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Copied!
2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學位論文.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 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指導教授:陳曉雰 博士 研究生:李宛蓁 撰. 2009 年 6 月 30 日.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針對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進行內容分 析,研究者選擇 96 學年度教育部審定通過之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包 含育成、南一、康軒、翰林等四個版本為研究對象,自編「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作為研究工具,期望藉由對音樂欣賞教材之分 析,瞭解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根據 內容分析之結果與討論,獲致結論如下: 一、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高,教材內涵著重音樂欣賞曲目的基礎介紹,包括作 品分析、各國音樂家的介紹;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內涵以作品分析之樂曲簡介為基礎;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譜例數量多,使用多元的教學評量方式與音樂欣賞曲目;翰林版教 材內涵較重視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的介紹,音樂欣賞曲目以本國音樂與流行音樂數量較 多。 二、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比較: 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均超過五成,以南一版教材比例最高,教學建議時數 在各版本中皆佔四成以上,為音樂教科書之主要內容;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以 育成版最高,譜例比例以康軒版為最高。在音樂欣賞教材內涵方面,正文以作品分析為 主,補充教材內容則以教材延伸、人物介紹與詞彙為主,教材說明多為作品分析與各國 音樂家的補充資料;教學評量皆以形成性評量為主,教學法則以簡介性欣賞法與主題欣 賞法為主要實施類型。音樂欣賞曲目則以原曲為主,著重西洋古典音樂之欣賞,演出型 態多以器樂演奏為主。 藉由對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教材比例、教材內涵以及欣賞曲目的探討,研 究者發現國中階段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對音樂欣賞教材之重視,音樂欣賞教學不 啻為當今與未來音樂教育之重要課題。 關鍵字:音樂欣賞教材、教科書、內容分析、藝術與人文、音樂教育. i.

(3)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conduct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Four textbook versions used in 2007 school year , namely, Uchen, Nani, Kang Hsuan, and Han Lin, which were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re includ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were self-developed “Content Analysis Table for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earcher attempted to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 proportion, content, and the repertoire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Uchen were high in picture proportion and. were significant in a basic presentation of the repertoire, included an analysis of works and an introducation of musician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Nani were based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n analysis of works in the overall conten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Kang Hsuan were numerous in score illustration. Kang Hsuan also showed a variety in utilizing assessments and repertoire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f Han Lin appeared significant in introduc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contexts, including a rich repertoire in Taiwanese and popular music. 2.. Comparison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all four versions, the propor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which exceeds 50%, ii.

(4) and the suggested teaching hours which exceed 40% , were the main content in music textbooks. The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proportion of Nani was the highest.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picture appeard in Uchen,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score illustration was the Kang Hsuan version.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it was significant in the analysis of work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were dominant in extended materials, personage introduction and musical terms. The explan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was significant in an analysis of works and an introduction of musicians. Assessments were mainly formative.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were basically introductory and thematic. The music appreciation repertoires were mostly original music, with an emphasis o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nd instrumental music.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the music appreciation materials were considered essential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Therefor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was an important issue of music education in nowadays and the future..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extbooks, content analysis,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education. iii.

(5) iv.

(6)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音樂欣賞與教學.............................................................................................. 11. 第二節. 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探討.......................................................................... 26. 第三節. 音樂欣賞與教科書之相關研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7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7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8.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7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89. 第一節.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內容分析結果.............................................................. 89. 第二節.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內容分析之綜合比較................................................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65 v.

(7) 參考書目 ........................................................................................................... 169 一、中文部份................................................................................................................ 169 二、西文部份................................................................................................................ 178. 附 錄 ............................................................................................................... 181 附錄一. 歷年音樂課程標準之目標沿革.................................................................... 181. 附錄二. 專家效度委託函............................................................................................ 182. 附錄三 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83 附錄四. 各版本音樂欣賞頁數統計細目.................................................................... 192. 附錄五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195 附錄六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201 附錄七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207 附錄八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分析類目表統計........................................................ 213 附錄九.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學時數統計細目............................................................ 219. 附錄十.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內涵一覽表................................................................ 223. vi.

(8) 表目錄. 表 2-2-1 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演進簡表 ........................................................................ 30 表 2-2-2 1968 年、1972 年與 1983 年音樂課程標準之音樂欣賞教材大綱 .................... 35 表 2-2-3 1994 年音樂課程標準欣賞教材大綱 ................................................................... 37 表 2-2-4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沿革 ........................................................ 38 表 2-2-5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的沿革 ................................................................ 41 表 2-2-6 第四階段音樂欣賞相關之「分段能力指標」 .................................................... 42 表 2-2-7 音樂欣賞相關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 ................................................ 43 表 2-2-8 九年級音樂欣賞相關之基本素養指標 ................................................................ 45 表 2-2-9 音樂欣賞教材主題 ................................................................................................ 47 表 2-2-10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圖文編排相關評鑑指標 ........................................................ 50 表 2-3-1 音樂欣賞之相關學位論文 .................................................................................... 53 表 2-3-2 各學習階段研究對象音樂欣賞相關學位論文研究對象統計 ............................ 55 表 2-3-3 音樂教科書相關研究 ............................................................................................ 58 表 2-3-4 音樂教科書內容分析相關研究 ............................................................................ 62 表 3-4-1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九十六學年度教科圖書一覽表 ................................ 78 表 3-5-1 音樂欣賞教材(頁數)比例 ................................................................................ 80 表 3-5-2 音樂欣賞教材附錄(頁數)比例 ........................................................................ 80 表 3-5-3 音樂欣賞內容圖片(張) 、譜例(個)比例 ...................................................... 80 表 3-5-4 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類目表 ............................................................................ 81 表 3-5-5 音樂欣賞教材正文補充教材內容類目表 ............................................................ 82 表 3-5-6 音樂欣賞教學時數比例 ........................................................................................ 82 表 3-5-7 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類目 ........................................................................................ 83 表 3-5-8 音樂欣賞教學法類目 ............................................................................................ 83. vii.

(9) 表 3-5-9 音樂欣賞樂曲目統計 ............................................................................................ 84 表 3-5-10 育成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一覽表 ........................................................................ 86 表 3-5-11 南一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一覽表 ........................................................................ 86 表 3-5-12 康軒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一覽表 ........................................................................ 87 表 3-5-13 翰林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一覽表 ........................................................................ 87 表 4-1-1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分配表 ................................................................ 89 表 4-1-2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附錄比例分配表 ................................................................ 90 表 4-1-3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分配表 ............................................ 90 表 4-1-4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分配表 ................................................................ 91 表 4-1-5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作品分析」分配表 ........................................................ 92 表 4-1-6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各國音樂家」分配表 .................................................... 92 表 4-1-7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樂曲種類」分配表 ........................................................ 93 表 4-1-8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樂器介紹」分配表 ........................................................ 93 表 4-1-9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94 表 4-1-10 育成版音樂欣賞補充教材內容分配表 ................................................................ 94 表 4-1-11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內容分配表 ................................................................ 95 表 4-1-12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各國音樂家」分配表 ............................................ 96 表 4-1-13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曲種類」分配表 ................................................ 96 表 4-1-14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學評量分配表 ........................................................................ 97 表 4-1-15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學法分配表 ............................................................................ 98 表 4-1-16 育成版音樂欣賞曲目分配表 ................................................................................ 99 表 4-1-17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分配表 .............................................................. 100 表 4-1-18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附錄比例分配表 .............................................................. 100 表 4-1-19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分配表 .......................................... 101 表 4-1-20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分配表 .............................................................. 102 表 4-1-21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作品分析」分配表 ...................................................... 102 viii.

(10) 表 4-1-22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103 表 4-1-23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各國音樂家」分配表 .................................................. 103 表 4-1-24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樂曲種類」分配表 ...................................................... 104 表 4-1-25 南一版課本音樂欣賞教材「樂器介紹」分配表 .............................................. 104 表 4-1-26 南一版音樂欣賞補充教材內容分配表 .............................................................. 105 表 4-1-27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學建議時數分配表 .............................................................. 105 表 4-1-28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內容分配表 .............................................................. 106 表 4-1-29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作品分析」分配表 .............................................. 107 表 4-1-30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各國音樂家」分配表 .......................................... 107 表 4-1-31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曲種類」分配表 .............................................. 108 表 4-1-32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108 表 4-1-33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器介紹」分配表 .............................................. 109 表 4-1-34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學評量分配表 ...................................................................... 109 表 4-1-35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學法分配表 .......................................................................... 110 表 4-1-36 南一版音樂欣賞曲目分配表 .............................................................................. 111 表 4-1-37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分配表 .............................................................. 112 表 4-1-38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附錄比例分配表 .............................................................. 112 表 4-1-39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分配表 .......................................... 113 表 4-1-40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分配表 .............................................................. 114 表 4-1-41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作品分析」分配表 ...................................................... 114 表 4-1-42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115 表 4-1-43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樂曲種類」分配表 ...................................................... 115 表 4-1-44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樂器介紹」分配表 ...................................................... 116 表 4-1-45 康軒版音樂欣賞補充教材內容分配表 .............................................................. 116 表 4-1-46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學建議時數分配表 .............................................................. 117 表 4-1-47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內容分配表 .............................................................. 118 ix.

(11) 表 4-1-48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作品分析」分配表 .............................................. 118 表 4-1-49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各國音樂家」分配表 .......................................... 119 表 4-1-50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曲種類」分配表 .............................................. 119 表 4-1-51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器介紹」分配表 .............................................. 119 表 4-1-52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120 表 4-1-53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演出型態」分配表 .............................................. 120 表 4-1-54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學評量分配表 ...................................................................... 121 表 4-1-55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學法分配表 .......................................................................... 121 表 4-1-56 康軒版音樂欣賞曲目分配表 .............................................................................. 122 表 4-1-57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分配表 .............................................................. 123 表 4-1-58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附錄比例分配表 .............................................................. 124 表 4-1-59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分配表 .......................................... 124 表 4-1-60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分配表 .............................................................. 125 表 4-1-61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作品分析」分配表 ...................................................... 126 表 4-1-62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126 表 4-1-63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樂曲種類」分配表 ...................................................... 127 表 4-1-64 翰林版音樂欣賞補充教材內容分配表 .............................................................. 127 表 4-1-65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學建議時數分配表 .............................................................. 128 表 4-1-66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內容分配表 .............................................................. 129 表 4-1-67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各國音樂家」分配表 .......................................... 129 表 4-1-68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作品分析」分配表 .............................................. 130 表 4-1-69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分配表 .......................... 130 表 4-1-70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曲種類」分配表 .............................................. 131 表 4-1-71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說明「樂器介紹」分配表 .............................................. 131 表 4-1-72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學評量分配表 ...................................................................... 132 表 4-1-73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學法分配表 .......................................................................... 132 x.

(12) 表 4-1-74 翰林版音樂欣賞曲目分配表 .............................................................................. 133 表 4-2-1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比例 .................................................................................. 136 表 4-2-2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附錄比例 .......................................................................... 136 表 4-2-3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 ...................................................... 137 表 4-2-4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學建議時數統計 .................................................................. 141 表 4-2-5 各版本參考文獻或網址統計 .............................................................................. 142 表 4-2-6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統計 .................................................................................. 145 表 4-2-7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樂曲類別數量統計 .......................................................... 148 表 4-2-8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譜例數量統計 ...................................................................... 149 表 4-2-9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圖片數量統計 ...................................................................... 150 表 4-2-10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原曲/編曲次數統計 ......................................................... 150 表 4-2-11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來源次數統計 .................................................................. 151 表 4-2-12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樂曲類別次數統計 .......................................................... 152 表 4-2-13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演出型態次數統計 .......................................................... 153 表 4-2-14 各版本音樂欣賞重複曲目一覽表 ...................................................................... 153. xi.

(13) 圖目錄. 圖 2-3-1 音樂欣賞相關學位論文之國小(含學齡前)階段研究對象直方圖 ................ 55 圖 2-3-2 音樂欣賞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方法直方圖 ........................................................ 56 圖 2-3-3 音樂欣賞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發表年代分布折線圖 ........................................ 56 圖 2-3-4 音樂欣賞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主題分布圖 ........................................................ 57 圖 2-3-5 音樂教科書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對象分布直方圖 ............................................ 60 圖 2-3-6 音樂教科書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主題直方圖 .................................................... 61 圖 2-3-7 音樂教科書內容分析相關研究之研究對象分布直方圖 .................................... 63 圖 2-3-8 音樂教科書內容分析相關研究之研究主題分布直方圖 .................................... 64 圖 3-2-1 研究架構圖 ............................................................................................................ 74 圖 3-3-1 研究步驟圖 ............................................................................................................ 76 圖 3-3-2 研究期程圖 ............................................................................................................ 77 圖 4-2-1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正文與附錄比例長條圖 .................................................. 137 圖 4-2-2 各版本音樂欣賞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長條圖 .................................................. 138 圖 4-2-3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比例長條圖 ...................................................... 139 圖 4-2-4 各版本音樂欣賞補充教材內容統計長條圖 ...................................................... 140 圖 4-2-5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內容長條圖 .............................................................. 141 圖 4-2-6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評量比例長條圖 .......................................................... 143 圖 4-2-7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法比例長條圖 .............................................................. 144 圖 4-2-8 各版本音樂欣賞曲目比例長條圖 ...................................................................... 146 圖 4-2-9 各版本音樂欣賞樂曲來源比例長條圖 .............................................................. 147 圖 4-2-10 各版本音樂欣賞樂曲演出型態比例長條圖 ...................................................... 148. xii.

(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包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之學習 內容,是以「經由藝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為基本理念(教育部, 2003a),期望提升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 全發展為目的,進而達到實施廣泛而全面的藝術教育之目標。藝術教育為兼具理性與感 性的美感教育,透過藝術教育,能增進學生之生活知能並涵養其宏觀視野,透過藝術教 育的實施能培養具有美感競爭力的專業人才(教育部,2005)。黃壬來(2003)認為「全 人」為藝術教育的目的與理想,從美學角度而言,是指具有審美態度、審美能力與審美 品味的人民,由此可知,藝術教育的目的應在引導及啟發學生發現自己與生俱來的藝術 性與創造性,而欲達成此目的的基礎步驟即為審美能力的培養,從培養美感經驗開始, 增加學生與藝術作品接觸的機會,進而累積與訓練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藝術教育的目 標。 「藝術與人文」可謂植基於美感教育(陳曉雰,2002) ,對照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審 美與理解」之課程目標:「期望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及文化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 風格及其文化脈絡,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教育部, 2003a),可清楚瞭解課程綱要對於學生審美能力養成的重視。 音樂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即為培養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音樂美感的體驗為音樂 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與鑑賞活動,並從音樂中獲得 情緒感受與美的經驗,此音樂欣賞的過程即為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的審美活動(方銘 健,1997;錢仁康、張有剛、尹紅、陳暘、李南,1999;Reimer, 1989) 。基於上述,音 樂欣賞的過程即為累積美感經驗的歷程;而「聆聽」為音樂欣賞的基礎,亦為培養學生 美感經驗的第一步。「聆聽」為所有音樂經驗中必需的要素,也是獲得各方面音樂成長 的重要元素(Hartshorn , 1957),Reimer(1970)亦指出聆聽是經驗音樂的基本方式。. 1.

(15) 根據 Piaget 之認知發展論,雖然每位兒童發展的速度不盡相同,但大體而言 11 歲 以上之孩子逐漸進入形式運思期,能以抽象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活動(Piaget, 1972); Langer 的符號論(symbolism)美學認為人類以符號形式表達其各種經驗,藝術作品即 為一種表達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楊忠斌,引自陳曉雰,2002)。可見音樂是一種抽象 的語言符號形式,不同於文字與其他語言符號系統,聲音思考(sound-think)提供學生 不同層次的美感經驗,此為語言思考(language-think)所無法取代的(Reimer, 2003) 。 音樂欣賞是音樂行為的中心(Flowers, 1990) ,能衍生出各種音樂學習活動,作為串 聯音樂認知、情意與技能之教學活動,利用音樂欣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啟發學生 之學習興趣,搭配適當的教學引導,使其進行較深入的欣賞活動,並藉由思考與練習, 培養學生音樂欣賞及審美之能力。然而,Reimer 認為音樂欣賞仍被許多音樂教育者所忽 略,僅於課程中扮演輔助的角色(引自 Bundra, 2006) 。研究者認為音樂欣賞教學若無經 過組織與設計,搭配嚴謹的教學步驟進行引導,學生容易無意識地停留於「只有聽」 (merely listening)之基本層次,如同 Reimer 指出個體的聆聽有可能實際上是不注意、 被動、漠不關心與不願意的(王恩芳,2008),而無法將所學之相關知識或理論與所聆 聽的音樂相連結,進而進階至「欣賞」層次,如此,欣賞的樂曲就如同一般場所的背景 音樂般,僅止於提供娛樂的功能,而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觀的教育意義,進而喪失音 樂欣賞教學之意義。 國中音樂欣賞教育之發展與歷年課程標準與課程綱要之沿革息息相關。在九年一貫 課程實施前,是以課程標準為施行方針,規定課程目標、時間支配、教材大綱與實施方 法等,明定各階段之教學內容。我國自光緒 28 年「壬寅學制中學堂課程」起實施新學 制,但教學科目中並未出現音樂相關課程,1912 年(民國元年)實施「壬子學制中學校 課程」始出現「樂歌」課,然而在後續修訂之課程內容中又予以刪除,直到 1932 年教 育部公布《中學課程標準》,教學科目納入「音樂」,音樂教育始成為學校教育之正式 課程。1983 年以前之課程標準於課程目標中未提及「美育」教育,「音樂」也並未受到 重視,而音樂教材大綱雖將「欣賞」歸為一類,並以欣賞熟悉、具代表性的欣賞曲為教 材內容,但仍以歌唱教學為中心,再搭配欣賞教材作為輔助教學(教育部,1972)。審 2.

(16) 美教育開始受到重視為 1983 年修訂之「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準」 ,課程目標首次提及學 生審美能力之涵養,並強調欣賞教學為音樂教育的基礎,此為音樂欣賞教學於課程標準 中一大進步。1994 年為因應解嚴後社會環境之轉變,對原《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準》 (1983)進行修訂,其音樂課程目標更加期望學生藉由美感經驗的累積,達到肯定人生 意義與提升人生價值的目的。 2000 年教育部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將音樂、視覺藝術與表 演藝術整合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以分段能力指標取代課程大綱,大幅放寬了教學內 容,並於 2003 年正式施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 課程目標以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為主軸,於基本理念中強調以達到幫 助學生增進藝術鑑賞能力為目的。綜觀我國學校課程標準與課程綱要之發展,不難發現 二十世紀中期將音樂教育視為美感教育的觀點於課程標準(綱要)之落實,並揭示音樂 欣賞教學為美感教育的基礎,由此可知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的沿革,對於提升音樂欣賞 課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教科書為教學活動之依據,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為教師教學內容的來源和學生 獲得知識的主要管道,更是探討音樂欣賞教材之重要依據。教科書經由嚴格之編審過 程,呈現之內容為精選的知識與文化遺產的精華(藍順德,2006)。我國教科書自九年 國民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即施行統編制,直到1987年政治解嚴,教育民主風潮興起,教 科書制度逐漸開放為審定制;九十學年度起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打破以往分科編寫教 科書的方式,以領域的概念進行編纂,並配合六大議題,力求與學生生活相連結,賦予 教科書新風貌。教科書是文化、教學、出版和社會的交會點(周珮儀,2006),深入分 析並暸解教科書的內涵,有助於檢視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時代趨勢。因此,身為教師應熟 習教科書內容,充實專業素養,具備豐富的專業能力,以發展、評鑑、選擇、使用和研 究教科書(歐用生,1996)。基於上述,課程綱要的演變呈現出音樂教育對音樂欣賞教 學的重視,而教科書亦為國中階段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依據,故欲了解現階段之音樂欣 賞教學,就要從教科書之分析著手。 研究者任教國中四年以來,感到大部分的國中生仍未具備足夠的音樂基礎,音樂基 3.

(17) 本能力的培養仍是本階段之教學重點,而「聆聽」即為接觸音樂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最 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透過「聆聽」活動串連樂理、基本練習、歌曲、樂器抑或是創作 等教學活動,累積學生相關音樂知能,以發展其欣賞能力及審美素養,作為其未來進行 音樂欣賞之基礎。由此可知,音樂欣賞以「聆聽」為基本,能提高學生之審美素養,實 踐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教育目標,實為音樂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承此,國中階段 實為教師培養學生審美觀之重要時期,其抽象思考能力的發展有助於感受力與審美觀的 培養,教師應於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增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正確的音樂欣賞之態度 與習慣。 綜上所述,研究者期望藉由對現行審定本教科書的分析,增進對現行音樂欣賞教材 之瞭解,培養學生音樂欣賞的知能,促進音樂欣賞教育的落實。. 4.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分析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 二、比較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內容之異同。.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為何? (一) 育成版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之內容為何? (二) 南一版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之內容為何? (三) 康軒版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之內容為何? (四) 翰林版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之內容為何?. 二、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內容之異同為何? (一) 比較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音樂欣賞教材內容比例之 異同為何? 1..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正文比例(頁數)之異同為何? 5.

(19) 2..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附錄比例之異同為何?. 3..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圖片比例與譜例比例之異同為何?. (二) 比較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音樂欣賞教材內涵之異同 為何? 1.. 各版本課本音樂欣賞教材正文內容之異同為何?. 2.. 各版本課本音樂欣賞補充教材內容之異同為何?. 3.. 各版本課本音樂欣賞教學時數之異同為何?. 4.. 各版本教師手冊音樂欣賞教材說明內容之異同為何?. 5.. 各版本教師手冊音樂欣賞教學評量之異同為何?. 6.. 各版本教師手冊音樂欣賞教學法之異同為何?. (三) 比較各版本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中,音樂欣賞曲目之異同為 何? 1..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曲目原曲與編曲之比例為何?. 2..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曲目來源之分布為何?. 3..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曲目演出型態之比例為何?. 4..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曲目樂曲類別之分布為何?. 5..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曲目譜例之比例為何?. 6.. 各版本教科書音樂欣賞曲目圖片之比例為何?. 6.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為內容分析之研究對象,範圍包含 96 學年度教育部審定通過之七至九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本與教師手冊,其中仁林版教科 書下學期未提出審定,基於考量內容分析之完整性與教材之連貫性,因而不列入分析範 圍,因此本研究選用育成、南一、康軒、翰林(依筆劃順序排列)等四個版本之教科書 進行內容分析。此外,雖然現行教師手冊並不需要送交教育部審查,但為了呈現教科書 音樂欣賞教材內容之完整性,研究者仍將教師手冊納入研究範圍。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採用統整編輯模式,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 隨著教科書編輯團隊的不同,其內容編輯方式亦有所不同。雖然四個版本皆採用主題統 整的模式進行編輯,但育成版與南一版是將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之教學內容以穿 插混合的方式進行編排,而康軒版與翰林版則是在同一單元主題之下,將音樂、視覺藝 術與表演藝術之課程內容分開編輯。因此,為了擷取各版本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 之音樂欣賞教材,研究者參考課本內容與教師手冊之說明實施教材內容分析,用以界定 音樂教材與音樂欣賞教材之範圍。 關於內容分析之範疇,本研究擇定以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 賞教材內容為研究範圍,研究者擬就音樂欣賞教材的部分,針對音樂欣賞教材的教材內 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等三方面進行探究。. 貳、研究限制 研究者有感於音樂欣賞逐漸成為音樂教育之主要趨勢,選擇音樂欣賞教材作為研究 主題,以瞭解現行音樂欣賞教材之相關內容;此外,研究者為現職國民中學音樂教師, 期望藉由本研究之實施,增進個人對所教學之教材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本研究以國 中階段為限,分析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然而,本研究僅就現行 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進行內容分析,瞭解現行音樂欣賞教材內容之編選,但並不足以呈 7.

(21) 現音樂欣賞教學之實施現況,若欲瞭解音樂欣賞教學實況,仍需進一步搭配調查研究或 訪談始能得知。 教育部於 2000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自九十學年度開始實 施,2003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此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即依據此課 程綱要進行編輯。近來,教育部依據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概況進行課程修訂,於 2008 年公布新的課程綱要,預定於 2011 年實施。其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部份 並無明顯差異,主要在「實施要點」做語意上之修正,使說明更清楚、易懂,並新增「附 錄—教材內容」部分,讓課程綱要更加具體明確。本研究選擇九十六學年度教育部審定 通過之七至九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作為研究對象,其編輯之依據為 2003 年 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8.

(22)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音樂欣賞(Music appreciation) 音樂為聽覺的藝術,Hartshorn(1957)指出「聆聽」為所有音樂經驗中必需的要素, 也是獲得各方面音樂成長的重要元素。欣賞者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賞與進一步 的鑑賞活動,能激發內在的思想與情感共鳴,從音樂中獲得情緒感受與美感經驗,進而 成為音樂的再創作者,此欣賞者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作的審美活動即為音樂欣賞(崔光 宙,1993;錢仁康等,1999;Reimer, 1989)。因此,「聆聽」為培養學生美感經驗的第 一步,亦為音樂欣賞的基礎。 雖然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皆使用「音樂欣賞」一詞,但是研究者發現不同 的音樂欣賞相關文獻對於「音樂欣賞」相關活動之論述常出現不同的詞彙,故本研究將 與「聆聽音樂」相關的行為,如:音樂聆賞、音樂聆聽與音樂鑑賞等,皆納入「音樂欣 賞」的範疇進行探討。. 二、「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九年一貫課程七大領域之一,總綱中指出,國民中學教科書 依據課程綱要編輯,須經由審查機關(單位)審查通過後,才得由學校選用(教育部, 2003a)。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綱要進一步說明教科書內容須依據總綱、教改理 念、領域課程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及其他相關資料作為撰寫之參考原 則。 教材的形式、材質和呈現方式有很多種類,教科書為眾多教學材料類別中的一種, 係為提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主要教材。廣義之教科書包含課本、習作、教師教學指 引、相關教具、教學媒體;而狹義的教科書則單指學生使用之課本(張淵菘,2005)。 本研究所稱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為九十六學年度審定通過之國民中學藝術與 人文學習領域之課本與教師手冊,包含育成、南一、康軒、翰林等共四個版本。 三、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9.

(23) 內容分析是對傳播內容做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並加以描述的研究方法(Berelson, 1952);最早運用於對報紙內容的分類分析,後來逐漸擴展至傳播研究,為大眾傳播媒 介的具體訊息,尤其是針對文字型式的報紙或雜誌內容所做的分析(楊孝榮,1978)。 內容分析法已成為常用之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擴及教科書等教材內容的分析,藉由 量化的技巧與質的分析,並以客觀的、系統的方式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藉以推 論產生該文件內容的意義與環境背景,為當前課程研究之重要領域(歐用生,2003a)。 內容分析為一種將資料量化的過程,若單純以量的資料來推論其研究意義,則容易 流於數字的比較,因為數字本身並不具社會意義,而因資料蒐集者隨其動機的不同,也 會影響統計之結果。因此,量的研究無法精準掌控教學活動的複雜性,需加上適當的探 討始可藉由分析所得的數據進而深入瞭解文件的意義。 內容分析法主要在分析傳播過程中的六個「W」:誰—訊息的來源、說些什麼—訊 息的內容、說給誰—訊息的接受者、如何傳播—訊息的傳播技巧、有什麼影響—訊息的 效果、為什麼—傳播的理由。本研究以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教材 為研究主軸,符合「說些什麼—訊息的內容」,於音樂教科書內容分析相關研究中約有 七成屬於此類研究,佔內容分析研究的多數。 內容分析法以文件為主要之研究對象,文件的內容範圍極為廣泛,舉凡說、問、視、 聽方面都是文件的來源。依據 Sharan(1988)的整理,文件包括的內涵主要分為四類, 包含:正式文件、私人文件、數量紀錄及其他(引自歐用生,2003a)。本研究選擇教 科書作為內容分析研究之研究對象,屬於正式文件。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作為探究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研究 方法,採用自編之「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音樂欣賞內容分析類目表」 作為研究工具,針對音樂欣賞教材之教材內容比例、教材內涵與音樂欣賞曲目進行分析 與版本比較,進而根據內容分析結果做出推論與建議。. 10.

(24)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音樂欣賞與教學. 一、音樂欣賞的理論基礎 (一)音樂欣賞的意義 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進行的審美活動,也是屬於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錢仁康等,1999)。崔光宙(1993)指出音樂欣賞是三度創作;作曲家將樂思寫成樂 譜為第一度創作,或稱原創;演奏(唱)家詮釋樂譜,而用樂音表達出來為第二度創作; 欣賞者以他敏銳的感受力聽到樂音,並在內心激起思想、感情的共鳴為第三度創作,所 以「欣賞」屬於沒有具體成品的「再創作」,而這種「再創作」就是再造藝術家直覺的 過程。因此,音樂欣賞本身為欣賞者內在的一種創作活動。 音樂欣賞亦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整體創造性藝術活動,藉由 一個由淺入深的反覆過程,使人從自然的欣賞提高到理性的欣賞,甚至於評論性的欣賞 階段,可說為一養成個人音樂基本能力的審美過程(黃富暖,2002;曾焜宗,2006)。 基於上述,研究者認為音樂欣賞是欣賞者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與鑑賞的 活動,並藉此體認音樂藝術的價值、風格與內涵,進而增進對音樂的理解,累積美感經 驗與豐富精神生活內涵。 (二)音樂欣賞的重要性 音樂為聽覺的藝術,整個音樂藝術活動正是一個不斷創造與探索的過程,而聆聽為 必要的音樂學習活動之一。Haack(1992)認為音樂欣賞是基礎且必備的音樂技能,透 過欣賞才能展現音樂的存在。因此,「好的音樂」的存在,在於適當的音樂欣賞,Regelski (2005)進一步補充,所謂的音樂欣賞應建立在知識的理解之上。 無論作曲家或演奏家都需要知音,換句話說,音樂是作曲家、演奏家和欣賞者相互 融合的藝術。Virgil Thomson 認為理想的欣賞者是一位有力的喝采人,說明了聽眾若能. 11.

(25) 真正的置身於音樂脈絡中,對作曲者與演奏者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范儉民,1968)。因 此,除了要有好的創作與傑出的表演,有內涵的欣賞者也是重要的一環。 聲音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溝通的形式,任何聲音只要給予表現的指令,並將聲音 有次序的組織起來就可以成為音樂。自古以來,音樂被認為比任何藝術更需要秩序性, 在觀念上音樂與秩序是聯結在一起的,它涵蓋了一個完整的聲音經驗領域,從感官的基 本元素到最極致的智慧調和;也因此音樂更可以被視為一種傳達美感的符號化「聲音」, 可以用教育的方式來探討和培養(郭美女,2000)。音樂是一種善於表達和激發情感的 藝術,因此,音樂欣賞的過程也是感情體驗的過程,透過音樂欣賞,可以使人們的內心 世界(情感、思想、意識等)發生變化,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及高尚的情操(錢仁康等, 1999)。因此,藉由音樂欣賞的薰陶,有助於性情的陶冶與人格的培養,達到美化人生 的境界。 音樂欣賞是達成音樂教學目的的必要過程,真正的音樂欣賞應建立在音樂經驗之上 (康謳,1974) 。Elliott(1995)認為音樂欣賞是音樂藝術本身獨特且重要的方法,讓人 類有意識的去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意涵,也是快樂與自我成長的最佳經驗來源之一。欣賞 者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與鑑賞,並從音樂中獲得情緒感受與美的經驗(Reimer, 1989)。而要從音樂欣賞中獲得美感經驗,教師應重視建立學生深層的音樂欣賞經驗, 當學生能夠完全感知生活週遭的聲音時,他們便能透過音樂欣賞建立對音樂的瞭解與認 識表演的技巧,進而達到完全的音樂發展(Campbell, 2005)。 Knieter(1979)認為在美感教育中,除了傳統重視的表演活動外,音樂課程也應包 含作曲、音樂欣賞與體現經驗。其中,音樂教育最重要的考量是欣賞能力及態度的發展, 音樂教育者應致力於音樂欣賞,使學生從音樂經驗中得到愉悅感及美感的滿足。 音樂是培養藝術美感的手段之一,而審美功能更是其本質和核心,故在音樂教育的 過程中,應重視音樂欣賞的重要性,由音樂欣賞活動中培養美感經驗,以陶冶理智與情 感和諧的健全人格,並增進身心的健全發展,藉由音樂欣賞的審美價值,激發、誘導、 發展人的各種本質力量,因為音樂欣賞比其他課程活動,對於音樂和諧的發展與認知及 情感的整合,洞察人類的客觀性及主觀性,有更為明顯的助益(方銘健,1997)。 12.

(26) 音樂欣賞是一般學生最易接受的教學活動(吳秋琴,1994),能讓學生產生主動探 索的動機,是重要的教學,所以一般音樂教育的趨勢也漸漸「以欣賞為中心」,同時也 藉由其他教學活動來豐富欣賞教學。學校音樂教育中,讓學生學習唱奏技巧、樂理常識 等固然重要,但如何使學生懂得欣賞優美精緻的音樂,應該更為重要(邵義強,1988)。 許尤美(2002)從中外文獻中整理出音樂欣賞於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功能,說明音樂 欣賞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1.. 透過欣賞培養「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音樂是一種表達與溝通的媒介,音樂的表達是應用音樂作品中各種素材與創作組合. 變化之特質,給予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來「表達」作曲者的意境、表演者的詮釋、欣賞者 的批評與評論;藉由各種創作技巧、編輯設計或教學過程,音樂作品表達其豐富的音樂 知識內涵,進而達到「溝通」的目的。對學生來說,「表達與溝通」的能力培養是很重 要的,老師應於課堂上提供雙性溝通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培養學生主動表達與 溝通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藝術教學的成果和素養,達到「音樂生活化」及「生活藝術 化」的目的。 2.. 欣賞教學具有「能力評估」的教育功能 經由音樂欣賞的教學過程,可以讓教師檢視學生對音樂基礎的認知能力,如聽音、. 節奏、音樂史、音樂派別、作曲家等;為達到橫向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亦可與其他音樂 活動相配合,拓廣音樂欣賞的學習視野。同時,藉由音樂欣賞可以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審 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價值觀,這些都是透過欣賞教學可以評估的基本能力。 3.. 「音樂欣賞」能拓展學生視野,瞭解多元文化 近年來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已推廣至教育界,從廣泛歷史及地理的角度來進行音樂. 教學,表示音樂教材不再是原本以「西方文化」課程為中心的教學,因此教導「非西方 音樂」是未來的趨勢,但有系統的融入「非西方文化」的課程也是值得重視的部份。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在音樂藝術及音樂教育的範疇中皆很重要,顯示出從聆聽到欣 賞,對人類生活不論是在精神面或是認知面都具有影響力。茲將音樂欣賞的重要性整理 如下: 13.

(27) 1. 音樂欣賞是音樂藝術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2. 有內涵的欣賞者能使音樂藝術更臻完善。 3. 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是音樂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4. 藉由音樂欣賞的感官體驗,有助於性情的陶冶與人格的培養,達到美化人生的 境界。. (三)音樂欣賞的內容 欲分析教科書中音樂欣賞之內涵,首先應釐清音樂欣賞的內容。康謳(1963)認為 欲培養真正的欣賞能力,對於簡易音樂技能的學習及基本音樂知識的指導,是不可缺少 的。因此針對欣賞教材的編選,康謳具體提出幾項重點。首先,三年級學生較適合活潑 輕快、富有韻律的音樂,使學生能夠領會和聲美與終止感;二、四年級可增加柔美幽靜 的教材,並使學生練習哼唱樂曲主題、辨別節奏變化,以增進其音樂的感覺力;三、五 年級可選擇各形式的樂曲,使學生領略對比與統一的優美性,進而發展對音樂的感覺 力;最後,六年級及國中學生可增加對絃樂團樂器的認識,瞭解管絃合奏的特色,拓展 音樂欣賞的範圍。 范儉民(1968)將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歸納為聽音訓練、掌握旋律、理解形式構 成、和聲要素、作品風格與演奏技巧;強調教材應由淺入深,包含各種形式與時代、風 格、重要作品。 為了使音樂欣賞不僅限於感官的刺激,而能有深入的認知與體驗,欣賞者必須瞭解 作曲的結構、形式及技巧等。音樂必須經過演奏者或人聲的演出才能夠展現出來,因此, 對於演奏者所使用的樂器、樂團的組成及樂團中各個分部的角色等,欣賞者都要有所認 識(許尤美,2002)。 曾焜宗(2006)認為要培養欣賞能力,必須不斷學習各種音樂知識(例如樂理、和 聲、音樂史)和傾聽音樂作品。具體而言,音樂欣賞教學除了要培養基本的音樂能力外, 節奏感、旋律感、和聲感的訓練也很重要,若要進一步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在一 起,就要對歷史背景與文化脈絡進行瞭解。 14.

(28) 張統星(1990)依據課程標準的規定,將音樂欣賞的內容分為聲樂的欣賞、器樂的 欣賞與故事的欣賞。聲樂與器樂的欣賞又分為人聲/樂器的種類、表現的方式及樂曲的種 類;故事的欣賞以介紹中外音樂故事為主。 研究者彙整多位學者對於音樂欣賞內容之探究,歸納出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必須包 含演出型態介紹、樂器介紹、各種樂曲種類之欣賞、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之瞭解、各國 音樂家的認識、作品分析,以及欣賞音樂會的態度與基本禮儀等。. (四)音樂欣賞的歷程 聽(hearing)音樂和欣賞(appreciating)音樂兩者是不同的,聽音樂並不一定要非 常專心,但欣賞音樂則必須非常專注(許尤美,2002)。Hoffer 將音樂分為活動與成果 二個層面,聆聽音樂屬於活動層面,賞析音樂屬於成果層面,而彼此間是相關連的(李 茂興,1997)。 Copland(1953)認為音樂欣賞分為三個層面,首先為音樂的感覺面,指的是人類 本能的情感抒發,欣賞者並未真正的去欣賞音樂;其次為音樂的情感面,此為具有啟發 性的聆賞,認為音樂有「表達情感」的權利,欣賞者能藉由音樂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欣 賞者不再是被動者;第三為音樂的理論面,指出音樂是依音符的本身及其運用而存在 的,除了感受音樂本身之美外,尚要注重音樂的素材、素材所衍生的音樂要素(旋律、 節奏、和聲、音色) 、架構、背景脈絡及演奏技巧等,此層面是知覺與反應的融合。Copland 強調,欣賞音樂並非著重其中一個層面而不涉及其他層面,而是應該致力於同時聆聽音 樂的三個層面,將之連貫與交感(劉燕當譯,1979)。 Parsons(1987)提出五個美感的發展階段,雖非針對音樂欣賞歷程進行探究,然而, 音樂欣賞即是感受音樂美感的活動,音樂欣賞的歷程為一美感發展的過程。Parsons 對 於美感發展各階段間美感與心理發展之見解,研究者認為值得作為探討音樂欣賞歷程之 參考。 1.. 主觀偏好期(Favoritism) 此階段是欣賞者接受藝術作品的刺激而引發的美好經驗,為一直覺的感受,此感受 15.

(29) 是對藝術毫無理由的喜愛,無關作品的優劣,是欣賞者單純對藝術作品的喜好,無關欣 賞者對作品的價值評斷,是主觀而非客觀的判斷。 2.. 美與寫實期(Beauty and realism) 第二階段的主要概念是針對藝術作品的主題,也就是其所代表的意涵。好的藝術作. 品在於是否有吸引人的主題,或是其所代表的事物是否真實,美、真實與技巧即為價值 判斷的標的。此階段可看出欣賞者間不同的觀點,因個人經驗與認知而有不同,且進一 步代表欣賞者能從美學觀點欣賞藝術作品,表現客觀的觀察。 3.. 原創表現期(Expressiveness) 第三階段欣賞者開始展現其組織化的洞察力,洞察力影響大部分人的藝術概念,而. 藝術的目的就是表達人的經驗,因此欣賞者要有能力感受與回應原作者所欲傳達的內在 經驗。對欣賞者來說, 「創新性」 (creativity) 、 「原創性」 (originality)及「情感深度」 (depth of feeling)是判斷作品好壞的標準。 4.. 形式和風格期(Form and style) 第四階段欣賞者要從社會脈絡的角度洞察藝術作品的意義,而非從個人主觀、感性. 的觀點出發,且欣賞者要能透過媒材、形式、風格等方面做相互討論,展現作品的社會 意涵。 5.. 自律期(Autonomy) 第五階段欣賞者必須要能運用傳統藝術作品的意義評斷作品的概念與價值,而此傳. 統的意義是隨時代而改變的,且仍持續改變。此階段需要欣賞者更進階的洞察力,使欣 賞者在個人及社會的美感判斷間尋求平衡,最後融合為自己的觀點,並進而對作品有全 面且融貫的評斷。 方銘健(1997)認為人類與生具有反應音樂的能力,且與喜怒哀樂等情緒有共通性, 這能力使人能聆賞音樂。以下將音樂欣賞分為四個階段,方銘健強調每個階段不是各自 獨立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交錯進行。 1.. 直覺性階段 此階段是音樂情緒感應的基礎,主要為無意識或半意識,指的是以直覺感受指涉或 16.

(30) 音樂範圍外的意義,而非理智的進行分析或辨認音樂要素,讓欣賞者不知不覺的聆聽音 樂,透過音樂的律動引起本能反應。 2.. 認知階段 審辨異同為此階段的重點,強調增加音樂理解力,亦可稱之為辨別階段。理解的學. 習包含正式的理論研習和非正式的經驗洞察,方銘健認為記憶音樂或記憶主題的能力, 是此階段發展的一種最重要的音樂才能,而且是形式的操作、理解及統一變化原則的根 本。此能力幫助聆賞者學習辨別音樂中的要素,藉由確認與辨別,學習與熟練音樂審辨 能力,進行音樂認知的學習。 3.. 概念階段 亦可稱為分析階段,此階段欣賞者進一步認識樂曲的理論結構、歷史背景與風格特. 色,從音樂史、理論和文獻中,學習感受風格的差異與詮釋的異同,強化音樂知覺力與 音樂感受力,獲得更進階的音樂欣賞能力。 4.. 綜合階段 此階段融合音樂性與再造音樂的觀念,分析的功用在於發展音樂理解,而綜合的作. 用是發展音樂性,要求聆賞者本身以洞察力與創造力發現音樂的涵義與特色,創造自我 的音樂聆賞經驗。其最終境界是音樂集成,期望音樂與個體能融合為一體,使聆賞者獲 得最強烈的音樂經驗與音樂感應。 基於上述,音樂欣賞的歷程大致包含最初的直覺感受階段,身體因音樂激發出的生 理反應,進而進入情感融入的體驗階段,不只有單純的直覺感受,還包含情緒與旋律、 節奏等部分之認知元素在內;最後達到審美理解的最高境界,不但能感受音樂原始的魅 力,還能深入理解相關的音樂要素,並進行分析與評論,使音樂欣賞不再只是空泛膚淺 的「聽音樂」,而是有意義的「鑑賞音樂」。. 二、音樂欣賞的教學 (一)音樂欣賞教學設計 音樂欣賞是從外向內的一種靜態活動,從欣賞音樂中學習音樂是最有效的方式(張 17.

(31) 統星,1990) 。在探討音樂欣賞的實施要點後,接下來將探討音樂欣賞教學的各種方法。 范儉民(1990)提出實施音樂欣賞教學的兩個途徑,一是從「聽」,可分為有意識 的聽及無意識的聽,二者皆可使人感受音樂;二是從「具體的實踐」,認為藉由演奏或 演唱音樂的過程,可使欣賞者更深入領略音樂,再進一步欣賞音樂的美感。其認為要達 到較高層次的欣賞,需要培養欣賞者的「理解力」,此非朝夕可成,需要藉由各種教育 方式來達成。以下綜合范儉民(1990)與崔光宙(1993)的分類,將音樂欣賞法分為八 類並予以討論。. 1.. 主題欣賞法 1920 年至 1930 年,Bin-Gham 與 Schoen 等人在美國針對 20,000 人做了一次大規模. 的實驗,其結論之一就是發現欣賞者對曲調的熟悉與否,能影響欣賞的程度。主題欣賞 法即是應用此概念,將樂曲中的主題片段擷取出來,讓學生藉由聆聽或哼唱熟悉這些曲 調,進而聆賞全曲。崔光宙則稱此法為結構性欣賞,經由片段的欣賞,使欣賞者熟悉樂 曲,有助於樂曲結構的熟悉與欣賞,尤其是對於結構較為複雜的作品。 2.. 讀譜欣賞法 讀譜欣賞法需要欣賞者以樂譜為藍圖,一面聆聽音樂,一面閱讀樂譜,藉由樂譜的. 輔助,引導欣賞者將樂譜的音符,化為生動的樂音。欣賞者可先從熟悉的歌曲開始,進 而推廣到織度較為複雜的重奏曲或合奏曲,經常使用亦可增進讀譜能力。 3.. 分析欣賞法 分析欣賞法著重辨別樂曲的動機、主題,進而分析作曲者如何將這些素材串聯與變. 化,發展為一首完整的樂曲;欣賞者亦須認識樂曲的風格、時代背景與文化脈絡,以對 全曲有完整、透徹的理解。欣賞與分析沒有先後的順序,亦可同時進行。范儉民認為分 析欣賞法較為形式主義美學學者所贊同。 4.. 技巧欣賞法 范儉民亦將此法稱為內行欣賞法,指出欣賞者應為音樂的學習者,且有深入的音樂. 學習經驗。此法針對演奏技巧進行欣賞與評斷,如鋼琴踏板的運用、絃樂的弓法、管樂 18.

(32) 器的運舌或是發聲咬字的正確等,皆需要專業的知識才能運用技巧欣賞法。 5.. 比較欣賞法 比較欣賞法為針對樂曲、音樂家、樂派或時代風格等面向,單一或綜合進行比較,. 透過比較的方式,使學生深入的瞭解表演藝術的內涵與提升欣賞品味(崔光宙,1993)。 范儉民將各類比較列舉如下: (1) 同一樂曲,不同演唱(演奏)者的比較; (2) 同一樂曲,不同編曲的比較,或與原曲比較; (3) 同一作者,前後期風格不同的比較; (4) 同時期不同作曲者之風格比較; (5) 不同時期作品風格之比較; (6) 同一題材,不同作曲者的作品比較; (7) 同一類型的樂曲比較; (8) 各民族音樂不同風格的比較; (9) 自我作品或演唱(演奏)之錄音比較。 6.. 複調音樂欣賞法 複調音樂在欣賞過程中是最困難、也是最值得反覆聆聽的部份,因此聆聽複調音樂. 應先從二聲部開始,先分開聆賞再練習同時欣賞二聲部;若是三聲部樂曲,可分別聆聽 各聲部,再選擇其中二聲部進行配對欣賞,最後欣賞全曲。 7.. 歌樂欣賞法 范儉民將歌樂分為兩類,一是不依據歌詞涵義所作的歌曲;二是能歌唱的詩與劇。. 此欣賞法需要欣賞者具備文學的涵養,欣賞前者時須將音樂與歌詞分開欣賞,分別針對 音樂與歌詞進行音樂與文學的欣賞;後者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應同時欣賞才能體會詩 樂融合的美感。 8.. 簡介欣賞法 崔光宙(1993)提出簡介欣賞法,先針對欣賞的樂曲之曲名、作曲者與相關資料做. 簡單的介紹,而後直接進行全曲的欣賞,是較為簡單且容易施行的欣賞教學法,其缺點 19.

(33) 為不易深入認識作品。 吳秋琴(1994)認為音樂欣賞較不受限於天賦、環境、年齡發展限制,且可和各項 音樂教學活動配合,增加音樂教學橫向的聯結。好的欣賞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音樂美感 經驗,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態度。實施「以欣賞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須多樣化,若能結 合音樂思考和小組討論方式,則可增加欣賞的深度,使學生獲得較高層次的音樂欣賞經 驗。吳秋琴在其研究中選擇「簡介欣賞法」與「比較欣賞法」進行實驗教學,結果發現 簡介欣賞法易實施推廣,比較欣賞法能提高欣賞之深度與詮釋能力,都是值得推廣的欣 賞教學法。. (二)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 音樂欣賞教學若無音樂教師的指導,學生容易淪為「聽音樂」的現象,但音樂教師 若無正確的音樂欣賞教學觀念,則易使音樂欣賞教學淪為艱深的樂曲理論分析,造成學 生排斥的心理。以下將康謳、范儉民、張統星、崔光宙、曾正仲、聶元龍、吳舜文與曾 焜宗等多位學者針對音樂欣賞教學所提出的實施要點歸納整理如下: 1.. 瞭解音樂欣賞教學目標,實施預備教學 張統星(1990)認為透過音樂欣賞教學,可以活用學生的可塑性與愛好音樂的天賦,. 以達到音樂教育的目標;而要實施音樂欣賞教學,更要先瞭解音樂欣賞的目標。聶元龍、 李晶、朱亞榮(1999)提出「有的放矢」、「瞭解概況,熟悉特點」等原則。在欣賞教 學之前,除了認識教學目標外,康謳(1963)認為應進行相關音樂訓練,以加深學生對 音樂素材的認識。范儉民(1968、1990)建議此訓練應與其它的音樂學習配合,為音樂 欣賞作準備。 2.. 欣賞教材應由淺入深,系統化的循序漸進 康謳、聶元龍與吳舜文等皆提及,規劃音樂欣賞教學時,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 訓練學生將相關音樂知識運用於音樂欣賞中,以獲得良好教學成效。欣賞樂曲方面,曾 正仲(1996)強調要有選擇和安排,而不是無意識的從頭聽到尾,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 數中,有效率的欣賞音樂。 20.

(34) 3.. 教材內容應嚴加選擇 康謳(1963)認為,欣賞教材的選擇以不違反善良風俗為原則,同時也要考量學生. 的心智發展年齡。教學時亦應注意音樂美的理解,包含旋律美、音色美、律動美、和聲 美、形式美及精神美,從理解入手,認識旋律與節奏的藝術與作品的相關文化脈絡(范 儉民,1968、1990;曾焜宗,2006)。曾正仲(1996)強調,對於欣賞作品的相關基本 資料,如曲名、作曲家、主題旋律或音樂特色等,應有基礎的認識與記憶,並要逐漸擴 大欣賞樂曲的種類與範圍,以拓展音樂欣賞的視野。 4.. 多元的欣賞教學法 欣賞的內容決定後,接著要決定欣賞的方式。音樂欣賞的方式有許多種,范儉民. (1968、1990)將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分為示範欣賞、唱片錄音欣賞與同學的彼此欣賞, 此三種教學適宜使用欣賞批評的方式;崔光宙(1993)則提出簡介性欣賞、結構性欣賞 與比較性欣賞。整體而言,音樂欣賞教學的規劃原則應具有系統化、生活化、多樣化與 創造性(吳舜文,2000),教師需配合教材的內容,設計適宜的欣賞教學法以兼顧不同 的學習面向。 5.. 欣賞媒材的多元性與選擇 康謳(1963)指出,教師要能充分利用唱片、錄音帶、音樂電影等媒材,盡量供給. 學生靜聽音樂的機會。崔光宙(1993)認為選擇適當的欣賞媒體來進行欣賞教學,是不 可或缺的步驟。視聽媒體系統大致可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和視聽媒體三大類,教師 可依學校設備選擇最佳的欣賞教材,必要時也可自行製作欣賞教材。欣賞媒材的選擇與 製作,是影響欣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要能適時提供欣賞媒材,依欣賞內容的需 要,選擇不同的欣賞媒材,並將欣賞媒材的使用與教學融合為一體,才不致使欣賞教學 成為打發時間的「反教育」活動。除了不同媒體的選擇之外,范儉民、曾正仲與吳舜文 等皆強調最佳的音樂經驗之累積,應與生活做結合,利用廣播與電視實施課外欣賞教學 或是鼓勵學生出席著名演奏家或當地音樂會,都是結合周遭資源的欣賞方式,可提供學 生不同的欣賞體驗。因此,有聲資料的運用固然能夠豐富課程之解說,但生動的教學設 計、彈性之課程規劃與兼顧選曲之代表性等,才是吸引學生學習意願之最大關鍵(吳舜 21.

(35) 文,2000)。 6.. 反覆聆聽,控制教學時間 康謳、范儉民與曾焜宗等認為實施音樂欣賞教學時,宜注意反覆多次欣賞的原則,. 但選擇之音樂欣賞段落不宜過長,直到確認學生已經清楚瞭解音樂的意義為止。曾正仲 (1996)強調聽音樂要全神貫注,才能獲得最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師要有詳密的計畫, 不要太過密集欣賞樂曲,才不會使學生精神疲勞;而教學中若能與其他音樂教材相關, 則可進一步發展教材間橫向的聯結。 7.. 提供學生創造性的表達與溝通機會,實施適當的教學評鑑 欣賞教學後,應將內容略加提示與檢討,鼓勵學生發表,創造表達與溝通的機會與. 經驗。藉由欣賞的再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進 而求創造性之發揮(吳舜文,2000)。聶元龍等(1999)提出「善於聯想,精於思索」 的原則,期望教師透過雙向溝通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與討論,以啟 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並藉此實施適當的教學評鑑,以獲得最真實的評鑑結果。 8.. 學習正確的欣賞態度與培養欣賞音樂的興趣 康謳、范儉民與張統星皆認為,音樂欣賞教學能培養學生「快樂的聽」之正確欣賞. 態度,以及參加音樂會的良好態度與習慣,並期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達 到音樂教育的目標。音樂隨著聲音的停止而消逝,但對於靈敏的耳朵而言,音樂仍停留 在記憶中(曾焜宗,2006),期望學生也能達到此一欣賞境界。 9.. 瞭解我國民族文化 張統星(1990)認為欣賞教學應注重我國民族音樂,范儉民(1968、1990)強調要. 理解自己的民族音樂,應先從關係密切的鄉土音樂著手。現行九年一貫教育強調鄉土情 與愛國心的陶冶,實施鄉土教育;而音樂具有陶冶性情、教化人心的功能,從音樂欣賞 教學的角度實施鄉土教育,必能獲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樂欣賞的評量 評量為教學實施的重要步驟,亦是教師檢視教學的主要依據,從評量方式的選用情 22.

(36) 形,可瞭解音樂欣賞教學之實施概況。教學評量依據其側重點或目的的不同可分為形成 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主要目的不是為學生評定成績,而是瞭解學生於每個 學習階段對學習內容的精熟度;總結性評量首要目標是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其學習成 果做證明,或是評定教學方案的有效性,故通常為了達到形成性評量目的而施行的測 驗,往往比總結性評量測驗來得頻繁(邱淵譯,1991)。 Reimer (1997)認為身為一個音樂欣賞的教師,最重要的是要能教導學生瞭解音樂的 架構、引導學生建立選擇音樂喜好的價值觀,以及瞭解音樂美學思想。他提出十種觀察 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之評量方式:1. 能欣賞音樂作品的結構; 2. 能進行批判性的判斷; 3. 對歷史背景、文化脈絡進行瞭解; 4. 運用美學洞察力; 5. 體驗表達感情的能力; 6. 分析作品; 7. 比較作品以及不同的表演者; 8. 對不同作品的喜好程度; 9. 欣賞音樂 時的身體反應; 10. 所產生的聯想相關性。 崔光宙(1993)認為欣賞教學的評量與其他種類的教學評量相比較為困難,但並非 無法實施。崔光宙(1993)與吳秋琴(1994)將評量分為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技 能方面,希望學生習得操作視聽媒材的技能,可運用觀察法來瞭解或透過實際操作活動 來進行,但這僅是附加學習目標,不一定要實施;認知方面分為五種教學目標,分別是 媒材特徵、歷史背景、作品內涵、形式結構與版本學知識,大多採用測驗法,分為單純 紙筆測驗以及藉助於視聽媒體的聽力測驗,其中只有歷史背景可單純使用紙筆測驗進行 評量,其餘皆需藉助視聽媒體進行評量;情意方面崔光宙將之分為拓展興趣、提高品味 與培養情操等三個目標,拓展興趣為一無止境的過程,適用形成性評量,提高品味可使 用比較法進行評量,而培養情操是屬於人格內化的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客觀的評量出變 化。吳秋琴則認為情意方面的評量包含態度與興趣,其評量方式可同時運用觀察法、測 驗法或評定量表問卷進行評量。 顧如君(2000)基於評量的內容將一般音樂欣賞教學評量的方式歸納為四種:筆試、 學生口頭報告、書面報告與音樂辨識。筆試為針對音樂欣賞「認知」方面的學習成果所 做的評量,其結果亦可作為補救教學的依據;學生口頭報告的呈現方式可瞭解學生對音 樂的感受力,亦可評量學生的審美觀,訓練其表達與溝通的能力;書面報告是評量學生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當時人們從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養分,應用

主頁 >課程發展 >學習領域

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中國語文教育 > 中國語文教育- 教學 資源 > 中國語文(中學)-教學資源

科目: 中文 英文 數學 常識 視覺藝術 體育 音樂 普通話 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