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的目的與需求,研究工具兼採量化問卷與質性研究,內容包括教學 過程的評量工具、教學成效評量工具。研究工具經原編製者同意採用(請參閱附 錄),以劉明松(1997)所編製的「死亡概念」與取其黃禎貞(2002)所編製「死亡 教育成就評量表」分內容,其內容為失落概念、生死態度與生命意義,合併為本 研究之「生死教育評量表」,共四個量表,並以敘述統計量分析實驗學生之單元 活動紀錄表與課程回饋表,與實驗班級的觀察者之課程回饋表作為分析之依據。

在質性研究方面,以學生各單元學習單、各單元活動紀錄表、課程回饋表、研究 者教學省思劄記與課程錄影等依據,作為彌補量化工具之不足。茲將研究工具說 明如下:

一、 教學過程評量工具

(一) 單元活動紀錄表

單元活動紀錄的設計,在教學前找了幾位與受試者相同性質的學生,對活動 紀錄表的建議與改進之處,且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單元活動紀錄表內容。其內容 分為課程內容、活動設計、學習成果與心得與建議,共四部份。藉以瞭解學生對 課程想法與感受與學習收穫以及對教學活動的建議,作為教學改進與成效之參考

44

(參見附錄四)。

(二) 課程回饋表

由學生課程結束後填寫,內容分為教師教學方式、活動內容、學習成果與心 得與建議,共四部份。其目的瞭解學生對於生命教育課程方案的整體回饋意見,

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參考依據(參見附錄五)。

(三) 教師觀察記錄

觀察者是請一位研究生擔任觀察紀錄,主要目的在紀錄師生的互動以瞭解學 生上課的反應。針對其時間掌控、教材、教學方法與學生特殊反應等方面提出改 進意見(參見附錄六)。

(四) 教學日誌

教學者實際紀錄每次教學的過程作為教學的自我檢核,其目的能瞭解學生反 應與教學過程的掌控,以作為課程修正與教學改進之參考。內容包含學生反應、

秩序掌控、師生互動、教學方式、教材、時間掌控與教學目標等方面做檢討(參 見附錄七)。

(五) 教學過程錄影帶

在教學過程中,每單元以DV拍攝教學過程,針對其教學內容、目標達成率、

教室氣氛、教學活動進行紀錄等,以作為教學改進的參考與提昇教學品質之依據。

二、 教學成效評量工具

(一) 生死教育評量表

本研究的量表內容分為死亡概念、失落概念、生死態度以及生命意義四個分 量表。茲將量表說明如下:

1. 死亡概念

本分量表係使用劉明松(1997),編製的量表共15題,包含死亡概念之三個成 分(普遍性、不可逆性、無機能性),共15 題。計分方式,答對給1分,答錯給 0分,藉以深入瞭解國中資優生之死亡概念。信度為.9 0,效度採內容分析,邀

45

請學者專家評定分析量表。

2. 失落概念

係使用黃禎貞(2002)編製的量表,信度為.7087,具有相當良好的信度,效 度經由前導研究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5),

代表此分量表能顯著鑑別有接受死亡教育課程教學與沒有接受死亡教育課程教 學者之差異。

3. 生死態度

係使用黃禎貞(2002)編製的量表,信度為.8246,具有相當良好的信度,效 度分析經由前導研究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得知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p<.05),代表此分量表能顯著鑑別有接受死亡教育課程教學與沒有接受死亡教 育課程教學者之差異。

4. 生命意義

係使用黃禎貞(2002)編製的量表,其量表分為生活品質、生命價值、生活目 標與生活自由四個向度。信度為.9175,具有相當良好的信度,效度經由前導研 究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p<.05),代表此分量表 能顯著鑑別有接受死亡教育課程教學與沒有接受死亡教育課程教學者之差異。

(二) 學習單

係針對單元教學目標與活動的內容,使教學者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收穫(參 見附錄三)。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