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採用「等組前後測與追蹤測驗」實驗設計,將研究 對象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共兩組。在課程介入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實 施前測。教學進行,實驗組進行八週共十六堂課生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課程,

對照組則不接受課程教學介入。課程結束後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實施後測,並 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的分數表現。課程結束四週之後再對實驗組與控制組 分別實施追蹤測驗。

表3-1 生命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追蹤測驗

實驗組(N=30) O1 X O2 O3

對照組(N=30) O4 O5 O6

說明:

01:實驗組之前測 O2:實驗組之後測 O3:實驗組之追蹤測驗 O4:對照組之前測 O5:對照組之後測 O6:對照組之追蹤測驗

X:實驗組接受八週十六堂課的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課程,每週90分鐘。

本研究除實驗設計外,還包含質性分析部分,分析學生課程進行後填寫的學 習單、單元回饋單與課程回饋單以瞭解學生接受「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課程」,

對於課程設計之建議與接受課程後實質之收穫以及對於課程設計及實施之檢討。

壹、 研究變項

一、 自變項

47

本研究自變項為生命教育教學介入,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說明如下:

(一) 實驗組:接受課程教學介入,課程分為八個單元,每個單元兩節課九十分 鐘,共十六堂課,進行為期八週的課程教學介入。

(二) 對照組:沒有接受課程教學介入

。 二、 依變項

依變項在於瞭解學生在教學介入後的成效與影響,茲說明如下:

(一) 死亡概念

係受試者在「死亡概念量表」之後測與追蹤測驗,得分越高表示其死亡概念 愈正確。

(二) 失落概念

係受試者在「失落概念量表」之後測後測與追蹤測驗,得分越高表示失落概 念愈正確。

(三) 生死態度

係受試者在「生死態度量表」之後測後測與追蹤測驗,得分越高表示生死態 度愈正向。

(四) 生命意義

係受試者在「生命意義」之後測後測與追蹤測驗,得分越高表示生命意義感 愈高。

三、 控制變項

為了降低其他因素干擾實驗介入的成效,採取以下方式:

(一) 統計控制

以受試者在實驗處理前之依變項前測總分為共變數,進行統計控制。

(二) 實驗控制 1. 學生方面

均為國中一年級資優學生。

48

2. 教師方面

避免不同教師造成介入成效的差異,實驗組教學介入均由研究者負責擔任。

研究者本身在大學期間擔任長庚醫院志工長達兩年時間期間曾修讀生死學課程 以及參加輔導室相關知能研習,研究所期間修讀生命教育課程與參加校內生命教 育知能研習,以增進自我有關生死教育的專業知能,確保實驗介入時,教師對課 程內涵與教學品質的有效掌控。

3.實驗流程

受試者在教學介入前,統一時間進行前測;課程結束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統 一進行後測與追蹤測驗。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