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進行中,發現有幾點無法避免的研究限制,其可能會多少影響研究 的進行,而使研究結果有疏漏或偏差,此節則呈現研究者發現此研究之限制。

一、機構名冊恐不齊全

研究者在收集全台灣的早期療育機構的名冊時,所採取的方式是先聯絡各縣市發 展遲緩兒童個案管理中心,詢問個管員當地提供早期療育服務機構的名冊,再依名冊 聯絡各早期療育機構以確認現職社會工作者的人數,當中個案管理中心所提供的機構 名冊若有缺失或遺漏的,研究者則無法列入本研究之樣母群體樣本並寄發問卷進行研 究。

二、社會工作者的年資無限制

尤幸玲(1993)曾指出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年資與角色壓力有關,且當工作者在職位 上的工作內容較為熟悉、上手後,才能對於其所扮演的角色各為了解及發揮,故在進 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壓力研究時,對於研究樣本理應限制其工作年資,才能呈現出較 真實的研究結果;但礙於本研究之研究樣本數量過少,且社會工作原本就為一流動率 較大之職位,故若再加以限制工作年資或社會工作年資,恐會再篩檢掉許多的研究樣 本,故本研究回收問卷樣本中除了將當中一現職工作年資為未滿一個月之問卷刪除 外,其餘問卷則不考慮其現職工作年資,全部視為有效問卷,此點亦為本研究之研究 限制之一。

三、少數機構因業務繁忙而婉拒

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繁忙,且有許多單位又適逢評鑑時期,但研究者致電各地方機 構時,許多機構的社會工作者都很熱心的答應協助問卷的填寫,讓本研究可以順利的 完成,但是在當中仍然是有遇到少數的機構覺得自己工作無法負荷,故透過電話婉拒 了研究問卷的填寫,因此而造成了研究樣本的不周全,多少限制了本研究結果的呈現。

四、大型組織的制式規定

研究者在進行此研究之問卷發放時,發現在台灣各地有些早期療育機構是屬於同 一組織,而大型組織因其規定,需要由組織行政中心確認過問卷內容的合適性後,再 由組織統一發放問卷,各地區之社會工作者始能進行填寫,當中是不是會有些研究樣 本與本研究原本設定之研究對象有差異,而造成了研究結果的偏差則不得而知,此點 則成為此研究的研究限制之一。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延皊(2002)。論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南開學報,7,3-19。

王秋絨(1981)。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秋絨(1982)。角色壓力的意義及其研究模式。社區發展季刊,18,69-76。

王國羽(1996)。身心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政策的相關理論模式與台灣法令之解析。東吳 社會工作學報,2,333-350。

王青祥(1985)。組織溝通、決策參與、個人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態度之關係。台北:

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幸玲(1993)。醫務社會工作者參與醫療團隊及其角色關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雪真(2002)。國立大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角色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研究。台北:國 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麗盡(2004)。早期療育專業團隊服務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重毅、蔡桂芳(2004)。從「合作諮詢」談早期療育專業團隊合作之角色與職責。屏 師特殊教育,9,18-26。

林惠芳(1999)。早期介入服務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功能。載於台灣地區發展遲緩兒 童早期療育社會資源實務手冊(頁 12-13)。花蓮: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 育協會。

林欣瑩(2005)。發展遲緩兒童家長運用早期療育服務系統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台中: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萬億、徐震(1997)。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林勝義(2001)。社會工作代論。台北:五南。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東龍、范麗娟(1998)。高齡志工角色壓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3,146-156。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五南。

周文麗、鄭麗珍、林惠芳(2000)。台灣早期療育發展與未來展望。文教新潮,5,7-12。

洪品蓁(2004)。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天威(2004)。特殊幼兒早期療育模式。載於許天威、莊育芬、陳素苓、唐詠雯、簡 言軒、唐紀絮、王淑仙、謝協君、吳勝儒、鄭翠娟、鄭善明(合著),早期療育概 論(頁 2-26~2-29)。台北:群英。

許素彬、王文瑛(2008)。影響早期療育社工員工作品質之相關因素探討。載於兒童及 少年權益:行動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95-124)。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 童福利學系。

陳寶芳(1983)。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疲乏、工作滿意與工作意願之研究。

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月娥(1998)。社會工作。台北:千華。

陳雅玲(2003)。專業團隊中~穿針引線的社工。林美專、楊玲芳、吳銓娣、林巾凱、

孫世恆、傅秀媚、關佩偉、陳雅玲、劉繼邦合著:早期療育專業團隊個別家庭諮 詢服務工作手冊(頁 66)。高雄:伊甸。

張秀玉(2001)。早期療育服務社會工作者角色功能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5,296-311。

張秀玉(2003)。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台北:揚智。

連心瑜、吳亭芳、陳麗如、毛新春(2005)。護理人員在早期療育的角色功能。護理雜 誌,52(6),63-70。

郭煌宗(1996)。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中兒醫誌,37(1),19-27。

郭煌宗(1997)。認識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治療教育。麻煩小天使-發展遲緩兒童的認 識及其居家療育。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黃秀梨、邱怡玟(1999)。護理人員對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應有的認識。護理雜誌,

46(3),67-72。

黃劍峰(2007)。家扶基金會推動早期療育服務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台北:輔仁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華源(譯)(1986)。社會工作者為多重角色的通才實務工作者。社區發展季刊,34,

97-106。

曾華源(1980)。台灣地區社會工作員在社區工作中角色期望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玲芳(2006)。社會工作師。載於傅秀媚、孫世恆、羅鴻基、楊國德、劉秀芬、蔡靜 怡、楊玲芳、關佩偉、莊瓊惠、莊竣博(合著),早期療育 (頁 9-6~9-11)。台中:

華格那。

楊玲芳(2000)。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管理執行工作內涵與困境相關因素之 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萬育維、王文娟(2002)。早期療育中心角色與定位。兒童福利期刊,3,201-236。

萬育維、莊凰如(1995)。從醫療與福利整合的角度探討我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 制度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72,48-61。

廖貴鋒(1988)。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角色不明確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世仁(1984)。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調查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盧麗卿(2004)。高雄市社會福利系統早期療育服務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簡璽如、柳雅瀞(2006)。認識我們的服務對象。載於陳順隆、簡璽如、林美瑗、許玉

妹、邱淑梅、黃英雀、賴禹伶、顏長儀、柳雅瀞、魏任儀(合著),早期療育社會 工作實務-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頁 18-22)。花蓮: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 育協會。

藍豔柔(2004)。醫務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 工作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蘇映伊(2005)。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工作阻礙與工作成就感相關性之研究。台中:東 海大學社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西文部份:

Block, A. W.,& Block, S. R.(2002).Strengthening social work approaches through advancing knowledge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Children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19(3),191-206.

Hepworth, D. H.,Rooney, R. H.,& Larsen, J. A. (2006)。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 (第六版)(王秀雯、呂勻琦、郭世豐、陳玫玲、曾華源、黃俐婷、黃韻如、趙善如、

劉珠利譯),台北:洪葉。

Kahn, R. L.,Wolfe, D. M., Quinn, R. P.,Snoek, J. D.,& Rosenthal, R. A.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Malon, D. M.,McKinsey, P. D.,Thyer, B. A.,& Straka, E.(2000).Social Work Early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Health & Social Work,25(3),169-180.

Meisels, S. J.(1989).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in the nineties.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59,451-460.

Payne, M. S. (1995)。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周玟琪、葉琇姍譯)。台北:五 南。

Savage, T.,& Culbert, C.(1989).Early intervention:the unique role of nursing.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5,339-345.

Shannon, P.(2004). Barriers to Family-Centered Service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Social Work, 49( 2), 301-308.

Shonkoff, J.,& Meisels, S.(1990).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the evolution of a concept.In S. Meisels & J. Shonkoff(ed.).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pp.3-3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imeonsson, R. J. (1990).Primary,secondary,and tertiary prevention in early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15,124-134.

Tham, P., & Meager, G. (2008).Working in human services:how doexperience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in child welfare social work compare?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1-21.

Turner, F. J.(2004).Social Work Treatment.4th edition.The Free Press.

VenSell, M., Brief, A. P.,& Schuler, R. S.(1981).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Integ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Human Relatins,34,43-71.

Wedd, N. B.(2006)。兒童社會工作實務(黃瑋瑩、辜惠媺譯),台北:學富。

附件一

專家效度名單

姓 名 職 稱 服 務 單 位

曾華源 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

傅秀媚 教授兼所長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陳貞如 課長 台中市政府委託財團法人瑪麗亞社會

福利基金會臺中市愛心家園 張淑美 組長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台中縣早期療育服務中心

附件二

附件三

33 台中市愛心家園

2

69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5

70 門諾基金會融合中心

1

花蓮縣

71 美崙啟能發展中心

1

澎湖縣 72 惠民啟智中心

1

金門縣 73 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

2

其他 74 伊甸基金會(高雄市)

i

其他 75 伊甸基金會(高雄縣)

l

其他 76 伊甸基金會(屏東縣)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