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線上閱讀與學習

一、 閱讀與學習

「閱讀」在學習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資訊發達的時代裡,生活周遭 到處充滿了文字,閱讀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Trelease(2001)以一句 簡單的話詮釋閱讀的好處:讀得愈多就知道得愈多;知道愈多就愈聰明(沙永玲、

麥奇美、麥倩宜譯,2002)。Indrisano和Chall(1995)將閱讀分為六個發展階段,前 三階段為「學習閱讀」,後三階段為「由閱讀中學習」。而國小一至三年級之兒童 正開始學習如何將字與音相連結,以建立閱讀的流暢性,更是閱讀困難是否能夠 改善的時機(王瓊珠,2001b)。在2003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

發揮所長》一書中提到,「學會閱讀」並不足以讓學生應付所需,學生更要學的 的是「從閱讀中學習」的技巧,以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擁有開放的態度,探索 多元價值觀和文化,並培養思維能力,按照個人興趣和需要進行廣泛閱讀。由此 可見閱讀與學習對國小學童的重要性。

閱讀的重要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透過大量閱讀,語文知識才能內化 到個體的語言能力結構中。第二,人透過閱讀獲得資訊,並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閱讀豐富人的情感。許多者認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必須以閱讀為中心,

鼓勵學生的自主的、個性化的閱讀(引自高廣方,2005)。因此,閱讀是一切學習 的基礎,閱讀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樂在閱讀,才能持續學習。

二、 線上閱讀與網路學習理論

網際網路提供不同於傳統知識學習和傳達的方式,使以往為老師為中心的學 習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突破了時空、地點的限制,具有多元的學習 資源、個別化的學習和科技整合的特質。網路學習理論是線上學習的基礎,而線 上閱讀是網路學習理論的初步實現,網路學習所根據的認知心理學基礎有建構主 義(Jonasen, 1991) 與情境認知(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建構主義強調在

學習的環境中,學生並非只是被動的接受,或單純的死記教材內容,而是應該著 重在深入思考訊息的意義,並將新資訊與舊經驗做連結,用積極的方式建構思考 歷程,將新教材內化吸收。情境認知強調將課程與個人經驗結合,主張教學者應 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在學生理解後就能主動的運用訊息,具體的學習(Harel &

Papert, 1991),即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或似真情境下學習,教學策略更應與學習 環境緊密連結

李淑芬(1997)、王淑如與王裕德(2001)指出經由網路學習有以下優點(引自李 建鋒,2001):(一)提昇學習動機:網路學習環境的特性可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教 材與方式,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而同步與非同步的討論機制提供學習者交流彼 此的觀點與想法的管道,藉此刺激學習者主動搜尋與學習相關知識來面對不同觀 點的挑戰,持續學習熱忱;(二)培養創造思考能力:學習者可藉討論分享知識,

與他人互動後能激發更多的想法,進而延伸學習觸角將所學轉換運用,促進創造 思考的運用能力;(三)融合新舊經驗:在討論與分享時,學習者需說明己身觀點,

而在辯證說明的過程中更能使新舊知識持續交融。並從其他學習者中所得到的不 同意見,如此更有助於學習者更具多元視角;(四)學習範圍的增廣:知識的來源 超越教室或教科書,知識可源自於同儕間的交流,或以鏈結方式延伸學習領域,

並依個人興趣與需求調整學習範圍。

線上閱讀與網路學習有關理論,可分為「建構主義」、「獨立學習」、「自我導 向學習」、「互動式學習」等,說明如下(呂芸樺,2006):

(一)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以學習者既有的知識基礎,主動建構新概念的過 程,認為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個體會根據既有的知識來理解週遭的環境;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本身的經驗及其與環境的互動」是個人學習建構知識和 創建意義的根本。

Simos 認為建構學習的核心包含六項特性:「主動的學習(Active Learning)」,

指學習者可以自行探索、研讀、甚至編輯資訊,而不只是被動的學習;「建構學

習(Constructive Learning)」,重視本身的學習經驗和知識,鼓勵學習者根據事實 試著解釋、建構及使用新知識「累進學習(Cumlative Learning)」,指新知識是建 立在舊有的知識基礎上;「目標導向學習(Goal Oriented Learning)」,指利用主題 或問題為核心的一種學習方式;「診斷學習(Diagnostic Learning)」,指提供更多線 索幫助學習者以自省方式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自省學習(Reflective Learning)」,

與診斷學習類似,但著重在學習者的自省過程。以上六項用來衡量是否建構學習,

並不需要同時存在。

(二) 獨立學習

強調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學者或教學機構只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促 進者、支持者,學習的結果是學習者主動的活動和認知而產生。由於網路教學環 境是師生分離的,強調學習者的獨立學習,學習者必須表現出自發性的學習活動 及自我導向的學習行為(劉惠如,1999)。

在獨立學習的情況下,學習者在學習中的自理行為顯得非常重要,在沒有教 學者的監督下,學習者必需充分發揮自治的精神,為自己的學習結果負責。因此,

在獨立學習中,學生與教師是分離的、教學是個別化的、學習是因學生的興趣而 產生、學生要以自己步調來自主學習。

(三) 自我導向學習

不同的學者對自我導向學習各從不同的觀點著眼,因此對自我導向學習下了 不同的定義;有主張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學習歷程或方法者(Knowles, 1975;

Tough,1979),有主張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學習能力者(Guglielimino, 1977),有 主張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學習型態者(Spear & Mocker, 1984; Bonham, 1989),有 主張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人格特質者(Oddi, 1986; Fellenz, 1985)。然而,不管採 用何種觀點來解釋自我導向學習的意涵,自我導向學習與自主性學習(autonomy) 之因素有關(Fellenz, 1985; Spear & Mocker, 1984; Tough, 1979),且自我導向學習 者具有擬定計劃、執行計劃及評鑑學習結果的能力(Guglielmino, 1977; Tough, 1979; Knowles, 1975)。

(四) 互動式學習

Moore 在 1989 年提出網路學習包含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學習者與教師的 互動與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等形式。Hillman,willis 和 Gunawardena(1994)更 進一步認為學習者與科技的互動也是重要因素。在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中,教學 者應協助學習者改變建構新知識與,使新知識與舊經驗連結,讓學習者在理解 (Understanding)、觀點(Perspective)、或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有所改變。

在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中,教學者企圖引起或維持學習者的動機,並澄清學生疑

Dobler (2007) 與Strube (2000)

Bilal與 Kirby (2002)

調查七年級學生和研究生 使用 Yahooligans!搜尋引 擎的行為 量法(Web traversal

measure)來評估 7~9 年級 兒童搜尋過程的效率和成

Bilal (2000, 2001)

利用 Yahooligans!搜尋引 擎/目錄,運用事實搜尋 Kuhlthau 等人(1989)所設計之問卷,問卷前 四題以開放式問卷呈現:主要詢問搜尋者於 Rickman (1990) Segedy (2004) Symons (2006)

蔡懿萱

Belmore (1985)

探討 20 位大學生線上閱讀 和紙本閱讀八篇標準化測 驗文章(127-221 字),涵蓋 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 Dillon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