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國片是一個國家在影視產業出版文化上的重要象徵,隨著電視、網路媒體的 發達以及好萊塢外片的大舉入侵,臺灣電影在發展上曾陷入了一陣低迷,亦導致 許多觀眾不願走進電影院裡觀賞國片,而在近年開始則由於一些新銳導演的拍攝 手法改變、故事情節的生動有趣、敘事文本的新穎、獨特 等原因,再次掀起 了一股國片的觀影熱潮。

由於網路平台的使用大量滲入民眾的生活,盜版電影和線上影音的收看成為 了許多電影的票房殺手,但隨著國片起飛,現今民眾願意再次走入電影院裡觀看 臺灣電影,其中的原因則值得探究,更由於網際網路的無所不在,使國人接收訊 息的行為和習慣不斷改變,以傳統媒體獲得信息的速度相比,電子媒體在使用上 不但信息接收便利並較快速可得,也因此民眾對於網路的依賴性逐年的提高,欲 探究此媒體現象所帶來的效果,本文則以臺灣電子媒體電影報導和臺灣電影票房 間的關係做為本文主要研究。

本章為說明本研究之主題,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 釋、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流程等五節,進行敘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國片發展的再興

臺灣電影一路走來是在近幾年才開始有起色,國片歷經多年的不景氣,累積 的能量終在 2008 年展現,造就一股國片熱潮,由行政院新聞局公布的資料中看 出近三年來國片的實施績效,相較於 2001~2006 年數據顯示,2001 年時國片產量 僅 13 部、2002 年亦只有 16 部,爾後拍攝上映數量,雖有成長但票房狀況並無太 大起色,仍是屬於較不理想的情況,而至 2008 年時國片總產量為 36 部,總票房 約 6 億 1,085 萬元,市占率 12.09%,較 2007 年成長約 0.6 倍,而 2009 年時國產

2 的傳播模式造成重大的衝擊,而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的加入,使網 路進入全球資訊互連的新傳播時代,成為現代人使用次數最多且時間最長的媒體

(周慶祥,2005)。在現今的互連網傳播環境中,市民太容易從網路上獲得即時

3

大量的免費新聞和資訊,他們掌握了更大的選擇權和判斷權,由於時間是高昂的 社會成本,因此民眾在瀏覽資訊的目的性上也就更加明確,所選取的資訊樣本和 整體資訊的比例相較以往也更低(蘇鑰機,2011)。

由 Bowman 與 Wills 在 2003 年的「We media」研究報告裡下的一個定義表示:

「We media 是普羅大眾(ordinary citizens)經由數位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 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羅大眾如何透過新聞傳播,提供和分享他們本身事實的 途徑。」,90 年代中期的「媒體資訊革命」,更促使電腦科技與傳播科技匯流,

合體之後的媒體資訊科技,如國際互聯網、電子報、互動電視、及多媒體系統,

估計會成為新世紀的主導溝通模式(Lee,1999)。

而在涉入行為方面,觀賞電視及網路對觀眾獲得電影資訊相當重要,且臺灣 觀眾對電影的涉入度高,屬於認知型消費決策的觀眾,會主動的去了解電影的深 入資訊(蔡旻峻,2011)。

也由於網路使用族群的增加,在現今電子與平面媒體的雙重效應下,一般閱 聽人很難準確的判斷媒體傳播給我們的資訊,而電子報是一種可以以個人化的方 式呈現、並且擁有可以即時地更新、超文本的鏈結與高互動性介面特性的媒體(林 哲宏,2009),也因電子報具有資料檢索的便利性,最新訊息和資料長度不受限 的優點,因此本文以了解現在電子媒體的操作模式,進而探討此網路媒體的影響,

並以臺灣影視文化產業作為研究對象。

以 2008 年上映的海角七號一片做為國片起飛時間之代表,在海角七號之後 相繼推出許多的臺灣電影,但在票房上並非每部國片都有如此佳績,因此探究排 除電影本身在劇本、卡司或上映日期等因素,針對在國內電子媒體的相關電影報 導下是否與臺灣電影票房有所關連做深入性研究,在國片的產製和行銷話題當中,

電子媒體的報導效應是否促進了國片的再興,以及影響臺灣電影票房的數字,則 成為本文所探究之處。

4