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先採文獻回顧方式,就各學者對於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看法意見加以 歸納剖析,將理論實際運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進行教學,並於教學前後進行 創意態度量表的施測以便了解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與創意態度的關係。接著採行動 研究法,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由研究者實際教學,並加以錄音、錄 影、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及作品拍照,完整將教學流程及成果呈現與施測及資 料分析,並探討其可行性與修正。

本研究實際進行流程為先以文獻分析方式進行相關理論與教學研究的探討,

以作為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理念的編製基礎。有了以上的文獻資料為基礎後,開始 進行視覺文化藝術教學設計,並於開學初進行試探性的教學,探討實施教學的情 形,以針對教學設計部分作修正與改進,若於教學檢討中發現概念有不明確處,

則回到原先設定的概念,再作思考,並做一重新的調整,經教學評鑑與修正的歷 程,以作為進行正式的教學行動研究的參考。

接著正式教學實施時,於各單元教學後皆進行教學的檢討與修正,以做為下 一單元教學時的參考,於整個正式教學結束前後,將進行創意態度量表的施測,

包含前測與後測。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三角交叉檢測法(triangulation)

及不同焦點的觀察等各種方式並採用多樣之工具蒐集多元之資料,其中包含文獻 探討、教材設計、創意態度測驗、教師協同討論課程設計並反省教學、教學活動 錄影及問卷調查、師生討論、訪談等研究方式進行。研究者將根據所收集之資料 作一整理、歸納與分析,提出結論與建議。

36

37

本研究將進行二個單元的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自編教材教學活動,共分為二階 段,在第一階段行動研究單元教學實施前,研究者先對研究對象進行創意態度量 表的施測,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室觀察拍照、實施學習單填寫與學習單結果統計 與分析與修正,繼之實施第二階段的行動研究單元,同樣的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教 室觀察拍照、實施學習單填寫與學習單結果統計與分析與修正,並在第二階段行 動研究單元教學實施後進行創意態度量表的後測。

另外,下圖為本研究之教學行動流程圖:

38

圖 3-1 教學行動流程圖

39

以下說明本研究採用三角交叉檢測法檢測研究步驟的方式:

(一)文獻探討

在訂定研究計畫後,開始依照研究主題蒐集相關文獻。分別針對視覺文化的 意涵,以及創意態度之評量和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實予以分析、探討。

而後依據探討所得,發展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教學活動與教材來激發學生的創意態 度並增進教學效能。

(二)教材設計

本研究之對象為研究者於 T國小任教的一個班級,研究實施時以 5年 A班 16 位學生為正式教學班。於九十八學年度下學期視覺藝術教學課程當中,由研 究者自編設計二個單元教案,實施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教學活動。

(三)創意態度測驗

於本學年實施二個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教學單元活動之前後兩個時間點進行 創意態度量表的施測,對實施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內容教學活動的研究班級之所 有學生,進行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李佳茵,2007)填答,計有前測與後 測兩次測驗,經由統計分析以了解學生的創意態度是否增進。

1. 教學時間方面:研究班級學生每週一下午均進行二堂課之視覺文化藝術教育 教學課程教學活動,連續進行二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 8 節課,加上創意態 度測驗前測一次、創意態度測驗後測一次,本研究約達十週之久,實施期間 為兩個半月,總計 20 節課。

2. 教學活動內容:本研究所使用之教材及教學活動係由研究者自編,實施於國 小五年級之實驗班級之學生。

3. 教學環境方面:本研究因應課程的需要,全部時間在藝術與人文教室上課。

上課時,教師盡量營造溫馨的氣氛,以提供學生有利發展創造態度的環境。

4. 施測時間:本研究所使用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李佳茵,2007)以做 完題目為止,大約 40 分鐘即可。

40

(四)教師協同討論課程設計並反省教學

研究者原則上每二週進行一次討論課程設計並反省教學,過程中並實施拍照 紀錄並寫下教學討論及省思紀錄表,再依據教學討論及省思紀錄表重新調整課程 設計以及改進教學上的缺失。

(五)學生反應調查

於研究過程中,安排對實施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教學的班級進行學習單填答以 瞭解學生學習的反應。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為研究者於 T國小任教的一個班級,研究實施時以5年 A班 16位學生為正式教學班。由於研究者已於 98學年度上學期的教授該班學生,學 生們因與研究者已有一個學期的相處,比較不會排拒研究的進行。不過,T國小 的學生特質一向活潑自主,家長也很關心學習情況,因此需事先對學生做適當的 說明,方能順利開始行動研究。該班學生的資質大多屬於中上,只有一位中度智 能障礙的學生有明顯的學習困難,故不納入研究對象。

表 3-2 研究對象狀況表

班級 五年 A 班

男生(人) 7

女生(人) 8

合計(人) 15

視覺藝術 學習背景

三至五年級皆由藝術與人文科任教師教學 每週二節視覺藝術課

41

本研究中該班五年級學生的視覺文化藝術課程是採用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所編定的自編教材,且本研究因應課程的需要,全部時間都在藝術與人文教室 上課。

第三節 教學行動研究步驟

行動研究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究和改善教學情境的實踐活動,在行動研究中,

教學研究者必須有系統、有計劃的持續探索並不斷精進、改善教學,這也是教學 專業發展的最有效途徑(黃旭陽,2004)。本研究採「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方法進行探究,由研究者與視覺藝術許老師共同組成「研究小組」參與視覺文化 藝術教育課程方案的研究、反省與改進教學技巧和策略,透過實際的行動尋求研 究者小組對於視覺文化藝術教育配合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教學的突破。

Zuber-Skerritt(1991)指出「行動研究包括螺旋式的循環探究行動,主要包括四 個步驟:計劃、行動、觀察及反思。」本研究加以修改成為下圖的四個步驟:

圖 3-2 行動研究步驟(引自黃旭陽,2004)

42

一、 研擬教學方案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網要,依據課程目標,將分段能力指標分為探索與 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三主軸,分階段提示學習活動、學習內容範圍和 能力表現的基本要求(黃壬來主編,2002) 。依據上述分段能力指標三主軸,再跟 據研究者小組本身的教學經驗,研究者小組首先在訂定研究計畫後,開始依照研 究主題蒐集相關文獻,分別針對後現代藝術革新趨向,以及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教 學予以分析、探討並且統整。接著,研究者小組再經課程設計討論(討論→理念 澄清→方向設計確定→內涵結構檢視→設定主題名稱→課程進度調整→ 教學目 標與能力指標的相互對應)後完成自編的教學活動設計表,然後正式實施教學。

每單元教學後,再根據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分析利弊得失,以做為下一單元教學 設計的參考。

本研究於九十八學年度視覺藝術教學課程中,自編二個單元設計單元教案,

實施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教學活動。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程大概念的設定以「視覺文化與自我探索」為主題,是依據視覺文化藝 術教育理論而設計,對象為國小五年級學生,實施期間為兩個半月共十週,一週 兩節總計 20節課。本課程設計由「我的成長」及「我的寶貝」兩個單元所組成,

包含「個人日常生活記錄」及「個人喜愛珍藏物品」兩個教學概念。依據教學設 計架構,原本課程應包含四個單元的學習,唯因考量授課時數的限制,僅規劃兩 個教學單元。

本課程的取材,採自學生的生活常見影像及收藏的玩物兩項視覺文化產物,

用以探討視覺文化和自我探索之間的關係。課程發展乃參考 Freedman(2000)

的視覺文化概念範圍與程序表,建立本身的視覺文化教學概念組織,而課程的發 展之教學目標可搭配我國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分段能力指標,藉 以融入我國的教育現況發展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採取主題式課程與探究教學法,

43

44

45

46

表 3-5 研究日程表

日期 研究實施內容 備註

990308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施測(前測) 態度量表

990315 我的成長教學活動一 完成學習單

部分題目 990315 研究者小組討論

990322 我的成長教學活動二 完成學習單

990329 我的成長教學活動三 進行創作

990405 清明節放假一天

990412 我的成長教學活動四 團體評量 990412 研究者小組討論

完成第一單元教學

990419 我的寶貝教學活動一 完成學習單

990426 我的寶貝教學活動二 完成學習單

990426 研究者小組討論

990503 我的寶貝教學活動三 進行創作

990510 我的寶貝教學活動四 團體評量

990510 研究者小組討論

完成第二單元教學

990517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施測(後測) 態度量表

9905~ 資料彙整與統計分析 Spss

統計分析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蒐集的回饋資料主要分三個面向(三角交叉檢測法)來分別呈現:

1.教師教學的面向:運用教室觀察錄影來蒐集。

2.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感受、反思面向:運用教師討論省思紀錄表來分析。

2.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感受、反思面向:運用教師討論省思紀錄表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