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依研究所得知結果,依序對臺灣電子報網路媒體的經營,及後續相關研 究者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臺灣電子報網路媒體經營與應用之建議

針對於臺灣電子報網路媒體之經營與運用,本研究提出幾點建議如下,包 括:

(一)電子報導的多元發展下之差異化:

現今臺灣已存在網路使用的高普及率中,電子報新聞報導落 要有所突破,則需發展其出異,找到其他相關媒體的不可取代性、

獨特性, 而不只是在眾多的電子報導媒體中擔任一樣的發行角 色,像是多角化的經營與開發,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

(二)善加運用媒體關鍵之報導時間:

在媒體的內容報導上,時間間隔和切身性則為一關鍵點,而電 子報之媒體作用於電影票房時,通常需要注重的就是期前置宣傳,

和潛在期到判斷期之期間的報導,由於此時的報導訊息最受關注,

因此可與相關之電影公司探討,欲運用在此黃金時刻結合所欲放送 之訊息的報導內容。

78

79

80

銷策略和網站的相關架構等,進而提出未來對於電子報網路媒體文 化的未來發展與經營。

問卷調查法可運用於對其他不同族群或是在不同議題上之分 析,以進一步探究出在不同年齡或是使用族群對於議題的其他 探討,以提出在媒體效應上產生之不同差異。

8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志平(2008)。《網路行銷導論》。臺北市:全華圖書。

朱新如(2006)。《以電子報為媒介的資訊商品行銷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呂明珠(1996)。報紙資料庫在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圖書資訊學刊》,第十九 期,頁75-87。

李月蓮、蘇鑰機(2000)。電子報在資訊時代的社會功能和影響。《二十一世紀》, 第五十七期,二月號,頁126-134。

李瀅(2009)。《電子報與新聞入口網站的競合分析研究》。2009 第七屆全球在地 趨勢與變遷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周晉生(1997)。《臺灣電子報初探:中時電子報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周慶祥(2005)。《網路新聞: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風雲論壇。

周慧儀(2008)。《電視新聞中的地球村:台灣電視國際新聞的資訊娛樂化》(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哲宏(2009)。《影響電子報開信率、點擊率與轉寄行為之因素探討以台灣某知 名傢俱居家修繕中心為例》。2009 科技管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82

林俊男、施孟隆、陳威佑、黃炳文(2009)。應用內容分析與集群分析法評估兩 岸休閒農場網站。《臺灣農學會報》,第三卷第十期,頁197-213。

姚頌伯(2006)。電子報的經營與商業模式。《行政院新聞局2006 年出版年鑑》,

第二篇。

郭曉穎(2008)。《報紙報導浮動油價政策內容分析》。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2008 年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高雄市。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 第八期,頁 5-42。

陳木金(2000)。《教育行政研究:資料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應用》。臺北市:

揚智。

陳彥豪(1995)。《將你的心情接在我的線路上:電腦資訊網路上的電子報業初探》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順孝(2005)。《新聞編輯的實踐:編輯人與情境互動的個案研究》。中華傳播 學會2005 年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陳瑞陽(2006)。《網路行銷》。臺北市:學貫行銷。

陳文俊(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雙葉。

張世明(2004)。《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研究以豐泰企業產品研發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許勝懋、洪百薰、洪永泰(2011)。臺灣健康危害行為監測系統之信度分析。《人 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第二十六期,頁123-159。

董旭英、黃儀娟(2000)。《次級資料硏究法》。(原著:Stewar,D.W.)。臺北市:

弘智。(原著出版年:1993)。

83

蔡淑如(2000a)。《台灣新聞網站互動性初探》。2000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發表之 論文,臺北市。

蔡淑如(2000b)。《新聞網站互動性功能設計與使用者感知行為之探討:以聯合 新聞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蔡旻峻(2011)。《台灣電影觀眾的觀賞動與消費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廖淑華(2009)。《臺灣電影票房模型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臺北市。

盧非易(2000)。臺灣電影資料庫的建構與探討。《新聞學研究》,第六十三期,

頁253-260。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蕭偉強 (2005)。《電影映演行銷策略之研究》。2005 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多元 文化的想像與再現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

蘇鑰機(2011)。什麼是新聞。《傳播研究與實踐》,第一卷,第一期,頁 1-24。

二、 英文部分

Ba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 The Free Press.

Bowman, S., & Willis, C. (2003). 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Reston, VA: The Media Center at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Babbie, E. R. (2006).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CA: Wadsworth.

84

Chang, B. H., & Ki, E. J. (2005). Devising a prac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atrical movie success: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good property.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8(4), 247-269. doi:10.1207/s15327736me1804_2

Huang, M., & Wang, F. (2008). Using online WOM to forecast box office for movies coming soo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1-4. doi:

10.1109/WiCom.2008.2169

Irle, G., Satou, T., Kokima, A., Yamasaki, T., & Aizawa, K. (2010). Audio-Visual words and latent topic driving model for realizing movie affective scene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cations on Multimedia, 12(6), 523-535. doi:

10.1109/TMM.2010.2051871

Kiecolt, K. J., & Nathan, L. E. (1988). Secondary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Newbury Park, CA: Sage.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Lippmann, W. (1922). Stereotypes,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ress. In Elliot D.

Cohen(Ed.). Philosophical issues in journalism.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1-175.

Lee, A. Y. L. (1999). Infomedia literacy: An educational basic for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2(2), 134-155.

McCombs, M. & Shaw, D. L.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 176-187.

85

McNair, B. (1998).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Arnold, NY: Co-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deni, I. T., Peker, S., & Uyar, M. E. (2011). A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model for evaluating Internet news agencies on conflicting news.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IPRO, 850-853.

Steward, D. W., & Kamin, M.A. (1992). Secondary research: Information source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三、 網路部分

胡馨尹(2011)。報紙新聞網站篇。創世紀市場研究顧問。上網日期:2011 年 10 月 25 日。檢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2011_06_17.htm 陳均甫(2011)。2011 年臺灣上網人口調查。資策會 FIND。上網日期:2011 年

9 月 13 日。檢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290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1)。2011 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上網

日期:2011 年 9 月 14 日。檢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