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自編的加減法文字題工作單為研究工具,結構式工作單晤談 法(structured, task-based interviews)作為研究方法,透過對兩位學生的施測,結構 式晤談,了解學生面對合併、改變、比較三種類型的加減法文字題是如何解題,

改變 2

2. 小明原有 7 元,爸爸再給他 15 元後,就可以買一支原子筆,請問一支原子

二、正式施測:

在前測工作單設計完成後,分別利用一節課 40 分鐘的時間,對小嵩和小億 進行個別的施測,並在施測完後一週內進行結構式晤談。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者為了瞭解兩位學生面對合併、改變、比較三種 類型文字題的解題計畫,因此根據三種類型文字題設計出結構式的工作單 (structured task)。在學生完成工作單後,再依學生的作答表現向學生提出晤談,

目的是為了解學生面對加減法文字題是如何解題,學生問題整合情形以及學生解 題計畫執行情形。此種晤談的特色為工作單是結構化的,但訪談的問題卻是視學 生解題表現和解釋情形而有所調整,此種研究方法稱為結構式工作單晤談法 (structured, task-based interviews),而此種研究方法的晤談,須採取以下四步驟進 行(Goldin,2000):

(一)提出非引導式的提問(nondirective efollow-up questions),例如,

你可以再講得更清楚一點嗎?

(二)當受試者反應不合邏輯或題意時,可以給予最小的建議(minimal heuristic suggestions),例如,可以用其他的例子說明嗎?

(三)當研究者預期性行為沒有出現時,可以給予一些引導(the guided use of heuristic suggestions),例如,你有發現一些什麼嗎?

(四)給予解釋性或後設性的提問(exploratory,metacognitive questions),例如,這是如何想出來的,你能說明一下嗎?

此四步驟中,若是受訪者能直接正確的回答第一步驟的問題,則二、三步驟 的問題就可以省略,第四步驟的問題可以檢視受訪者是否了解其所知道的內容,

可以在提問中多加使用。

在查看完學生的作答表現後,研究者依據Polya (1957)提出數學解題的四個 階段:理解題意、擬定解題計畫、執行解題計畫、驗算與回顧,欲了解學生在此

四個階段的解題思維,並採用結構式晤談的要領,設計出以下訪談內容,如表 3-3-4:

表 3-3-4

前測後教師訪談提問

1. 在這個題目中,題目給了我們那些資料? 理解題意 2. 在你的算式中,你的( )是指甚麼? 理解題意

3. 那麼( )是代表甚麼? 理解題意 4. 你用( )法來算,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用( )法

算呢?

擬定解題計畫

5. 你遇到甚麼樣的題目你會認為要用( )法計算? 擬定解題計畫 6. 看一下你計算的直式,這樣計算都對了嗎? 執行解題計畫

7. 你可以怎麼樣驗證你算的答案是對的? 驗算與回顧 8. 請你把答案再套回題目中,確定算的結果是不是正確

的?

驗算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