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材料

本節所使用的工具與材料,包括(一)眼動儀;(二)閱讀理解測驗;(三)

資訊能力測驗;(四)線上閱讀測驗;(五)線上閱讀理解搜尋歷程問卷;(六)

線上閱讀網站;(七)線上閱讀教材,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工具

(一) 眼動儀

以影像分析的方式進行眼球追蹤(Eye gaze tracking),透過攝影機拍攝眼部影 像,並利用影像分析技術追蹤瞳孔的位置。眼動儀又可依攝影機架設之方式再細 分為頭戴式(Head-mount)與遙測式(Remote)兩類。本實驗採用瑞典的 Tobii X120 遙測式眼動儀,提供完全非侵入式操作,它的攝影機與光源架設在使用者下前方 (在螢幕下方),可測到瞳孔距離螢幕的範圍為 50 至 80cm 之間,該儀器允許實驗 者較大的頭動範圍,可以長時間進行精確研究而不會感到疲勞,實驗之眼動儀監 控系統,如圖 3-3-1。

圖 3-3-1 眼動儀監控系統

實驗進行時,先調整受試者的座椅前後、高低和頭部位置,使受試者眼睛在觀看 螢幕時保持在 60cm 左右的距離,以眼動儀進行現場實驗之情境畫面,如圖 3-3-2、

圖 3-3-3。

圖 3-3-2 現場情境側面 圖 3-3-3 現場情境正面

Tobii X120 眼動儀取樣率為 120Hz,每 1 秒取樣 120 次,眼球運動位移量可 經由座標軟體進行換算對應於螢幕的座標。實驗程式採用 Tobii Studio 軟體進行 眼動資料的擷取,如圖 3-3-4。Tobii Studio 除了可即時同步採集眼球資料之外,

更可提供記錄數據、錄影觀測等功能。本研究使用眼動軟體 Tobii Studio 將文本 內容劃分為五種類型的 AOI(Area Of Interest):圖表、段落、標題、主題句與關 鍵字,如圖 3-3-5 分述如下:

1.圖表:用來解釋或與文字內容相關之圖形或表格。

2.段落:根據文章內容劃分成的部分或事情結束停頓的地方,也就是處理同一主

凝視點 (注視點)

眼動儀 眼睛

觀測鏡頭

電腦 螢幕

題之相關句子的結合。

3.標題:標明文章或作品內容的簡短語句,用來組織文章,使其有層次架構。超 文本的主標題在網頁的上面框架呈現,次標題在網頁的左側框架呈現、線性文本 則在文章內容裡是為各章章節。

4.主題句:每一個段落欲闡述的事物(subject)或概念(concept),通常位於段落開 始或接近處,為該段落的重點所在。在本研究中則為各段落文章裡的前一、二句。

5.關鍵字:在本研究中為超連結種類,包含文字超連結、名詞解釋和難詞解釋。

圖 3-3-4 Tobii Studio 眼動軌跡 圖 3-3-5 五種類型 AOI (二) 閱讀理解測驗

本研究採用柯華葳(1999)所編製之「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做為評量學 童中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工具,適用於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內容包括四種類型的 理解題目:字義理解、句義理解、命題組合(以指示代名詞出題)及短文理解。

本研究所稱之高閱讀能力與低閱讀能力,即以受試者在此測驗的原始得分與該常 模分數(平均=15.85)和標準差(S.D.=6.10)之一半(S.D./2=3.05)進行篩選,得分高於 全國常模分數+1/2 標準差者(15.85+3.05=18.9),歸類為高閱讀能力,得分低於全 國常模分數-1/2 標準差者(15.85-3.05=12.8),歸類為低閱讀能力。

(三) 資訊能力測驗(如附錄一)

主題句 主標題

副標題

關鍵字 段落

本研究為排除受試者因資訊能力的不同,影響實驗結果,研究者依據「國民 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五大核心能力:「資訊科技概念 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

「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配合學生資訊素養,設計線上閱讀相關資訊素養測驗,

了解學生基本資訊素養程度,並商請請二名語文教育領域中的學者專家和和一名 國小資訊老師,共三人來檢視測驗內容,分別對題目提供建議,並針對題意表達、

文句流暢、資訊名詞難易,提出修正意見。研究者再根據專家學者建議,修改題 目語句、標點符號等問題而成,資訊能力測驗題號分佈情形如表 3-3-1。

表 3-3-1 資訊能力測驗題號分佈情形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 題號 題數

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6、12 2

資訊科技的使用 1、2、4、8、9、10、11、13、 8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3、5、14、15 4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 16、17、18、19、20、21、22、23、25、26、

27、28、29、30、31、32、33、35、36、38、

39、40

22

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 7、24、34、37 4

研究者以台北市建安國小和基隆市中興國小五年級,共 105 位學生為預試樣本進 行預試,最後進行鑑別度及信度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1.鑑別度分析

本問卷共計 40 題,經過登錄整理後,經由鑑別度分析後,刪掉鑑別度低於.35,

共 20 題不顯著之題目之後,資訊教育五項核心能力的題數分別為「資訊科技概 念的認知」1 題、「資訊科技的使用」4 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3 題、「網 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10 題、「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2 題。

2.信度分析

本研究中刪去鑑別度過低的題數之後,編成正式「資訊能力測驗」, 並採 內部一致性分析法(Cronbach`s α)分析信度,其內部一致性信度值為.81。

(四) 線上閱讀測驗(如附錄二)

本研究之線上閱讀測驗,是針對研究之自變項「閱讀目標」─有目標的閱讀 所設計,範圍為自然科「地球的形成與構造」、「生物體的組成」、「奈米」及「星 空」四個主題,每個主題的題目分為兩面,第一面為 2 題選擇題和 1 題問答題(分 2 小題),做為有目標的線上閱讀分析之用;第二面為 8 題選擇題,則用來刪除線 上閱讀的偏離值(outlier),以縮小實驗誤差。受試者需先由第一面測驗題目開始 作答,並依問題順序完成第一面題目之後,再翻至第二面進行作答。

(五) 線上閱讀理解搜尋歷程問卷(如附錄三)

本問卷主要針對學童在進行有關「搜尋」歷程的行為所設計,內容分為三大 部分。第一部分係詢問受試者在實驗時是否知道、有無使用搜尋功能和搜尋阻礙,

共 4 題;第二部份則是詢問受試者使用內部搜尋過程之中,所具有之搜尋行為特 徵(包含:執行搜尋、資訊處理與選擇),共 6 題;第三部分是詢問受試者對於線 上閱讀時,文本的不同,是否會造成閱讀時的困難,共 3 題。說明如下:

1.受試者在實驗時是否知道、有無使用搜尋功能,本研究詢問之問項,包括:是 否知道可以使用關鍵字搜尋、有無看到網頁的搜尋功能、有無使用搜尋功能、不 使用搜尋功能的原因。

2.受試者使用內部搜尋過程之中,所具有之搜尋行為特徵,本研究詢問之問項,

包括:(1) 關鍵字搜尋:共 4 題 (2)資訊處理與選擇,包括:共 2 題。

3.受試者在不同的文本上閱讀,是否會影響他們組織概念的迷失與閱讀時的困 難。

在選項後面,設計六點量表態度問卷,1 表示非常不同意,6 表示非常同意,

在實驗進行後讓學生填寫,藉以瞭解學生對使用線上閱讀搜尋歷程的態度。

(六) 線上閱讀網站

本研究使用之線上閱讀網站為降低影響因子,故於封閉式網路中實驗。主試 者端採用 Fujitsu 筆記型電腦,配備 Intel Core i5-2450M(2.5GHz)處理器、4GB 系 統記憶體、1GB 的顯示卡。軟體方面安裝 Apache 伺服器、MySQL 資料庫,並 使用 PHP 與 SQL 程式語言,做為網頁平台主機。受試者端使用 ACER 19 吋(4:

3)外接式液晶螢幕顯示器(解析度為 1280*1024)、螢幕更新頻率為 60Hz、外接鍵 盤和滑鼠,以供受試者操作。網站架構是由研究者根據文本類別和參考相關線上 閱讀網站所設計。瀏覽器以 IE8(Internet Explorer 8)做為瀏覽平台,工具列保 留「上一頁」、「下一頁」、「重新整理」和「網址列」,如圖 3-3-6。

圖 3-3-6 IE8 瀏覽器工具列

網站設計以「介面編排」、「搜尋框」、「超連結種類」三個部分為主,超文本 網站和線性文本網站,如圖 3-3-7、圖 3-3-8,分別敘說如下:

網址列

重新整理 上一頁、下一頁

圖 3-3-7 超文本網站架構圖

圖 3-3-8 線性文本網站架構圖

主標題

副標題 內文

搜尋框 工具、網址列

文字 圖表

超連結

內文

搜尋框

主標題 副標題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難詞解釋 工具、網址列

內文

文字

圖表

1.介面編排:

(1) 主標題:以橫幅方式呈現在網頁的上半部。

(2) 副標題:依主標題在網頁的最左邊呈現相關的副標題。

(3) 內文:文章內容呈現在網頁的右下角,內文包含文字、圖表、超連結。

2.搜尋框:超文本在網頁的右上角,線性文本在網頁的左上角,供受試者進行內 部網頁內容的線上搜尋。

(1) 超文本搜尋結果:以條列式超連結呈現內部網頁搜尋結果,在超連結文字下 方,會有其部份網頁內容說明,如圖3-3-9。

圖 3-3-9 超文本網站搜尋畫面

(2) 線性文本搜尋結果:在搜尋的關鍵字上只在文本上呈現黃色的文字醒目提示 色彩,如下圖3-3-10。

搜尋結果畫面

圖 3-3-10 線性文本搜尋畫面 3.超連結種類(如下表3-3-2):

(1) 文字超連結:內文中提到的文字跟主、副標題文字一樣,內部網頁之間連結。

超文本文字只有淺藍色和底線連結,線性文本則文字無淺藍色和底線連結。

(2) 名詞解釋:與自然知識內容相關的解釋。超文本的連結文字後方會以書本符 號呈現;線性文本則字體加粗,內容解釋的說明框以淺藍色區塊呈現,

位置在內容的最右側。

(3) 難詞解釋:與自然知識內容無關,較為艱深,難懂的名詞解釋。超文本的連 結文字後方以迴紋針符號呈現;線性文本則字體加粗,內容解釋的說明框 以淺紅色區塊呈現,位置在內容的最右側。

搜尋結果畫面

表 3-3-2 超連結種類

超連結種類 超文本圖示 線性文本圖示 線性文本說明框

文字超連結 無 無說明框

名詞解釋 無(字體加粗)

難詞解釋 無(字體加粗)

線上閱讀四個主題的超文本與線性文本的畫面與主題架構,分別如表3-3-3、表 3-3-4、表3-3-5、表3-3-6所示。

表 3-3-3 地球的構造與形成的超文本與線性文本畫面與主題架構表

主題 超文本 線性文本

擷 取 畫 面

主 題 架 構 表

表 3-3-4 生物體的組成的超文本與線性文本畫面與主題架構表

主題 超文本 線性文本

擷 取 畫 面

主 題 架 構 表

表 3-3-5 奈米的超文本與線性文本畫面與主題架構表

主題 超文本 線性文本

擷 取 畫 面

主 題 架 構 表

表 3-3-6 星座的超文本與線性文本畫面與主題架構表

主題 超文本 線性文本

擷 取 畫 面

主 題 架 構 表

二、線上閱讀教材

研究者由相關網路素材、坊間出版或教科書出版社所,挑選國小學生先備知 識不熟悉的「地球的構造與形成」、「生物體的組成」、「奈米」、「星空」四 個主題的文章,編製成線上閱讀教材。主題架構請參考前表 3-3-3、表 3-3-4、

研究者由相關網路素材、坊間出版或教科書出版社所,挑選國小學生先備知 識不熟悉的「地球的構造與形成」、「生物體的組成」、「奈米」、「星空」四 個主題的文章,編製成線上閱讀教材。主題架構請參考前表 3-3-3、表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