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發現與討論,研究者針對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機構、學 校、政府機關、以及未來研究提出下列相關的一些建議:

一、對社會工作者的建議

(一)增進參與進修課程的效益

由於本研究中發現,相關的進修課程參與,對於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壓力並無顯著的關係,另外社會工作者在參與課程後,覺得課程有幫助的比起認為有 幫助的明顯較少;所以,社會工作者應當思考要如何增進課程的效益,首先,在參與 時就必須理解課程內容,再來就是要了解如何應用在自身的工作上,學會融會貫通,

將在課程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個案服務上,如果能將所學的適當的應用在服務過程 上,那麼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來說,工作會較順遂、壓力會相對降低,角色壓力感也 就相對的較低。

(二)與機構中的同事與主管維持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機構社會工作者與同事及主管間的人際互動狀況是與角色不 明確的程度是呈現顯著負相關的,所以,社會工作者要盡量與機構中的同事及主管維 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例如可以在下班時間後多舉辦聚會之類的活動,當社會工作者與 同事及主管間的互動狀況維持良好時,對於自己在機構中工作職責所應扮演的角色就 會更確定,在服務上會對於自己所以提供的更有信心,工作效率會提升,服務品質也 會因此提高。

二、對機構的建議

(一)降低社會工作者的離職率

由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發現,目前全台早期療育機構的社會工作者,其中有八成七 的人目前工作年資是未滿五年的,代表著在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的普遍年資仍然 偏低的,也就似乎表示著離職率仍然是偏高的。社會服務經常必須仰賴於直接服務工 作人員的穩定性,減少服務工作者替換間所產生的服務空隙,培養服務工作者與個案 間的信任感,增加服務的效率(Tham & Meager, 2008);雖然社會工作者的離職率偏高 是在各社會福利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對於早期療育機構來說,仍然是需要在這 方面做些努力,來降低或穩定機構社會工作者的離職率。以機構的立場來說,可以在 員工相關福利間加強,比如增加員工隨著年資增加的基本底薪或獎勵制度,對於工作 者來說,一個公司的給薪及福利常會是思考去留的重點,故早期療育機構若能在此方 面多加以思考並拿捏,增加社會工作者長久待在機構的誘因,應該會對於社會工作者 離職率的降低有幫助。

(二)考量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業務量

早期療育機構的社會工作者,服務對象應為機構中的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工 作內容應以其為重點及服務對象,有許多的早期療育機構的社會工作者,其所負責的 業務除了本身機構內的早期療育業務以外,還需要同時負責其他例如像成人身心障礙 者、學齡兒童的業務,這些業務在服務進行、案家類型等都有很大的差異,當社會工 作者同時擔負這麼多形態的業務時,很可能會混淆自己該扮演的角色,工作負荷量自 然也不在話下。所以,機構應該在人力上必須要有適當的調配,讓社會工作者的工作 負荷不會過大,也必須要對於機構中的社會工作者所需負責業務要有清楚之界定,讓 工作者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與範圍,如此才能降低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壓力程 度,也能讓社會工作者能更對工作有熱忱,對於機構員工的穩定率也會有幫助。

(三)增進機構員工的人際互動狀況

由於本研究發現社會工作者與同事及主管的人際互動關係與角色壓力有相關,所 以增進員工間互動狀況的良好則為一重點,對機構而言,可以多舉辦一些可以讓員工 進行交流或放鬆的活動,例如全體員工參與的自強活動或同樂會等,讓員工可以放下 工作,與同事及主管間進行交流;另外,也可以安排主管與員工之會談時間,以較非 正式的方式來進行會談,讓主管與下屬可以進行溝通,促進彼此間的了解。

(四)在職訓練課程內容需符合工作者所需

本研究中發現到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在面對家庭的面向上,最容易感受到角 色壓力,所以對於機構的管理上來說,為了減輕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壓力,進而提高工 作品質,增進服務個案的權利,則必須在在職訓練課程上的內容加以調整,例如在課 程內容的主題上,要將目的著重在增加社會工作者與個案家庭共事的能力上,當工作 者服務個案家庭的能力及技巧上有所提升,則相對的可以降低其角色上的壓力。

三、對學校的建議

(一)課程內容的思考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是否為社會工作本科系所畢業的變項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 角色壓力無顯著的關係,也就是說社會工作者即使是畢業於社會工作本科系,接受過 幾年下來的相關知識訓練,其在角色壓力的感受是沒有差異的,所以研究者建議相關 的學校教育體制,需要去思考其課程內容或教學方式是否需要調整,例如增加學生至 實際場域的實習機會,讓學生能獲得更需要、更有使用效益的知識。

(二)家庭服務課程質與量的提升

研究者發現現今的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在面對家庭的服務上,角色壓力的感

覺最為明顯,但事實上目前各校社會工作與相關系所,都有開設與家庭工作類似的相 關內容課程,例如家庭社會工作等課程,所以針對此點,本研究則建議學校在此方面 可以再多增設與家庭有關的相關課程,或者是實際場域實習機會的增加,讓學生能學 習到更多面向的家庭處遇技巧及知識;此外,除了在課程數量上的增加外,課程的內 容也必須因應現今社會的改變加以調整,例如針對現在社會政策所著重推動的早期療 育高風險群外籍配偶、隔代教養等,則可能會需要更多相關課程內容上的改變,才能 給予學生真正所需的知識。

四、對政府單位的建議

(一)提高對於社會工作者的重視

對於許多早期療育機構來說,人事支出是相當龐大的負荷,機構有時會考量成本 而給予社會工作者過多的工作負荷,當工作者無法負荷過的工作量時,則會增加了工 作者的離職率,本研究統計結果也顯示出目前早期療育機構的社會工作者工作年資是 普遍偏低的。所以研究者建議相關政府單位要提高對於相關社會福利單位的重視,例 如增加對於相關機構社會工作者人事方面的補助,減輕機構人事支出上的負擔。另外,

也要針對早期療育領域的社會工作者,舉辦相關的研習課程,讓機構的社會工作者能 參與相關的在職進修,習得相關更新的知識與技能,並且在日後能正確巧妙的運用在 個案服務過程上。

(二)改善區域性資源的差異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南部的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其角色壓力比其他地 區大,研究者認為是因為各地的資源分布不同而造成的現象,在台灣,許多佔地面積 較廣的縣市社會福利機構常會為資源不足而苦,無法將個案家庭所需要的資源合適的

提供給個案,所以間接會增加了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壓力;所以,研究者建議相關政府 單位必須重視各地區資源分配的問題,適當的去配給各縣市需要的資源,降低資源分 配的城鄉差距,讓社會工作者將合適的資源提供給需要的人。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使用質化研究來探討深層的意含

本研究之研究方式乃採量化研究來進行,當中牽扯到許多不可避免的相關影響因 素,例如受訪者填寫問卷的意願、心情、環境等,都是研究者無法控制之影響變項;

另外,問卷為考量問卷回收後的統計呈現,且必須考量受訪者的填寫意願,故採取封 閉式的方式,無法讓受訪的社會工作者表達過多的想法,研究結果則會因此無法呈現 的較具深度,有鑑於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的相關研究可以使用質化的方式,或質與量 並重的方式來進行,如此可以了解到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角色壓力深層的狀況與 意涵。

(二)探討其他影響變項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為參考 Kahn(1964)的角色理論,在自變項方面分為機構、個 人、以及人際三大部份,來了解此三大部份變項與早期療育機構社會工作者角色壓力 之關係,但是研究結果發現上述變項對於角色壓力達到顯著影響的很少,所以研究者 猜測對於機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壓力,應該有其他更多的影響變項,故針對日後的相 關研究,研究者建議可以多去探討影響機構社會工作者角色壓力的其他變項,來了解 其背後是否有其他更多的影響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