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根據文獻分析、研究討論、分析與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提供相關之 參考。

壹、對英語才藝班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結論發現,英文才藝班加盟英文品牌公司可以節省人力和資 源,加盟公司可以使用加盟教材,加盟教材包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與活動設計,

不須擔心教材不出版或是周邊教材缺貨,教材會定時更新,加盟公司可以提供完 整教師培訓課程,老師可用利用培訓資源回公司進修。

貳、對經營者的建議

英文教學市場受少子女化影響,英文才藝補習班可以加強才藝班的特色像是 豐富主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可以藉由幼兒生活可以接觸到的事物做延伸,幼兒 課程安排不宜過久,大概以一小時為基準,不要超過一小時,如需安排中外師上 課可以另外準備補充教材豐富幼兒課程內容。

英語才藝班回饋與激勵可以平時與老師多溝通討論工作表現,鼓勵老師可以 利用空閒時間進修,參加工作訪、相關講座演講等都是老師可以進修的管道。

一、英語才藝班立案營運

英語才藝班立案營運應重視家長服務導向和整合資源,近年政府為了硬全球 化的趨勢,提倡全民學英語,帶起全國學英文的風氣,此現象可以從一些社會現 在看出端倪,例如將具備英文能力加入職場要求之中,市面上有專門為不同年齡 層設計的英語補習班,而這種學習風氣往下延伸到幼兒階段,如果幼兒就讀的公

訊,例如IG、FB、Google 等,都是年經家長常用的廣告,年輕家長會藉由社群 網站看學校的辦學理念、經營方式、學校評價等,經營者有提到口碑宣傳至少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英語才藝班課程教材

英語才藝班課程教材應重視課程時間和課程安排,幼兒依照年齡、上課穩定 度、理解程度、專注時間長短安排課程時間長短與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可以用簡 單的英語對話、英語歌謠、遊戲,課程內容可以用幼兒生活可以接觸的事物來設 計主題,可以藉此加深、加廣課程內容,教學活動設計主要用聽說唱的方式進 行,除了主要教教材外,可以用不同的補充教材輔助,教師可以提供範本給幼兒 模仿,例如發音、對話等,教學內容與幼兒先備經驗做連結,教學內容情境化,

事先建立起之式的架構、以多元方式成重新呈現課文內容,例如影片、點讀筆、

電子白板、教具、字卡、圖卡等,教學策略可以透過展示書本封面、內頁圖片預 測故事內容、大聲朗讀、說明示範、回顧、提問、提示、覆述、舉例、反覆、解 釋、澄清練習等方式進行,使用的教材如外國引進的教材,課程內容是以國外文 化背景,可以同時使用針對亞洲幼兒設計的教材,挑選進口教材要注意配合主教 材的周邊教材、配件是否完整,有可能改版或停止出版,需要更換教材,建議使 用有系統編排的教材,有助於課程銜接。

六、英語才藝班師資招聘

英語師資招聘應重視多元招聘管道,使用多元招聘管道招聘合適師資人選,

例如由幼教關關科系畢業的幼教老師引導幼兒學習英文是較合適的,選擇受過完 整師資培訓的師培生當作師資招聘來源之一,有受過英語教學訓練,具有英語教 學背景為優先考慮,104 或 1111 人力銀行,如果加盟有師資培育訓練的文教機 構,可以招聘受訓完成的專業師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七、英語才藝班績效管理

應重視定期檢核績效和績效呈現,績效管理應設立短期目標落實績效管理,

在績效衡量指標等方面進行調整與改進,於中長期策略應建立營利基點,以創造 競爭優勢為重點,加強待改善項目,挑選出適當且具有潛力的項目發展,並導入 自評、互評與公正第三方之客觀評價,落實英語才藝班績效管理。

八、英語才藝班回饋激勵

英語才藝班回饋與激勵應重視教師表現和教師進修,平時多留意教師表現狀 況並給予回饋,例如課程設計、師生互動、教學成效等,在教師課餘時間提供進 修機會,鼓勵教師多留意全國在職進修網之研習資訊,給予公假派代,使教師積 極參加研習活動,與大學策略合作,提供實習與打工機會,使學生學用合一,積 極培育相關人才。

九、英語才藝班品牌管理

好的品牌得以延續,應落實良好的品牌經營與管理,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豎立好的口碑,落實社會關懷與企業社會責任,凸顯愛心、耐心的特質,建立良 好的口碑,讓家長放心的將孩子送來,並讓家長吸引更多的家長,同學帶更多的 同學一起來學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台北地區、新北地區之英語才藝補習班之經營者為研究對象,並未 包含其他縣市之英語才藝補習班,若未來對此主題有興趣之研究者,可以增列不 同縣市及不同型態之英語才藝班進行研究。

二、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以台北地區、新北地區之英語才藝補習班之經營者為研究對象,目前 有很多不同型態的才藝班,未來研究者也可以針對形態不同之才藝班進行研究與 比較。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的研究方式蒐集資料以進行研究,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 蒐集資料,容易因研究對象個人主觀認知、訪談時間、研究樣本、研究所在區域 等因素有不同的內容與分析結果,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採用多元的方式進 行研究,例如問卷調查、實地觀察等方式蒐集質量並重的研究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BA 智庫。品牌管理。2018 年 6 月 19 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5%93%81%E7%89%8C%E7%AE%A1%E7%90%86

Trycan 語言服務平臺(2016)。語言排行-世界十大語言排名。2018 年 6 月 11 日。

取自:https://kknews.cc/zh-tw/news/ry9ger.html

Tabors, P. O. (2002). 一個孩子,兩種語言:幼兒雙語教學手冊(吳信鳳、沈紅 玫譯)。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 1997)。

UNESCO 新聞服務(2014)。多語教學:包容性教育的關鍵。2020 年 1 月 12 日。

取自: http://www.unesco.org/new/zh/media-services/single-view/news/multilingualism_a_key_to_inclusive_education/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5 年 7 月 1 日)。2018 年 5 月 12 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8)。短期英語才藝班設立及管理準則(2018 年 02 月 08

日)。2018 年 5 月 12 日,取自 http:

//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

p=Z&k1=%E7%9F%AD%E6%9C%9F%E8%A3%9C%E7%BF%92%E7%8F%A D&t=B1B2B3B4A1A2C1C2D1D2&fei=0&TPage=1

王筱霞(2004)。國小學生家長為子女選擇美語英語才藝班之關鍵因素及決策行 為。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駱遜(2005)。兒童才藝班。2018 年 5 月 20 日,取自 http:

//www.naer.edu.tw/pcontent/TeachActive/u_ActiveFrame.asp?

id=150&ProgramID=141

李宜娟(2005)。幼兒園英語教學。新北:群英。

車微純(2017)。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誘發兒童語言發展,取自 http:

//www.vghtc.gov.tw/GipOpenWeb/wSite/public/Attachment/f1340848848511.pdf 吳麗芬(1993)。國小學生補習狀況問卷分析。人本教育札記,43,12-18。

吳政芳(2010)。屏東市國中文理短期補習班市場定位及行銷組合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吳信鳳 (2001)。語言之路:「一個孩子,兩種語言:幼兒英語學習手冊」介紹及 譯者。國際兒童學會2001 年年會專刊論文集。

吳信鳳(2000)。語言學習理論與小學英語教學。國立台北大學學報,2,107-161。

吳信鳳、張鑑如 (2002)。英語學習年齡的迷思-從語言學習的關鍵談台灣學前幼 兒的英語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58,36-39。

吳信鳳(2005)。台灣的幼兒英語教學—可行性與實施原則。外國語文教育,2,

119-140。

吳信鳳、張鑑如 (2005)。提早於幼兒階段學習英語與後續英語、國語能力之相關

月03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36132

邱永富(2002)。補習班之服務品質-以屏東縣某立案補習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究。教育研究所集刊,32,327-346。

胡潔芳(2004)。幼兒學習英語的迷思。幼教簡訊,20,12-13。

胡幼慧編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台北:巨 https://www.ece.moe.edu.tw/wp-content/uploads/2011/12/earleng1.pdf

教育部(2002)。補習及進修教育法(2002 年 7 月 10 日修正公布)。臺北市:作 者。

教育部(2003)。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1-1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4)。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8 年 6 月 9 日,

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search.htm

教育部(2018)。教育部就我國英語政策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英語教育政策提出初 步規劃報告。2018 年 10 月 03 日,取自 https:

//www.edu.tw/News_Content.aspx?

n=9E7AC85F1954DDA8&s=7ECEEF105E1E546C

教育部電子報(2016)。紐約市積極推展雙語教育提升國際競爭力。2020 年 01 月 15 日,取自 https://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8242

陳木金、林育瑋、陳文錦、何瑞蓮、李宏才(2001)。台北市幼兒實驗學校設置之

黃光國(1981)。升學補習班問題。中國論壇,11(10),8-24。

黃光國、吳武典、周祝瑛(2003)。教改萬言書全文: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 育。2006 年 6 月 28 日,取自 http://www.pnews.com.tw/educhg01.htm 莊光明(1999)。最新英語教學與雙語教育。臺北:文鶴。

張翠娟(2007)。幼兒期學習才藝與國小學業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顯達(2002)。幼兒學習英語的時機與教學方式。成長幼教季刊,49,22-25。

張顯達(2007)。什麼是「英語力」?天下雜誌,2007 親子天下專刊,76-80。

張義雄(2006)。從家長觀點探討補教業關鍵成功因素-以大台北地區補習班為例

劉豫鳳(2006)。ABC 很「融」易:幼兒園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理論與實務。臺 北市:華騰。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0(1),1-38。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1977).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Sage.

Gestwicki, C. (2007).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development in early education. (3rd ed.). Belmont, CA: Delmar.

Krashen, S. D. (2003). 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Krashen, S. D. & Terrell, T.D. (2000).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Pearson Education: Harlow.

Krashen, S.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Krashen, S.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Stephen Krashen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Krashen, S.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NY: Pergamon Press.

Freeman, Y., & Freeman, D. E. (1998). ESL/EFL teaching:Principles for succes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Lenneberg, E. H.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Wiley.

Lightbown, P. M., & Spada, N. (1993).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bors, P. O. (1997). One child, two languages: A guide for preschool educators o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hildren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