並將錄音帶編碼轉錄為逐字稿(full tran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