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

一、問卷初稿編制

本研究主要是以七篇文獻為編制參考,包括:林旭龍(2000)、

卓玉蓮(2002)、黃婉茹(2003)、江衍偉(2004)、張碧芳(2004)、

陳秀娟(2005)、陳嘉成(2005),民國 97 年 2 月完成問卷初稿並 經指導教授修正內容,內容包含運動現況1 題、對運動的觀感 16 題、

影響運動的因素17 題、持續規律運動的把握程度 15 題、影響從事運 動的經驗與方法36 題、身體的型態 12 題、運動支持程度 8 題、個人 資料7 題等八大部分,共 116 題。

二、專家效度考驗

為使研究工具更為周詳及嚴謹,於民國97 年 3 月邀請與本研究

49

相關領域學者專家5 人(附錄一),針對問卷內容正確性、適當性、

完整性給予修正與建議,並彙整專家修正表之意見,依據其修正之內 容,於民國97 年 4 月完成問卷的內容效度考驗。

三、預試問卷

修改問卷初稿各量表內容並刪除不適當之題目30 題,完成預試 問卷(附錄),最後確定問卷共86 題,內容包含八大部分:運動現況 4 題、知覺運動利益 8 題、知覺運動障礙 8 題、運動自我效能 8 題、

運動改變方法20 題、社會支持 21 題、身體的型態 9 題、個人資料 8 題,藉由「青少年運動行為問卷」來瞭解過重青少年的運動行為階段、

社會心理變項與個人背景因素的關係。各量表內容分述如下:

(一)運動現況

1.運動行為階段:參考 Marcus, Selby, Niaura & Abrams(1992)

根據跨理論模式之行為改變理論所發展出來的階梯式分類法,研究 過重青少年參與規律運動的情況,共分成5 題,包含五個運動行為 階段: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準備期。並參照陳秀 娟(2005)對規律運動的定義,修改為「除學校體育課程、走路或 騎腳踏車上放學外,每週至少三次(天),每次(天)20 分鐘以上 的運動,程度以中等強度為原則(狀態:身體出汗、呼吸急促)的 運動。」

50

2.運動時間(不含體育課、上放學期騎腳踏車與走路):

選項包含 0~5分鐘、6~10分鐘、11~20分鐘、21~29分鐘、

30分鐘(含)以上。

3.參加體適能檢測哪一個項目成績最不理想:

選項包含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BMI=身體質量 指數(體重/身高2)、800/1600公尺跑走。

4.在最近六個月內,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

選項包含走路、跑步、爬山、健行或快走、爬樓梯、騎腳踏車、

籃球、排球、足球、桌球、網球或軟網、羽毛球、棒球或壘球、撞球、

保齡球、游泳、溜冰或溜直排輪、跆拳道、空手道、國術、柔道、瑜 珈、氣功、有氧舞蹈或韻律操、體操、跳繩、扯鈴、飛盤、搖呼拉圈。

(二)知覺運動利益:

本量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運動知覺效益之文獻(陳秀娟,

2005;陳嘉成,2005;江衍偉,2004;黃婉茹,2003;卓玉蓮,2002;

林旭龍,2000),歸納出來對運動益處的看法所編擬而成,共 8 題。

得分越多表示知覺運動利益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表示知覺運動利益 越低。

(三)知覺運動障礙:

本量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運動知覺效益與障礙之文獻(陳秀娟

51

,2005;陳嘉成,2005;江衍偉,2004;張碧芳,2004;黃婉茹,2003;

卓玉蓮,2002;林旭龍,2000),歸納出來影響運動的因素所編擬而

成,共10 題,其中包含學校及兩性議題各 1 題;得分越多表示知覺 運動障礙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表示知覺運動障礙越低。

(四)運動自我效能:

本量表參考國內外相關運動研究(陳秀娟,2005;陳嘉成,

2005;江衍偉,2004;張碧芳,2004;黃婉茹,2003;林旭龍,2000;

Sallis, Pinski, Grossman, Patterson, & Nader,1988),依據其研究對象

持續規律運動的把握程度所編擬而成,共8 題;得分越高表示運動自 我效能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表示運動自我效能越低。

(五)運動改變方法:

本量表參考國內相關研究運動改變方法(江衍偉,2004;張碧芳,

2004;黃婉茹,2003),得分越多表示使用該運動改變方法頻率越高,

反之得分越低,表示使用該運動改變方法頻率越低。

(六)社會支持:

本研究社會支持部分之量表參考陳秀娟(2005)以國中生為對象,

其原始量表為引用呂昌明等人(2002)編製的運動社會支持量表,

包含家人、同學朋友兩部分,由於陳秀娟(2005)修改量表新增「老 師」部分,因本研究為瞭解體育教師對研究對象之影響力,因此進

52

階段再將老師區分成一般教師及體育教師兩部分,並將過重及健康 加入選項描述中,用來瞭解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程度情況。得分越 多表示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表示社會支持程度越低。

(七)身體型態:

身體型態瞭解學童個人的身體觀感及自知他人觀感的情況。透過 自我分析身體的狀況,依不同層面來瞭解,像是以體重、體型或他人 看法,以此部分瞭解研究對象之心理狀態。本研究於編製前徵求劉 影梅教授之授權,參考教育部健康體位問卷之圖像(附錄二)。

(八)個人資料:

此部分為開放式填答,題目包括校名、年級、性別、出生年月日、

身高、體重,透過本量表可瞭解研究對象的運動項目、現階段體重。

並依個人背景資料作為分析社會心理變項、運動行為階段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