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一、日本有幼兒園和保育所,臺灣也有幼兒園和托兒所,雙方都有各自的 功能和特色。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類的生活方式 正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向產業社會轉變。隨着低出生率、核家庭、城 市化等,社會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在這種變遷中,符合現代社會的幼兒教育制 度成爲關注焦點。

100

二、臺灣和日本同是低生育率國家。所以臺日雙方生育率政策可以相互參 照和省思。為提高出生率,有很多政策,一般來說,爲了提高生育意識,有兩 種模式。

(一)直接獎勵政策,例如:生完孩子後發放生育補貼等。

(二)間接獎勵政策,例如:爲了讓女性勞動者能夠兼顧工作和養育子女,

產前產後停業或育兒停業制度等。研究認為直接和間接政策同時並用 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三、幼兒教育政策,已經可以說是國安政策。政府應從如何促進下一代可 以安家樂業的生活之外,建構能讓年輕一代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生活環境,提 供提供質量好、費用低、方便、普及性高的教育、保育服務。並且,應優先對 經濟、文化、身心、地區等條件不利的幼兒提供適當的教育和保育服務,並籌 備育兒補助金。

四、國際間已將學齡前的幼兒教育視為終身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且各國 在幼兒教育投入的資金也日益增加,並加強幼教人員的素質。日本也在 2017 年 將 0~6 歲的學前教育機構,包括保育所、幼稚園、認可幼兒園等機構的課程做 了統合,使 0~6 歲的課程具有一貫性,並且與小學的課程做有效的連結,使學 齡前兒童在園所學習時,學習到的基礎能力是延續性的,未來無論在學習其他 新事物,或是應用在生活上都有其銜接性與實用性,不會白白浪費學齡前的這 段學習時間。

而這部份是當前臺灣尚未完全做到的。臺灣目前做到的部份是在 2012 年進 行的「幼托整合」,將托兒所以及幼稚園統合成幼兒園。然而 0~2 歲的學齡前兒 童卻仍舊由幼兒園之外的托嬰中心做照顧。因此在幼兒園的課程規畫上就缺少 了 0~2 歲的學齡前兒童的相關課程。此外,目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與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兩者並未做適當的溝通合作,造成兩者的關聯性不大,不利於 學齡前兒童進入小學時課程的銜接。

101

為了讓臺灣的幼兒教育能夠更加完善,學齡前兒童教育機構(0~6 歲)的 完整統合有必要持續修法推動,使 0~6 歲的學齡前兒童擁有一貫性的課程,學 習內容將會更加有系統,也更加完整。另外,與 12 年國教課程大綱做良好的銜 接,也是幼兒教育相當重要的部分,唯有將每個學習階段做整體的規畫,使每 個階段所學都能成為下一個學習階段的基礎能力,並且將這些以前學到的能力 都能運用在未來生活上。

102

10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990 年~2003 年日本銀行危機(2021 年 5 月 8 日)。取自:

https://jamesz.pixnet.net/blog/post/27683061

于宗先(1999)。臺灣的故事‧經濟篇。臺北市:新聞局。

大友昌子(2001)。日本統治下臺灣社會事業政策的展開。載於林金田(主 編),第三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29-50)。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內政部(2009)。 青年安心成家作業規定。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2011)。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實施計畫。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13)。102年第34週內政統計通報。臺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王瑞壎、陳佳慧、林菁、葉郁菁、沈玉培、程婉若(2011)。性別議題與性別 平等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江澄祥(1995)。五十年來(1945-1995)臺灣政治發展及其問題。東海學報,36

(5),35-73。

行政院(2008)。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臺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2011)。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臺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2014)。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臺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經建會經濟研究處(198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經濟現代化的歷程。臺 北:經建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民國 90 至 93 年四年計 畫暨民國 100 年展望。臺北市:經建會。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

李筱峰(2004)。臺灣全志‧卷首‧戰後臺灣變遷史略。南投縣:臺灣文獻館。

李榮謙、高超洋、黃麗倫、楊淑雯(2010)。日本失落十年的經驗與啟示。中央 銀行,32(2),47-64。

104

沈龍安(2016)。 從日本學前幼兒教育論述臺灣幼托整合政策之實施。學校行 政,106,83-102。

沈龍安(2016)。從《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論述幼托整合政策之實施現況 。學 校行政,101,185-200。

周美慧、翁福元、李瑞金、鐘芳玲(2013)。從教育公平檢視臺灣幼托整合政 策。幼兒教育,24,49-65。

林金田(2000)。臺灣經濟發展的概述。臺灣文獻,51(3),311-322。

段慧瑩(2007)。臺灣人口結構變遷之幼兒教育政策及其興革。教育資料與研 究,74,57-71。

洪福財(1999)。臺灣地區幼兒教育歷史發展及未來義務化政策之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福財(2020)。幼托分立到整合-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立法背景與變革。臺灣 教育研究,1(1),253-283。

涂惠萍(2008)。提升國民小學經營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翁麗芳 (2007b)。在「少子與良民:日本少子化對策中的兒童教養策略」。國教 學報,19,29-47。

翁麗芳(1998)。幼兒教育史。臺北市:心理。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幼托政策:少子化時代的幼兒扥育與教育。心理。

翁麗芳(2006)。日本的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2,41-60。

翁麗芳(2007a)。日本的學前及初等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3,63-90。

翁麗芳(2012)。從臺灣史觀點論臺灣幼兒教育的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

104,1-26。

翁麗芳(2012)。從臺灣史觀點論臺灣幼兒教育的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

104,1-26。

翁麗芳(2013)。少子化日本的幼兒教育改革-幼托的分合爭議與優質人材培 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11,55-98。

翁麗芳(2019)。日本如何留住幼兒園人才保障教保品質。幼兒教育,328,34-51。

105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人口政策白皮書。臺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完善生養環境方案。臺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 年 2 月 16 日)。政府推動四大策略方向,迎戰人口負成 長時代。取自:https://www.ndc.gov.tw/nc_27_34749

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2021 年 3 月 15 日)。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dataSearch2.aspx?r=2&uid=2104&pid=59 張鐸嚴(2005)。臺灣教育發展史。臺北市:空大。

教育部(1974)。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正中。

教育部(2005)。扶持 5 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7)。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106-109 年度)。臺北市:教育 部。

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勞動部、內政部、財政部、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

(107 年-113 年)。臺北: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勞動部、內政部、財政 部、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國家發展委員會。

教育部統計處(2021 年 5 月 8 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

莊嬿蓉(2015)。從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趨勢探討臺灣高等教育發展策略。國家 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處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郭欣怡(2007)。日本幼保一元化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 學,新北市。

陳乃慈(2005)。日本托育政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 市。

陳乃慈(2005)。日本托育政策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乃慈(2006)。日本托育服務。載於葉郁菁 (主編),托育服務(43-76)。臺北 市:心理。

陳心怡、唐宜楨(2017)。從一場在職教育訓練反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臺 灣人權學刊,4(2),73-100。

106

陳玟樺、劉美慧(2018)。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反思我國學生參與課綱 審查之重要課題。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6(4),1-45。

陳淑琴(2012)。「幼托整合」之後的人員問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 ,52-52。

勞動部(2010)。勞工請假規則。臺北市:勞動部。

勞動部(2011)。性別工作平等法。臺北市:勞動部。

彭懷恩(2005)。臺灣政治發展與民主化(第二版)。臺北市:風雲論壇。

菊池繁信(2008)。急速發展的少子女化社會對高齡者福祉造成的影響。第 13 回韓國臺灣日本民間社會福祉代表者會議。日本:東京。

辜筱媚(2013)。臺灣幼托整合政策實施後對公立幼兒園之探討 。南華大學,

嘉義縣。

黃文三、桂田愛、沈碩彬(2015)。日本教育。臺北市:學富文化。

黃佩雯(2007)。 少子化時代日本托育政策之研究。幼教研究彙刊,1(1),

116-129。

黃怡貌(1994)。 光復以來臺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1981)(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怡貌(1995)。光復以來臺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1981)(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婉芬(2008)。臺灣與日本少子化時代的幼兒托育政策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黃綉婷(2006)。 臺灣幼兒教育制度之發展(1945-2005)(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綉婷(2006)。臺灣幼兒教育制度之發展(1945-2005)(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楊思偉、李宜麟(2017)。日本幼稚教育現況與挑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

(8),77-85。

楊惠芳(2011 年 4 月 4 日)。12 年國教一貫啟動課程改革。國語日報。

葛永光(1998)。臺灣的故事‧政治篇。臺北市:新聞局。

107

廖宗聖、李欣蓉(2020)。再往前跨一步落實兒童權利公約。臺灣國際法學 刊,16(2),201-206。

臺灣教育會(2010)。臺灣教育沿革誌(許錫慶譯)。南投:臺灣文獻館。

(原著出版年:1939)

鄭力軒(2019 年 8 月 11 日)。從「官僚主導」到「政治主導」日本行政改革的 漫長旅程。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956 謝子元(2005)。 近代臺灣幼教政策發展之研究-比較福利國家觀點(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魏意芳(2002)。 日本學童保育制度之研究∼對我國課後托育的啟示∼。國立臺 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二、外文文獻

Ladd, Helen F. & Fiske, Edward B. (2008).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Finance and Policy. London: Routledge.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OECD (1996).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Paris: OECD.

OECD (2001a).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Policy Directions. Paris: OECD.

OECD (2001a).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Policy Directions. Paris: O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