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針對運動行為相關研究加以論述,共分成二小節,一、運動 能幫助減重;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分述如下:

一、運動能幫助減重

能量平衡與否為影響身體組成是否過高的關鍵,蘇俊賢(2002)

提出能量平衡就是能量的攝取與能量的消耗兩者取得平衡,假設攝取 多消耗少體重就會增加,反之攝取少消耗多體重就會減少,減肥要成 功,應該融入平日生活形態中並且長時間合理及妥善地運用運動、飲 食及行為改變法等方式;其基本概念就是飲食的節制與運動量的提 高,兩者缺一效果打折,雙重進行將會是一種最有效的體重控制方 法。陳秀萍(2003)研究高中職學生之體重控制,結果發現運動及飲 食控制是學生最常使用控制體重的方法。青少年時期為身體的快速成 長期,因為其身體成長的需要以及青春期的轉變情況,飲食攝取最難 以控制,飲食的限制容易導致營養不足,建議減肥應以增加身體活動 的機會為原則,並以提升能量的消耗為重點。蔡明憲(2002)針對長 期從事不同單項運動的運動者,探討全身體脂肪分佈與內臟脂肪的影 響研究發現:規律運動者比沒有運動者能有效地減少體脂肪的含量。

曹德弘(2001)研究長期規律運動對腹部脂肪分佈與瘦身蛋白的影響

23

指出:長期規律運動有助於維持與降低體脂肪。賴翠琪(2000)針對

肥胖國中生之體重控制研究指出:進行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能自覺需 體重控制且在體重控制能達到成效;劉倖吟(2001)以 15~18 歲過

重女性實施運動、飲食及自我效能課程,發現這樣的課程可以幫助控 制體重及提升自尊、減少焦慮情緒。

行政院衛生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指出運動對肥胖者之影響 甚廣,其中包含生理(增強體能)、心理(紓解壓力)、社會(促進人 際關係)(國家衛生研究院,2005)。WHO 於 2004 年已經通過預防過 重與肥胖之有效策略應採取健康飲食和定期身體活動,根據上述的研 究結果可知規律運動對於降低體脂肪或體重控制有正面的效益,特別 是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其體重管理策略著重於維持能量平衡,目 的在於持續維持個人適當的體重。國內過重和肥胖青少年之研究多以 體重控制、減重方案或運動介入為主題,針對其運動行為層面之研究 不多,本研究期望能以提高身體活動量來替代以限制飲食為主的體重 控制策略,探討過重和肥胖青少年之運動行為概況。

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一)規律運動的定義

行政院衛生署(1994)將規律運動定義為每週至少 3 次,每次 20 分鐘以上的運動。教育部(1999)研訂提升體適能中程計畫,提

24

到體適能「333」就是將規律運動習慣定義為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 次至少30 分鐘;每次運動視個人身心狀況心跳能達 130 次/分以上。

美國HHS (2000)提出 2010 年健康白皮書訂定了 22 個主要健康目標,

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規律性的身體活動訓練,從1990~1999 年的 調查發現,9~12 歲平均有 65%的青少年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其規律 運動定義為:每人每週3 天以上每次持續 20 分鐘高強度的運動,10 年間變化不大,因此以2010 年為目標,期望能達到 85%的人口。另 外18 歲以上的成人有 15%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則將規律運動定義為 每人每週5 天以上每次持續 30 分鐘低強度的運動,同樣希望能進步 達到30%。

(二)規律運動與學童健康體育發展情形 1.健康方面:

參考多項文獻皆證實規律運動會為健康帶來正面的效益,以成人 為例:ACSM(1990)建議擬定運動處方內容為每週 3~5 次,每次

持續20~60 分鐘,需達最大心跳數之 60~90%或最大攝氧量之 50~

80%,近年來建議中強度規律運動每週五天,每天 30 分鐘,才能維 持健康狀態並降低生病風險。HHS(1996)規律運動可以促進心肺耐 力及預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防治肥胖等。CDC(2008)規律運動 可降低心臟病、結腸癌、糖尿病、高血壓等發作風險。AHA(2007)

25

指出規律運動可以控制體重、降低血壓,並建議青少年每天至少60 分鐘。ACSM(2007)與 AHA(2009)皆建議每週五天每天至少 30 分鐘中強度的運動可使健康的人維持健康並降低得到慢性病的風險

,美國HHS(2000)指出美國的 2010 年國家健康目標中就有一項提 到透用每天的規律運動來提升全民的健康,並以強烈的建議每人每日 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身體活動,由此可知規律運動之重要性。在臺灣方 面:行政院體委會(2003)對青少年而言,規律運動不但可以增進良 好的身體機能,更可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且為將來的運動能力打下 良好的基礎。教育部94 學年度中小學體適能檢測結果,中小學生體 適能呈現停滯甚至退步情形,其中又以心肺功能退步最多。

在體育方面,青少年之體育發展皆顯示其規律運動有日趨不足的 現象,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2~19 歲男性無規律運動情形 20.9%,

女性28.2%,且與 20~34 歲相比,年齡越高無規律運動情形越嚴重。

教育部(2006)95 年度教育部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 針對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國中學生每次 運動時間30 分鐘以上,各級學生每週平均參與運動之天數(不含體 育課),累積達三天以上其比率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女性 明顯低於男性,而且只有國小階段超過五成,另外在體育課程部分,

同樣是每週運動的天數隨級別增加而逐次遞減,由兩者數據比對可發

26 2-3),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百分比率從1998年49.9%、2001年21.5%至 2005年59.9%,平均為35.8%,大約4成,所以教育部明訂以每年提升

27

2.規律運動的項目:

劉明賜(2003)提出規律運動之狀態為運動時或運動後皆有感覺

呼吸急促及身體出汗,並建議可從事跑走、游泳、爬山、舞蹈、騎腳 踏車等運動,教育部(2006)調查結果也顯示國中生運動地點多以學 校為主,選擇運動項目以球類運動、跑步、騎自行車為主。運動主要 對象為朋友、同學、自己、家人,在運動參與的選擇逐漸以同儕朋友 為主,一般建議運動項目多以團體性的運動為準。但對於過重學童是 否有相似的趨勢,則有待進一步調查。

綜觀全球的多所國家都正視到健康的重要,更體認到運動對健康 的重要,並進一步尋求以規律運動的方式,來達到健康的目的,由他 律後漸進式達到自律,最後終能養成終生規律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