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後,初步擬定「屏東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與教師集體 效能感調查問卷」初稿,對預試樣本進行施測後,再經項目分析與信、效度檢驗並 修正,發展出本研究之正式問卷。以下針對本研究問卷之編製分階段進行描述。

壹、 預試問卷內容編製

本研究之「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與教師集體效能感調查問卷」初 稿係參考 Voelkel(2011)之問卷。他針對教師集體效能感的相關影響變項分別進 行探究,他在文章中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之內涵闡釋與本研究 觀點有高度相似。同時考量到文化差異,也參考國內學者丁一顧(2011)所發展之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之問卷。他針對台北地區之教師進行調 查,並以SEM 進行適配度的檢驗,獲得相當不錯的結果。

而在集體效能感部分,則更進一步參考陳俊瑋、吳璧如(2011)翻譯並修改 Tschannen-Moran 等人所發展之「俄亥俄州教師效能感量表」,他們將其編修成適合 我國國中階段教師之研究工具。本研究教師集體效能感之內涵與Tschannen-Moran 等人(2004)之主張極相似,他們也以「俄亥俄州教師效能感量表」為基礎延伸出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但僅有兩題。為此,研究者擬根據陳俊瑋、吳璧如所發 展之問卷為基礎,再參考多數學者採用之Goddard 等人所編製的「教師集體效能感 短式量表」進行發展設計。

一、

初步內容設計

本問卷內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師及學校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第三部分為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

77

(一) 第一部分

1. 性別:本研究將教師性別分成:(1)男性;(2)女性。

2. 年齡:本研究將教師年齡分為:(1)30 歲以下;(2)31 歲至 40 歲;(3)41 歲 至50 歲;(4)51 歲以上。

3. 服務年資:本研究將服務年資分為:(1)5 年以下;(2)6 年至 10 年;(3)11 年至20 年;(4)21 年以上。

4. 現任職務:本研究將教師職務分成(1)教師兼主任;(2)教師兼組長;(3)級 任教師;(4)科任教師。

5. 學校規模:本研究將學校規模分成:(1)12 班以下;(2)13 至 24 班;(3)25 班以上。

6. 社群年資:本研究將社群年資分成:(1)1 年以下;(2)1 年到 2 年;(3)3 年 以上。

7. 社群形式:本研究將社群型式分成:(1) 專業發展主題;(2)學科領域學群;

(3)學校任務;(4)年級別。

78

(二) 第二部分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茲分成:1. 共同願景與領導;2. 團隊學習與實踐;

3. 關注學習與結果;4. 持續省思與精進,四大構面。而研究者參考 Voelkel(2011)

與丁一顧(2011)之問卷,進行篩選編修後,發展成以下量表。

79

(三) 第三部分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茲分成:1.課程與教學;以及 2.班經及輔導,共兩個構面。

而本研究之工具係參考 Goddard 等人(2001);Voelkel(2011);陳俊瑋、吳璧如

(2011)之問卷,再進行編修而成。

第一部分由填答者自身情況填入適當選項。而在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採Likert 五點量表設計,以教師主觀經驗感受進行填答,各題項勾選「非常同意」者以5 分

80

81

研究者邀請 5 位學者專家針對本研究之問卷進行內容效度之審查,其中 3 位 學者分別是為行政、測驗與統計學者專家,以及 2 位國小現場之社群召集人與諮 詢輔導講師,審查情形與修訂結果如附錄二所示,修訂完成之初步預試問卷請參考 附錄三。

貳、 正式問卷內容編制

研究者在問卷發放前以電話聯繫或當面請託方式,請求預試對象學校之教務 主任或校長協助處理問卷事宜,待問卷全數回收後以spss 21.0 版進行資料處理,

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後完成正式問卷之編制。

一、

項目分析

研究者在回收預試問卷後,採取以下三個檢驗標準,針對預試問卷之第二部分 與第三部分進行項目分析,以建構良好試題品質。

相關分析法:考驗各題目與該層面總分之相關係數是否≧0.400,且達統計顯 著水準(p< .05),代表該題項之得分與總分間具有同質性,應予以保留,若未能符 合者此條件之題目即刪除(吳明隆,2009)。

極端組檢驗法:選取問卷前後的27%作為高、低兩組,並計算各題項在兩個極 端組的平均得分,再對平均數進行獨立樣本t 檢定,計算各題之 CR 值,愈具有鑑 別度之題目CR 值愈大,代表高低分組差異愈大,保留 CR≧3.0,且達顯著水準者

p< .05);將未達統計顯著水準者(p< .05)刪除(吳明隆,2009)。

與項目去除之 α 值:以刪除題項後的 α 係數來檢驗內部一致性,若刪除題項 後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反而提高,則表示該題項所欲測驗的心理或行為特質,該構 面之內涵不符,故可考慮刪除(吳明隆,2009)。

82

83

隆,2009);而在極端組檢驗法上,CR 值最低的是第 3 題 4.65,而所有題目之 CR 值亦都大於3.0,且皆有達.001 顯著水準,代表各題項皆有良好的鑑別度(吳明隆,

2009);最後在信度分析上,此份問卷之 Cronbach's α 值為.96,刪除任何一項試題 α 值皆會下降,表示此份問卷之題項皆俱備內部一致性。

84

在相關分析法檢驗上,相關係數最低的為第 2 題.56,但所有題項之相關係數 皆大於.40,且顯著性皆小於.001,表示此部分題目俱備同質性;在極端組檢驗上,

CR 值最小值為第 8 題的 4.54,所有題目之 CR 值皆有大於 3.00,且顯著性亦皆小 於.001,表示此部分題目皆俱備鑑別度;最後在信度分析上,此量表之 Cronbach's α 值為.93,僅有第 2 題刪除後的 α 值會略為提升。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此量表之題項也皆具有良好的試題品質,唯有第 2 題刪

除後之α 值會略為提升,因此研究者在此階段針對此部分題項還是皆予以保留。

二、

因素分析

本研究之量表在先前已進行專家內容效度檢驗,刪除或修正不適切之題目,也 進行了項目分析,考驗試題品質;在此研究者進一步針對兩部分之題項,進行試探 性的因素分析以檢驗建構效度。

(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

首先以KMO 取樣適當性檢定與 Bartlett 球型檢定與共同性指數,判斷是否適 合進一步進行因素分析。根據陳正昌(2017)所呈現之 Kaiser 與 Rice 的建議 KMO 的判斷準則,本量表之KMO 值為.892。算是相當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又χ2(253) = 1608.742,p< .001 則表示此 23 題有共同因素。根據統計學者(吳明隆,2009;陳 正昌,2017)之建議採用主成份分析法,萃取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構面。

3-1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之第一次因素分析解說總變異量報表

件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轉軸平方和負荷量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1 12.777 55.554 55.554 12.777 55.554 55.554 4.818 20.946 20.946 2 2.407 10.465 66.019 2.407 10.465 66.019 4.746 20.635 41.581

85 元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轉軸平方和負荷量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 累積% 3 1.378 5.992 72.011 1.378 5.992 72.011 4.152 18.051 59.632 4 1.055 4.588 76.599 1.055 4.588 76.599 3.902 16.967 76.599 5 .806 3.502 80.101

……(以下省略)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

根據上表統計結果顯示,有4 個特徵特徵值大於 1 的因子,而這 4 個因子累 積的解釋量為76.599%,並配合參考以下陡坡圖來決定萃取之因子數。

3-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之第一次因素分析陡坡考驗圖

陡坡圖的判斷依據其一為較明顯轉折之轉折點(陳正昌,2017)。所以應取前 4 個因素,呼應前表 3-12 的結果,且與文獻探討時所建構之 4 個構面結果相吻合。

因此,本研究進一步以最大變異法進行第一次直交轉軸並將結果呈現如下。

86

87

研究者將1、6、16、17、18、20 刪除後,並進行第二次因素分析發現,僅剩 下 3 個特徵值大於 1 的因子,但研究者進一步查看以下總變異量報表與陡坡圖之 後,仍決定以4 個因子進行直交轉軸,並摘要報表:

3-1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之第二次因素分析解說總變異量報表

元 件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轉軸平方和負荷量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1 1 9.498 55.868 55.868 9.498 55.868 55.868 3.652 21.482 2 2 2.145 12.615 68.483 2.145 12.615 68.483 3.448 20.285 3 3 1.071 6.297 74.780 1.071 6.297 74.780 3.344 19.671 4 4 .897 5.278 80.058 .897 5.278 80.058 3.166 18.621 5 5 .605 3.560 83.618

……(以下省略)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

3-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量表之第二次因素分析陡坡考驗圖

88

p8、p9、p10、p11,共 5 題同屬於「團隊學習與實踐」;原 p12、p13、p14、p15,

共4 題同屬於「關注學習與結果」;原 p19、p21、p22、p23,共 4 題同屬於「持續

89

省思與精進」,並重新編號。四個因子累積解釋量達82.200%,信度稍降為.949,但 亦屬於良好的品質,至此完成教師專業學習信念正式量表編製如附錄四所示。

(二)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

本部分量表之KMO 值為.890,相當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又χ2(253) =761.13,

p< .001,表示此部分題項間也存在共同因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萃取特徵值大於 1 的因子,結果如下:

3-16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之第一次因素分析解說總變異量報表

元 件

初始特徵值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轉軸平方和負荷量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總數 變異量 的%

累積%

1 1 8.506 53.162 53.162 8.506 53.162 53.162 1 8.506 2 2 1.480 9.251 62.413 1.480 9.251 62.413 2 1.480 3 3 1.045 6.530 68.943 1.045 6.530 68.943 3 1.045 4 4 .849 5.306 74.249

……(以下省略)

萃取法:主成分分析

據上顯示,有3 個特徵值大於 1 的因子,與原先研究者假設的構面不符合,進 一步呈現陡坡圖如下:

90

3-4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之第一次因素分析陡坡考驗圖

綜合以上,報表結果與研究者先前之假設不符合,因此決定以 spss 內定之萃 取特徵值大於 1 之因子,並用最大變異法進行第一次直交轉軸,轉軸後的成份矩 陣如下表所示

3-17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之第一次轉軸後的成份矩陣報表 題

元件

1 2 3

t16 .84 .30 .13

t14 .82 .11 .15

t13 .80 .13 .22

t15 .74 .42 .04

t11 .60 .56 .15

t12 .57 .55 .28

t10 .51 .51 .28

t7 .48 .37 .47

(續下頁)

91

92

3-5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之第二次因素分析陡坡考驗圖

3-19

教師集體效能感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原題號 新題號 因素名稱 共同性

課程與教學 班經及輔導

t16 t1 .24 .88 .84

t15 t2 .20 .83 .73

t14 t3 .15 .81 .68

t13 t4 .21 .78 .66

t11 t5 .37 .71 .65

t1 t6 .84 .11 .72

t2 t7 .77 .09 .61

t3 t8 .73 .32 .65

t8 t9 .61 .32 .47

t4 t10 .55 .40 .47

解釋量 50.880% 14.328%

累計解釋量 65.208%

量表α係數 .884

萃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旋轉方法:含Kaiser常態化的Varimax 法。

轉軸收斂於3個疊代。灰底表示因素負荷量大於.45之項目

93

將兩個因子分別命名後,據摘要表顯示:原t1、t2、t3、t4、t8 同屬於「課程 與教學」;原t11、t13、t14、t15、t16 同屬於「班經及輔導」,並重新編號。兩個因 子累積解釋量達65.208%,信度依然維持在.884,至此完成第三部分的量表編製,

正式量表內容請參閱附錄四。

94

95

原 題 號

新 題 號

項目刪除後的α值

課程與教學 班經及輔導 整體層面

t8 t9 .778 .876

t4 t10 .790 .878

α係數 .801 .898 .884

上表顯示:兩個構面的信度值都>.80,也屬理想的信度值,且無任何一個題 項刪除後的信度值會上升,整體信度值為.884,根據吳明隆(2009)的看法,本部 分量表俱備理想的內部一致性。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