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為行動研究,旨在探究兩位四年級資源班的學生在處理比較類加減法 文字題的思維和解題策略,並透過改進教學協助兩位學生建立正確的解題概念,

學會比較類加減法文字題。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 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數學文字應用題(arithmetic word problem)(以下簡稱應用題)在數學領域中占 有重要地位。自小學開始,應用題便普遍存在於數學教材中,而學習應用題的解 題策略也是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的教學總體目標之一。

自國小一年級的數學課本即出現應用題,而應用題主要是以加減法文字題為 主。在研究上,國內外學者大多採取「語意結構」作為加減法文字題分類的依據。

而在分類上,最普遍的是Riley、Greeno和Heller(1983)將加減法文字題分為改 變、合併、比較三類,其中以比較類是最困難的。在研究者近期的教學經驗中,

某次期中考的數學題目中,命題老師出了一題比較類型的加減法文字題,當時研 究者同事的女兒(國小三年級學生)正與研究者的同事討論此題目,提到為什麼題 目敘述是「比多」,她採用加法計算卻是錯誤的?研究者在觀看題目後,發現題 目中的敘述雖然是比多,但題目要求的是較小的數量,必須要改成減法計算才是 正確的。研究者查看課本相關的類似題,發現絕大部分的題目,「比多」常是使 用「加法」,「比少」常是使用「減法」,期中考出的這個題目題意和解題策略 相反顯然造成多數學生的錯誤。

研究者探察文獻,翁嘉英(1988)提到面對「比多」和「比少」的比較類加減 文字題時,學生通常會採用兩種錯誤的解題策略:一種為「呆板對應策略」,也 就是遇到題目中有「比多」的關鍵字時採用「加法」;遇到題目中有「比少」的 關鍵字時採用「減法」。另一種學生所採用的錯誤解題策略為「減法」策略,意

思為看到看到有「比」字描述兩量之間關係的題目,都用「減法」來運算。

研究者任教於國小的資源班,資源班的學生在語文和數學方面均較一般學生 來得弱勢,面對數學應用題的邏輯思考、理解力也比不上一般的學生。因此面對 資源班的學生教學必須更具體,更具結構化,才能提升教學成效。對於比較類加 減文字題,研究者思考比較類文字題的語意敘述有時和計算結果一致,有時相反 的情形下,是很容易造成學生產生混亂的情形。因此有沒有一套教學方法是能讓 學生清楚明白何時是使用加法?何時是使用減法?如此一來若是能資源班的學 生能藉此學會比較類加減法文字題,相對的一般的學生也能受惠。於是研究者詳 閱甯平獻(2010)在數學教材教法(五南出版社,2010)所提到比較型問題的結構,

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比較型文字題的改進教學。期能協助資源班學生建立比較類 加減文字題正確的解題策略與提升學習成效。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擬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研究:(1)第一階段為準備 期,主要工作為確定研究主題和對象,依序是文獻蒐集和規劃研究工具。(2)第 二階段先整理訂定各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然後再設計前測工作單,而後是正式施 測,再分析施測結果和對學生進行結構式工作單晤談。(3)第三階段開始進行比 較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的改進教學,接著設計後測工作單,正式施測後再分析學生 的施測結果和再一次對學生進行結構式工作單晤談。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經由上述三階段實施完成後,瞭解兩位國小四年級資源 班學生的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策略和透過改進教學提升學習成效。其具體目的分 述如下:

ㄧ、了解兩位四年級資源班學生在各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表現。

二、了解兩位四年級資源班學生面對各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策略和思考 模式。

三、發展出改進教學協助兩位學生建立正確的比較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 策略。

四、了解兩位四年級資源班學生在進行完改進教學後的學習成效。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分別提出幾個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ㄧ、探討兩位四年級資源班學生在各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表現為何?

二、透過結構式工作單晤談探討兩位四年級資源班學生面對各類型加減法文字題 的解題策略和思考模式為何?解題的困難點為何?

三、探討如何設計改進教學?和傳統的教學差異點為何?

四、改進教學,是否有助學生增進比較類型加減法文字題的學習成效?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便於本研究之分析與討論,以下僅就研究中涉及之重要名詞進行解釋與界 定如下:

一、國小四年級學生

國小四年級學生指的是台灣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生,依入學法定年齡約為10、

11歲,在本研究中則指台中市西屯區某所國小的四年級學生。

二、資源班

資源班又稱資源教室,在特殊教育裡是屬於一種部分時間的支援性教育安置,

資源班的服務對象是指就讀於普通班,但在學業、行為、情緒上需要特別協助的 學生。資源班的學生學籍隸屬於普通班,利用部份的時間至資源班進行補救教學,

其目的為減少標記,又能獲得特殊教育的服務,使學生在學業和情意方面能獲得 充分發展。擔任資源班的老師則須具備特殊教育專長,持有特殊教育合格教師證

的人方能擔任。

本研究所指的資源班為台中市市立國民小學所設立之資源班,其服務對象為 特殊教育法所稱之特殊教育學生,經由特殊教育鑑定和安置所決定之學生,共分 為十二類: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

嚴重情緒障礙、自閉症、學習障礙、多重障礙、發展性遲緩、其他顯著障礙等。

在本研究中的小嵩的障礙類別為嚴重情緒障礙中的過動症,小億則為學習障礙。

三、加減法文字題

Riley、Greeno 和Heller(1983)將加減法文字題分為改變、合併、比較三類。

這三種類型中以「比較類」難度最高。「比較類」問題是指兩個數量進行大小或 多寡比較的問題,依未知數的位置分為差異量未知、被比較量未知與參照量未知。。

由於比較類問題較為複雜,學生常未能理解關係句的題意或造成錯誤解讀,以致 學生遭遇較多的學習困難。(翁嘉英,1988)

四、數學解題策略

「策略」是指學習者在面對問題情境時,能懂得使用何種技能,並且能夠計 畫、修正使用的技能,達成問題解決。本研究探討的數學解題策略為學生在面對 自編的前測和後測加減法文字題中,各種題目類型的解題方法。學生的數學解題 策略可經由觀察與晤談資料呈現。本研究採用的數學解題策略為Polya提出的解 題四步驟:理解題意、擬定解題計畫、執行解題計畫、驗算與回顧。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針對台中市西屯區某國小(屬於都會區的大型學校)的兩位四年級資 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兩位資源班學生的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情形,分 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希望藉由改進教學,透過結構式工作單晤談法了解 分析學生的答題狀況和理解程度是否有顯著的提升,故研究結果尚無法涵蓋全四 年級學生的情況,並冀望日後能繼續做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