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本節以研究問題為綱,根據前文之分析結果與過去的文獻做比對,並進一部推 論其象徵意義在以下分成六點論述之。

壹、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現況討論

屏東縣國小教師整體而言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的知覺反應為中上程 度,與丁一顧、張德銳(2011)、張淑宜、辛俊德(2011)、林新發、黃秋鑾(2014)、鍾 昀珊、戰寶華(2015)、陳棟樑、黃明一、周瓊瑤(2017)、連倖誼、張雅筑(2017)、王 秋雅(2018)、林奕成(2018)、黃靖雅(2018)的發現相符。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係屬於由下而上,並透過教師夥伴的心理與專業支持,進行 增能的教師專業發展形式,主張能夠真正落實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權,現場國小教師 對此多數態度傾向認可,此從2016 年教專評鑑之轉型可見一斑,這也可能為多數 調查研究及本研究分析結果皆呈現中高層程度反應之原因。

其中又以「團隊學習與實踐」反應最高;其次為「關注學習與結果」;最後為

「持續省思與精進」、「共同願景與領導」。此與張淑宜、辛俊德(2011)、林奕成(2018) 的發現相雷同。

研究者推論可能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推動「以學生為焦點」以及「善意的眼睛」

之觀課模式,此一理念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相當不同,是現場教師傾向接受社 群形式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12 年國教提倡成就每一位孩子之願景,因此造成「關 注學習與結果」以及「團隊學習與實踐」的反應程度會高於「共同願景與領導」。 也可能因為社群的「領頭羊」權力與責任依然集中在某些領導教師身上,並無 將領導的權力或責任分佈到每位社群教師,造成社群教師依然循著某些專家教師 的腳步前行,所以在「共同願景與領導」構面的知覺反應程度上才低於其他構面。

121

貳、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師集體效能感現況討論

屏東縣國小教師整體而言對於教師集體效能感的知覺反應為中高程度。此結 果與黃彥和(2005)、吳淑任(2008)、卜存柔(2011)、許智程(2011)、吳幸臻(2013)、賴 冠儒(2013)、蕭蒂雯(2013)、江佳勳(2014)的研究相符。其中又以「班經及輔導」層 面反應高於「課程與教學」。

研究者推測原因可能因為現今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多樣與熱絡,如自主性的 揪團研習、各式工作坊等,提供了現場教師不一樣的教學思維,透過結伴支持將學 習的教育專業知能實踐於課堂中;同時也可能因為開放公開觀課的原因,讓教師同 儕們互相觀察模仿與學習,透過替代性的經驗間接提升了教師自我效能感與集體 效能感,因此多數研究與本研究調查結果反應皆偏向正向。也可能受到華人謙讓的 文化特質影響,在問卷題目「本校教師能……」之形式上,讓教師們難以選填較低 的知覺反應。

而在分構面來看,研究者推測可能因為我國正臨108 課綱改革,對於課程與教 學的關注程度高於班經及輔導,許多增能研習也多針對 108 課綱或學科教學知能 為主題,因此促使教師們會留意到夥伴們在課程與教學知能尚能夠改進的部分,導 致「課程與教學」構面的平均得分情形會低於「班經及輔導」與整體。另一個角度 來看,也可能因為近期教師因不當管教而遭受訴訟的案件層出不窮之影響,使得教 師們心理對於「班經及輔導」的知覺反應高於課程與教學。

參、屏東縣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差異 情形討論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如以下摘要表所示),假設1:「屏東縣不同背景變項國小 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有所差異。」少部分獲得支持。並在本項假設之細部 內容進行詳盡的論述。

122

(女性高於男性)相符;與張淑宜等人(2011)、陳怡君(2013)、連倖誼等人(2017)、

陳棟樑等人(2017)、林奕成(2018)研究結果(沒有差異)不符;特別與林妤蓁等人 (2017)針對國內 102 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主題之研究分析結果(男性高於女性)

不符。研究者推論應該是受到地區性之影響所致,因此本研究之結果與鍾昀珊、戰

123

寶華(2015)針對屏東縣的研究結果相同。

二、

不同「年齡」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差異情形討論

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不因「年齡」而有所差異,因 此本研究假設1-2:「屏東縣不同年齡國小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有所差異」

未獲得支持。

可能是因為在屏東縣地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推動是以「鼓勵」、「自主」的 態度且行之有年,投入並認可社群理念之程度可能比由上而下的傳統研習制度來 得高,因此各年齡層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此與張淑宜等人(2011)、陳怡君(2013)、鍾昀珊等人(2015)、陳棟樑等人(2017) 的研究發現相符;但與林新發等人(2014)、林妤蓁等人(2017)、林奕成(2018)的研究 結果不同。研究者推測因為抽樣範圍的不同而與過去部分文獻結果不符,本研究與 其他結果相符的研究僅對「單一縣市」進行抽樣調查,因此可能導致差異情形不明 顯;但過往發現結果會因「年齡」有所差異的文獻,皆是以臺灣地區教師為母群。

三、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差異情形討論

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不因「服務年資」而有所差異,

根據上述結果,研究假設 1-3:「屏東縣不同服務年資國小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信念有所差異」未獲得支持。

研究者推測結果如「年齡」差異情形,可能是因為社群採自主性的形式,因此 在屏東縣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知覺沒有顯著差異。此與張淑宜等人(2012)、陳怡君 (2013)、鍾昀珊等人(2015)、林妤蓁等人(2017)、連倖誼等人(2017)、陳棟樑等人(2017) 的研究發現相符;與林新發等人(2014)、王秋雅(2018)、林奕成(2018)研究結果不符。

研究結果相符與否也有可能受到北部地區樣本的影響,在結果相符的文獻部 分,僅有林妤蓁等人(2017)是對整個國內有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 102 篇實證研究

124

進行後設分析,但因為其在服務年資的分組依據上,僅以10 年以上及以下兩組,

因此而導致差異性不大;其於文章皆是地區性研究且偏重中南部,可能因為地區同 質性影響導致差異性不大。

再看到不符的部分,王秋雅(2018)針對新北地區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顯著,而 林新發等人(2014)針對全國文獻進行整理;林奕成(2018)則是針對全國進行抽樣,

背景差異大而導致在服務年資的差異上達顯著,因此研究者推論可能受到「北部地 區」的影響而導致研究結果有所出入。

四、

不同「現任職務」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差異情形討論

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不因「現任職務」而有所差異,

研究假設1-4:「屏東縣不同現任職務國小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有所差異」

未獲得支持。

研究者推測因為社群是以教師自主發展的形式,學校行政團隊較無積極介入,

因此社群的召集人或是推動者就不會僅是學校的兼任行政教師的責任,不同現任 職務的教師社群信念也就自然沒有差異了。

此與張淑宜等人(2011)、陳怡君(2013)、林奕成(2018)的研究結果相符;但與林 妤蓁等人(2017)、連倖誼等人(2017)、王秋雅(2018)、黃靖雅(2018)的研究結果不符。

推測不符的原因可能受到區域之影響,如連倖誼等人(2017)針對金門地區;王秋雅 (2018)、黃靖雅(2018)之研究針對新北與臺北地區進行調查。也可能受到年代影響 林妤蓁等人(2017)針對從 2007 年到 2017 年所有量化研究文獻進行後設比對,導致 結果與本研究不符。研究者主觀認為在政策推動的初期,行政人員的責任與介入程 度會較高,且北部地區一直是臺灣各領域的火車頭,因此導致北部地區及早期之研 究,在有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知覺反應上,或許會有顯著的差異;而離島地 區研究則可能因為背景條件特殊,而導致與本研究結果不相符。

125

五、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差異情形討論

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不因「學校規模」而有所差異,

根據上述結果,研究假設 1-5:「屏東縣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信念有所差異」未獲得支持。

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屏東縣地勢狹長,因此各聚落相距甚遠,造成某些鄉、

鎮學校規模依然不亞於市區的學校;換言之,不同規模學校皆遍佈都市與鄉鎮區,

此可能為導致本研究在「學校規模」變項知覺沒有顯著差異的原因。

此與張淑宜等人(2012)、陳怡君(2013)、連倖誼等人(2017)、陳棟樑等人(2017) 的研究結果相符;與林新發等人(2014) 、林妤蓁等人(2017)、王秋雅(2018)、林奕 成(2018)、黃靖雅(2018)的研究結果不符。研判可能因為受到「北部地區」樣本的 影響:林新發等人(2014)、林妤蓁等人(2017)、林奕成(2018)是針對全國之相關文獻 或教師樣本進行統計分析;而王秋雅(2018)、黃靖雅(2018)之研究對象為雙北地區,

綜上得到因不同學校規模而有顯著差異的結果;反觀與本研究結果相吻合者,皆屬 於中南部地區或金門地區的區域型研究,則未發現任何顯著差異。

六、

不同「社群年資」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差異情形討論

在「共同願景與領導」構面上各不同社群年資之教師知覺程度皆高於「從未參 與」之教師;在「關注學習與結果」、「團隊學習與實踐」以及「整體層面」上,「3 年以上」社群年資教師知覺程度皆顯著高於「從未參與」之教師。假設1-6:「屏東 縣不同社群年資國小教師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信念有所差異」獲得支持。

研究者推測,可能是因為社群採自主參與,無任何法規強迫,因此能夠參與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超過3 年之教師,可能都是對社群理念、運作或夥伴的肯定;但此 屬於屏東縣國小教師之知覺反應,是否可類推到其他地區還有待考驗。以上結果與 連倖誼等人(2017)的研究結果相似。

126

肆、屏東縣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之教師集體效能感差異情形討論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如以下摘要表所示),假設2:「屏東縣不同背景變項國小 教師之教師集體效能感有所差異」少部分獲得支持。

表4-20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之教師集體效能感差異情形結果摘要表

背景變項 課程及教學 班經及輔導 整體層面

性別 ns ns ns

年齡 ns ns 4>2

服務年資 4>2 ns ns

現任職務 ns ns ns

學校規模 ns 1>3、1>4 1>3

社群年資 ns ns ns

年齡:2= 31 歲至 40 歲、4= 51 歲以上

學校規模:1= 6 班以、3= 13 到 24 班、4= 25 班以上 服務年資:2= 6 年到 10 年、4= 21 年以上」

ns:表示沒有顯著。

一、

不同「性別」之教師集體效能感差異情形討論

本研究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集體效能感不因「性別」而有所差異。假設2-1:

「屏東縣不同性別國小教師之教師集體效能感有所差異。」未獲得支持。

推測其原因可能因為本研究背景正面臨108 課綱上路,而男、女教師皆要面對 課程改革,其挑戰與壓力無異,而導致本研究在性別變項上未發現任何差異。

推測其原因可能因為本研究背景正面臨108 課綱上路,而男、女教師皆要面對 課程改革,其挑戰與壓力無異,而導致本研究在性別變項上未發現任何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