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藉由對音樂欣賞內涵的探討、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與基本素養指標之分析,並參考汪怡琳(2006)「國民中學藝術與 人文領域教科書之音樂課程內容分析類目表」、林舜惠(2008)「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音 樂欣賞曲目之分析類目表」,編製「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 材分析類目表」,作為本研究教科書內容分析之工具。以下針對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 表與類目表之信效度進行說明。

一、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

類目是內容歸類的標準,分為「說什麼」與「如何說」兩種類目(歐用生,1992)。

本研究使用之「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為研 究者自行發展之類目表,使用「說什麼」類目以瞭解教科書內容的實質。本類目表分為 三部份,包含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

(一)教材內容比例類目

教材內容比例部分,分為「音樂欣賞教材(頁數)比例」、「音樂欣賞教材附錄(頁 數)比例」以及「音樂欣賞內容圖片(張)與譜例(個)比例」三部份。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本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三部份,而課本內容包含 正文與附錄。本研究針對課本之音樂教材部分,分別統計「正文」中音樂欣賞教材與音 樂教材之百分比統計、「附錄」中音樂欣賞教材附錄與音樂教材附錄之百分比統計,以 及音樂欣賞教材「正文」中,圖片(張)與音樂欣賞教材頁數、譜例(個)與音樂欣賞 教材頁數之百分比統計。詳見表 3-5-1、表 3-5-2 與表 3-5-3。

表 3-5-1 音樂欣賞教材(頁數)比例

教材項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總計 音樂教材總頁數

音樂欣賞教材頁數

音樂欣賞教材比例(%)

表 3-5-2 音樂欣賞教材附錄(頁數)比例

附錄項目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總計 音樂教材附錄總頁數

音樂欣賞教材附錄頁數 音樂欣賞附錄比例(%)

表 3-5-3 音樂欣賞內容圖片(張)、譜例(個)比例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總計 項目

數量 % 數量 % 數量 % 數量 % 數量 % 數量 % 數量 % 圖片

譜例

註:「比例」=數量/音樂欣賞教材頁數

(二)教材內涵類目

教材內涵部份,分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本」與「教師手冊」二部份。「課本」

部分包含正文內容與補充教材內容二項;在正文內容方面,針對演出型態、樂器介紹、

樂曲種類、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各國音樂家、作品分析、欣賞音樂會的態度與禮儀,

及其他等進行統計。詳細內容見表 3-5-4。

表 3-5-4 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類目表

教材類別 說明

演出型態 分為演唱為主(包含獨唱、重唱、齊唱、合唱等)、演 奏為主(包含獨奏、重奏、合奏等)與綜合。

樂器介紹 分為人聲、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管樂器、絃樂器、國 樂器、其他民族樂器與其他。

樂曲種類

分為器樂曲(如:奏鳴曲、交響曲)、聲樂曲(如:藝 術歌曲、民歌)、戲劇音樂(如:歌劇、歌舞劇)、宗 教音樂(如:聖歌、神劇)與其他。

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

分為臺灣近代音樂、臺灣福佬音樂、臺灣原住民音樂、

臺灣客家音樂、臺灣傳統音樂、中國傳統音樂、西洋古 典音樂、西洋近代音樂、其他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

各國音樂家 分為臺灣音樂家、中國音樂家與外國音樂家。

作品分析 分為樂曲簡介、主題分析、創作手法、音樂要素分析、

樂理知識與作品比較。

欣賞音樂會的態度與禮儀 課程中有關欣賞音樂之步驟、態度與禮儀之相關內容。

其他

課程中無法以演出型態、樂器介紹、樂曲種類、時代背 景與文化脈絡、各國音樂家、作品分析與欣賞音樂會的 態度與禮儀等類別分類者。

在補充教材內容方面,各版本於課本正文內容頁面周圍,皆有不同功能之提示性資 料框作為補充教材。育成版包含:Tea Time 與小百科等;南一版包含:音樂小常識、音 樂小辭典、歌曲小百科與人物小提示等;康軒版包含:動動腦專欄、我的藝術檔案、威 力大補帖、藝術家專欄、小叮嚀與通關密語等;翰林版包含:思考啟動鈕、延伸學習、

藝術人物誌、參考指南、藝術小札、導聆與賞析、焦點詞彙與 Dr. Music 小叮嚀等。研 究者整理各版本之正文補充教材,將其統一分類為詞彙類、人物介紹類、音樂理論知識 類、教材內容延伸、引導思考類及其他等。詳細內容見表 3-5-5。

表 3-5-5 音樂欣賞教材正文補充教材內容類目表

補充教材類目 說明

詞彙類 相關音樂用語或辭彙解釋。

人物介紹類 音樂家、演奏家或相關音樂人才介紹。

樂器介紹類 樂器之功能、構造或演奏方式等的介紹。

音樂理論知識類 與教材相關之樂理知識或音樂常識說明。

教材內容延伸類 與音樂欣賞教材相關之內容、創作背景或曲目介紹。

引導思考類 相關聯想的提示,提供學生廣泛思考的方向。

其他 無法以詞彙類、人物介紹類、樂器介紹類、音樂理論知識類、

教材內容延伸類與引導思考類等類別分類者。

「教師手冊」部份有四項,在教學時數方面,藉由教師手冊中教學時數之建議,計 算音樂教學的總時數與音樂欣賞教學的教學時數,並進行音樂欣賞教學與音樂教學時數 之百分比統計。詳細內容見表 3-5-6。

表 3-5-6 音樂欣賞教學時數比例

教學時數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總計 音樂教學總建議時數

音樂欣賞教學建議時數

音樂欣賞教學時數比例(%)

在教材說明方面,以課本「正文內容」之類目作為基礎,增加「參考文獻與網址」

一欄進行統計。

在教學評量部份,研究者參考姜旼(2003)所使用的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項目,並依 據評量目的將其分為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等二部份。詳細內容見表 3-5-7。

表 3-5-7 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類目

教學評量類目 說明

形成性評量

分為問答與討論、書寫學習單、樂曲分析、聆賞後唱奏曲調或節奏、

聆賞音樂後加以比較、聆賞音樂時伴隨律動或指揮、聆賞音樂時伴隨 指著樂譜、聆賞後加以創作、聆賞後畫出圖像譜、聆賞後寫出樂譜與 辨認音樂要素。

總結性評量 分為紙筆測驗、書面報告、口頭報告、檔案評量與展演。

在音樂欣賞教學法部分,研究者依文獻之探討,分為簡介性欣賞、主題欣賞、讀譜 欣賞、分析欣賞、技巧欣賞、比較欣賞及其他等。詳細內容見表 3-5-8。

表 3-5-8 音樂欣賞教學法類目

音樂欣賞教學法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總計 簡介性欣賞法

主題欣賞法 讀譜欣賞法 分析欣賞法 技巧欣賞法 比較欣賞法

其他

(三)音樂欣賞曲目類目

有關音樂欣賞曲目方面,研究者依據樂曲之版本、冊次、單元進行編碼「a-b-c-d」,

a 代表版本代號,「育」—育成版、「南」—南一版、「康」—康軒版、「」翰—翰林 版;b 代表冊次,c 代表單元,d 為流水號。統計內容包含曲目、編碼、作詞/作曲者、

編曲者、來源、演出型態、樂曲類別與譜例數量等。其中,來源分為臺灣、外國與中國,

演出型態分為演奏、演唱與綜合,樂曲類別分為臺灣音樂、中國音樂、西洋古典音樂、

西洋近代音樂、其他民族音樂、流行音樂與其他。詳細內容見表 3-5-9。

表 3-5-9 音樂欣賞樂曲目統計

音樂欣賞曲目 編碼 作詞/作曲者 編曲者 來源 演出 型態

樂曲類 別

譜例

(個)

(四)分析單位

分析單位為內容量化時依循的標準,教科書內容分析常用之單位為章、節、單元、

課、段、詞、句、字、頁等(歐用生,1992)。在本研究「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中,不同的項目有不同之劃記單位,教材內容比 例部份,以頁數作為劃記之單位;圖片與譜例方面,圖片以「張」作為單位,統計課本 中出現於音樂欣賞教材頁面之圖片;譜例則以「個」為單位,統計出現於課本音樂欣賞 教材頁面之譜例個數,若同一譜例過長超過一頁,則以頁數為單位進行統計。

教材內涵部份,各版本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本一冊分為三至五個單元,欣賞教材 包含於各單元之中,隨單元主題之不同,其所包含之欣賞教材內容份量也有所差異,若 以大單元為單位,則其中包含之不同概念則無法實施客觀之分類;因此,針對課本的教 材內容與教師手冊的教材說明,研究者選擇課本正文或教師手冊教材說明中之「標題」

作為分析單位,採用「小單元」作為分析時之計量單位,若同一標題下包含二個以上之 曲目或二種以上之內容,則再以「段落」作為劃分之依據。課本補充教材部分,則以提 示性資料框出現的個數作為統計單位。

二、效度與信度

(一)效度檢定

本研究於研究工具的效度檢定方面,採用「專家效度」。研究者依據相關文獻的分 析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編輯的型態,進行「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 書之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的初步編製,並撰寫專家效度委託函(詳見附錄二),

邀請分別任職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之三位音樂教育專家學者,進行

內容分析類目表之審定。最後依據三位專家學者之意見(詳見附錄三)進行類目表之修

評分者信度(R)=

( )

[ n nP

1

P ]

1+ − n:評分員人數

研究者與其他評分者間相互同意度的總和 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

n-1

2 × 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研究者信度(Ri)=

1 + 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整體而言,內容分析信度應於 0.66 至 0.95 之間(Berelson, 1952)。本研究各版本之 評分者信度均達 0.93 以上,研究者信度均達 0.92 以上,故已達內容分析信度之要求標

整體而言,內容分析信度應於 0.66 至 0.95 之間(Berelson, 1952)。本研究各版本之 評分者信度均達 0.93 以上,研究者信度均達 0.92 以上,故已達內容分析信度之要求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